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林毅夫:从台湾“游”到世行:世行行长林毅夫简历

    时间:2018-12-28 04:47:1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08年2月4日,世界银行正式任命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毅夫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林毅夫是首位在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如此高职位的中国人。
      林毅夫属龙,天秤座,星座书对这个星座的人是这样描述的:诚实温和,理想主义者。
      这个外表斯文儒雅的经济学家,在过往人生的四次抉择中,都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选择。
      他生于台湾,27岁时泅水渡过台湾海峡来到大陆;留学美国时成名,却在那个出国成风的年代回到北京;坚定地选择弃官从学后,又于有所成就之时,选择从零开始,创办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独立学者。
      他说:“理想主义者,是大家对我的赞许,我的幸福感,来自于内心的平静,我一直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游过海峡来大陆
      
      27岁时,林毅夫做了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影响他一生。
      1979年5月16日,台湾军人林正谊,从金门泅水渡过台湾海峡来到大陆,上岸后,更名为林毅夫。这段海峡,只有2500米宽,对于游泳健将林毅夫来说,并不困难。
      彼时的林毅夫,是台湾某部队一名连长。19岁时,出生于台湾小县城宜兰的林毅夫,考入了台湾最好的大学――台湾大学攻读农工专业。1年后,转读军队系统的陆军军官学校。这在普遍信奉“好男不当兵”的台湾,引起轰动。林毅夫因此被“军界”树为青年楷模,并被评为十大杰出青年,被蒋经国亲自接见。
      1975年,林毅夫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毕业后,又被军方送到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攻读MBA,成为台湾较早拿到MBA的人之一。1978年毕业后,林被选派到台湾距大陆最近、军事地位颇为重要的金门马山岗哨,担任连长。
      那时的林毅夫,前途一片光明。他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陈云英在大学时与林毅夫相识,二人一见钟情,婚后感情和睦,大儿子已经三岁,还有一个新的小生命正待降生。
      如果游过那条不宽的海峡,他将失去事业上已经取得的一切,甚至很难再与家人团聚。
      27岁的林毅夫做了选择,他甚至没告诉家人,独自离开。
      为什么选择到大陆来?从踏上大陆的那一刻起,林毅夫就一直在回答这个问题。今年2月28日,林毅夫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朗润园向记者解释说,这并不是一个冲动的决定,而是长期思考的结果。林毅夫熟读历史,特别是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屈辱史,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思想在他心里根深蒂固。入台大读书后,他也像历史上很多有识之士一样,一直在思考中国如何能富强,自己如何报效祖国。
      1979年那个春天,林毅夫认定,使中国富强起来的希望在大陆,大陆富强的希望,在于发展经济。由此,他下定决心来大陆。因为“一些事情,想明白了,就去做,否则内心无法宁静”。
      
      北大带来两次机会
      
      1979年的那段经历林毅夫本人很少提起,相反,倒是后来北京大学敞开胸怀接纳,一直让他念念不忘。
      在厦门“参观游览”了两个多月后,林毅夫辗转来到北京。在人中国人民大学未果的情况下,选择到北大读社会主义经济学。这一年,大陆刚刚恢复高考两年,北大经济系首次招收研究生。
      那个年代,台湾和大陆的关系还很紧张,提到台湾人,大家第一反应就是间谍,所以,接收林毅夫也很慎重。时任北大经济系副主任、办公室主任的董文俊第一次见到林毅夫,觉得“这个小伙子是个正派人,人长得很精神,1米8的大个儿。说话很有礼貌,坦率,直接。他告诉我,来大陆,主要是为了学习了解大陆的情况,报效祖国。”董文俊给了这位有追求、有抱负的年轻人一个机会。
      1980年,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访问北大。林毅夫因兼具经济学专业基础和英文功底,被推荐担任随行翻译。舒尔茨很欣赏他,回国没多久,就给北大来信邀请林毅夫到美国读博士,提供全额奖学金。
      就这样,林毅夫到了美国。他用四年时间拿到了别人要用5~7年才能拿到的博士学位,而后,又辗转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读完博士后。
      林毅夫的妻子陈云英也出生于台湾。两人婚后,感情非常融洽。陈云英在一所中学里教授语文。一天下课回到家里,林毅夫给陈云英端来一杯开水,然后坐在她身边,一本正经地说:“如果我不见了,你可能要像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十八年……”陈云英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1979年5月16日夜里,林毅夫真的突然不见了。
      当时,陈云英的大儿子已经三岁了,她又身怀六甲。家人都以为林毅夫不在人世了,立了林毅夫的牌位。但是,生性倔强的陈云英坚决不相信丈夫已去世,她经常以泪洗面,坚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数年后,陈云英突然接到林毅夫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1983年,陈云英带着6岁的儿子和4岁的女儿,辗转赶到美国,见到了魂牵梦萦的丈夫。虽然在美国的4年中,他们不在一个城市,没法互相照顾,但两人的内心都有了最大的安定。
      
      学成归国,弃官从学
      
      1987年,林毅夫完成耶鲁大学博士后的学习,北大经济系的很多老师都猜测他不会再回来了。因为那时出国已经成了一股风潮,很多人挤破脑子也想出国。到美国去,是很多年轻学子的梦想。因为那时林毅夫已经获得了国际经济学界的认可,许多著名的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主动提出为他提供教职,世界银行也向他抛来橄榄枝。而此时的中国,没有研究伙伴,没有讨论和交流,甚至资料都难以搜集,如何做研究?况且爱人和孩子也已经到了美国和他团聚。
      但是,林毅夫回来了,带着几箱子书、妻子和一双儿女。1987年他们乘飞机回到中国。
      当时,北大房子很紧张,很多于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都没有解决住房,给一个刚毕业的小年轻分套房,实在说不过去。与北大擦肩而过后,林毅夫又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面临一个选择:为官还是做学者。
      当时有两个机构向林毅夫伸出了橄榄枝,一个是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邀请他到农村发展研究所任副所长。一个是国家教委,邀请他到教委国际合作司当司长。最终,林毅夫选择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坚持了他的学术梦想。在这里,林毅夫潜心研究中国农村问题,奠定他学术地位的众多成果多在此间完成。
      陈云英是我国第一个拥有特殊教育博士学位(华盛顿大学)的专业人才,是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带头人”。她还被推选为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多次与林毅夫一起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被人们称为“夫妻议政”的典范。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1996年,林毅夫的母亲不幸亡故。初闻噩耗,林毅夫失声痛哭,期盼返家,因台湾当局的阻挠而未能成行。
      2002年5月9日,林毅夫的父亲林火树在宜兰老家溘然长逝。当时,林毅夫应邀出席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一项国际经济学术研讨会,面对记者的镜头,他潸然泪下。
      悲痛之余,林毅夫向台湾有关方面提出赴台祭父的申请,引起了海峡两岸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有关20多年前尘封的往事再次成为报刊连篇累牍爆炒的话题。
      林毅夫本想低调申请返回台湾奔丧,没想到竞引起台湾社会激烈的讨论。他不无遗憾地说:“我不希望在父亲过世的时候,再次引起太多争议……我最希望能让我很低调地回去看我父亲一眼,在他火化之前再看他一眼……台湾毕竟是我魂系梦牵的地方。”
      林火树的灵柩一直停放在宜兰县员山乡福园,20多天都未入殓,家人想让林毅夫见父亲最后一面。
      5月30日,台湾当局“基于人道精神考虑”,同意了林毅夫返台奔丧的申请,至于林毅夫案是否超过追诉期属于法律适用问题,其结果不代表“政府”对该项“叛逃行为”的评价有所改变。
      然而,由于林毅夫回台奔丧的问题已被泛政治化,林毅夫和他的家人都改变了初衷,林毅夫最终放弃了返台奔丧的念头,由妻子陈云英代为奔丧。
      6月4日,陈云英披麻戴孝,背上还背着林毅夫的麻衣,在灵前哀伤地说,麻衣让她感到很沉重,她的心也因为丈夫不能回台奔丧感到痛苦。随后又到龙潭公墓上香祭拜婆婆。
      同日上午,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和女儿林曦亲手布置灵堂,通过互联网现场连线直播方式参与父亲告别式。透过互联网看到亲人和父亲的灵位时,林毅夫泪流不止。当他听到宜兰告别时法师说“宜兰下雨可能是因为儿子没有回来”时,踉跄地跪倒在父亲的灵位前,痛哭失声。告别式结束后,他仍向父亲灵位跪叩不起。
      今年春节,世界银行送给林毅夫一个礼物,邀请他到世界银行做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21年前,林毅夫刚刚读完博士后时,世行就曾向他抛出过橄榄枝。与上一次的选择不同,这一次林毅夫接受了邀请。“我将在世行首席经济学家的位置上,更广泛地研究和探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和限制条件,和各国政府、研究机构一起探讨符合该国实际的解决方案。”林毅夫给出了选择的理由。
      
      摘自《京华时报》

    相关热词搜索: 世行 台湾 林毅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