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培养全球胜任力:国外的经验及启示

    时间:2021-02-11 20:05: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姜建瓴 周成海

    [摘   要]全球胜任力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国外在全球胜任力培养方面积累了较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如开展跨文化交流项目、设置跨学科课程体系、开发教师全球胜任力证书项目等。这些经验对于我国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全球胜任力;国际教育;跨文化交流;跨学科

    全球胜任力是一种更好地胜任全球范围内多种职务,适应全球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或素养。它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不论是出于自我实现还是人类进步的目的,具有全球胜任力对正在建构思维观念的青少年们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教育者有必要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进行深入探讨。

    一、全球胜任力的概念界定

    有关全球胜任力的内涵,不同机构和学者对其的界定侧重点有所不同。美国国际教育发展协会(America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Council)认为,具备全球胜任力即学习者能够理解人与世界的相互联系,掌握历史进程和全球事件的一般事实,接受和欣赏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存在,以及理解多样性的丰富内涵[1]。亚洲协会(Asia Society)认为,具备全球胜任力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其他地域、文化和国际问题;使用英语及以外的语言进行交流,在跨文化或跨领域的环境中工作,并积极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和民族的价值观[2]。戈德比(Godbey)等人认为,全球胜任力是一种在多种文化共存的世界中更好地生活、交流和工作的综合能力。亨特(Hunter)认为,全球胜任力指思想开放且包容,积极理解不同文化规范,利用所获得的知识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和有效协作的能力。简单来说,全球胜任力即适应全球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全球胜任力包含多种能力素养。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认为,在各种文化差异带来的分歧中相互理解并有效沟通是使社会正常运行的必要能力,也是全球胜任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奥尔逊(Olson)和克勒格尔(Kroeger)认为,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人要同时具备知识储备能力、充分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在相互联系的世界中有效沟通和互动的能力[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全球胜任力包括对地区、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的分析能力、对他人的看法和世界观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互动的能力,以及为了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4]。结合不同学者和机构对全球胜任力的诠释,笔者总结了全球胜任力包含的八种具体能力,分别是欣赏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行动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共情能力和多语能力。

    二、 国外有关全球胜任力培养的经验

    国外针对全球胜任力培养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文件,同时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培养体系,值得我国借鉴。

    1.完善的政策制度保证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国际教育交流协会(Council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于1988年发表了题为《为全球胜任力而教》(Education for Global Competence)的报告,指出美国公民要面对世界格局复杂的变化,必须见多识广且对多种文化高度敏感[5]。1998年,美国教育委员会(American Board of Education)发布了《为全球胜任力而教:美国未来的通行证》(Educating for Global Competence:
    Americans Passport to the Future),再次强调全球胜任力的培养[6]。2012年11月,美国教育部首次发布了一项系统全面的国际战略——《通过国际教育与国际参与制胜全球:美国教育部2012—2016年国际战略》(Succeeding Globally Through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Engagement),强调个体必须有能力在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中获得成功,有能力有效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参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事务[7]。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国际人才养成和全球胜任力培养的政策文件,形成了系统完善的政策制度保证。

    2.开展跨文化交流项目

    目前,开展跨文化交流项目是最有针对性的培养全球胜任力的举措之一,很多发达国家已经着手开展多样化的跨文化、跨地域、跨语言的交流项目。以美国的“全球教育项目”(Global Education)为例,该项目首先是在康涅狄格州、马里兰州、新罕布什尔州和马萨诸塞州的中学(6至8年级)中开展,其中马萨诸塞州中学的项目面向260名学生(男生38%,女生62%)。“全球教育项目”的设计旨在帮助教育者使用当前的认知模型为学生适应日益复杂的世界做准备。具体目标包括:从多个角度深入学习至少一种文化;深度参与,发展同理心;对世界地理、历史等先验知识加深了解。“全球教育项目”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它嵌入在中学的研究性课堂中,使用互联网技术促成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交流;将不同学校、地区和国家用不同代码表示,并使用同步和异步通讯与“其他地区或国家”进行交流;在推进过程中,不同学校彼此只使用代码沟通,沟通的对象也是某一国家或地区,不提及具体学校,更不涉及学生个人的信息。政治和国际关系专业的博士生将担任“全球教育项目”的协调员,负责监控在线讨论,审查“国家或地区”间电子邮件传输进程,解答项目规则和流程等问题。

    在“全球教育项目”开展之前,提供给学生“人权、全球环境、冲突与合作、国际经济、世界卫生”五个主题,要求学生在六个月后的设计方案中概述对这些主题的看法和相应的应对措施。在前期,学生要通过网络或纸质资料等一切渠道研究他们各自代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人口结构、历史、社会文化等一系列问题。另外,学生还要进行多次合作商讨,共同判断所收集内容的可靠性和利用率。一切准备就绪后,学生代表会轮流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代表就双边或多边问题进行“谈判”。项目会持续一段时间,要求每位成员都参与其中,参与的形式多样。例如,通过在线会议进行交流,通过电子邮件参与讨论,网上搜集与代表国家或地区相关的时事政治,擬定“外交文件”并做出回应。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全球教育项目”,学生的沟通技巧、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分析能力等都得到了普遍提高。

    3.设置跨学科课程体系

    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综合课程带给学生思维方式和知识运用上的改变,跨学科课程体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课程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将各个学科有机结合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还可以帮助学生就某一个问题形成发散思维,得到一个更加系统完善的跨学科解决方案。例如,瓦格纳(Wagner)在访问北卡罗莱纳州的一所中学时发现,该校走廊上贴着各个国家的国旗和标注几大板块的立体版画,学术氛围让人惊叹。课间,学生根据自己的选课结果,从一个教室到另一个教室,期间用多种语言交流上课感受。课上,学生讨论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如何减少碳排放、怎样高效进行垃圾分类、如何循环利用包装盒等问题,涉及多学科知识。高中生还可以使用Skype(一种免费通讯软件),向在卢旺达的美国国际开发署工作的本校毕业生咨询就业问题,他们坚信自己的职业选择会产生全球影响[8]。

    2011年,亚洲协会和美国州立学校官员委员会(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联合发布了《为了全球胜任力的教育:为青年人参与世界做好准备》的报告,提出从“探索世界、交换思想、发现多元视角、采取行动”四种维度,通过学科和跨学科知识理解世界[9]。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所高中实施了“人文与国际研究计划”(Humanitie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Program),将文学、历史、地理、政治等课程巧妙结合,为学生提供对各个国家、各种文化和价值观进行深入研究和实地交流的机会[10]。

    4.扩充课程和学校类型

    针对全球胜任力培养,各国不仅从课程上入手,同时扩充了更加专门化的学校类型。据报道,日本正努力打造与世界接轨的国际高中——“超级全球高中”(Super Global High School),其构成层次较为多样化,截至2015年,已包括7所国立高中、31所公立高中和18所私立高中,其中10所以上是大规模的“初高中一贯制”学校。超级全球高中除了开设基本的通识课外,还开设了专门培养全球胜任力的全球课程。课程从准备阶段到总结阶段共包含海外实地考察、全球计划的开发与实施等九个项目,旨在将日本建设成与跨国企业和国际组织密切关联的全球人才培养体系[11]。

    2019年3月16日,英国教育部大臣达米安·海因兹(Damian Hinds)和国际贸易大臣利亚姆·福克斯(Liam Fox)共同宣布了新的国际教育战略——《国际教育战略:全球潜力、全球增长》,指出通过重视早期教育、独立学校、外语培训学校等途径,吸引国际学生并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国际贸易部通过与教育行业分享更多有关国际教育的信息,为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全球胜任力培训;同时与英语学科教学部门密切合作,建立专门的外语培训学校,更大程度地利用数据库增加学生接触多种语言的机会[12]。

    5.开发教师全球胜任力证书项目

    要想培养出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学生,首先教师要具备全球素养。2012年,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提出,教师需要考虑哪些知识和技能是一定要掌握的,以便有效地组织、教授和评估K-12学生的全球胜任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多次修订教师专业化标准,提高对教师在全球素养方面的要求[13]。亚洲协会联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开发了美国教师全球胜任力证书(Global Competence Certificate)项目。该项目课程体系包含核心(Core)、思考(Think)、学习(Learn)和行动(Action)四个维度,四个维度又分别包含具体可评估的学习内容,教师需先通过15个月的线上培训获得相应的学分,再通过各科考试后方可取得證书[14]。

    三、对我国全球胜任力培养的启示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引导国内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方向,具体内容如下。

    1.健全相关政策举措,同时借助多方合力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专门的政策体系来指导全球胜任力培养,虽然近几年比较重视国际教育,但全球胜任力培养与国际教育在目标维度上有很大区别。当前部分政策过于笼统,只是确定了大致方向,缺乏可供学校、教育者借鉴的具体指导意见[15]。全球胜任力是包含有关全球性议题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框架,但绝不是这些维度的简单叠加。因此,应以整体思维来设计相关政策,使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更具指向性和现实意义[16]。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隐性过程,期间也需要进行多路径、全方位的探索。课程的支撑、家庭的引导、企业的资助、政策的推动、社会的认可和民间组织的支持等,都是培养全球胜任力的有力推手。因此,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借助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全球胜任力的培养。

    2.开发适合各个学段的跨文化交流项目

    全球胜任力的培养需要借助更具针对性的跨文化交流项目。目前很多高校都针对全球胜任力培养开发了专项项目,如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学校要依据地方特色,再结合国际问题,开发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和原有认知结构的跨文化交流项目。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及各种实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加自信地在世界舞台上发声,为世界提供高效的问题解决方案。

    我国的全球胜任力培养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以清华大学为首率先制定了全球战略布局和全球胜任力培养体系。由于全球胜任力的实际运用不易实现、优势不易体现,所以基础教育阶段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而此阶段正是强化学生国际意识的重要阶段。因此,构建覆盖全学段的全球胜任力培养体系,对于指导学生发现世界、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者需要在政策的引导下、课程的支撑下、项目的配合下,开发适合各个学段的跨文化交流项目,形成基础教育阶段强化意识并积极接触国际知识、高等教育阶段培养能力又及时更新价值观念的全球胜任力培养体系。

    3.开设培养全球胜任力的专门课程,并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我国可以借鉴日本“超级全球高中”的培养模式,开设培养全球胜任力的专门课程。课程中呈现的事例要新颖,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塑造的人物形象要有代入感,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优化思维,拓宽视野。另外,学校还应借鉴、引进、开发适合学情、学龄、学况的拓展性课程,同时注重外语教学,并且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设更多外语课程。

    此外,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可以与各个学科的内容相结合。例如,历史课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时期各个国家的历史进行横向比较,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本国及世界的历史进程;生物课可以通过对极端自然灾害和濒危物种的介绍,增强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政治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以及不同时期对应的经济政策;地理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与文化习俗和经济体系的联系等。这些内容都有助于学生看清世界运作方式,找到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生态、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并寻找更优化的世界问题解决方案[17]。

    4.结合国际教育和国际化的通识教育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校长刘爱国认为,国际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而全球胜任力主要体现在国际认识、国际知识和国际能力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也构成了国际教育的三个维度,因此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和国际教育高度契合。为此,上海市教育科学项目“高中生国际视野序列研究”将国际教育与全球胜任力的培养进行了对比讨论,讨论得出以下促进途径:寓于课程;借助“互联网+”;基于实践活动;培养具有国际素养的教师队伍。该项目还强调,真正的全球化是所有国家的精神和物质文明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管是国际教育还是国际化的通识教育,都不是为了刻意迎合PISA指标或其他各种国际评价指标,而是教育本身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全球胜任力,最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高素质学生[18]。

    5.加快推进教师专业化、国际化发展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大卫·莱博瑞(David F. Labaree)教授针对美国教师教育谈到:“小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大到国家经济实力不强,都可以归结到教师不懂得如何教学这件事上。[19]”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首先要从培养教师入手。一是在师范教育和教师的入职培训阶段,就应将全球胜任力培养与通识课程和学科课程相结合,开拓教师的国际视野;二是教师个人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知识库,积极参与在职培训和对外交流,使自己成为学生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三是学校应合理安排教师的授课时间,留出时间供教师进行有关国际问题的非正式学习,同时开设相关校本课程,将本地与世界联结,提高教师对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的重视程度。

    国际化是历史洪流推动下的大势所趋,当代青少年必须具备能够形成更优的跨国界解决方案的能力。正视全球胜任力的价值,探索全球胜任力培养的创新模式,联合各方合力推动全球胜任力的培养,是当今教育事业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Affairs. Expanding the International Scope of Universities[M]. Washington,DC: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Universities and Land-Grant Colleges,2000.

    [2]Kilpatrick J E. Global Education in Massachusetts:A case study of two high schools[D]. Boston,MA:Boston University,2010.

    [3]Olson C L,Kroeger K R. Global Competen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J]. Journal of Studie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1,5(2):116-137.

    [4]Grotlüschen A. Global competence-Does the new OECD competence domain ignore the global south?[J]. Studies in the Education of Adults,2018,50(2):185-202.

    [5]滕珺.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怎么看?怎么办?[J].上海教育,2016(29):48-51.

    [6]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Washington,DC.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ducating for Global Competence:Americas Passport to the Future[EB/OL]. https://eric.ed.gov/contentdelivery/servlet/ERICServlet?accno=ED421940.

    [7]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Succeeding Globally Through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Engagement[Z].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12.

    [8]Tichnor-Wagner,Ariel R. Global competence in schools[J].School Administrator,2019,76(1):26-30.

    [9]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Asia Society. Educating for Global Competence:Preparing Our Youth to Engage the World[EB/OL]. https://asiasociety.org/files/book-globalcompetence.pdf.

    [10]徐涵.日本新規划56所“超级全球高中”[J].世界教育信息,2015,28(12):76-77.

    [11]CK McClatchy High School HISP. What is HISP?[EB/OL].http://www.ckmhisp.org/About_ Hisp/What Is HISP.htm.

    [12]李轶凡,丁欣昀,李军.英国《国际教育战略:全球潜力、全球增长》述评[J].世界教育信息,2019,32(14):39-45,53.

    [13]GCC PROGRAM. Online Academic Coursework[EB/OL].http://www.globalcompetencecertificate.org/gcc-program/innovative-learning-model/online-academic-coursework.

    [14]张云丽.美国教师“全球胜任力”证书项目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15]王云海,张莉,张男.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比较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6(2):18-21.

    [16][17]计莹斐.美国基础教育全球胜任力培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18]刘爱国.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J].上海教育,2017(3):79.

    [19]曹颖.21世纪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相关热词搜索: 胜任 启示 培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