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20例分析:蛛网膜出血得住几天院

    时间:2019-01-23 04:43: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目的 探讨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血原因。方法 选取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做DSA检查分析出血原因。结果 13例患者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7例患者未发现颅内血管病变。结论 对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尽早行DSA检查,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
      中图分类号:R743 R25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8-1022-02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后的一种病理改变。又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其次还有脑血管畸形、高血压脑血管病、血液病等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51%是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称为动脉瘤性SAH[1]。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因此,对于自发性SAH,尽早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尽早对因治疗,预防再出血是治疗自发性SAH的关键所在。我院自2009年9月―2010年8月共收治自发性SAH患者20例,现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DSA在自发性SAH患者病因检查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自发性SAH患者中,男6例,女14例;年龄32岁~76岁,平均55.6岁;20例患者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为SAH;20例患者Hunt&Hess分级均为Ⅰ级~Ⅲ级;临床表现均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脑膜刺激征;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从发病到行DSA检查时间2 h至7 d,平均39 h。
      1.2 方法 20例患者均在局麻下行DSA检查。所用设备为德国SIEMENS1 000 m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及美国MARK-5高压注射器。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入5F动脉鞘,先行主动脉弓造影;再用5F椎动脉管分别行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造影。少数5F椎动脉管难以置入目标血管者改用5Fsimon导管。高压注射器设置:主动脉弓压力400~500 Psi,总量30 mL,每秒15 mL;颈内动脉压力250~300 Psi,总量7 mL,每秒5 mL;椎动脉压力150~200Psi,总量5 mL,每秒3 mL。常规行颅内正、侧位造影,必要时加摄斜位像或行旋转DSA检查。
      2 结 果
      DSA检查阴性(未发现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等血管病变)者 7例。造影术后均给予脱水、腰椎穿刺放取血性脑脊液、尼莫地平(尼莫通2 mL/h~5 mL/h微量泵持续泵入3 d~5 d;后改为尼莫地平片20 mg,每日3次口服,服1周~2周)解痉、对症等治疗,症状明显缓解,复查头颅CT蛛网膜下腔出血完全吸收,均不伴有脑积水及神经功能缺损;治疗1周~2周后治愈出院。DSA检查阳性者13例,其中男4例,女9例,均为颅内动脉瘤,其中12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DSA检查阳性未行栓塞治疗者5例。2例因动脉瘤为宽颈,由于我院技术条件所限,治疗难度较大而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拟在全麻下行栓塞治疗前发生再次出血,患者意识明显退步,瞳孔散大Hunt&Hess分级达Ⅴ级而家属放弃栓塞治疗出院。2例患者因家属拒绝行栓塞治疗而发生再次出血家属放弃抢救而出院。DSA检查阳性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8例。术后均给予脱水、腰椎穿刺放取血性脑脊液、尼莫地平(尼莫通2 mL/h~5 mL/h微量泵持续泵入3 d~5 d;后改为尼莫地平片20 mg,每日3次口服,服1周~2周)解痉、对症等治疗,疗程2周~4周,复查头颅CT蛛网膜下腔出血完全吸收,症状明显缓解后出院。8例随诊1个月~6个月蛛网膜下腔均未再次发生出血。
      3 讨 论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言。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其次为脑血管畸形、高血压性动脉硬化,也可见于动脉炎、脑底异常血管网、结缔组织病、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2]。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称为动脉瘤性SAH;有人报道动脉瘤性SAH占所有自发性SAH的80%[1]。本组动脉瘤性SAH占所有病例的65%;动脉瘤初次破裂出血的死亡率高达40%;从初次出血存活下来的患者立即面临再次出血的危险;而再次出血的病死率更高,达40%~75%[1];另外,每次出血后还增加20%~30%的残废率[3]。因此,对于自发性SAH,尽早明确出血原因,尽早对因治疗,预防再出血是治疗自发性SAH的关键所在。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大型医疗设备的临床应用,自发性SAH的病因也越来越被广大医务人员所认识; DSA因其具有微创、微侵袭、诊断准确率高以及并发症少等特点,目前仍然是诊断颅内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它不但能观察颅内有无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血管病变,而且能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瘤颈的宽窄、瘤内有无血栓、脑血管痉挛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了解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载瘤动脉的侧支循环情况,评价能否行载瘤动脉闭塞及能否行血管内治疗[4]。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关于DSA检查的时机,有人认为发病3 d之内或1周之后比较安全,可以减少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也有人认为只要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没有特殊禁忌,随时都可以行DSA检查。本组20例患者,从发病到DSA检查时间2 h到7 d;只要患者家属同意,随时为患者行DSA检查。我们认为,只要操作适当,行DSA检查不会引起再次出血或加重脑血管痉挛;相反,尽早行DSA检查,不但可以尽早明确出血原因,为下一步对因治疗提供方案和依据,而且可以对患者病情以及愈后做一初步判断分析,以免患者在等待DSA检查过程中发生再次出血,影响患者愈后以及引发不必要的医患矛盾。
      对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DSA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已经被国际、国内同道所认可;国内很多地市级医院已相继开展此项工作,需要指出的是,DSA检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介入医师的技术水平,对于新近开展此项工作的医院,最好在上级医院有经验介入医师的帮助下逐步进行,以减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本科开展此项工作相对较晚,病例较少,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开展此项工作,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
      参考文献:
      [1] 凌锋.脑血管病理论与实践2006[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4-120.
      [2]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4-65.
      [3] 李宝民.神经介入血管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4-65.
      [4] 江涛,刘佰运.神经外科主治医师1111问[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145.
      作者简介:郑玉恒,现工作于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邮编:045000);张�义、吴军,工作于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11-04-18)
      (本文编辑 郭怀印)
      

    相关热词搜索: 蛛网膜 自发性 造影 脑血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