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微笑曲线理论视域下学术期刊编辑专业素质的价值重构

    时间:2021-01-29 08:00: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路小静 胡慧河

    [摘 要] 在当今融媒体、数字出版的大环境中,学术期刊激烈竞争和品牌发展的大趋势要求进一步提升期刊编辑的专业素质。文章基于微笑曲线理论,重新审视新环境下编辑各项专业素质的附加价值,提出学术期刊编辑专业素质的价值重构:一是充分提高和发挥编辑的创新和策划能力,增添学术期刊的知识含金量及内容价值;二是学习和利用融媒体多途径实现期刊内容的精准传播,不断增强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对社会的服务功能。

    [关键词] 微笑曲线理论 学术期刊编辑 专业素质 价值重构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20) 04-0039-09

    The Value Re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Professional 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miling Curve Theory

    Lu Xiaojing  Hu Hui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Luojia Management Review,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Guangzhou, 510320)

    [Abstract] In todays environment of media and digital publishing, the fierce competition of academic journals and the general trend of brand development,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journal editors is requir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Based on the smiling curve theory, the article re-examines the added value of various professional qualities of editors,and proposes the value re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journal editor professional qualities:
    firstly,fully improve and exert the editors innovation and planning capabilities to increase the knowledge and content value of academic journals; secondly, learning to use media fusion to achieve the precise dissemination of journal content, and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academic journals and service functions to society.

    [Key words] Smiling curve theory Academic journal editor Professional quality Value reconstruction

    1 引 言

    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发布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学术期刊的发展离不开期刊编辑的付出。当前社会已从大数据时代过渡到5G时代,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及传播方式都在发生重大变革,期刊编辑工作的外向性越趋明显,编辑对期刊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文稿的编辑加工及校对上,还体现于前期的选题策划、创新、期刊的特色建设,以及后期利用融媒体对期刊内容的精准传播、对社会的服务上。因此,随着学术期刊的发展,期刊编辑专业素质的价值重构提上议程。

    1.1 微笑曲线理论

    微笑曲线理论(Smiling Curve)是1992年施振荣先生为“再造宏碁”提出的一种发展战略。其产生是基于高科技产品市场的全球化趋势,高科技产品寿命周期更替迅速,企业盈利率低、生存压力巨大的时代背景。如何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突破企业发展瓶颈?微笑曲线理论提出主要通过研发和自主创新、增加企业生产技术的科技含量以及提供产品整合性服务,创造出更多的附加价值。通俗形象地说,即在两端朝上的微笑嘴型曲线上,处于曲线两端的是研发与设计、营销与服务环节,此两环節可以创造出更高的附加价值;中间环节是制造与加工,创造的附加价值最低(如图1所示)。

    微笑曲线理论产生后,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不仅适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还被证明在其他许多行业的实践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1]。在当今市场竞争同质化严重、新技术方兴未艾的背景下,简单的制造加工劳动在竞争中无法取得优势,未来的发展重心应逐步移向附加价值最大的板块,即微笑曲线的两端。具体而言,在理论曲线图中,处于底部的制造和加工是微利板块,而曲线的上游和下游是产生高附加价值的板块。一个企业或者个人要想始终保持较高的竞争力,不能仅注重微利、附加价值低的曲线底部,更应该向能产生高附加价值的“笑脸”两端努力,以增强企业和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1.2 微笑曲线理论对编辑专业素质重构的启示

    学术期刊是优秀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学术期刊要在学术前沿、学术热点和重点以及学术导向上发挥引领作用,离不开期刊编辑的努力与付出。进入新时代,我国学术期刊事业在数量、质量以及产业化、集群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如何促使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期刊编辑肩负着重大责任。

    如何适应新时代给编辑工作带来的变化和要求,成为衡量学术期刊编辑专业素质高低的主要标准。基于这一新形势,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的价值需要重构:期刊编辑最为基本的编辑能力,即对文字、图片等的编辑、加工以及处理,在当前学术期刊的快速发展中已成为最基本的功能,处于附加价值最低的领域;与学术期刊在激烈竞争中发展相适应的其他专业素质,如特色化组稿和策划能力、期刊数据处理能力、内容整合能力、全方位的传播能力以及数据时代的创新能力(如图3所示),创造的附加价值越来越高,有待深层次挖掘与提高。

    3.1 力求创新、提升策划能力

    学术期刊编辑应提高自身的策划能力和引领能力,引导作者写出更为优质的作品,增加稿件知识含金量及附加价值,提高编辑专业素质在微笑曲线上游的附加价值。

    3.1.1 确立编辑主体意识

    学术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是在编辑加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以我为主的意识,是编辑的责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在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强调的是学术期刊编辑在编辑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学习意识、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期刊编辑只有确立了明确的主体意识和地位意识,才能在“为人作嫁衣”时不畏辛苦,甘之如饴,充分发挥在学术期刊编辑出版中的引领作用。

    学术期刊编辑的这种主体意识既要体现编辑行为主体的文化实践和审美倾向,又要有稳定、标准的学术规范和编校规范,以引导作者用正确的学术理念和方法论来研究问题。學术期刊编辑还需要有自己的期刊创新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主动走出去参加学术会议、寻访和联络学者、主动向优秀学者约稿组稿,而不是墨守成规,被动“等米下锅”[5]。总之,学术期刊的进步从根本上来说离不开学术期刊编辑自身策划能力和引领能力的提高。

    《新青年》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就与其编辑的创新意识和主体意识密不可分。编辑钱玄同向鲁迅主动约稿,促使作者创作的作品继承了期刊的文化立场,这样期刊编辑的构成以及期刊所编发出来的文章,已不再是自然状态下的编辑,更不是自然状态下被动编辑出来的文章,而是在自觉状态下编辑主体的确立。这就使期刊刊发的文章体现了期刊的文化诉求,使得期刊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编辑所编发出来的作品便体现了期刊的文化诉求;读者所阅读的作品便渗透了期刊的文化期待[6]。

    3.1.2 培养编辑创新意识

    新形势下,学术期刊编辑需要树立创新意识,聚焦学术热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应贯穿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始终,创新是编辑素养的内在要求。期刊编辑的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性劳动,在策划选题、组织栏目、加工文章中体现出编辑的再创作能力。张元济早在1919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主政商务印书馆时就提出了“喜新厌旧”的编辑思想,即编辑不能因循守旧,要勇于创新。由此,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创新是编辑出版进步的灵魂,是创办一个优秀学术期刊的不竭动力。

    创新意识是检验学术期刊编辑业务能力高低的试金石。期刊编辑要善于创造与作者、审稿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从作者、审稿人甚至读者那里获得学术热点的信息和创意,找出突破点。同时,期刊编辑的创新意识不应仅仅停留在对科学研究成果的展现上,还应该关注甚至参与到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这对于编辑出版的创意、创新,同样具有启示意义[7]。

    学术期刊是学术创新的引领者,创新是学术期刊发展之魂。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发布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学术期刊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体现了一个国家科技和人文社科的学术和理论研究发展水平,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具有优秀专业素质的期刊编辑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僵化的办刊模式,革新办刊机制,善于在纷杂繁多的作者来稿中发现学术创新,并能鼓励和引领创新,将优秀的创新成果及时地通过最有效的形式公开发表。因此,学术创新集中显示出学术期刊编辑的整体办刊质量和水平[8]。

    3.1.3 发挥编辑的学术引领作用

    学术期刊编辑肩负着引领学术方向的时代重任,学术期刊的刊文应立足中国实际,聚焦中国问题,反映实践新成果,这均需要期刊编辑具有世界眼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世纪初的诸多学者同时都是主办刊物的编辑,如陈独秀之于《新青年》,吴宓、沈从文之于《大公报》等,都不同程度地引领了当时的文化风尚。

    学术期刊刊发的对人类社会和文化传承具有文化价值、能产生深远影响的知识产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学术期刊编辑需要有甄别学术成果水平的专业素质,需要具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同时,需在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借鉴与创新、全球与本土、规范与特色的关系上进行甄选[9]。

    期刊编辑是学术出版的一道决定性门槛。“编辑的学术素养、学术判断力、学术眼光决定了学术出版的品质”[10]。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戴文葆将“编辑”定义为“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从事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他文献资料,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者”[11],从中可以看出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语言文字功夫,还要有从事学术研究的独特思维、问题意识及批判精神。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在努力发扬同行评议、编委会、编辑学者化等制度措施的同时,期刊编辑还应该具备前瞻性的学术眼光和学术预知能力,及时把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反映和展现到众人面前[12]。《管理世界》编辑部于2019年9月策划了首届“中国青年管理学者论坛·工商管理论坛”,通过论坛召集青年学者交流学术成果,并从中筛选优秀稿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这就是学术期刊编辑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的典型案例。

    3.1.4 培养编辑的期刊特色化建设意识

    特色化建设是提升学术期刊实力的必然选择。凡受到业内外一致好评的学术期刊必然是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期刊的特色化培育可以为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竞争优势。

    学术期刊的特色化以学术质量和出版水平为内在支撑,主要体现在特色主题、特色栏目及特色装帧等项目上。期刊编辑可以利用自身对学科各领域的了解把握,通过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的策划、关注社会现实,追踪学术发展,捕捉学术热点,设定不同的重点栏目或特色栏目来实现期刊的特色化建设。这是一个调动期刊编辑综合学术能力的过程,既要有“面上”即空间问题域的拓展,还要有“点上”即关键问题的深度聚焦,以此突出学术期刊的自身特色,保证学术期刊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编辑要善于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不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更要与作者、审稿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将他们发展成为编辑的外脑,借助这些外脑为学术期刊提供特色化选题方向和专业领域的指导,寻找其他学术期刊尚未涉足的领域,或者学科中的争议话题,或者相关学科的交叉课题(特别是综合性学术期刊)[13]。这样通过多方思考提炼出的选题必然具有新颖性、独创性,从而增添期刊特色,避免期刊内容同质化。

    3.2 精准传播、提高编辑的服务意识

    学术期刊编辑要提高传播与服务意识,利用新媒体多途径传播学术期刊、服务读者,提高学术期刊编辑专业素质的下游附加价值。

    数字出版、融媒体的出现在改变人们阅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学术期刊的传播方式,降低了人们获取学术信息的门槛,在一定意义上拓展了社会大众的阅读深度和广度。学术期刊编辑利用融媒体、新媒体一方面可以扩展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可简单通俗地向社会大众传播学术期刊所刊载的相关理论思想。

    比如,经济管理类学术期刊编辑可以请作者将学术论文进行改写,以平实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说理方式介绍作者对当代中国经济与管理问题的学术洞察与分析,让非学术研究的读者了解当前的社会经济与管理现象,帮助他们思考社会经济问题、管理问题以及相关社会问题,进而获得思想启迪[14]。这样既可以精准地传播期刊内容,也可以扩展期刊的读者范围,同时提高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1 培养编辑新媒体的运用能力

    学术期刊编辑要在融媒体传播体系中发挥好期刊信息的传播功能,保持对媒介传播领域发展新动向的敏感,能够识别各种媒介工具的特点和优势。这要求学术期刊编辑拥有应用新媒体的学习能力,并在学术期刊的内容采集、加工、出版和营销活动中加以有效运用。同时要求期刊编辑保持对媒体发展环境变化的跟踪和理解,学习新技术,研究新方法,在媒介资源运用和信息生产流程上不断优化和提升,更好地服务作者和读者,最终促进学术期刊影响力和品牌的持续提升[15]。

    学术期刊编辑要通过学习、利用新媒体,积极适应多元化、互动性强的现代传播方式以实现学术期刊内容的精准传播。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选择创建本刊物的微信公众号,以适应媒体融合和学术传播的要求。学术期刊编辑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学术期刊的刊文、期刊学术信息等,在表现形式上既有文字图片、又有语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这不仅丰富了读者的阅读方式,增强了学术期刊和作者之间的交流,也拓宽了学术期刊的传播渠道,改善了学术期刊的运营模式。

    一般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的操作都由期刊编辑负责。提升运营水平、丰富传播内容,加强微信公众号在学术信息传播中的实用性,要求期刊编辑必须学习和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信息;还需要期刊编辑充分考虑用户需求,找到学术期刊和读者需求的平衡点、找到读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文献检索和传递功能、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读者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期刊内容[16]。

    3.2.2 培育编辑增强出版的能力

    增强出版,是出版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兴的出版形式,通过数字化技术,在传统出版物上添加超链接实现学术期刊相关信息和数据的有效整合[17]。增强出版作为一种极为依赖数字化技术的新兴出版形式,对学术期刊编辑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期刊编辑除了要掌握必需的数字出版相关技术,还要熟悉文本挖掘技术、语义标注技术、相关增补材料的整合与关联等。因此,期刊编辑需要学习新的专业技术能力。

    拥有包括《柳叶刀》(The Lancet)、《四面体》(Tetrohedron),《细胞》(Cell)在内2500余种科技期刊的爱思唯尔除了出版传统的研究性范式学术论文,还利用新媒体出版和发布与学术论文相关的科技视频文章、數据文章、方法性文章、实验资源视频等。爱思唯尔拥有250种开放获取期刊,这些期刊在2018年发表了34000多篇开放获取文章[18]。通过数据链接、数据获取、发表数据微文章等,爱思唯尔推出“研究数据开放”政策,帮助研究者和广大读者储存、分享、发现和使用学术论文的原始研究数据,实现原始研究数据的开放获取[19]。

    当读者选定某一学术期刊网站对刊发论文内容进行阅读时,如果学术期刊编辑在网站上为读者提供获取期刊论文相关的实验介绍、原始实验数据、科研团队背景、调研记录等资料的便捷性通道,无疑会让读者受益良多[20]。这既有效防止了作者的学术不端,建立了良好的学术监督机制,也有效实现了学术资源关联共享。

    国内的期刊如《中国工业经济》于2016年第11期开始,在官方网站公开所刊发论文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处理数据、案例研究材料、因正文篇幅所限而未刊发的附件[21]。作为国内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首次尝试在网站公布数据的学术期刊,《中国工业经济》这一创举为其在学术期刊界、作者、读者心中赢得了极大的美誉度和学术影响力。

    3.2.3 提升编辑精准传播的能力

    全方位、多渠道的流通才能使学术期刊的信息传播成为浸润人们心灵的现实力量。期刊编辑可以将学术期刊研究成果进行社会化、大众化和通俗化,并将此作为理论服务实践的一项积极探索。这是既有益于社会大众,又能扩大学术期刊与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一项共赢尝试。

    以学术期刊的简报为例,学术期刊编辑可以通过新媒体,面向社会大众及时推送“通俗版”的学术期刊论文简报。这种论文简报来自刊文作者,他们将严谨的学术论文进行改写,生成兼顾实践性、前沿性和通俗性(可读性)的一千多字的简报。简报力求以生动的笔调、浅显的案例娓娓道述作者的学术思想,分享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感悟与思维,以及相关的论文故事等。

    这种学术简报可以让非专业读者了解学术论文成果,将学术成果最大化地进行传播,以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研究成果在经世致用、咨政育人、服务实践方面的功能,实践以优秀的学术研究成果影响社会精英、影响社会民众,并加强了学术期刊编辑与论文撰写者、阅读者、外审专家的交流与互动。这是学术期刊编辑大力传播、开发学术期刊成果的一个很好思路。

    3.2.4 提高编辑的服务意识

    学术成果是学术期刊的基础,学术成果的撰写者是学术期刊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学术期刊对高水平作者的争夺一直存在;读者是学术期刊的鉴别者,是学术期刊口碑的传播者,学术期刊编辑对读者的服务关系学术期刊的学术引领作用和影响力。学术期刊的编辑要提高为作者和读者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作者和读者对学术期刊的满意度,这对学术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编辑的服务理念反映了其职业道德修养,关系到对作者和读者的重视和尊重。具有良好服务意识的期刊编辑才能更好地获得作者和读者的青睐,这对扩大作者队伍,吸引优秀稿件,提高学术期刊在读者中的声誉具有促进作用。

    比如经济类专业期刊《经济评论》编辑部曾举办10期“《经济评论》工作坊”,通过开放审稿过程的方式,将学术期刊的编审环节从线上移到线下,把编辑部搬到研究现场,不仅为审稿人、编者和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搭建学术平台,让作者和广大读者清晰地了解学术期刊的审稿过程和审稿标准,也在评审过程中发现优秀稿件,为作者当面提出修改建议,扩充了学术期刊的稿件来源。

    期刊编辑不仅需要创造机会让现场师生与作者、评审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还可采用创建同一研究领域的学者微信群等形式进行现场直播,实现评审现场与微信群线上的完全同步,使多方主体充分交流互动,扩展现场组织、探讨学术的空间范畴与容量。这种开放式审稿方式有助于研究者拓展研究视野、激发思想,共享研究成果,既服务了作者和读者,也极大地宣传了学术期刊。

    4 结 语

    新时代背景下,面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学术期刊编辑要跟上时代步伐,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并重新认识和创造自我专业素质价值。在做好编辑加工的基础上,学术期刊编辑要提升策划和创新、传播和服务的能力,增添学术期刊的知识含金量及内容价值,利用融媒体多途径实现期刊内容的精准传播,让自己专业素质创造出的价值向微笑曲线的上下游附加价值高的领域延伸。

    通过重构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素质价值,不仅可以提高和体现学术期刊编辑自身的价值,更可以深入挖掘学术期刊的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传播能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术传播平台,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发挥重要作用。

    注 释

    [1]施振榮.微笑曲线,缔造永续企业的王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5-17

    [2]梁徐静.新时代我国学术期刊转型发展问题研究:基于改革开放40年的思考[J].中国出版,2019(19):50-54

    [3]卢俊,张永美.编辑的本质:从手工业到智能时代编辑能力的迭代[J].编辑之友,2019(11):80-87

    [4]胡慧河.新时代出版人如何弘扬工匠精神[J].新闻采编,2019(4):47-48,51

    [5][8]孙昕光.注重期刊的学术创新与引领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9-18

    [6]李宗刚.《新青年》编辑约稿与鲁迅现代小说的诞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81-82

    [7]徐柏容.编辑创意论[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10

    [9]唐金石.学术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探析[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06:1687-1690

    [10]朱杰人.学术出版是需要门槛的[N].文汇报,2012-09-21

    [11]戴文葆.寻觅与审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0 :415

    [12]王明丽.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意识的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10-18

    [13]谢镒逊.学术期刊去同质化路径探析[J].传播与版权,2017(1):61-63

    [14]叶初升.期刊应利用新媒体服务社会实践[N].光明日报,2016-05-12

    [15]高庆华.全媒体时代的特点及其对学术期刊编辑的要求[J].编辑学报,2014(s1)(增刊1):9-11

    [16]刘景泰.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编辑的思维变革[J].出版广角,2018(15):47-49

    [17][20]徐立萍,何丹,程海燕.学术期刊增强出版的有效策略研究[J].科技与出版,2020(1):3-4

    [18][美]练小川.爱思唯尔的价值链延伸[J].出版科学,2020(2):24

    [19]欧梨成,刘培一.新出版:从知识制造到知识服务[J].科技与出版,2019(11):43-50

    [21]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我刊首次公开原始论文数据[OL]. [2020-04-10]. http://www.ciejournal.org/CommonBlock/SiteContentDetail?contentID=13334.

    (收稿日期:2020-05-05)

    相关热词搜索: 视域 曲线 重构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