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从石涛山水画观其“疏密”二体及文化底蕴

    时间:2020-08-13 03:48: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疏密”二体作为中国画论中的艺术范畴,它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石涛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其绘画风格自成一派,极具创造力和革新意识。本文由石涛山水画观其“疏密”二体,阐释其折射出的文化底蕴与儒释道之间的紧密关系。

    关键词:石涛;山水画;硫密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7-0148-02

    一、前言

    石涛(1642-1707年)①,原姓朱,名若极,法名原济,字石涛,著有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号。其因朝廷政变,石涛自幼便出家为僧,但家庭的变故并未使他萎靡不振,他把对故国的怀念和自己内心的隐痛转移到山川游历之中,促使他形成了追求雄浑之美的高度修养,艺术生命得以升华,因而创作出许多传世佳作。石涛是中国画坛上的一位奇才,其山水画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风格,笔墨肆意,超凡脱俗,极具创新意识。中国山水画历来有疏密之说,石涛的山水画受儒释道思想文化的影响,将“疏密”二体淋漓尽致的展现其中。

    二、山水画中“疏密”二体的含义及其发展进程

    (一)山水画中“硫密”二体的含义

    “疏”与“密”是中国画论中自古存在的一对范畴,“疏”释义为疏朗、疏放;密”即稠密、细密。关于画有“疏密”的说法最早源于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夫运思精深者,笔迹周密,其有笔不周者,谓之如何。对日:顾、陆之神,不可见其盼际,所谓笔迹周密也。张、吴之妙,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离拨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若知画有疏密二体,方可议乎画。,咽顾恺之、陆探微的密体画风依靠密笔表现,而张僧繇、吴道子的疏体画风是依靠疏笔表现出来的,张彦远对“疏密”二体的承传流变具有重要意义,后来朱谋垔的《画史会要》、张丑的《清河书画舫》等作品的论述中皆沿用了张彦远这一论断。

    (二)山水画中“疏密”二体的发展进程

    山水画最初由隋代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开始,一直到元代王蒙达到巅峰。北宋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时期,亦是山水画产生疏体、密体的分界线。北宋之前,密体画风充斥着整个画坛。随着社会以及绘画本身的发展,人们逐渐对密体风格产生了审美疲劳,北宋以后,疏简风格的画作渐渐兴起,并成为主流。而在山水画方面,由北宋气势逼人,笔墨法度严谨,意境清远高旷的绘画风格改为南宋简洁、阔略的笔墨技法。

    此外,山水构图的取景也多用半边式,好取山角、水涯等小场景,画面留白较多,以小见大,以局部表现整体。到了元代,山水画结合书法诗文,且重笔墨,尚意趣,形成了抒情写意的画风。元代以后,则出现了疏、密结合的形式,疏密有致,相得益彰。

    三、石涛山水画中的“疏密”二体

    (一)绘画风格的选择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传奇的人物,由于他在不同时期的经历不同,从而导致其绘画风格不同。

    早期(1642年—1689年)的石涛游历于武昌、宣城、南京,饱览名山大川,其早期的绘画作品《山水人物花卉》中,笔法流畅凝重且笔墨自然流露,画风疏秀明洁,已表现出一定的艺术功力,为后期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中期(1689-1692年)的石涛在京师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如《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此时的他在绘画笔墨上得心应手,用粗笔而富于变化,墨色丰富自然,体现了石涛作画既追求“师法自然”,又继承传统的风格,其独有的个性风格变得更为清晰,形成了恣肆洒脱的艺术风格。

    晚期(1692-1707年)的石涛定居扬州,绘画技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绘画技法上的成熟和充足的创作精力,使石涛的画艺达到高峰,故而形成了其独特的绘画风格。此时的作品如《巢湖图》、《余杭看山图卷》和《卓然庐图轴》等,风格洒脱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是石涛绘画作品中出类拔萃的佳作。

    (二)由画作以测‘疏密”

    石涛一生的作品甚多甚精,面貌不一,笔法多变,非一种画风所能概括。由于其生活经历的不同,造就其画作风格差异明显。但总体看来,石涛的绘画风格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细密、繁复的密体风格;一种是简练、淡雅的疏体风格,还有些作品“疏密”二体和谐共生,密中有疏,疏中有密,相辅相成。

    1.密体风格

    在石涛众多传世作品中,《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最具有代表性,它亦是石涛山水画密体风格的精品。此图以平仰的视角,截取式构图,展示了北方山川的雄伟风貌,画面危岩层叠,崇山峻岭,石壁回旋,曲水环流,远景近景交叠,首尾一气呵成。画面中不论是山峰、巨石,或是河水,由淡到浓,反复交错,层层相叠,将自然山川的豪放气势淋漓洒脱的展现出来。此图于构图而言,打破了“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传统构图方式,使得画面新奇独特,内容灵活有趣,布局密中有疏,疏密分离;墨法上运用得当,造就浓淡层次,虚实枯润的意趣。绘制山石、山峰之时,笔墨层层深入,皴法多变;在用笔用力方面把握得当,造就了姿态万千叶子错落有致,主次关系处理自然得体。此作品虽然是密体风格的代表作,但也注意到了密而不窒,在画卷的迎首处,留有大片空白,其水波荡漾,山峰与湖水相呼应,由繁密转为疏朗,在繁密中透出空灵,使人悠然意远。

    2.疏体风格

    石涛诸多作品中也有很多简练疏朗的疏体风格,其作品《山水图册》尽显疏体风格,几乎每一幅作品都是笔法清新秀逸,设色清新淡雅,浓墨全无,以干涩的淡墨为主,线条简单疏散。除此以外,在《山水二段中》用筆极其疏简,以少胜多,画面简练却不失气势,用简练的笔墨把树木、亭子和草屋、石头表现出来,其中树木运用浓墨加中锋勾出,近处的树木用极少的墨点勾画,亭子和屋舍也都是寥寥几笔,一扫而过,整体画面点画随意却不失其神,达到了笔不到而意到的艺术效果。

    四、“疏密”二体的文化底蕴

    (一)儒家的“充实”与密体风格

    儒家思想从实出发,孟子曰:“充实之谓美”严]所谓“充实,,反映到艺术创作中,便是作者生活经验的充实和情感的丰富,创造出气象宏大、内容丰满的作品,其倾向于一种浓墨重彩之美。《美学散步》中也提到“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④由此可见艺术中“充实”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占据着统治地位,作为皇室后裔的石涛,自幼便学习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对他具有启迪作用。儒家崇尚“充实”之美,在绘画方面不仅追求画面“充实”,而且还追求绘画创作以“实境”为前提。笪重光认为:“人不厌拙,只贵神清;景不嫌奇,必求境实。”⑤山水画创作必须以实景为绘画创作题材,充分表现自然山川景物深远微妙的艺术审美意境,从而讲求“实”。除此以外,在运用笔墨方面并非一味的浓妆厚抹,实而不华,而是讲求从实到虚。正如清代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绘画内容皆是石涛所见实景的表现,放眼望去,整个画面充盈密布,但细细看来,会发现画面亦有疏散之处,充分体现了儒家追求“实境”并“从实到虚”的艺术审美意境。

    (二)佛学的“性空”、道家的“简逸”与硫体风格

    “性空”是佛教的核心思想,禅宗将其理论特点概括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亦是禅宗性空的要旨。石涛自幼出家为僧,师从旅庵,故深受佛家思想影响。张彦远在形容陆探微的画作时说:“陆公参灵甄妙,动与神会,笔迹劲利,为锥刀焉。,噢其中“参灵”、“甄妙”、“神会”都体现出了佛学中“性空”的色彩。禅学中的“以无为本,以有为末”,使得士人、画家们受其影响,在意识上得到了觉醒,不再执着于可视事物的形象再现。该思想体现在绘画上,则是侧重于对主体精神的表现,而非客观物体的再现。如石涛创作的《山水图册》属于山水画疏体风格作品,画面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再现,而更多的是表现出石涛的“性空”意识。佛学‘性空”思想的传入为我国传统艺术创作注入了一股新的主观精神力量,对山水画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疏体”风格产生甚大影响。

    老子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⑦之句话的意思是求多需从求少开始,贪多反而令人迷惑,以致一无所获。圣人深明少与多的辩证关系,所以只“抱一”而为天下人探求真理,这一思想为中国绘画史中的“简”奠定了哲学基础。道家的“简逸呼子为简约而超逸,在绘画中“简逸”的疏体风格,是一种出水芙蓉、自然可爱的美。“疏密”二体所折射出的文化底蕴与儒释道的渗透紧密相关,儒家重“礼”,喜欢“繁”;佛家尚“空”,道家尚“逸”,喜欢“简”。“简”是疏体画风存在的内在本质,亦是疏体画风最重要的特征;充实”是密体画风的特色,体现出一种繁密而复杂的“充实”美。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石涛山水画“疏密”二体的研究及其文化底蕴的论述,认识到石涛创作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及其风格的差异,石涛山水画的文化底蕴涉及到儒、佛、道三家且受其影响深远。对于石涛山水画“疏密”二体及其文化底蕴的研究,仍有很大空间,需得我们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注释:

    ①关于石涛的生卒年,学术界很多学者做过深入的研究和考证,比如:傅抱石、杨成寅、曹玉林。石涛的生卒年目前学术界有三种说法,分别是:公元1630年、公元1641年、公元1642年。在学术界大部分人认为石涛的生卒年为公元前1642年.

    ②⑥(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46,158.

    ③《孟子·尽天下》经部,四书类,孟子注疏,卷十四(上),文渊阁四库全书体.

    ④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8.

    ⑤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790.

    ⑦《老子道德经》上卷,第二十二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古代艺术精神[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2]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叶郎.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李彧.唐代佛教造像中的道教思想[J].美术大观,2008(01).

    [6]任四四.浅谈石涛的艺术经历及作品风格演变[J].艺术教育,2008(04).

    [7]张琳宇.对‘疏體”的成因及风格特点的探究[J].艺术设计,2016(07).

    [8]张晴.中国绘画“疏密”二体的语言构造和风格意蕴[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作者简介:杨晓晓(1990-),女,山东临沂人,扬州大学在读研究生,艺术学理论专业。

    相关热词搜索: 疏密 山水画 文化底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