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阆中胜事天下稀

    时间:2020-11-03 14:23: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蒋光耘

    四川阆中古城汉桓侯祠(张飞庙)

    唐代诗人杜甫在听了无数个有关阆中的故事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由此可见,阆中的确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但“阆”字却很不好认,以至于阆中在对外宣传的时候,都必须在这个字的后面标注上汉语拼音“lang”。

    阆中古城占地1878平方公里,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它是迄今为止四川省内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素有“阆苑仙境、嘉陵第一江山”的美誉。

    “虎臣良牧”

    在阆中市,有一个名字怎么也绕不开,那就是三国名将张飞。

    蜀汉时期,刘备定都益州(成都)称帝后,封张飞为车骑将军,任巴西太守,封西乡侯,镇守阆中。公元221年,张飞被部将范疆、张达所杀,葬身阆中,被追谥为桓侯。阆中人敬佩张飞的忠勇,于是在他的墓前建阙立庙,以礼祀之,后主世代追谥为“桓侯”。

    建于阆中古城的桓侯祠,俗称张飞庙,是历代阆中人祭祀张飞的地方。唐朝的时候叫“张侯祠”,明代称“雄威庙”,清代以后才叫“桓侯祠”。现存的张飞庙为清代重建,占地30余亩。

    张飞庙内有座张飞墓,据说这里埋葬的只是张飞的身躯,而他的头被叛将张达和范疆割下,乘船欲逃往东吴投效。途中却听闻孙权正向刘备求和,二人惊慌失措中将张飞的头颅扔进了嘉陵江。

    张飞的头颅随江水漂流到重庆云阳,被一渔翁捞起,后葬于云阳凤凰山。这就是“张飞头葬云阳,身葬阆中”的故事。

    《三國演义》中,罗贯中把张飞塑造成了暴脾气、易冲动、贪杯闯祸的“莽张飞”。其实,历史上的张飞却是一个文武双全,高大帅气的美男子。

    去过阆中张飞庙的人可以看到,这里有张飞手书的《立马铭》古碑。张飞擅长“汉八分”,即汉代隶书的一种。

    张飞不仅能文能武,而且在镇守阆中的7年中,体现出了他的治理水平,雍正皇帝说“蜀汉张飞以车骑将军守阆中,有保障功”。张飞一到阆中就开始指导百姓发展农业和手工业,还传授了种桑养蚕的技术。他治理下的阆中呈现出了空前的繁荣盛景。所以,老百姓叫他“虎臣良牧”,并亲切称呼他为“三爷”。

    从张飞使用过的盔甲等物品上,考古专家研断出张飞的身高超过了1米8,在四川属于“高个子”。

    滕王和他的滕王阁

    提起“滕王阁”,人们自然会联想起王勃的《滕王阁序》。雄踞江西南昌赣水之滨的“滕王阁”,因这篇“序”而名扬天下。其实“滕王阁”不止南昌有,山东滕州和四川阆中均有一座“滕王阁”。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曾被封于滕州(今山东滕州),故为滕王。他在滕州筑一阁楼,名为“滕王阁”。后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又修筑了最著名的南昌滕王阁。

    李元婴一到隆州, 就以衙役卑陋为名大修宫殿高楼, 在阆中古城对面的玉台山上建起了第三座滕王阁。

    高宗679年,李元婴改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据南宋地理志书《舆地纪胜》记载,李元婴一到隆州,就以衙役卑陋为名大修宫殿高楼,在阆中古城对面的玉台山上建起了第三座滕王阁。

    杜甫曾先后两次到阆中,第一次是唐广德元年,凭吊好友房琯,他的悲伤心情被阆中的山水美景抚平了许多,留下了20多首诗。次年春,杜甫携家眷再次来到阆中,一住就是三个月,这三个月是杜甫一生中快乐的时光,写了40多首诗,其中《阆山歌》和《阆水歌》流传最广。

    后来,南宋诗人陆游来到阆中,在游览滕王阁夺锦亭时,写下了这些诗句:“夺锦轩中醉倚栏,锦屏苍翠插云端,生平不喜言争竞,付与游人自在看。”

    据考证,如今阆中古城的基本格局,也是滕王李元婴在阆中奠定的。李元婴修建的隆苑在阆中古城西,镇江楼(今华光楼)位于古城南嘉陵江畔,始建于唐,毁于火灾,如今的建筑为清同治年间重建,在华光楼上俯瞰古城,纵览嘉陵江,别有一番风情。

    阆中出了个落下闳

    难以想象,阆中居然出了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复姓落下,名闳。他创制的《太初历》,影响了中国的历法结构;他提出的浑天说,创新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起源”学说;他发明的“通其率”,影响了中国天文数学2000年。

    西汉建立之初,仍沿用秦代的颛顼历,到汉武帝元封年间,出现的误差已经十分明显。于是,汉武帝按太史令司马迁等人建议,下诏广征民间天文学家,开始改历。

    当时,落下闳已经是民间很有影响的天文学家,在同乡谯隆的推荐下,从故乡阆中来到了京城长安。

    改历过程并不顺利,曾形成了18家不同的历法,汉武帝最终采用了落下闳等人的历法,于元封七年颁行,并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为了表彰落下闳的功绩,汉武帝特授予他侍中之职,落下闳坚辞不受,回到了故乡阆中。

    落下闳在阆中蟠龙山上,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民间观星台,改制了观测仪器浑仪。现代天文学家朱文鑫说:“自汉落下闳作浑天仪,始立仪象之权舆”,后来的天文历法家贾违、张衡、祖冲之等人,均是在落下闳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发展的。

    落下闳还改革了过去的岁首制度,定孟春正月为岁首,人们据此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新年”,民间称“过年”,后有了“春节”的说法,从此,百姓尊称落下闳为“春节老人”。

    落下闳发明的“连分数(辗转相除)求渐进分数”的方法,定名“通其率”,现代学者称之为“落下闳算法”。“落下闳算法”比采用类似方法的印度数学家早了600年,比提出连分数理论的意大利数学家早了1600年,它影响了中国天文数学2000年。

    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落下闳为“中国天文史上最灿烂的星座。”

    2004年9月16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已将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

    2006年春节正月初一,位于阆中古城的落下闳故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瞻仰。

    相关热词搜索: 阆中 天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