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主题教育 > 正文

    党课讲稿: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时间:2023-12-21 15:51:5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党课讲稿: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随着人民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朝着高品质多样化方向转变,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衡量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标尺。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部署安排。

      文化建设是培根铸魂、凝神聚力的重要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助于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有助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助于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支撑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在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5%,初中毛入学率超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8.1%。70多年来,中国共扫除文盲3亿多人,其中有2亿多妇女摘掉“文盲”的帽子。国家开展教育精准扶贫,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残障儿童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如今,中国已开启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篇章,全社会文化程度得到飞跃提升。

      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由之路

      随着人民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朝着高品质多样化方向转变,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衡量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标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多样化、立体化、个性化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越发明显,对文化产品质量、品位和风格的需求越加严格。只有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才能丰富优质精神食粮、文化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三、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xx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052亿元,文化核心领域营业收入34689亿元,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占比61.8%,“压舱石”作用凸显。新业态发展动能显著增强,文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破“屏”出圈,受到全社会热捧。xx年,我国电影总票房达472.58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399.27亿元,占总票房的84.49%。全国银幕总数达82248块,全年总票房和银幕总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必须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赋能,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进步注入文化活力。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催生新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之所以要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不是靠穷兵黩武,也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奋斗的精神积淀。可以说,我们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承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展现了厚重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节日”等系列节目,彰显中国智慧、中国气韵和中国雅致。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博物馆热”“非遗热”“国风热”走进群众日常生活,国潮国风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价值内涵,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为主线、为方向,以创新为桥梁、为纽带,融合好传统和现代,结合好科技和创意,把优秀传统文化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可体验的融媒产品,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切实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五、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华文化本土化向国际化转译的重要任务。

      冬奥会的顶流“冰墩墩”,频频登上热搜,相关产品发售后3秒被抢光,冬奥特许商店排起数百米长龙,“冰墩墩”向世界打开观察中国的文化窗口,切实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xx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戴上AR眼镜,探寻“稀世珍宝”伯矩鬲背后的故事;在虚实融合的数字空间中,沉浸式“云游”敦煌莫高窟,科技与文化相融合让参观者“跨越千里、穿越千年” ,推动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

      因此,新时代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将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情怀和中国智慧等核心要素揉进文化产品,培育一系列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品牌,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的文化魅力,形成中华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悟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实现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相关热词搜索: 党课讲稿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