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两弹一星”

    时间:2021-01-07 18:04: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止戈

    今天,我们国家已经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核大国,拥有强大的太空探索能力。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拥有自主研发、制造、发射各种战略导弹和战术常规导弹的能力,用铁拳捍卫着我们和平、自由、幸福的生活。太空中,上百颗国产卫星是时刻警惕的哨兵和现代化生活的保障。“神舟”载人飞船巡天、“天宫”空间站太空探索、“嫦娥工程”月球探测更是告诉每一个人,进军太空,和平开发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

    今天的这一切都是来自无数革命先辈的智慧和汗水。60年前,十余年时间,数十万解放军官兵、科技工作者共同铭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们记住这4个字——“两弹一星”,它们是今天中国战略力量的先驱和代表,它们是永难忘怀的记忆。

    为了它,我死了也值得

    同学们,让我们来打开当年的画面。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新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为了保卫国家安全,捍卫人民的自由幸福,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发展导弹、核弹、人造地球卫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

    尽管帝国主义封锁、打压;
    苏联提供了导弹样板又撤走专家、撕毁合作协议;
    国家遭遇自然灾害,粮食供给极其困难;
    没有技术和经验,一切从零开始……这都没有阻挠无数科学家、解放军战士投身到这个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中。天才科学家钱学森克服重重阻挠从美国回来了,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夫妇、邓稼先、杨承宗、张文裕、王淦(gàn)昌、彭桓武、赵忠尧等海外华人科学家回来了。先辈们踏上了去大漠戈壁的征程,历尽磨难。他们庄严表示:“为了它,我死了也值得!”“隐姓埋名一辈子,我愿意!”

    当时条件极其简陋,科学家、解放军战士们研制核武器要承担极大的生命危险,但他们没有一句怨言。当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炸响的时候,蘑菇云还没完全消散,核试验基地防化一连辐射侦察第一梯队5个车组的25名战士,就迎着弥漫的核烟尘,飞一般冲进了爆炸区。他们冒着高强度放射性污染,出车42组次测量标定爆区、云迹区地面照射和放射性沾染边界。3小时后,航测侦察队飞机进入了蘑菇云存在过的空间……他们先后出航10架次,取得了3000多个科学数据。这时,担负核爆炸后样品回收工作的取样小组,也全部取回了放置在爆炸区的各种综合测量仪。留苏归来的一位科学家率领一个小组冲进了污染区。为了模拟大兵团通过污染区的情形,测量出落下灰的污染指数,他们明知每一粒尘土都有放射性沾染,却偏偏用脚踢着尘土跑步,使自己罩在尘土之中,受到的沾染超过允许标准的几十倍。被炸得粉碎的试验动物尸体具有高度放射性危害,刚大学毕业的王德文在爆炸现场的中心地带把它们一一回收后,昼夜不停地解剖、分析、得出试验数据。大剂量核辐射让王德文身体内的白细胞急剧下降到只有常人的20%。“生命的意义不在长度在高度,军人的价值不在索取在奉献。我就是少活20年,也要为新中国的防原事业填补空白。”王德文说。

    我们有了捍卫国家的力量

    时光回到1960年11月5日,戈壁深处,中国酒泉火箭发射场(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我国研制的东风号火箭高高耸立在坚固的发射台上,开国元帅聂荣臻和科学家钱学森做出了最后的点火指令。一声巨响,大地震颤着,一条条火龙从导流槽涌出,火箭在烈焰中腾空而起,直刺蓝天,然后倾斜、拐弯、下沉,人们冲出了指挥所,挥舞着双臂,泪花涌动,目送着那个万里晴空中的白点渐渐消失……点火8分钟后,消息传来,火箭准确地在预选的弹着区爆炸。一切安静了下来,指战员们围到发射架旁肃穆站立,粗糙的,刚拭去荣誉的泪水的右手缓缓举向额际——敬礼!我们自己的导弹。敬礼!我们的祖国。

    仅仅4年之后,1964年10月16日15时,大西北罗布泊深处,突然升起的人造太阳的强光和冲击波挟着雷电,横扫着广袤的戈壁滩,巨大的蘑菇云翻滚着升上高空,好像是从中国大地上举起的铁拳,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炸响了!

    有了导弹和核弹,就要设法让两弹“联姻”,掌握用导弹准确发射核弹的技术,让两弹能真正发挥保家卫国的作用。1966年10月,在一次两弹结合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挥动着手臂说,“原子弹太娇气,导弹性格又太复杂,看来恋爱也不那么容易,但毕竟谈成了,原子弹终于将彩球抛给了导弹,有情人终成眷属。” 1966年10月27日9时9分14秒,解放军研究导弹和研究核弹的专家们用辛劳和智慧再次创造了纪录:在本国的国土上,导弹运载着核弹头,在预定的距离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当聂荣臻元帅从试验前线把消息报告北京时,周总理紧紧握住话筒:“请你转告科学家们,你们又一次响亮地回答了世界!”

    1967年6月17日凌晨,我国第一颗氢弹又在罗布泊试验靶场试爆成功,核武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东方红”还在守望着我们

    让我们最后把镜头定格在1970年4月24日,晚上21點35分,发射“零时”终于到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场,我国自主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带着我国首个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冲向天空。到达预定高度后发动机熄火,一级火箭壳体脱落,二级火箭点火,加速飞行,过渡到惯性飞行;
    二级火箭壳体脱落,第三级火箭点火。13分钟后,卫星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21点50分,在一片寂静中,广播喇叭传出卫星上的《东方红》乐曲声。在《黄河大合唱》的歌声中,人们欢呼雀跃,紧紧拥抱。继苏、美、法、日之后,中国成为第5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而这个近似球体的72面体卫星不仅全部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质量为173千克,比前4个国家发射的第1颗卫星质量总和还要超出29.8千克(美国的第1颗卫星只有8.2千克)。同时,在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传输形式和星上温控系统等技术领域,也都超过了上述国家第1颗卫星的水平。而从研制导弹到发射卫星,美国用了13年,苏联用了12年,我国只用了10年。

    虽然东方红一号卫星早就与地面失去了联系,但由于它近地点高度较高,多年来一直在轨道上默默运行。观测表明,到2009年2月,东方红一号还运行在近地点430千米、远地点2075千米的轨道上守望着我们。endprint

    相关热词搜索: 两弹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