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例谈初中语文课堂多元对话精彩生成

    时间:2020-11-30 10:00: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孙琦

    [摘   要]教师上课时往往会遇到一些“意外”“突发”的话题,此时,教师应学会冷静、灵活地应对,善于利用各种课堂上的随机生成,及时调整预设,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资源”,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让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生成;元对话;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1-0043-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调整。课堂教学中这些“节外生枝”的小意外,教师如果能加以很好地利用,调动自身的教学机智,妥善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从中捕获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就能让课堂绽放出异样的美丽。

    《相见欢》(李煜)实录片断一

    师:学习诗歌必然是要靠朗读来进行体会的,我们读读今天要学的诗歌吧。

    师:哪个同学愿意来试试?

    (生A朗读……)

    生B:老师,我想评价一下,可以吗?

    师:这位同学自告奋勇,不错。你说说看。

    生B:他读得挺好的,音正有情感,但是感觉上语速有点快。

    师: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生B:速度可以放慢一点。(生B朗读……)

    师:刚才他读得怎么样?

    生A:确实比我读得好,情感表达出来了,因为语速慢了更能传递情感。

    师:感谢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教师在“自由朗读,想象画面”环节中,设计让学生进行朗读展示,达到初步体会诗词的目的。没想到一开始就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学生主动要求对朗读进行点评。经过点评、朗读,让问题再回到学生那,教师机智地给了生A点评的机会,给了生B对比的机会。很显然,生A在对比中认识到“语速慢了更能传递情感”,无须教师多言。

    教师可根据古诗词教学的需要,预设朗读环节。但预设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生成,不断进行调整。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的行为,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样的做法值得学习。当学生的眉眼表情发生细微变化时,他们的内心可能正充满不同的想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灵活地加以引导、挖掘,即使学生的想法并不一定正确;也要抓住学生思维的亮点,将其巧妙地转变成新的教学资源。

    尽管教师在课前都会有充分的预设,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需要,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在师生、生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课堂上随时会呈现偶发性因素,这就构成了师生对话情境的复杂性。也正是这些“意外”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課堂对话闪烁着智慧的灵光。

    《相见欢》(李煜)实录片断二

    师:寂寞的仅是梧桐吗?

    生A:应该还有作者。

    生B:预习的时候,我看到有一种说法,当李煜作这些词的时候是自由之身,并未被囚禁,这该如何理解“锁”字呢?

    师:你的阅读面很广。那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B:“深院锁清秋”,他要把秋天锁起来的话,就是说那个院子很高很深比较压抑,心情比较绝望。那种院子墙壁很高,只有他一个人在,仿佛被关在里面了。

    生C:好像深院是他的内心,作者把愁绪锁到了他的内心世界,和“无言”及后面的“在心头”对应起来。

    师:他说深院“锁”的是秋天,让人忽然之间联想感觉到好像作者也被锁在里面了。究竟锁的是什么?

    生(杂声):是秋天,是作者。

    朗读课文的环节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词中画面,让学生围绕一个“愁”字,发现带着满满愁绪的意象——月、梧桐、西楼,让学生挑选感触最深的词句去朗读品析。词的上阕看似无人,却无处不透着作者的离愁别恨。然而,课堂教学又一次出现了“风波”。“当时李煜是自由自身,并未被囚禁。”这个问题实在不适合在上课的时候进行探究讨论,连听课的教师都吃了一惊,等待着主讲教师的反应。主讲教师凭借自己的课堂机智与经验,冷静妥善地进行处理,并没有对该生进行简单的否定或者是粗鲁的批评,而是先给予正面的肯定,再顺势引出:你是如何理解“锁”字的?将问题的“皮球”又抛回给学生。这样的方式,不仅回避了课堂上横生的“枝节”,不做游离于预设之外的纠缠,而且还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交流赢得了时间,维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对思考问题的深入性。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具有互补性,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两者缺一不可。师生对话原本就是一种自然生成的课堂实践,教师应该学会冷静、灵活地应对和利用各种生成资源,让“意外”和“突发”转变成教育教学的有效资源。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充满智慧的灵气,师生才能共同成长与提高。

    那么,教师应如何正确地对待课堂上出现的即时生成、无可预知的问题呢?

    一、深入挖掘,合理预设

    要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就必须把握好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的平衡性。在进行备课时,教师应该充分研究教材,注重“用教材教”,教材是一个工具,语文教师要钻研教材,正确认识教材的立意和其价值所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精髓,把教材的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高屋建瓴,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紧扣教学重难点,围绕学生的兴趣需求、认知水准以及自己的知识面范围,最终达到生成的开放性与生成的集约型相统一的目标。

    在充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精心预设,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到学生对解读教材出现的各种可能性,并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才能从容地面对各种“美丽的意外”,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过程,课堂愈加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师生、生本不断的对话中逐渐提升。

    二、智慧应变,巧用生成

    再充分的预设也只是课前的准备,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在课堂中实现的、复杂的、动态多变的生成。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进行沟通和对话的过程,而生成则是师生之间不期而至的美丽,因此,教师在面临课堂的偶然性、突发性因素时,要紧紧把握住生成,让师生、生本之间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呈现精彩的课堂。

    投入在课堂中的学生,眉梢眼角都写着思考,一个眼神就可以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状态,见机而作,适时调控,机智应对。学生在互动中,不断呈现新的思维与观点,哪怕有认知偏差,也能在针锋相对中沟通、碰撞甚至产生情感共鸣。根据课堂需要,教师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把即时生成的内容进行转化、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平等和谐,宽容接纳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可以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可以有个性化的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不同感悟,用宽容的心态、欣赏的眼光面对学生,挖掘和捕捉学生的智慧。即使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教师也要马上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教学思路,运用教育智慧,处变不惊,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感染学生,这样才能柳暗花明,水到渠成。平等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带来高质量的师生对话生成。教师要保持师生、生生对话的热情,让一堂语文课既有共同语言与思想,又有不同见解与个性展现。

    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给课堂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只有教师拥有智慧,才能给学生成长留下智慧的启迪。课堂中的对话,看似杂乱,实则鲜活。多元有效的对话,注重教师的自身引导,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在课堂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生命的沟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学会尊重,学会捕捉,随机应变,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有效,异彩纷呈。

    (责任编辑   诺  依)

    相关热词搜索: 生成 对话 初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