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神州水乡第一镇――�直】神州水乡第一镇

    时间:2019-02-09 04:31: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神州水乡第一镇”的名号,不是作者的杜撰,这是费孝通先生给�(音“路”)直的题词。作为全国知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这样的评价,说明�直在全国小镇里的位置。虽然这不是量化的词,却是费先生经过多方考察留下的印象,也应当说明�直的地位。
      记得一位美国人说过,你们中国从地上随便捡起一块砖头来,“都比我们美国的历史长”。这话不假。美国从独立战争后建国到现在,只不过两百多年的历史,而中国却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二百多年的时间对于中国来讲,简直就算不得什么,我们最年轻的城镇起码也得有个几百年的经历了。
      就说这江苏水乡�直吧,那就不仅仅是千八百年了。小镇西南曾经建造了吴王阖闾的离宫,也就是说,�直镇的历史至少有2500年了。如果从良渚文化时期算起,那历史就长了。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发达的文化之一,距今四五千年,主要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苏的环太湖及杭州湾地区。而�直正处在太湖流域。�直镇西南方大约三华里的地方,曾经有两个土丘,传说是汉丞相张苍墓,当地人唤作叫“张陵山”。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掘,竟然有十多个墓穴。按年代分布,最上面的砖墓有五座,其中之一是东晋三品奉车都尉张镇与夫人的合葬墓。再向下挖,终于挖到史前文化――下层的六座墓属于崧泽文化。崧泽文化比良渚文化还要早,只是发育程度低些。其中的五墓虽然属于崧泽文化,但是更接近良渚文化。这就为�直的良渚文化遗存提供了可靠的佐证。且不说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中原地区,便是�直这样南方小镇的久远文化,美国人也当自愧弗如。
      凡是第一次接触“�”这个字时,都会有些奇怪:这是个什么字啊?我也一样。原来,这里称作“�直”是有其道理的。�直四面都是水,有一个雅号:“五湖之厅”,即阳澄湖、金鸡湖、万千湖、独墅湖、澄湖五个湖泊围着它,同时还有六条河。三横三纵穿过小镇。这样,六条河正好形成一个“�”字。在�直的边缘恰好有一条吴淞江流过,加在一起便是个“�”字。再有,这里曾以“六直”为名。吴语里,“六”与“�”同音,以后也就讹传成“�直”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有一种独角瑞兽名叫“�端”,它从彩云间看到这里水丰草盛,很合自己的心意,便降落于此。现在一进�直不远之处,就看到一尊独角兽�端的雕像,神气地蹲伏在广场中心的高台上。难怪千百年来,�直这里人杰地灵。
      �直原先不叫这个名字,而是被称做“甫里”。晚唐一位诗文家陆龟蒙曾经在此隐居。他自称江湖散人,又号甫里,因此后人尊称他为甫里先生。他曾作《江湖散人歌传》:“散人者,散诞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无羁限,为时之怪,民束于礼乐者之外,曰:此散人也。散人不知耻,乃从而称之。”后人在讲散文会经常提到用到“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我疑是不是典出此处?陆龟蒙出身于吴中世家,他的五世祖陆象先是唐睿宗、唐玄宗时的宰相,六世祖陆元方是武则天时的宰相,他的祖父陆正兴、父亲陆宾虞还做过浙东侍御史、太子宾客。可以说,他出生于一个大富大贵的名门望族。他本人“有高致,明春秋,善属文”。但他“少无声色之娱”。曾经考过进士,不中,也曾出任过一段时间的湖州刺史、苏州刺史的幕僚,不能适应:他曾写道:“敢谏鼓不陈,进善旌不理,布衣之说无由自通乎天子。丞相府不开,平津阁不立,布衣之说无由自通乎宰执。”于是,陆龟蒙便不再出仕,到古称甫里的�直隐居。
      �直有一座历经千年的古寺,名叫“保圣寺”。保圣寺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也就是梁武帝登基的第二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了。而陆龟蒙的衣冠冢就在保圣寺的西边。为什么陆龟蒙可以葬到这么神圣的所在,我想与当地历代人对他的景仰分不开。陆龟蒙是一位十分高雅的人,他曾自叙:“性不喜与俗人交,虽诣门不得见也。”按说当地居民主要是事农者,他会不见吗?如果那么高傲,大概人们也不会纪念他至今。让我们借用一句刘禹锡的话,改其意用之“谈笑有鸿儒,往来见白丁”,我想大概不会差。因为陆龟蒙的隐居,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参与人生。如果有农人来访,他必然会接待。农民不是俗人,而是财富的创造者,这一点,我想陆龟蒙是会明白的。他不但亲自下田劳作,而且还改造了农具。�直人说,犁由直辕改为曲辕就是陆龟蒙发明的。改为曲辕后,省力、灵活,便于操作,提高生产力。现代由农机研究部门担当的任务,当年却由一位隐居的文人完成了。也就是说,陆龟蒙不但文章华彩、传世,而且在机械制造方面也有比较大的建树,此外陆龟蒙身后,还曾留下了一部《未经》,成为后世研究我国古代农具的重要文献。从这里,我们明白了,为什么陆龟蒙能够葬在保圣寺,为什么如今在�直一进门的牌楼柱上还可以看到这样的下联:“唐诗晚开照来拜江湖甫里祠。”人民只纪念对他们作出过贡献的人,而陆龟蒙就是其一。
      �直的名人很多。捡其中我们最熟悉的人说,那就是叶圣陶了。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誉满中外的文学家、教育家。也在保圣寺的西部,有处古色古香的建筑,正门门楼中央有六个金色大字――“叶圣陶纪念馆”。这是赵朴初先生的题词。提起叶圣陶,我马上想起的,竟是那篇与小镇的古朴气象完全不同的文章《在五月卅一日急雨中》。那是1925年写的,“五卅惨案”发生的第二天。先生满怀愤懑,全篇文章喷发着先生无言的血和炽热的爱国情怀:“……不要紧,我想。血总是曾经淌在这地方的,总有渗入这块土的吧。那就行了。这块土是血的土,血是我们的伙伴的血,还不够是一课严重的功课么?血灌溉着,血湿润着,将会见血的花开在这里,血的果结在这里。”“有淌在路上的血,有严肃的郁怒的脸,有露胸朋友那样的意思,‘咱们一伙儿’,有救,一定有救――岂但有救而已!”
      �直是叶圣陶先生执教的地方。1917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所设尚公学校任教的叶圣陶,接到同学好友、吴县县立第五小学校校长吴若宾、老师王伯祥的邀请书,辞职来到�直执教,“从此就成了�直人”。在这里,他大胆地进行了教学改革,除了正常的文化课外,先生开办了“生生农场”,并与学生一起种植瓜豆蔬菜。后又出资,并发起师生合股,创办了利群书店和百览室,建造了礼堂、戏台、音乐室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家的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事业是从�直走向辉煌的。
      作为文学家的叶圣陶先生的一篇著名文章,取材也是来自�直,那就是曾经多年作为中学语文课文的《多收了三五斗》。
      这篇发表于1933年的散文,�写实的手法,写出了上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的困苦。本来,这年的年成比较好,多收了三五斗米,以为能多卖些钱,可是米行却把米价大大压下来,搞得农民还得借贷交租。尽管农民不满世道,尽管农民有着说不完的苦难,尽管农民也有着反抗的意识,但是最终都无济于事,只好低价粜了米出去,他们自己,或忍辱负重,或沉沦于骨牌骰子之间麻醉,或有反抗的,也进了班房,于是一切都消沉下去,继续下去……
      文章里的米行叫“万盛米行”,现在已成了�直一个游 人必到的旅游景点。当然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很多人小时就读过,万盛米行于是也就随着少年的文化启蒙而为中国人所共知。米行的柜台上,仍然放着石斗升一类的量粮食的粮具,柜台擦拭得十分洁净。墙上有对万盛米行的介绍:“万盛米行是一家老字号店铺,始建于民国初年,由镇上沈、范两家富商合伙经营。该行规模宏大,有存放粮食的廒间近百,是当时吴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大米行,成为角直及其周围四十多个乡镇的粮食集散中心之一。”俗话说:店大欺客,客大欺店。这万盛米行既大,对粜米农民的压价盘剥也就是必然的了。虽然当初文章里提到的万盛米行是一个“反面”角色――确切地说,米行里的“先生”是“反面角色”,可是由于出名,现实的“万盛米行”却大字招摇,唯恐天下人不知了,因为那是叶圣陶先生笔下的米行啊!叶圣陶先生当时便直接用了“万盛”的字号,不知那时有没有“对号入座”一说,有没有“名誉权”的问题,会不会打官司。现代的作家大概没有那么大胆了,别说具体到一个米行的字号,就算是一个城市,也会用“滨海”、“滨城”一类中国版图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名称来做代号了。这也是中国法制进步的标志之一吧。于是我又想,那时的万盛米行,虽然盘剥农民够狠,可毕竟是“实话实说”,比如“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了”,“各处的米像潮水一般涌来,过几天还要跌呢”,等等。现在的市场,却鱼目混珠,什么东西都可以造假,往米里掺砂子早已不算什么,甚至不管什么“人命关天”,假冒伪劣产品置人于死地也全然置之度外。从道德层面上说,这又是退步了。
      一边想着,就步出了米行门外。
      米行正对着河,一片雨后初霁的灿烂景色立时出现在眼前。
      �直是一个很美的小镇。古代居民都会很科学地寻找有水的地方居住。�直既是“五湖之厅”,又是“六河之冲”,到处是水,因此也到处是桥。说起水城,人们第一概念想到的是意大利威尼斯,其实,向国内望一望,我们南方到处是水城。为什么要把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丰厚遗产说成是“东方威尼斯”呢?岂不是太崇洋了吗?我们的历史比意大利要长,尽管古罗马是个古国,但是它还没能进入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而我们却是。何况威尼斯建城胚胎于公元452年,比起我们这些历经2500多年的小镇来,还是太年轻了。我是去过威尼斯的,那里有那里的风格,我们这里的景致一点不比它差,何况我们有那么多可以大书特书的文化和古代文明。
      �直河多成网,桥自然就多。10平方公里的小镇,就有5.6公里的水道,最多时有宋、元、明、清时代的桥72座半,现存41座,造形各异,是名副其实的“桥都”。我们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把这里的桥都看遍,只看到了几座桥,就已经让我们叹为观止了。
      先说这双桥。周庄的双桥因画家陈逸飞的一幅名画而闻名于世,其实南方水乡的双桥到处都是,�直的双桥更是有好几座。我们走过的环玉桥与中美桥就是其中的一个。环玉桥原名不好听,叫“剥狗桥”,不知其名从何而来,现在的名字就比较文雅。它位于中美桥南侧,始建于明朝崇祯初年(公元1628年),是花岗石梁式平板桥,与中美桥一横一竖成直角,构成了“三步两桥”。桥面上有精美的龙风雕刻,虽经几百年风雨剥蚀,却仍然花纹清晰。再看三元桥,它又与万安桥相邻,构成了另一处“三步两桥”。三元桥原名三官桥,也是花岗石砌梁式平板桥。桥上有联:“东溯眠牛浮绿水,西临斗鸭挹清风。”这里真个是“石桥弯弯驳岸弯弯水巷弯弯,弯弯弯弯叠弯弯;老街幽幽小弄幽幽古宅幽幽,幽幽幽幽通幽幽”。
      桥下有船,船上有人――过去为了生计而不得不摇橹打鱼或运输,而现在则是满船的游人。当年这条河被叶圣陶先生描写的是“船里装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船舷的菜叶和垃圾给白腻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漾地,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而现在的河水绿悠悠,游人的欢声笑语和当地百姓款款的软语此起彼伏。时代变了,人们的观念也变了――从拆改古建筑,到利用古建筑;从只知道种田卖米打鱼养家,到现在的多种经营,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直由于四面环水,只有靠乘舟楫才能通达,也使这个古镇少被战乱侵扰,保持了古朴的景色。有诗云:
      长桥短桥杨柳,前浦后浦荷花。
      人看旗出酒市,鸥送船归钓家。
      风波欲起不起,烟日将斜未斜。
      绝胜苕中剡曲,金齑玉蛤堪夸。
      我们是没有时间听这里的小曲、品尝这里的美味了,但是一个古老的小镇,那种悠悠不断的历史文脉,却深深印在了心中。

    相关热词搜索: 水乡 神州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