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创作是一段心灵的旅程

    时间:2021-01-09 04:01:3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杜松檑

    2019年8月10日,安徽省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县监委派出荆州乡监察专员李夏在抗击“利奇马”台风中,突遇山体塌方,不幸遇难,年仅33岁。他的事迹发生后,媒体广泛聚焦,社会热切关注,迫切希望了解这位离去的英雄的生平和故事。在部领导建议下,我们电教中心及时跟进,摄制了一部反映李夏先进事迹的党员教育片,作为主题教育期间的鲜活教材供全省党员群众学习。这部片子是我们安徽省党员电教中心跟进社会焦点、围绕中心工作制作的,拍摄它既是一场练兵学习,也是一次检阅验收,如今回顾它的创作过程,感想颇多,于是写了这篇文章与同行分享。

    摄制思路构建

    在启动摄制工作之前,摄制组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何高质量完成事迹片的制作?如何更好地诠释李夏这种舍身忘我的精神?如何能感动党员群众,起到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我们决定真实还原,从细节入手,将主人公工作生活中一件件小事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还原人物立体丰满的形象。

    当前在典型事迹专题片创作中,大致有两种摄制思路,一种是忠于事迹的还原,就像我省以前制作过的反映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事迹的作品《丰碑在人心》;另一种是以先进事迹为蓝本进行二次加工创作,我省在中组部观摩交流中获奖的作品《江河故人》运用的就是这种创作思路。我们在讨论李夏事迹专题片创作思路时,认真分析了这两种思路的优劣,最后决定还是采用第一种创作思路。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思路的优势是在我们对人物事迹了解不是特别全面时,方便入手,能够探寻出拍摄的大致线索。这种创作思路更强调事迹的真实性还原,不是通过人物表演、情节设计来表达主题,而是通过叙事手法和解说词来传达思想,真实性高,即使感染力或许不突出,但对于典型的初期推广能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则是当时正处于社会关注对这个题材渴望的峰值,却暂无有关作品填补传播空白,创作的第一要求其实是一个“快”字。真实还原,平实制作,是最能满足这一创作诉求的。

    创作主题明确

    典型事迹片以事迹为依托,以人物为核心,不是单纯地将人物的生活展示出来即可,更重要的在于挖掘人物的内在精神,能够起到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李夏专题片的创作主题是以“爱”字贯穿始终的——通过他对群众的爱,来体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通过他对家人的爱,来展现一个丰满的父亲、丈夫形象,是一个有血有肉、年轻善良的基层干部。

    主题确定后,专题片用什么名字才能不落俗套,还能体现主题呢?我们进行了深入研讨。在“头脑风暴”时,大家联想到李夏名字中有一个“夏”字,他又是在这个夏天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感动,因此大家不由想起了“生如夏花”这句源自泰戈尔的名句。诗句的原意本就是赞颂生命的,也有生命短暂而绚烂的寓意,用作片名,意味深长。

    叙事结构梳理

    典型事迹片的叙事不像电影作品那样有情节和故事贯穿始终,而是根据影片的主题,散落在片中,是片段化、散点式的,通过不同的排列次序,能确定专题片不一样的叙事风格。《生如夏花》在叙事的结构上做了多种方式的尝试,从第一版以“微信签名”入手按照时间顺序平铺直叙,到最终版确定以李夏一生中最闪光的瞬间为开篇,然后再回顾他的生平。巧妙地以人物的姓名、去世的季节、事物的特征“夏花”为全片的线索,使专题片段落之间自然切换,保证叙事的流畅和完整。“夏花”的空镜头,也是对李夏短暂灿烂生命的隐喻。

    画面和光线运用

    用画面讲故事是典型事迹片与新闻报道、事迹报告会的最大不同之处,也是最大优势所在,能够通过画面语言来传递创作者的思想,让受众直观了解。《生如夏花》在拍摄之初就确定尊重真实的拍摄思路,在拍摄过程中,摄制组克服山路坎坷、时间紧迫等困难,坚持进行采访拍摄。在人物访谈中,面对受访人物众多的实际问题,采访者根据拍摄脚本提前设计问题,引导受访人讲述事件细节,尽可能调动受访人情绪,同时采访现场至少保证两机位拍摄,全方位捕捉受访者的感情波动细节。在环境镜头的拍摄上,从不同景别、视角取景拍摄三遍以上,景物特写以运动镜头为主,制造节奏,给画面增加动感,避免视觉疲劳。转场大景多采用航拍镜头,不仅能交代环境,还具有欣赏价值。特别是在面对李夏救灾场景不易还原的问题上,摄制组通过现场拍摄和人物情景演绎营造出了身临其境的紧张感。在受灾现场,塌方造成的道路损毁当地已经进行了处理,我们加强对细节的抓取,用手持摄像机运用抖动方式拍摄倒塌的电线杆、树木、现场遗留的碎石和冲毁的凉亭等场景,交代当时受灾程度,营造紧张气氛。拍摄当天天气为晴天,我们通过减少摄像机曝光量,运用单色拍摄,来还原当时暴雨天的真实环境。人物的情景演绎时,我们通过局部拍摄人物走路脚步特征,打电话的背影等,用虛化的方式来情景还原,避免当天晴天环境、群演不够等问题。在画面拍摄时,对于现场环境的拍摄,我们以运用自然光为主,通过白平衡的调节增强真实性。考虑到片子整体的基调悲壮,因此在现场布光上多以低色温灯为主光,给受众营造温暖的气氛。

    音乐及解说词选用

    本片在音乐的使用量上,较其他类型的专题片少些,以人物采访同期声为主。在选取背景音乐时以和主题相符的抒情音乐为主要寻找方向。同时,由于观众对于自己熟悉的曲调会有固定的心理印象,因此在背景音乐的使用上尽量避免选取大家过于熟悉的音乐。比如在前期我们选择的背景音乐用到了《我爱你中国》这首歌,但是这首歌大家太熟悉,听到这个旋律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反复斟酌还是决定删去。在音乐的使用上,本片为了更好地渲染情绪,在必要时采用了“留白”的方式,如在李夏遗体运归故里这个场景中,没有解说语言,以悲伤的吟唱音乐铺垫渲染,取得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拍摄中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细节挖掘。典型事迹片一般没有情节的冲突,要将片段化的故事描述得吸引人,就需要对细节的捕捉、对事迹的挖掘,这些往往能体现生活中最真实、最有特点的部分。要避免“大而全”没有重点地表现人物,避免面面俱到,看起来像是一份鉴定材料。星光灿烂,就显不出皓月当空。

    其次要敢于自我否定。“画有法,而无定法。”艺术创作本来就是一个缺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摄制过程中要注意广泛听取意见,做到在扬弃中继承、在传承中创新。比如本片的音乐在最初的版本中,选择了朴树的《生如夏花》,但是在听取意见的过程中,大家普遍反映这首歌曲的旋律与整体基调不符合。我们吸取了大家的意见,进一步寻找主题曲,不仅收获到现在版本中这么贴合的旋律,更是发掘了新的故事。

    最后还要注意专题片在传播中体现人文关怀。我们在制作中收集了李夏遗体送别仪式上亲人痛哭的画面、李夏女儿弹钢琴想念爸爸的画面,这些画面不做任何处理就能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触动。但是我们权衡再三,考虑到对英雄的尊重和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舍弃了这种近乎赤裸的煽情镜头,在使用李夏女儿的画面时也进行了模糊处理,避免对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生如夏花》的推出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广大党员群众、网友纷纷留言,谈感悟体会,对电视片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回顾一下,我们却不敢认为我们做得多么好。就像前文所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制作上,我们或许有一得,但也必然失去很多。这就是创作的缺憾。最美的永远在最初,最真的永远是自然,创作所能做的,就是让真善美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作者单位:安徽省党员电化教育中心)

    责编 姜明广 电子信箱:wsjmg@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旅程 创作 心灵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