•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浙江省)2019年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0-05-14 07:11: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16年3月22日在温州市鹿城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鹿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朱崇敏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9年政府工作和“十二五”发展回顾过去的一年,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五化战略”“十大举措”,坚定不移地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完成了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7.8亿元,增长7.5%;
    财政总收入42.3亿元,增长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6亿元,增长8.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7.5亿元,增长10.1%;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92元,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32元,增长9.4%。一年来,全区上下以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决心奋力开启赶超发展新局面,市对区56项考绩项目,有26项进入全市前三、有21项位列三区第一,GDP增速更创四年来新高,新增了8项国家级荣誉、32项省级荣誉、79项市级荣誉,创成三个百强区,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主要经济指标考核进步显著单位。(一)多措并举稳增长调结构。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牛山国际、滨江广场一期等综合体结顶,置信广场、世贸中心等重点楼宇全面招商,累计创成税收“亿元楼”7幢、“千万元楼”31幢。全域化推动时尚产业发展,闻宅步行街、米房创意园、真好度假酒店等项目建成营业,“康奈集团”“金牛工贸”列入浙江省时尚产业第一批重点培育企业,浙江创意园被评为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印象南塘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首批“信得过景区”,创成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8个、总数全市第一。

    加大城市有机更新力度,实施“三转三”等政策,完成旧厂房改造项目285个、改造面积全市第一;
    重点文创园和重点文化企业数量全市第一,被评为全省文化产业十强县(市、区)。大力推进“四换三名”,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8.9%、居全市第一,被列入省级皮鞋行业“机器换人”和全国制鞋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名单,创成国家级出口鞋类质量安全示范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国千”人才引入实现零突破,“双屿实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电器开关”获市长质量奖,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排名上升到全省第20位。加快网络经济发展,建成跨境电子商务园等大型电商平台和全省首个电商大数据研究基地,中国鞋都被列入省级电子商务创新试点,实现网络零售额近150亿元。梯次推进“三转一市”,“个转企”“下转上”“小升规”“企转股”完成率分别达到120%、233%、117%、333%,新增产值亿元企业12家,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80家企业在地方股交中心挂牌,康宁医院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主板上市企业实现零突破。深化农业“两区”建设,引导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新增市级专业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三位一体”农村合作组织和农业精品园各1家,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一期完工,初步建成高田生态农场、浙农生态农庄、雅西休闲农庄。(二)集中力量破难题拓空间。成立重大项目联合攻坚组,依法处置了42个重大项目中的501个“疑难户”,全市20个重点“清零”项目我区承担10个,全部如期完成。滨江商务区政策处理取得历史性突破,杨府山塗村安置区、浦东片区350亩集体土地通过征地决议,鲍洲工业区、涂田工业区等6个区块和沿江片区3500亩国有围垦滩涂完成政策处理。市行政中心区内5个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全部化解,城市中央绿轴200米范围内政策处理全面完成,200米范围外301亩集体土地完成报征,中央绿轴公园一期试开园、二期无障碍施工。两大亮点区块清出净地1230亩,鹿城区域内出让土地48宗1186.6亩。启动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完成整村签约7个,整村拆迁4个,一类目标1630户、完成率251%,二类目标111万平方米、完成率124%;
    完成旧住宅区改造71.5万平方米、完成率204%。(三)立足长远建平台强基础。以有效投资推动城乡建设,两批百亿重大项目集体开工,超额完成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实现限上固定资产投资328.2亿元、完成率历年最高,民间投资增速全市第一。全省首个水利PPP项目瓯江绕城高速至卧旗山段海塘工程开工建设,黄龙北排工程、丰门河(康城段)整治工程完工;
    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鹿城段完成政策处理,绕城高速西南线、104国道温州西过境公路瓯江特大桥等鹿城段工程顺利推进,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330国道仰义至双屿段公路改建工程主车道实现通车;
    改造提升农村公路5条,新增自行车专用道8公里,建成城市道路6条、专用停车位874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面开工,城区截污纳管工程全部建成。创新“大招商”机制,深化“资本鹿城、回家发展”,引进重大产业项目19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到位内资178亿元,均居全市第一。强化土地要素支撑,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修改,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2982亩,盘活存量土地872亩,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3000亩。(四)解放思想抓改革增动力。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为重点,细化落实50项改革举措,新增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各3项。加快“五单一网”建设,全面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权责清单实现区级部门全覆盖。创新审批转备案制度,首批58项许可事项实现即办制。大力推进金融综合改革,加大企业金融风险处置力度,率先开展网络借贷行为联合整治,建成全国首个集金融信息、政府信息、民间信息为一体的信用信息查询平台,民间财富管理中心正式挂牌,民间借贷备案金额全市第一,鹿城农商银行被评为全国农村商业银行标杆银行。大力推进社会领域综合改革,成立3所民办教育机构,社会力量参与街镇文化中心管理被列入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名单;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革试点,推行基层医疗机构与省市区医院双向转诊,区管医疗机构民办医院床位占比达52.1%。探索基层治理绿色疏导模式,建立“隔壁邻舍”网上社区和580多个微信互动群,该做法被评为首批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五)坚定不移强整治美环境。加大“五水共治”工作力度,完成4个沿河旧市场搬迁改造,省市各项治水任务超额完成,温瑞塘河(南塘大桥-三板桥段)生态建设工程被评为省级优秀示范工程,会昌河水上公园被评为市级美丽浙南水乡示范项目,“水岸同治”攻坚年度考核全市第一,平原河网水质考核“三区”第一。新增城市绿地105.2公顷,新(改)建滨水公园15个、省级绿道19公里,完成公园、小游园“三化改造”24个,“美丽街区”创成数全市第一,创成省级生态区。全力推进“联创攻坚”,助推温州市创成国家园林城市,通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评估验收。超额完成“三改一拆”“两路两侧”整治任务,拆除违建93.9万平方米,创成无违建村(社区)40个、无违建河道51条,五马、大南创成无违建街道。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举措,空气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优良率86.8%。(六)千方百计惠民生促和谐。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少艺校教学楼扩建工程和南浦小学西校区工程等项目完工,新田园一小、蒲鞋市小学桥儿头校区正式投用。加快文体事业发展,建成2个文化驿站和4个城市书房,蒲鞋市街道创成省级文化强镇(街道),成功承办中华龙舟大赛和首届温州马拉松赛。推行“医养结合”模式,新增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6家,区人民医院土建工程、区精神卫生和残疾人托安养中心主楼工程基本完工,区康复中心投入使用,创成省级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区,菱藕社区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加快保障房建设,新开工项目12个、竣工验收11个、认购1285套、交钥匙954户。深化“同心同行·共建和谐”活动,有序加强民间信仰场所规范管理。推进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城中村安全等综合整治,安全生产三项主要指标连续八年下降,火灾等安全事故防控综合治理体系建设通过省安委会验收。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治安、“两抢”、入室盗窃发案数分别下降14.6%、41.5%、16%,信访总量、进京非访批次、人次分别下降18.4%、67.3%、77.5%,平安大区实现“二次夺鼎”。工青妇、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新居民、关心下一代等事业进一步发展,科协、工商联、文联、社科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有效发挥,国防、双拥、供销、外事侨务、统计、对台、档案、地方志、新阶层等工作稳步推进。(七)持之以恒强作风提效能。学习贯彻党内“两部法规”,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破两难、纠四不”作风效能整治,严格落实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和农村基层作风巡查交办问题整改。自觉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加强楼堂馆所管理,巩固办公用房清理成果,“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落实“无会旬”要求,公文总数和大型会议数进一步减少。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建议意见270件、政协提案224件、市(区)长专线7971件、网络问政637件。创新实施目标管理和大网格实体化运作机制,完成新一轮街镇区划和体制调整。全面优化整合事业机构,首批76家事业单位调整为58家。“六五”普法圆满收官,荣获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各位代表,2019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十二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五年来,我们集中力量办成了一批打基础、谋长远、促发展的实事,解决了一批解民忧、惠民生、促和谐的难事,为赶超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来,历经多重重大考验,逆势发展的能力和信心不断提升。面对金融风波引发的经济断崖式下滑压力和持续影响、“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意外冲击、市区体制调整带来建设管理任务的急剧增加,我们立足全局、沉着应对、有序化解,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走出低谷,进入恢复增长期,GDP增速从2019年的3.8%增长到2019年的4.5%、2019年的5.0%、2019年的7.5%。更难能可贵的是,广大干部在逆境中锤炼了谋划全局、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基层组织在应对挑战中增强了凝聚力、提升了战斗力,为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储备了干部资源、增强了攻坚后劲。五年来,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强三优二持续深化。我们坚持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消耗降低、质量提升的基础之上,服务业增加值居全省同类城区第二,人均生产总值突破十万元大关,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位次明显前移。先后获得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等23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和“十大民生决策奖”等76项省级荣誉称号。五年来,发展平台提质增效,城市空间加快拓展。我们紧盯亮点区块和特色区块建设,持续打好有效投资、招商引资等攻坚战,累计利用外资4亿美元、到位内资327.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0.7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1.5倍、9.6倍、3.2倍,清理土地1.5万亩,七都大桥南汊桥、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延伸工程鹿城段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五年来,统筹发展扎实有效,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我们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水利和交通建设资金97亿元,戍浦江河道整治、瓯江治理一期等工程加快推进,总投资170亿元的林里项目开工建设,西部山地新城初具雏形。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收入差距由2019年的2.31∶1缩小为1.93:1,农村“五保户”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全面消除,实现了不把绝对贫困带入“十三五”的目标。五年来,社会事业协调共进,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我们坚持把有限的财力向民生事业倾斜,投入资金112.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2倍,拆除违建839万平方米、建成绿道142公里、新增绿地479公顷,建成山地公园10个,滨水公园、小游园129个,打通断头路6条、治理交通卡口5个,新增停车泊位近1.7万个,投放公共自行车1.1万辆,创成美丽乡村精品线5条、精品村15个,“六城联创”有望圆满收官,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满意度全市第一。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我们深切体会到:要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敢于直面转型发展的困难和矛盾,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坚定不移地朝着赶超发展的战略目标迈进;
    必须善于把握转型发展的大势和优势,发挥好大都市核心区的特质,抢抓机遇谋求跨越,坚定不移地打造经济增长极、谋求发展新空间;
    必须勇于担当转型发展的阵痛和考验,保持“以时间换效益”的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气度,坚定不移地抓基础谋长远;
    必须忠于转型发展的目标和使命,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为群众谋福祉,让群众最大程度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各位代表,总结过去的一年,我们深感荣幸和自豪;
    回顾“十二五”,我们更觉不平凡、不寻常。这是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奋发进取、积极作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积极参与鹿城建设的驻鹿部队、武警官兵、驻鹿单位和外来建设者,向关心和支持鹿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半城市化”问题仍然突出,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城市能级不强,精细化管理不够,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功能有待加强;
    产业转型步伐不快,创新驱动能力不够,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规模有待提升;
    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繁重,公共服务还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部分干部克难担当和赶超发展的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作风效能建设还要持续深化。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十三五”期间,是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实现核心更强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鹿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和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转型发展的短板和“中心塌陷”的危机正逐渐显现。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带来不少两难甚至多难问题,需要远近结合,趋利避害,有效应对。但是我们更要看到“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指引作用和“三大转型”的有利条件:从经济转型来看,鹿城民营经济发达,市场活跃度高,三产比重近70%,民营经济和服务业的提质增效升级,将更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驶入快车道;
    从城市转型来看,在土地资源硬约束趋紧的背景下,7.2万亩未利用土地、3.8万亩城镇低效用地、核心片区27个城中村改造重点项目、各大亮点区块建设将带来广阔的城市转型空间;
    从社会转型来看,我区率先完成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构建起大网格治理体系,为赶超发展提供了保障。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和衷共济,发挥各方积极性,就一定能够凝聚起“核心崛起”的强大力量。按照区委八届十次全会部署,我区“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按照省委“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区委的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五化战略”,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打造服务全市群众生产生活的时尚商贸休闲之城、服务温州产业转型升级的辐射示范之城为主要抓手,联动推进“三个转型”,全力建“三城”抓“五区”强核心,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示范城区。“十三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30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527元,年均增长8.4%;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438元,年均增长9%。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比2019年翻一番,经济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走在全省同类城区前列,温州大都市核心城区的地位更加巩固。(一)主动承接市区一体化,大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深入推进城市功能的内提、外连、拓新,增强城市能级,提升辐射力和向心力。内提,就是整合提升历史文化街区业态,精心编织文化休闲旅游“彩带”,展示斗城风貌;
    突出“四旧”改造,紧盯“不把城中村带入全面小康”的目标,加快核心片区27个城中村改造,通过空间重构、功能提升、形象再造,全面推进城市转型。外连,就是以交通圈拓展经济圈,谋划城区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实现对外交通互相联通、高速互通,内部交通便捷高效、快捷有序。拓新,就是在提升旧城区内涵的同时,加快城市外延的拓展,同步推进七都和仰义、藤桥、山福东西两翼齐飞,提升城市容量,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二)加快推进重点区块开发,大力提升中心城区美誉度。重点推进电力能源、交通水利、信息技术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亮点区块开发,统筹抓好核心片区商贸组团和西部工业区特色发展,建成一批服务全市生产生活、辐射浙南闽北的配套设施,打造一批承载城市转型功能、代表城市活力形象的区块和平台,展现大都市区的空间美、形态美、精致美。力争“十三五”期间滨江商务区、城市中央绿轴、五马大南千亿级商圈、七都5A级景区岛基本建成,核心片区内旧厂区有机更新基本完成。推进城市西部综合开发,积极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养老、高端民宿等产业,推动“三纵两横、两环一绕”农村路网建设,打通城市功能西进瓶颈,城乡一体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三)做强做精城市经济,大力提升中心城区时尚度。突出发展时尚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培育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体育健康等产业,打造置信广场、世贸中心等10个时尚地标,建成城市综合体5个,税收“亿元楼”“千万元楼”分别达到10幢、40幢,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翻一番。对接“中国制造2025”,落实“五一〇”产业培育提升工程,推进产业技术、商业模式、融资机制创新,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0.2︰24.8︰75。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壮大轻工创客空间等创新平台,提升发展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商贸物流等新兴业态,力争全区网络零售额突破300亿元。持续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传统产业两化融合发展,创成国家级鞋业产业集聚区和全国制鞋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大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引导农业和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区域性农业品牌、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农业全产业链集群。(四)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大力提升中心城区集聚度。秉承环境决定生态的理念,持续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美化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城市的品质集聚更多的要素资源,打造区域性的服务环境最优区和创新要素集聚最强区。集中财力谋划民生事业,把建设重心放在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上,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区域均衡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以序化为重点,巩固提升“六城联创”成果,同步推进拆违建绿和街区彩化,全域建设“花园里的主城区”;
    推广新建住宅街区制,力争建成10个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基本完成瓯江和塘河等五大水系综合整治,力争消除地表水劣V类水质,确保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的环境带入全面小康。(五)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大力提升中心城区和谐度。全面推进五大领域综合改革,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减乘除”法,让一切激发发展活力的源泉充分涌流,力争到2020年前土地、人才等关键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把工作重点放在简政放权、政策扶持、制定规划、完善监督和搭建平台上,基本建成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以大网格治理体系为抓手,加快构建“四大治理体系”,提升基层“六大治理能力”,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深化平安鹿城建设,健全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持续创成“平安大区”。三、2016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以上;
    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着眼于更好地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我们要坚持六个导向:一是坚持目标导向。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随着周边县(市、区)迅速崛起,区域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要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引领作用,在指标设定上坚持“跳起摸高”、在任务落实上强化“压实责任”、在结果运用上体现“奖优罚劣”,切实承担起“核心崛起”的历史重任。二是坚持改革导向。我们必须凝聚一个共识:纵观鹿城历史,过去的发展靠改革,现在的发展靠改革,未来的发展还要靠改革。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点状供地、停车场建设、地下空间开发等政策机遇,最大限度争取政策红利落地。三是坚持效率导向。我们必须保持一种清醒:服务效能是衡量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短板制约是影响发展的主要障碍。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解决问题,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机遇、化解矛盾、补齐短板、扩大优势。四是坚持属地导向。我们必须树立一种意识:守土必须尽责,履职必须担当,有为才能无憾。只要是发生在鹿城、落地在鹿城、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都要坚持“我的地盘我做主”,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五是坚持民生导向。我们必须牢记一条宗旨: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造福人民。面对民生需求,我们要把万家忧乐放在心上,把富民、安民、乐民的使命扛在肩上,努力让全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六是坚持基层导向。我们必须坚定一个理念: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工作下沉,把更多的资源和力量向基层倾斜,不断提升基层抓发展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水平。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一)全力抓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坚持存量提升和增量扩大并举,加快推进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着力推进产业引领时尚化。实施城市商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三圈四带”上的52个项目,突出五马大南千亿级商圈建设,实施人民广场地下空间开发、白鹿洲至世贸中心空中走廊等项目,力争五马、南塘等街区创成国家级特色街区和省级特色服务业示范区。加快推进七都万国财富小镇、仰义时尚体育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争取创成2个市级特色小镇。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鼓励影视精品创作,构建国际足球合作新平台,拓展文化体育产业链,力争文创产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推进世贸中心、置信广场等重点楼宇全面运营,鼓励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集聚办公。积极适应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实施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一江三岛”、塘河休闲带等特色精品旅游项目建设,建成七都环岛自行车道和体育休闲公园,打造3个旅游休闲亮点区块,实现旅游收入增长8%以上。着力推进新型工业智能化。整合提升中国鞋都、轻工产业园区配套资源,强化工业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实施“温州制造质量提升计划”“工业技改五年倍增计划”,提升装备制造业智造水平,创成省级皮鞋“机器换人”示范区。积极引导轻工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强个性化设计、柔性化制造,推动传统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再造。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互联网+”经济,着力提升六大电商平台,培育发展电商街区和微商经济,打造省市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项目3个以上,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94.5亿元。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着力推进传统农业现代化。严格执行粮食安全责任制和耕地保护制度,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和“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建设,落实点状供地、乡村旅游发展等政策,完成标准农田地力提升1022亩。加快新农村和农业特色强镇建设步伐,建成时尚休闲农业园1个、美丽乡村精品线1条、精品村3个,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探索运用物联网等新技术助力传统农业精细化,建成农业电子商务示范村1个。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着力推进小微企业减负普惠化。把降低实体企业成本作为一项紧迫任务,实施企业减负三年行动计划,落实税费减免政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融资成本和工业用地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加大对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的培育力度,降低创业成本。深入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完成“个转企”300家、“小升规”30家。加大“两链”风险化解力度,协调金融机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确保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工作,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二)全力抓破难攻坚,补齐城市转型短板。把补短板作为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示范城区的发力点,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为城市转型奠定基础。打好城中村改造攻坚战。紧盯“三年内完成核心片区27个城中村改造”目标,加快新一轮改造步伐,改善物理空间,提升城市形象。按照“整村改造、滚动推进”的原则,围绕“七个率”工作要求,突出重点、集中发力,完成整村(区块)签约13个,改造面积119万平方米,改造户数3000户以上、力争5200户。加大安置提速力度,完成住宅(营业房)认购4193户,交钥匙862户。充分发挥破难攻坚组作用,综合运用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加大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力度,拓宽安置渠道,努力推行先安置后拆征、带安置条件出让、市场化建设安置等模式,在条件成熟的行政村通过整村打包的形式进行一次性报批、一次性公布拆迁方案、一次性拆迁安置。打好亮点区块建设攻坚战。集中力量抓征地拆迁促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滨江商务区“点、线、面”联动攻坚,完成老港区、会展二期等6个区块土地报征,其中4个片区完成政策处理,3个片区完成旧房拆除,清出净地2000亩以上,同步推动瓯江沿线市政道路和重点项目建设,为打造瓯江南岸温州“小外滩”扫清障碍。加快城市中央绿轴拆征步伐,完成200米范围外旧村拆迁,推动城市中央绿轴公园早出形象。高标准推进五马商圈、大南商圈、欧洲城商圈联动发展,全面提升核心片区城市功能。持续推进双屿丰门综合整治,扩大减员增效成果,打造产业转型新样板。

    打好特色区块开发攻坚战。把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作为丰富城市内涵的主阵地,坚持改造更新和保护修复并重,加大庆年坊、城西街、朔门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力度,保护街巷肌理、留住城市记忆。加快整合街区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运营,建设“最温州”的特色街区,打造现代服务业与历史文化相融合的高品质核心区。加快七都城市新区开发建设步伐,谋划推进万国财富小镇金融集聚区项目,建设低密度、庭院式、街区化的“商务花园”,打造高产出的产业集聚区;
    实施“彩化乡村”行动,展现七都新区城市田园风光。加快仰义、藤桥、山福生态资源开发,实施精品民宿培育工程,打造西部都市后花园。(三)全力抓平台支撑,夯实统筹发展基础。强化精准投资理念,统筹推进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增强转型发展的后劲。强化产业平台支撑。坚决打好扩大有效投资持久战,实施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23个省市重点工程、97个区级重点工程建设,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集中梳理一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产业项目,倾斜空间、资源、力量到这些项目上来,以大项目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发展税源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加快鹿城装备制造等5个市级示范小微园建设步伐,力争渔渡小微园一期、科技创新小微园、丽龙小微园竣工。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快吴桥健康产业园、1956文创园、学院路文化创意街等示范项目建设和差异化发展。强化交通基础支撑。深入谋划城市交通建设,构建贯通城市东西南北的快速交通骨架工程,实施市区城市道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工建设温迪路东延段等8条道路和中西医结合医院过街天桥,完成广化路南延等一批道路建设,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达性,降低通行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加快西部交通路网建设,推动104国道温州西过境工程全线开工,完成330国道仰义至双屿段公路改建工程和沿线两侧综合整治,新建农村联网公路7.3公里、改造提升12.3公里。强化要素保障支撑。优化政府融资平台管理,盘活土地资源和国有资产,推广PPP模式,综合运用企业债和专项债等融资模式,缓解城市基础建设资金压力。抓好项目前期、征地拆迁“清零”等关键环节,依法打击影响项目建设的违法行为,完成10个项目“清零”,化解疑难户184户。加大土地要素保障力度,统筹做好做地、储备和出让工作,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4000亩,垦造水田350亩以上,开发城镇低效用地2500亩,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开发建设的撬动效果和溢出效应。加强财政资金、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及相关资产的使用管理,增加政府自持物业数量,加快形态和价值提升,助推产业提质。(四)全力抓改革开放,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破解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性问题,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深化改革、激活潜力。一以贯之抓好各项改革试点,探索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特色的制度设计。全面推行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相结合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大力推进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把有限的资源向带动性强的重点企业倾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水平。实施市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工业企业跨行政区域转移的政策措施和区域间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为企业自由流动创造有利条件。深化金融综合改革,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民生综合改革,创成民办社会事业改革示范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五单一网”建设,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广在线服务、网上办理,推进部门审批系统同步并网,建立重点区域、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机制。创新驱动、增添动力。加快科技创新大厦建设,依托鹿城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基地、中津先进科技研究院等平台,建设众创社区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基地,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应用,争创全省创新型城区。深入实施“白鹿引才”计划,完善引进和留住人才的支撑体系,培养领军型创新人才10人、创新团队10个。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精准培育高技能人才,培育、引进全国和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各1家。推进“智慧鹿城”和“光网城市”建设,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城乡共享的集成网络,推动公共服务智慧化。扩大开放、提升竞争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充分发挥跨境电商、海外温商等优势,加快推进进口商品直销市场和贸易总部(中心)建设,争创省级服务外包业务示范区和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区,打造全国重要的进口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加强对台对韩合作交流,开工建设台湾特色街等项目。深化国家级出口鞋类质量安全区建设,全力争取中国鞋都列入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量质并举推进“资本鹿城、回家发展”,重点瞄准新兴产业、行业龙头企业点对点招商,实现到位内资120亿元。(五)全力抓生态环境,推动“两美”鹿城建设。牢固树立“两山”理念,打好环境整治建设持久战,努力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鹿城。持之以恒抓治水拆违。深化“五水共治”,启动温瑞平原西片排涝工程鹿城段等项目建设,完成戍浦江河道藤桥至河口段整治工程Ⅰ、Ⅱ标段,丰门河西段河道治理主体工程等项目,打造水乡文化示范区5个、“水岸同治”精品区10个,建成水文化主题公园。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截污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突出抓好河道污泥清运,推进温瑞塘河“水岸同治”活水畅流工程建设,坚决遏制垃圾河、黑臭河反弹回潮。持续推进“三改一拆”,加大“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专项整治力度,保持控违拆违高压态势,创成无违建街道7个、无违建社区(村)113个。持之以恒抓精细管理。以更严的标准、更高的要求追求城市空间和品质的塑造,倾斜人财物资源全力保障城市经营管理的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常态化。以城市序化为重点,大力开展背街小巷和进城口整治,加大示范街(路)、美丽街区创建力度。实施市政架空线路“上改下”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停车场建设运营市场化、产业化,建成专用停车位8000个以上。加强停车秩序管理,实施路面泊位、地下车库、立体车库差别化收费,引导停车入库,减轻道路通行压力。实施城区“增绿添彩”,新建绿地92公顷、美化彩化精品示范路6条,景观化改造过街天桥7座,精品化提升城市公园1个、滨水公园13个,引入市场机制亮化塘河夜景,整体提升城市景观的品位和档次,促进街景、建筑的造型和色彩协调美观。落实农业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六大行动”,统筹推进工业废气、餐饮油烟和废弃物燃烧治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六)全力抓民生投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全力抓好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保障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繁荣社会事业。把教育作为最大的公共品来打造,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创建,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第二批“新优质学校”培育计划,新建续建小学2所、幼儿园5所,学校标准化功能室实现全覆盖,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复查。鼓励发展高端民办教育,加快七都教育园项目招商。全面落实“两孩政策”,强化生育关怀和优质服务。大力发展文体事业,探索建立市区公共设施共享机制,加快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成“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
    加快城市西部配套建设,打造新居民体育项目服务网,新增体育健身场所45处。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建设,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对台、国防、档案等工作。完善保障体系。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深化分级诊疗工作,支持区人民医院实行合作办医,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双提升”。加快建设西部社保分中心,落实大病保险政策,实现符合参保条件的本区户籍人员应保尽保。按照“精准扶贫”理念,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建成低收入农户扶贫创业就业中心。完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新建村级中心27个。大力推进石鼓山水厂一期工程、瓯江翻水站改造工程、330国道仰义至山福段路灯和美丽公路工程等项目建设,着力解决西部公路照明和饮水困难。(七)全力抓治理创新,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按照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强化机制创新,努力把鹿城打造成为“社会活力最强、社会秩序最优、社会风气最正”的城区。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把大网格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元和公共服务的最直接平台,加大资金和待遇等方面的倾斜力度,完善综合执法、上门代办等机制,努力实现“基层治理无空隙、服务群众零距离”。组建专门机构,整合各类政府信息平台资源,搭建民生诉求、政府服务、社会治理“三位一体”数字化服务平台,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制度,推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常态化。全面推进“信用鹿城”建设,扩大信用记录、信用产品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运用范围。加强村(居)民自治机制建设,保障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圆满完成。落实国家居住证暂行条例,推进新居民积分制管理扩面扩容。深化平安大区建设。扎实做好G20杭州峰会等重大活动安保工作,加快推进“一三五”应急处置体系和区街(镇)两级综治指挥中心建设,完善维稳处突机制,全面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深化安全生产“两化一网”建设和消防安全等工作,强化危旧房、出租房等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创建省级放心农贸市场3家、食品安全快速免费检测室3家,全力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入开展打黑除恶行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及宗教场所,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创成高水平的平安大区。(八)全力抓政府自身建设,提升赶超发展的能力水平。始终保持积极有为的工作状态和“严”与“实”的工作作风,朝夕勤勉,永不懈怠,以虎口夺食的魄力和勇气推动赶超发展。强化依法履职。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作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引导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价值导向。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决策能力和水平。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推行决策、执行、管理、结果向社会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强化能力提升。大兴学习之风,引导广大干部勤于学、敏于思,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通过专家讲座、区长讲坛、干部交流等形式,组织开展讲理论、讲政策、讲业务、讲体会,为基层干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搭建平台。强化需求导向,突出征地拆迁、项目包装、投资融资、规划设计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实践,切实增强谋发展、抓落实的能力水平。强化责任担当。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强化规矩意识、看齐意识、对标意识,既要办事守规矩、工作按程序、行动讲章法,更要解放思想、敢于担当、勇于破难。只要是有利于鹿城发展、民生改善的事,无论任务多重、困难多大,都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对今年已经确定的任务,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特别是对城中村改造、城市道路综合整治、亮点区块建设、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重大民生工程等重点难点工作,排出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年年有突破、有进展、有实效。深化目标管理,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强化廉洁从政。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推动“三公”经费持续下降。巩固扩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敢担当、树标杆”作风建设五大行动,坚持不懈纠“四风”提效能。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发挥政府内部层级监督、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作用,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各位代表,三月春光无限好,策马扬鞭正当时。鹿城正处于赶超发展的关键期,惟有奋斗才能赢得未来。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以猛虎扑食的锐气、一往无前的勇气、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的豪气,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为建成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示范城区而努力奋斗!

    相关热词搜索: 温州市 浙江省 政府工作报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