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材料文化意识与架上绘画理念的交融

    时间:2020-08-06 03:56: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对于材料文化意识和绘画理念的呈现而言,不能仅将其看作物质的创造过程,也不能单纯地将其看作人文精神的塑造过程,这两者是兼而有之的。精神寄予材料而存在,材料才是具有文化意识的存在,这是文化意识发挥效能的体现。在无数前人的绘画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材料作为辅助载体,其已经不仅仅是技术的传递者,还承载更多的精神内容。

    关键词:文化意识 绘画理念 架上绘画

    艺术创作强调的是生成的动态变化过程,而土根性、自源性和原生性的内容就成为创作者的精神食粮,也就是说,对于整体架构而言,需要将其看作可以交互的对象。客观上说,物质材料是客观性的,没有感知的,但是在与自然的不断交互中,精神会进入自省的状态,由此使得材料展现出各种各样的人性面貌,可能是内敛的,可能是沉默的,可能是乐观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就是说,材料的意识挖掘过程,就是找到其精神宿主的过程,体现着材料与精神的一种沉寂、内敛、凝聚挚爱与灵魂的转换,继而慢慢使材料活过来。

    一、材料的性质

    材料作为绘画的一種媒介,是生活中离不开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通常所用的绘画材料,也指非常规的、任何可以在画面上留下痕迹的材料。例如金属、纸、布、塑料等材料,可以通过材料的加法和减法进行结合和分解。

    绘画的材料首先是一块平面的基底,它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布、纸或者木板等。在这些材料上,根据绘画效果不同,做防漏和衔接的颜料底层处理,俗称“做底”。在这个底层上,可以用涂绘、拼贴、拓印等手段来添加形象,同时也可以用刻画、打磨、溶解等方法来减掉形象,添加形象与减去形象都是对画面的加工,都是绘画的过程。

    二、绘画材料的运用——个案分析

    在架上绘画研究中,笔者首先选择利用“有色底”来作为研究的第一步,“丙烯绘画”“肌理”“水调油画”等各种绘画语言相结合建立有机的联系。这一过程对于笔者认识语言关系、语言规律、语言秩序极其重要。

    (一)做底

    做底需要使用很多绘画材料,牵涉类别比较多,有色粉类,有媒介剂类,有机理辅助类,有胶油蜡类,这些类别的属性都不一样,需要一一去了解,才能够做到有效应用,进而主动拓展材料的想象力空间。以媒介剂来说,它可以泛指绘画的各种技法,如油质媒介剂就是油画,是使用混合粉末颜料和油调和成浓稠的颜料。其他的媒介剂如胶彩画、国画、水彩画等,用的是阿拉伯胶、明胶等,蛋彩画用的是淡黄。

    基底制作的时候,需要考量诸多方面的因素:其一,画面与主要材料之间的关联,主要从主题维度、旋律维度和色彩维度来进行思辨;
    其二,主要媒介材料之间的关联。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基底是绘画创作的一部分,也是作品风格体现的一部分,所以,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要分清不同基底的共性和个性。而使用此法表现作品的艺术家有很多,比如我国画家胡伟大部分作品都是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基底。在作品《古裂一金》中就使用了木质构造、不织布、方解末、沙箔等做基底。塔皮埃斯的很多作品也采用基底材料辅助制作而成。

    (二)肌理

    肌理包含万千,可以是斑斑驳驳、层峦叠嶂,也可以是风平浪静、水面镜天。对于一件物品或一种艺术作品,不管它的形式怎样(具象和抽象),它都是一个可见物,是可以被感知的实体。

    肌理存在于自然与人的日常生活中,从自然界中的岩石、土地、木材、到人类工业产品如金属、皮革、木板等物质都有其自身的肌理美感,因此,笔者对其的研究也是取材于此。例如,在作品《灵》的创作过程中,笔者首先运用碳素笔勾画出画面中的人物、风景、以及意象中的图谱,再运用丙烯颜料、塑形膏进行肌理的堆积。抽象形态根据整幅作品的主题、构思、色彩、旋律的需要采用意象堆积法;
    而具体到作品中的人物、建筑,则采取提点法;
    有些还会采取压印法的形式进行表现。肌理是视觉上最初的“物化”体验,对于作品的完成而言,能够给予方向性的暗示,也就是说,冥冥中我们知道应该朝哪个方面去进行深入开发,继而使得精神高度和语言深度进入到更加理想的境界。当然,也有人认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肌理是一种创作的障碍,其塑造的距离感会使作者与作品之间处于平等的关系格局中。在特定情境下,材料是影响作品语言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有时候在人的意识作用下产生幻变。我们不妨将一幅作品看作一个新生命,至于他有着怎样的价值观,又有怎样的成长轨迹,都是不可预知的。

    (三)丙烯绘画

    丙烯绘画是20世纪的新画种材料,它的优良特性使之愈来愈普遍地被艺术家接受并喜欢。至20世纪末,丙烯画在诸画种中成为极具竞争力的画种。也曾有人预言,在21世纪画坛,丙烯画将起主导作用。

    丙烯颜料具有一般油画颜料的特性,可以产生油画般的效果,这也是丙烯颜料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尤其在我国,很多美术工作者有着非常浓厚的油画情结,丙烯颜料不仅可以满足此方面要求,而且可以解决油画的吸油和遍数问题,去除烦琐的画底制作和作画程序,可薄画也可厚涂,是一种开放性的、积极的材料。丙烯既是颜料也是胶,可以和拼贴、拓印、肌理、有底色等综合使用,也可以画在各类材质如画布、木板、铁皮、墙等载体上。它与数十种专业媒介剂结合可薄可厚,可粗可细,可覆盖也可透明,可塑性打磨,可平面流淌喷绘,产生各种变化丰富的肌理,也可以产生三维立体雕塑感。由此可见,丙烯画在材料上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优于其他画种。

    笔者本人也是基于丙烯颜料的各种优异特性,在材料研究的过程中,把这种材料用于《灵》的作品创作中。不管是背景的表现,还是人物的塑造;
    不管是抽象内容的体现,还是具象人物的刻画,都充分发挥了丙烯材料的特性。其间结合各种媒介剂不同层次的调和,水性和油性材料的交替使用,并在结构上运用纵向和横向的色彩交替变通,使得基于精神传达与艺术语言的关系去创作作品成为可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无论如何强调技术训练,也不能算是成功的作品,而实际创作中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四)水调油画

    水调油画是20世纪末美国率先推出的绘画新形式,这无疑是古老的丹培拉绘画的延伸。它突破了油画颜料的自闭性,无论从艺术材料的角度还是文化意义的层面看,“水调油画”既保持了欧洲油画艺术原有的风貌,同时又具有东方文化的哲学内涵和美学观念,与中国艺术的水性绘画形成亲和的姻缘关系。更重要的是,“水调油画”的开放性、积极性和操作性的方便快捷也决定了它会在当代艺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笔者在实验水调油画方面,更注重了油水分离这一特点,把中国的水墨用在油画作品中。作品《红色指甲油》就是利用这个方法创作出来的。在创作过程中,利用油水不相融的特性,把墨汁泼洒在已经画上油画颜料的麻布上,通过毛刷的挥洒,产生了斑駁的、透底的效果,使整个画面产生了一种更加神秘的韵味。

    1.主题的构思,确立题材

    很多人都看过时尚杂志里的平面模特图片,更多人通过其他方式也了解到时尚界的信息。笔者通过自己对时尚界平面女模特图片的特殊感受,以此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这是一组以女性为代表的作品,色调黑色中带着诡异。

    2.选择正确的材料

    为了表现时尚女人背后的生活,笔者选择了黑色背景,利用油水分离的特性,把整个做了基底的油画框刷上水墨;
    又在上面用报纸进行粘贴,制造特殊背景;
    最后用白色和浅蓝色丙烯颜色进行提白,增加整幅画面的诡异性。

    3.制作过程

    考虑到画面视觉效果,首先,笔者在每幅作品的基底上用油画材料画出一幅背景图,由于油画不易干,再综合考虑画面主体需要,所以在后期的提亮部分采用丙烯颜料。其次,在干了的背景上刷一部分乳胶,有的刷,有的不刷,依据不同篇幅画面的需要贴上少许揉搓了的报纸。再次,泼墨,更确切地说是刷水墨。基于之前贴的报纸、未干的乳胶以及油水不兼容的性质,在画面中产生斑驳痕迹和虚实相接的效果。最后,提亮,给人物的嘴涂上红色。整组画面以冷色系列为主,蓝色诡异的氛围透出一抹红色,无论从构图角度,还是从基底角度,抑或是从色调角度,都努力做到画面既有变化又相互统一。

    三、材料文化意识与架上绘画理念的交融

    综合绘画要想有着持续性的活力,就需要从范围控制和生存空间优化方面入手,不能太窄和太小,不要被绘画材料所束缚,保持宽容的心态,实现绘画行为的放任式管理。如同胡伟所说,“好的作品不会在乎常规,在看似违背规律的前提下打造出来,但是从本质来看,那些规则还是在作品中广泛存在,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自己解放出来,解开了它,才会一身轻松,举手投足都是语言。”所以,我们在实际绘画操作中要灵活把握选材。

    物质材料准备好了,也要有灵魂的相衬——情感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原动力之一。在创作中,我们不单单考虑技法的实际操作,还需要去正视材质媒介的情感性,将其看作为可以交互的对象,继而产生情愫。另外,还需要看到的是,不同材质其蕴含的情感取向是不一样的,而这种不同的情感取向也会对创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材料与表现方法要做到反复沟通和调整,进一步通过材料的情感表现来把握艺术的时代精神。

    据此,我们可以将材料文化意识和架上绘画理念归结到物质和精神融合体的范畴中去,而不是从单一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材料是因为精神的渗透,展现出自身的活性,材料的存在价值就是实现文化意识的承载。从这个角度来看,大量名家的绘画作品,其本质就是在处理材料客观性与精神主观性之间的关系,继而慢慢引导客观材料朝着活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物质材料自身的文化意识和艺术家理论观念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马路.油画教学·第四工作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元.油画教学·材料艺术工作室(上、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胡伟.由材料介入·中国绘画当代艺术表现[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4]张荣辉. 论综合材料在绘画艺术中的文化表达[D].合肥工业大学,2010.

    (作者简介:李相春,女,硕士研究生,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学、美术学)(责任编辑 张云逸)

    相关热词搜索: 架上 交融 绘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