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保持初心的经典语录_爱无眠

    时间:2019-02-02 04:42: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蹬三轮车的母亲      我所居的城市地处川北以北,对于冬天来说,住在没有安装暖气的房子里,早上起床的时候,是需要一点勇气的。记忆中的那个早上,我不知是因头天夜里赶了一篇稿子而贪恋被窝里的温暖,还是缺乏抵抗寒冷的勇气,总之,我清楚地记得,去参加作协当天一个会议的时间是有些迟了。于是,为了赶时间,我出门便于匆忙中坐上一辆人力三轮车,说了地址就埋头清理起会议所需的材料……忽觉得车子停了下来,紧接着,又是缓缓前行,我不禁恼火了……然而,却又是硬生生地将责怪之言打住于喉咙里咽下,愧意顿生。因为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这是一个坡度较大较长的地段,车主正弯腰拉着车子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她的腰弯得很低――足以可见她的用力!迎面扑来的飕飕大风不停地灌向她的衣袂和领口,顿然使她矮小而瘦弱的身子,大了起来!我虽然看不见她的面容,却能从她那满头的霜发和补丁的衣服上,得知车主是一位老妇人;我虽然看不见她的表情,却能清楚地听到她在喘着粗气。我的心颤栗了,叫住了她。
      她不是我的母亲,但我看见她的第一眼时,首先想到了乡下的老母亲……
      看着老人在这寒冷的天气里,额上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我禁不住问她怎么不呆在家里避寒养老。
      “这车就是我的家。”老人拍了一下车座回答我。
      “车是你的家?”我迷惑了,“你没有别的亲人?”
      “不,不,我可是儿孙满堂哟,”老人一边用衣袖擦额上的汗水一边说。
      “那你怎么……”刨根问底的我看见老人神色黯然下去。
      ……我仅用了半个多钟头的时间陪着老人步行,从而换回她大半辈子的经历:老人的丈夫去世早,是她独自将唯一的、嗷嗷待哺的儿子,拉扯成人,直至他在城里参加工作成了家。前两年,随着老人帮着带大的孙子一上学,老人的依靠也就随之夭折了。于是,性格坚强的老人一气之下,在外面租了一间民工房,硬是靠蹬三轮车来养活自己。蹬三轮车是个苦差事,靠劳力吃饭,而造成老人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他是否知晓“鸦有反哺之思,羊有跪乳之德”呢?
      老人似乎看出我愤慨的心绪,不知是出于宽慰我还是宽慰她自己,接着又说:“其实呢,我一个人过日子也怪自在的,何况我还有一个乖孙子。这孩子可懂事了,我每次买上食品去看他,他都会让我先吃呢!”说到孙子,老人精神了。而我听后,除了感动,还有一种心酸,一种叹息……
      ――因为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老人疼孙子,其实还爱着她的不孝之子。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份剪不断的爱,面对儿子不孝的虐待,老人“拿不动”法律武器,而是选择默默地独自承受。母爱汹汹,母爱的最令人感动之处,不在于她的崇高,而在于她的弱点。我不知道老人的儿子看到自己本该安享晚年的母亲,如今竟然还为生存而风里来雨里去,他有何感想?他还会有感想吗?鲁迅先生曾说过:一个失却做人的最基本的良知的人,是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之人。诚然,如这位老人类似的事,我们已耳闻目睹得太多了――问题是:在我们这个号称文明古国的礼仪之邦,在今天,在“善待老人”已成老生常谈的今天,为什么这类事仍在不停地重复上演呢?!也许是到了我们扪心自问的时候了。
      到了作协门口,我掏出50元钱执意塞到老人手里――我没有多少钱,可是因为一位宽厚而慈善的母亲的不幸和“弱点”,我掏得毫不犹豫。
      最后,我要说的是,如今,在这座城市,我再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了――这正是构成我写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动因:是老人的儿子有了良知的发现而将她接回家了?是前不久那次轰轰烈烈的市容整顿,而让那辆破旧的三轮车消失了?还是老人已不在人世,一个人独自去了天堂?
      我一直很羡慕那些从小就得到父爱并懂得父爱的人。
      因为我对父爱的认识是经过漫长的恨才转化而来的。
      我的父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一个地道的文盲。在我满月的时候,父亲特意请来一个算命先生,得知我五行缺金,又因为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于是算命先生便给我掐出这样一个名字:金翔。然而,就因为这个名字,我的童年很孤寂――小伙伴们常玩的“打仗”游戏,是不会让我加入其中的――他们会咬文嚼字般地称:金――翔,今天要投降,多不吉利呀!于是就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晾在一旁。
      那种感受父亲是顾及不到的。也不知父亲是没进一天学堂,还是成天忙于繁重的农活却仍无法脱离贫困,而造成他长年阴沉着脸和暴躁的性情,加上那望子成龙的心切,便构成他对我独特的管教方式――娃儿的出息是骂出来打出来的!而我对父亲的恨,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领教中,不断加剧加深的――尽管我的学习成绩应验了他那句全村闻名的“至理名言”――为此,我时常想,也许就因为这种应验现象,才使我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父亲的“至理名言”中度过的!
      ――所以,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一口气冲上山顶,哭了,――不是为自己十年寒窗所获的美好前途,成为全村羡慕的第一个大学生,而是为自己终于可以脱离父亲的管制,实现不想见到他的梦想!所以,对向来节俭的父亲大办酒席,忙着招待前来祝贺的乡亲的那个高兴劲儿,不屑一顾;所以,在冲出家门的时候,我是那样急急迫迫而义无返顾,一点儿也不顾及父亲的黯然神伤……
      在省城念书的前两年,我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认真给父亲写过一封信,就连每次收到他托人寄来的生活费,我也只是应付性地写上“钱已收到,勿挂念”的类似短语。直到大三那年,直到父亲托人给我写来一封书信时,我的灵魂和良知才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动,我才开始懂得该如何去咀嚼和阅读自己生命中一再忽略的、仇恨的那份沉重的父爱――
      信是父亲找上初中的小侄子写来的,没什么要紧事,只是问我好不好而已。可信写了满满几页,小侄子详细地讲明父亲来信的原因,说是父亲那晚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吃馍,拿起来刚咬一口,两颗大牙就莫名其妙地没了,一看呢,馍上一片血红,牙都粘在上面……惊醒之后,父亲便再也睡不着了。于是天刚亮就找小侄子写信。――而这一切呢,仅仅因为老家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梦见大牙掉是要死亲人的。而父亲首先想到的是他离家在外求学的儿子。
      读到这里,我对迷信的父亲的所举,报以嗤之以鼻,甚至愤然。最后,小侄子讲了一个令他惊讶不解的事,说他就在铺开纸,提笔欲写时,却因一时记不起我的大名而猛然顿住了,结果遭到父亲的训斥:“亏你狗崽子还念了这么多书,记性也恁赖,叫――金翔!”“金――祥”于是小侄子一边念叨一边写在纸上。“写错了!写错了!……”小侄子说当时父亲望着他刚写下的名字大声喊道,紧接着,从他手里夺过笔,在纸上硬梆梆地写下“金翔”两个字后,讷讷地告诉他:“我这一辈子只识这两个字!”小侄子说他当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说,要知道,全村人都知道二爷他老人家~字不识,包括他自己的名字呀! ――因为这就是父爱!除了父爱,便再无法解释这种奇异而真实的现象!那一刻,我那对父亲的恨包裹着而变得无 知、粗砺与麻木的灵魂,被深深地灼痛了,苏醒了!我禁不住地泪流满面,双手捧着书信、朝着家乡,蓦然跪下――向父亲,向我那一生付出了大爱却得不到理解、更别说回报的父亲,忏悔,忏悔……
      
      难忘第一次离家
      
      我固执地相信,人生是由许多“第一次”组成的。比如:第一次考试、第一次求职、第一次领薪水、第一次恋爱……第一次的经历总是令人难忘的。在我二十六年的人生之旅中,在我众多的“第一次”的记忆里,最为突出的还是第一次离家;因为很多时候,我都无需在脑海里着意打捞一它也会因某一个节日、某一首歌、某一句话语,甚至电视屏幕上一闪即逝的某一个画面,而那么突如其来的、自动地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不得不去一次次地回放和咀嚼自己生命中那个刻骨铭心的段落!
      比如在这个被那首旋律悠长而心酸的萨克斯音乐《回家》所包围的夜晚――
      八年前的那个冬天,母亲的脸上每天都灿烂的盛开着平常并不多见的笑容,就连她那因繁重的农活而造成的未老先衰的身子也轻快、灵活了许多;而这一切呢,全都因为她独自含辛茹苦地哺养成人的儿子――我,就要端上令整个小山村的乡亲们羡慕不已的“铁饭碗”,就要脱离祖祖辈辈那种出门就爬山、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摸黑的艰辛生活了!
      在我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整夜未眠,向来节俭的她破例点灯熬油、苦守时辰――生怕误了我赶车时间。缘于这份博大深厚的母爱,我想在我走后的日子里,母亲仍旧不能睡上好觉――她又将会陷入无尽的牵挂与思念中吧?!
      离家那天是鸡叫第二遍――下半夜时出发的。母亲举着火把走在前面,我踩着母亲的脚印艰难的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由于寒风刮个不停,我们点了许多次火把才翻过那几道山梁,抵达乡里的候车点……站在黎明时那冷清的街口,厌恶的寒风不停地灌向我们的衣袂和领口,吹乱了母亲那一头花白的头发,使她瘦小的腰身也显得有些佝偻了――母亲才四十五岁呵!我的心不由为之作痛起来……而其时的母亲呵,正踮着脚,用手帕为我擦着被浓雾润湿的头发,嘴里直念着:“比我还高了,长大了,是长大了……”话语中透着几分欣慰、几分忧伤。“孩子,外面的一切对你来说,就像你身上的衣服(为了给我买这套衣服,母亲执意将家里的一只母羊给卖掉了,她是怕儿子到了城里让人瞧不起啊),啥都是新的,你可要好好珍惜,好好创造啊!”瞧着自己身上的新衣,再看看母亲那一身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服,鼻子猛的一酸,别过了头……
      就在我即将上车的时候,母亲像突然想起似的,从衣兜里掏出两个煮鸡蛋,塞进我手里――老家有个习俗,即孩子在过年和生日时,要吃煮鸡蛋,鸡蛋是圆的,意为圆满和团圆。――母亲,我的母亲啊,儿子今天就要置体弱多病的你而不顾,却只身投入到繁华之中,这又是哪门子团圆呢?!我的眼泪又一下子涌上来,涌上来……上车后,我透过玻璃窗,看到了――看到了我的母亲正吞咽着人间最深重的一种痛苦,强忍着送别儿子的伤感的硬咽,不让泪水流下来,不让儿子为她有着太多的担忧与牵挂!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冲着母亲哭喊着:“妈妈,谢谢你!”母亲强忍已久的泪水终归流了下来,流了下来……其实,一声“谢谢”又岂能表达得了母亲对我十八年来的养育之恩呢?!母亲生我养我,一把屎一把尿地将我拉扯成人,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是连她自己都记不清的呀!
      客车不解人意,渐渐离母亲远了――母亲像是丢失了什么珍贵的东西,呆呆的、一动不动地伫立在那里;她那挥手的手臂始终未曾放下,像是想抓住什么?我知道,那是母亲在招呼她远去的儿子――早日归来!
      时间从指缝间哗哗流走,一晃八年过去了:八年,这与生命河流相比较也不显短的时间量词,是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或者说生存境况。比如我就经历了这样一系列的改迁:乡下人――工人――下岗工人――打工仔――自由撰稿人。然而,尽管我的身份一再变化,但有一样始终未变一这些年来,我不停地穿梭在回家与离家之间。因为我曾经最怕“死别”,如今更怕“生离”,“生离”远比“死别”更令人持久地揪心思念,尤其是对活埋了仍然不肯死去的亲情!所以为了减轻这种揪心的思念,出门在外的人就只能选择――常回家看看!更何况,儿子回家的日子,就是父母的节日呢!
      
      爱在响铃声中
      
      有一天出差在列车上遇到的一件事,让我欣然地走进婚姻的殿堂。
      那天,我乘坐的列车快到成都站时,从另一节车厢里挤过来一个满头大汗的男人,这个大约四十开外的男人伊伊呀呀地冲着我指着他手中手机叫着。哑巴还用手机?大家都有点儿感到奇怪地围了上来。此时,我正在接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于是,我只好匆忙挂了,准备将手机装起来,想探个明白。哑巴却盯着我的手机挨了过来,指着我的手机“说”了一气,我听了半天也没有弄懂他的意思。好在这时候,站在我旁边的一位中年妇女说话了。她说,哑巴想借你的手机电池用一下。经常有人装残疾人骗人,我才不上当呢!但看着哑巴那着急的样子,又不像是装的。于是我对他说,打个长途不就是几块钱嘛,换手机电池干嘛,直接用我的手机打吧?哑巴却摇头。哑巴遇上了我这等“慈善”的人,竟然还不领情,真弄不懂!
      安上我的电池后,哑巴飞快地按了一串号码,大约也十多秒钟工夫,哑巴就将手机挂断了,取下电池还我,并用感激的目光看着我,又伊伊呀呀地连“说”带比画了好几分钟――他这一系列的举动,让周围的人同我一样仍是一头雾水。好在先前充当翻译官的中年妇女说,他学过哑语,接着,她又把哑巴刚才的“话”翻译了一遍。
      原来,哑巴是上海一家福利厂的工人,他的妻子也是个聋哑人,平日里,为克服语言障碍并方便联系,他们采取发短信的方式。而这次很少出远门的哑巴是要到成都参加表弟的婚礼,于是他与妻子相互约好了,妻子每隔~两个钟头便给他打个电话,他听到手机响铃后,却不接,只是看着号码呵呵地笑。而待那边妻子挂机后,他再给妻子打过去。妻子同样也不接听,只是看着来电显示上那一串熟悉的号码,为她的哑巴丈夫祝福。他们就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一路报平安。
      刚才,哑巴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由于他的手机正好耗完了电,怎么也给妻子打不回去了。而他妻子打完电话后,收不到丈夫的回音,一定会很着急的。因为他和妻子有“言”在先,只要平平安安,他就会立刻给妻子“回话”。而这“回话”就是那一串熟悉的电话号码。于是哑巴满车厢找同一型号的手机。我这才明白哑巴向我借手机电池,并执意要用自己的手机回电的原因。听完中年妇女的翻译,围在周围的乘客,他们和我一样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不同的是我比他们多发了两个仅一句话的短信息,一个是给哑巴的妻子,另一个是给我的女友。我给哑巴的妻子是这样写的:谢谢你和你的丈夫,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爱!而给女友的是爱就是这么细腻,就是这么简单。当然,我和哑巴各自回家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那两个迷惑不解的女人娓娓道上,我想,这也是一件很温馨、很幸福的事情吧。
      作者简介;金翔,男,28岁,公安交警,现居川北。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纯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诗刊》、《十月》、《散文》、《人民日报》、《文学报》等。

    相关热词搜索: 无眠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