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沉默的北海塘

    时间:2021-01-09 04:21: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卢江良

    北海塘,原北临钱塘江,在萧山之北,故名;跨由化、由夏、里仁诸乡,横亘四十里。而海塘路,为北海塘的重要堤段,在新林周和大树下(地名)之间,曾因塘堤遍植柳树,称之为“万柳塘”,现存石塘约300米,经专家考证系近千年前的北宋两浙转运使张夏督建的海塘“原作”。

    那些海塘石,就在“张夏行宫”不远处,整齐地裸露于海塘路基左侧,每块巨石均呈条石状,重达好几千斤,表面打磨得较为平整,以七层之数交错叠砌。或许曾受潮水和岁月的淘洗,那些海塘石的裸露部分,色泽斑驳、满目沧桑,给人粗犷深远之感,宛如历经战火洗礼的老兵,显得雄浑厚重、苍劲有力,却不事张扬。

    而张夏,是我们这次前往祭祀的对象,他出生地在萧山长山(今新塘街道),排行六五,称“十一郎官”,其父张亮曾为五代吴越国刑部尚书。宋景祐年间(1034-1038),张夏以工部郎中出任两浙转运使。其时,浙江钱江海塘年久失修,分段守护。杭州的江塘原用木柴、泥土垫筑,常被江潮冲毁,他首次发起改建为石塘。     值得一提的是,张夏的那番“改建”,开创了“叠砌法”之先河。早在东汉末年,北海塘就开始筑塘御潮,后历朝历代屡次修建,其类型也可谓丰富,经历了土塘、竹笼石塘、柴塘等。直到张夏主持修建时,才采集六面修凿平整之巨石,叠砌七层筑成石塘。

    尽管后人的筑塘工艺不断精进,张夏发明的“叠砌法”依然为后世师法,成就其治理海塘之丰功伟绩——生前,多次得到朝廷嘉奖;历朝屡次追封,当地百姓尤其感念其功德,尊称“张老相公”,并立庙于堤上,敬奉为“潮神”。纪念他的相公庙,上至诸暨,下至绍兴,乡乡皆有,萧山更是“沿江十八庙,庙庙供张公”。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由于钱塘江水域改道,横亘四十里的北海塘,彻底告别坍涨不定的局面,淤积而成一片沙地,其间垦荒种植棉桑,出产富饶,塘内住户纷纷迁入居住,出现了一番男耕女织的新景象。1949年后,当地在北海塘上改建公路,将部分塘堤拆除,万柳塘便被埋没无闻,至2008年因翻修村道才重见天日。

    同样,作为为钱塘江沿岸人们造福千秋的张夏,也因海水的自然退却和改道,抑或围海造田的点滴推进,原有北海塘失去了抵御潮水的功能,而被渐渐淡忘。在撰写此文前,笔者询问了几位萧山的文友,他们几乎不知这位旧时当地民众最信仰的神灵;包括笔者自己,在前往参加“张夏祭”前,也是前所未闻。

    我们在倡导“江文化”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塘内涵”。我们的城市因“江”而兴,那么它更是因“塘”而存。正是因为有了北海塘,萧山才得以生存。而构成塘堤的,便是那一块块被叠砌着的沉默的海塘石。

    北海塘这条贯穿千年历史的塘堤,它不仅僅是一条因钱塘江北移几近废弃的备塘,也不只是一道曾守护海塘内百姓岁月静好的安全线,而是一种抗击自然灾害、构筑和谐生态、提倡廉政为民的精神象征。

    相关热词搜索: 北海 沉默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