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杀不死的电影院

    时间:2020-09-05 03:57: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阿树

    7月26日,电影院复工后,北京市民在华星影城观影

    178天后,国内大银幕重新亮起。

    商城里最冷清的角落—电影院,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客人。对于电影人来说,这是个历史性的好消息。有自媒体问了50位导演的第一反应,多数人是欣喜若狂。文牧野说,饭吃得更香了。大鹏则笑哭了。

    的确,新冠疫情给电影产业带来的,可能是致命的打击。电影创作者如此,影院更是如此。复工,对他们而言,即是生的希望。

    但是,兴奋之下,电影产业的艰难时刻,远没有过去。一些影院经理对媒体表示,复工率低,观影人数严重不足,影院还要做好长期过苦日子的准备。

    事实上,全球影院都面临关闭潮,许多员工改行后已经招不回来了。百年来培育的电影消费文化,还能再次恢复吗?

    《信条》,一再推迟

    7月的第三个周末,曾是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幸运日。过去,他的多部大片都在这一天上映,并掀起一股吸金狂潮。投资达2亿美元的《信条》原本也摩拳擦掌,准备在今年的暑期档大干一场,复制《蝙蝠侠:黑暗骑士》和《盗梦空间》的票房狂欢。

    但临近宣布档期时,全球局势陡变,电影院关闭,人们被困家中,这是有史以来最冷清的一个暑期档。

    诺兰团队似乎无所畏惧,跟华纳公司博弈后,坚持按最初确定的首映时间上映《信条》。诺兰在《华盛顿邮报》写下一篇颇为悲壮的文章,其中说到:影院是美国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支持。

    诺兰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影迷们也保持敬意和期待,但现实比诺兰想象的要残酷。随着7月17日临近,华纳宣布《信条》延期两周。很快,这个日期也被证明只是暂时的。他们把档期改到8月12日。

    这个日期能维持多久?谁都不好说,夏日已至,疫情却逆势回潮。这种令人沮丧的趋势,也许会使更多电影院保持关闭。

    诺兰在文章中提到B&B影院,当时,该影院已经裁掉了数千员工。7月中旬,B&B影院的执行副总裁布洛克·巴格比在《洛杉矶时报》撰文称,随着《信条》的延期,他的影院重开计划也不得不搁置。

    没有最糟,只有更糟。在英国,广受欢迎的泰恩赛德电影院公开募捐,以求顺利开业。纽约林肯中心是纽约电影节的举办机构,现在,它成了裁员最严重的电影机构之一。

    另一边,电影公司为求生存,无奈把电影放到网上。环球公司做出了他们曾经不齿的决定:《隐形人》和《爱玛》打响了流媒体上线的头阵。非常之举背后,是环球影业的无奈,CEO杰夫·谢尔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希望并相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人们还是会去影院看电影,但我们明白,对于世界不同地区的人来说,这越来越不可能了。

    不可否认的是,电影院正在遭受流行病与流媒体的双重夹击,正如那句严峻的笑话:新冠病毒是由Netflix赞助的。

    电影院还能回来吗?

    新冠疫情让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紧绷。得克萨斯州医学协会的一份研究认为,看电影比乘坐拥挤的飞机风险更高。对于电影院来说,威胁是相当具体的:影院是封闭式的,而且最好是拥挤的,相当的利润来自食品和饮料,可戴着口罩就不便吃东西。

    短期内,我们很难看到大规模的观影回潮。如果疫情在秋冬暴发第二波,刚刚重开的电影院,会被再次推向悬崖,那打击可能是毁灭性的。

    电影院会不会被抛弃了?它何时能回来?当诺兰试图拯救电影院的时候,他是否带来了一种虚假的希望?

    回顾历史,几十年来,关于电影院消亡的言论经常出现。大环境的变化,有战乱,有经济萧条,有新媒介,也有跟新冠疾病相似的局势—流行病。

    最接近当下局势的,可能是一个世纪前的西班牙流感。1918年到1920年,大流感夺走了5000万人的生命。此时,电影还是个新生产业,距离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咖啡馆放映《火车进站》仅过去20年,电影院也只有十来年的历史。

    跟今天一样,流感來袭时,全球各地的电影院纷纷关闭。作为电影公司的大本营,洛杉矶更是受到严重影响,加州的电影院全部关停,发行公司暂缓发行新片,好莱坞制作公司纷纷停工。这场冲击固然无法跟今天相比,但对于一个稚嫩的产业来说,打击的确不小,但因祸得福,它迫使好莱坞转变形态,从而走向繁荣。

    电影《信条》剧照

    “好莱坞就像埃及,像满是残破的金字塔。它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影评人理查德·布罗迪在《纽约客》撰文指出,许多小公司倒闭了,这场震荡结束后,出现了全新的整合,大公司变得更强大,并成为集制作、发行、放映于一体的主宰。流感和一战的结束,顺势催生了一个超级好莱坞。

    当然,这离不开爵士时代欣欣向荣的景象,享乐主义取代清教徒的道德框架,使电影观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到了大萧条时代,电影院更成了为数不多的廉价避难所之一。

    随之而来的,又是漫长的战争年代,电影院再次出现潜在威胁,人们或者上了战场,或者流离失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许多国家把电影院视为思想动员场所,尽管有聚集的危险性,却不失为鼓舞民众士气的好去处。1939年的《乱世佳人》是有史以来发行最成功的电影之一。

    二战期间,电影产业逆势上扬,战争结束后,好莱坞也走向了黄金时代的巅峰。

    紐约林肯中心是纽约电影节的举办机构,现在,它成了裁员最严重的电影机构之一

    杀不死的电影院

    事实上,“影院唱衰论”是在和平年代才发出了最大的声浪。1950年代,电视出现,呈现出一股垄断视听娱乐的势头。这让电影院和电影从业者陷入前所未有的慌张,纷纷哀叹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正在走向死亡。

    电影院作为观众和梦境的直接互动,无法被任何形式取代。

    传奇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在1951年说:“好莱坞就像埃及,像满是残破的金字塔。它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但历史并没有走向那代人的悲观预测。

    录像带大行其道的1980年代,著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称之为“美国电影最糟糕的时代”。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录像带,并非吞噬了电影院的蛋糕,而是拓宽了电影的消费基础,培育了更大的观众群体。与此同时,更现代化的多厅影院应运而生。所谓糟糕的80年代,正是电影票房增长最快的年代。

    你会发现,在新冠危机之前,我们已经想象过无数种杀死电影院的方式—流感、战争、大萧条、电视、录像带、流媒体。

    但电影院还是活过来了,2019年,它活得比任何时候都好:这一年全球电影院的票房收入,比以往任何年度都高。电影院作为观众和梦境的直接互动,无法被任何形式取代。这不是怀旧主义的论调,而是历史经验的内在奥秘。

    电影院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最完美地创造了不可比拟的梦境:黑暗的房间,你完全沉浸其中,光影扑面而来,随后的两小时,你会忘记你是谁。

    原始人围着篝火讲故事,抵御他们对黑暗的恐惧。电影院,对现代人来说具有同样的意味。密闭的空间里,它可能不是抱团取暖的温馨场所,但绝对是最理想的避难所。

    正如诺兰所言,人类有集体参与的本能,等这场危机过去,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爱、一起生活的本能需求,将比任何时候都强大。这种被压抑的需求,正好与电影的许诺相结合。

    电影院将永远存在,而眼下,挺住便是胜利。

    责任编辑 何子维 [email protected]

    相关热词搜索: 不死 电影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