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浅谈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时间:2021-02-10 18:04:2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赵开植

    内容摘要:解读沉郁顿挫,可大而化之。沉郁为意,诗之意义、意境、意味;顿挫为法,诗之词法、句法、章法。读时知人论世;读意感仁者之怀,读法明穷而后工,沉郁顿挫之义自可晓来。

    关键词:杜甫 沉郁顿挫 穷而后工

    “沉郁顿挫”本是杜甫《进雕赋表》评扬雄、枚皋辞赋之语,后人以之指杜诗的风格特色,并成为定论。

    何谓“沉郁顿挫”?清人吴瞻泰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杜诗提要》)一般认为,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那么,沉郁顿挫的风格又从何处读来?

    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说:“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杜诗便是如此。

    杜甫一生可谓穷矣,尤其是晚年流落西南、寓居夔门,直至病逝江州,可谓穷之极矣。也正因为穷,才见其“大庇天下”之怀,才成其“穷而后工”之境。其间,诗作愈丰,长律和古风渐少,而七律、五律更见精纯。笔者认为,杜甫因穷而诗工,故称诗圣;所谓“工”唯“沉郁顿挫”而已矣。如《登高》滚滚萧萧之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以贯之之喜,悲喜沉郁,皆见顿挫之法。所以,杜诗宜三读,读时知人论世,读意感仁者之怀,读法明穷而后工。沉郁顿挫当从穷而后工的匠心中读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其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心系家国而又饱经丧乱,听到这消息,喜极欲狂,不禁手舞足蹈,冲口便唱出这首七律。诗人在自然纯熟的章法中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狂”人,其表现有三:

    其一、用语见奇。首联一“忽”一“初”两个虚子极奇。诗人异乡突闻捷之惊,引出漂泊半生之悲,勾出归家有期之情,自是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诗人散文似的笔法把诗人内心的情感洪流表现得自然而真切。

    其二、细节见真。喜极而涕,情在自然,而“喜”的落脚点在哪里?“却看妻子”是爱之真,“漫卷诗书”是喜之实,动作连贯而自成因果。当诗人“涕泪满衣裳”之时,想到的自然是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是想告知、想安慰、还是想规划?尽在情理之中而又极富意蕴,恰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亲人喜诗人更喜,喜之极便是无心伏案,随手卷起诗书而同享太平,乐在当前便是自然而然了,情感至此便达到了“狂”的高潮。杜甫是一个真实的人,真实就在细节之中。

    其三、转换见妙。白日意即年老,年老本不宜纵酒,但偏要放歌,这是狂态;春来鸟语花香,有妻儿子女作伴,正好相携还乡,这是狂想。再看,“巴峡”穿“巫峡”、“襄阳”向“洛阳”,句内句间对仗工整;“即从”“便下”相接而逻辑紧连,活泼流走的流水对而一气贯注;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空间的穿越、画面的飞驰,实景的描绘,虚景的想象,都是“喜欲狂”的具体化,是情感发展的高潮。这语言的流转,既巧妙承接了前后语意,更推动了诗中情感的自然发展。

    后代诗论家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一个“喜”字,叠出惊、悲、喜、狂,一个“狂”字又绘出狂态、勾出狂想,一以贯之,曲折尽意,这正是此诗的顿挫之所在。

    如果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快中见顿挫,那么《登高》则是慢中见沉郁了。

    《登高》又名《九日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从诗法上,看顿挫之功,主要有三:

    其一、在声色上着墨,极尽视听之沉郁

    首联着言具象刻画,如画家工笔,形声色态,一一俱佳。“风疾”对“天高”,“渚清”对“沙白”,先铺设一个秋的背景。“风疾”以送“猿啸”之声,有哀转久绝之悲;“天高”凸显“鸟飞”之态,生何枝可依之痛。风啸、猿啼、鸟鸣,秋声由远而近,朝耳中涌来;天淡、水清、沙白,秋色由上而下,朝你眼中扑来。全句天然成对,音韵和谐,节奏强烈;字字精当,语语皆实,尽谢斧凿;色彩分明,平声入韵,奇妙难名。

    颔联绘声绘形,写意会意。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登高怀远,情景交融。“无边”添落木空阔之感,“萧萧”闻落木窸窣之声,传达出韶光易逝之悲;“不尽”增长江壮阔之效,“滚滚”见汹涌澎湃之状,触壮志难酬之痛。全联用语形象,造境悲凉,意蕴沉郁,笔力出神入化,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之势。

    其二、在时空穿越上用力,极尽情感之顿挫

    自古诗人有怀必登高,登高必触景,触景更伤怀,胸怀如杜甫亦是如此。宋人罗大经指出,《登高》颔联以“悲秋”为意,堆叠出八层情感来,其诗情诗法可谓沉郁顿挫之极。

    上句触秋生悲,悲苦之情若落叶萧萧无边而下。秋者,时令之秋、人生之秋、时代之秋也,悲秋,悲时惨也;万里,悲地远之苦也;作客,悲羁旅之苦也;常作客,天涯漂泊无定,悲久旅也。下句因悲生独,孤独之味如滚滚长江不尽而来。多病,孤独,悲衰疾也;百年,老年多病,悲迟暮也;登台,百无聊赖,登高望远怀亲,悲迥处也;独登台,多病登台,无人陪伴,悲无亲朋也。一“悲”一“独”,翻出八层况味,已远超夔门之景的视听范畴,串联起诗人一生漂泊的时空,诗意更见深沉了。这种翻江倒海的熬煎的味道正是杜甫沉郁顿挫的体现。

    其三、在章法声韵上下功夫,极尽诵读之顿挫

    《登高》需读出沉郁顿挫之声,方可品出沉郁顿挫之味。一读其句法,如首联六事六景,连用六个主谓短语,一事一顿,节奏紧凑而倍感急促;颔联绘落木秋江二景,而加以“无边”“滚滚”等四语修饰,略微舒缓中而压抑紧迫感突出。二读词法,首联六事六色,色彩清丽而情調哀伤;颔联则连用叠音,闻声而心颤,见形而心忧,于韵律和谐中见凄美之心境,收视听俱佳之效。三读章法,全诗采用倒叙笔法,先写登高所见,不言登高而自见登高;再写登高所思,触景生情,情理于自然中更见凄婉;最后才点明登高之由,诉说潦倒不堪的根源,从白发日多、卧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在朴实的叙述中更见深沉与伟大。诗人构思不走常路,使读者有一种皆出自然、情难自禁之效。正如前人所说:“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从章法上讲,《登高》最大的特色是对仗。此诗八句皆对。引用胡应麟《诗薮》中的话:“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实乃沉郁顿挫之“旷代之作”。

    说实在的,杜甫之沉郁顿挫之风格是较难解读的,笔者认为可大而化之,沉郁为意,诗之意义、意境、意味,即思想内容、情感态度;顿挫为法,诗之词法、句法、章法,即诗之修辞格律、篇章结构。而且沉郁顿挫不是杜甫诗歌风格的全部,沉郁顿挫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综合来看,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总之,沉郁顿挫之感当从读中得来,读时知人论世,读意感仁者之怀,读法明穷而后工。

    参考文献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术网文,百度百科,2019-09-03

    [2]《登高》,学术网文,百度百科,2019-09-03

    [3]《沉郁顿挫》,学术网文,百度百科,2008-04-20

    [4]石柳:《<登高>教学设计》,期刊论文,《中学语文教学》,2018-01-05

    [5]胡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以<文心雕龙>“六观说”为视角》,期刊论文,《南方论刊》,2018-10-28

    [6]曹维金:《刘廷玑诗歌研究》,学位论文,广西大学,2016-06-30

    (作者单位:四川省万源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 沉郁顿挫 杜甫 浅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