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急性胰腺炎 凶险 诊断治疗及时 无恙]急性胰腺炎多久能痊愈

    时间:2019-01-24 04:51:3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急性胰腺炎是由胰腺自身病变(即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炎症,是内外科比较常见的急腹症,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病情复杂多变、极易误诊、以致延误治疗,死亡率较高,病死率为9.5%~20%。
      
      一、起病原因多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很多,多与生活习惯有关。国外因酒精所引起的多见,我国则半数以上由胆道疾患引起。近年来因暴饮暴食和饮酒所致的急性胰腺炎病例有增多趋势。引起胰腺炎的常见病因如下:
      1.胆道疾患 胆道疾患引起急性胰腺炎主要包括胆道结石、蛔虫、感染等。胆道疾患引起急性胰腺炎可能系因胰胆管或奥狄(Oddi氏)括约肌处有结石或蛔虫嵌顿。或发生炎症、水肿和痉挛,导致胆汁返流入胰管,通过非结合胆酸盐和溶血卵磷脂及激活的胰酶,而对胰腺造成严重损害。
      2.饮食因素 包括暴饮暴食和大量饮酒。酒精诱发急性胰腺炎多见于长期(8~10年)大量酗酒者。酒精可通过刺激胃泌素分泌增加导致胰腺增加分泌,并使胰管括约肌张力升高、胰液中蛋白含量增加或促进胆汁返流入胰等,从而引起胰腺炎发生。
      3.药物 可引起胰腺炎的药物有30余种,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硫唑嘌呤、有机磷农药、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四环素、利福平、磺胺类、苯乙双胍(降糖灵)、吲哚美辛(消炎痛)、呋喃苯胺酸(速尿)和鸦片类等。
      4.手术与创伤 手术后胰腺炎多见于腹部手术,包括:①胰管和胰实质损伤,胰腺供血障碍;②奥狄括约肌水肿或弛缓致十二指肠液返流;③手术后出现的胃、十二指肠、空肠胀气对胰腺产生有害作用;④术后应用水杨酸制剂、吗啡等药物产生的刺激和痉挛作用,使胰液粘稠度增加;⑤手术污染;⑥手术病人的神经、体液因素作用。
      5.其他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还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肿瘤、高脂血症、高钙血症、感染、免疫因素和血管疾患等。
      
      二、临床表现复杂
      
      1.腹痛 所有病人均有程度不等的腹痛,呈突然发作的上腹刺痛或上腹部压迫沉重感,向左侧腰背部放射,可阵发性加剧。胰头受累以右上腹痛为主,胰体受累时为上腹剑突下疼痛,累及胰尾时为左上腹部疼痛。一般止痛剂常无效,病人常取屈曲侧卧以缓解疼痛。
      2.恶心呕吐 大约80%以上病例有此症状,其特点是呕吐后不能使腹痛缓解。在出血或坏死性胰腺炎病人则呕吐剧烈,或为持续性频繁干呕。
      3.消化道出血 少数病例可有呕血或便血,或呕吐物及大便中有隐血。
      4.发热 一般不超过39℃,不伴有寒战,常于病后第3~7天降至正常。如体温持续不退或降至正常后又上升,则多为感染所引起,提示有胰腺脓肿、胸膜炎、腹膜炎等并发症。
      5.休克 早期出现休克提示有大块胰腺坏死。病人四肢湿冷,脉细弱,心率快,可达100~120次/分,血压下降,脉压差小。
      6.皮肤结节和淤斑 ①皮下结节:呈结节性红斑,分布于四肢、背部、臀部等处,直径在2cm左右,一般在病程后期出现。②皮肤淤斑:病人脐周围出现蓝色淤斑;有的病人两侧或左侧腰部(或胁腹部)皮肤出现蓝―绿―棕色大片不规则淤斑。
      7.手足抽搐 一般在发病后第2~5天开始减轻,可持续2周之久。如病人抽搐不止,表示预后不良。
      8.黄疸 据文献报道,国外占25%;国内占20%。
      
      三、如何诊断
      
      1.酶类测定 ①血、尿淀粉酶测定:90%以上病人血清淀粉酶升高,最早可在病后8小时出现,如超过500苏氏单位或180文氏单位可诊断胰腺炎。②淀粉酶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比值(CAm/Ccr)升高,正常值应小于5%。③血脂肪酶测定:在发病后24小时增高,可持续5~10天。④血清胰分泌性胰蛋白酶抑制剂(PSTI)的测定:水肿性胰腺炎血清PSTI值较正常值高,并呈持续低水平升高:而坏死性胰腺炎此值更高,且呈持续高水平升高。
      2.电解质测定 在发病2天后血钙开始下降,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的病人血钙可降低至2mmol/L以下,低于1.8mmol/L时预后不良。
      3.ACCR比值测定 即淀粉酶廊清率肌酐廊清率比值。如ACCR比值在5%以下,可证实确有急性胰腺炎存在。
      4.正铁白蛋白 对致死性胰腺炎预测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9%,在24小时内逐步升高,然后几天保持较高水平。
      5.B超检查 可见胰腺区有明显压痛、胰腺呈均匀性肿大或增厚,也可见局限性肿大或增厚,有时可见胰腺脓肿或假性囊肿形成,还能同时发现有无胸腹水和胆石症存在等。
      6.CT检查 急性胰腺炎时CT特征是胰腺有弥漫或局部肿大,CT值降低,胰腺周围脂肪层消失,肾周包膜增厚,另外还可发现局限性脓肿和假性囊肿。
      7.腹腔穿刺抽液 可以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度,观察穿刺液的颜色、气味、数量对重型胰腺炎的诊断有价值。
      8.心电图检查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心电图可出现心肌缺血和/或电解质紊乱的表现,或出现酷似心肌梗死的图形
      
      四、怎样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包括内外科两方面,其原则是:①抑制胰酶分泌;②缓解疼痛;③抗胰酶疗法;④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⑤治疗感染。不同病程中严重并发症的治疗,在急性反应期行非手术治疗,全身感染期应积极外科治疗,残余感染期应及时清创引流。
      1.一般治疗 ①加强监护:对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应监测心电图、中心静脉压、血压、脉搏、呼吸和记录尿量等。②禁止饮食并留置胃管,以减少胃酸进入十二指肠,进而减少胰腺分泌和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③维持血液循环,保证足够血容量,以减少胰腺缺血性改变。④营养支持疗法:早期可通过深静脉插管。进行全肠外营养,待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步从全肠外营养过度到全肠道内营养,以减轻胃肠负担,可使胰腺得到“休息”的目的,增强病人的机体免疫力,为手术创造条件。
      2.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 ①抗胆碱能药物:可抑制胃液和胰液分泌,并有解痉止痛作用,并可改善微循环,提高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常用的药物有山莨菪碱、阿托品、丙胺太林(普鲁苯辛)等。②制酸剂和H2受体拮抗剂:可减少酸性胃液对十二指肠的刺激,从而减少胰腺的分泌。可给予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或洛赛克。③加贝酯:系一种非肽类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蛋白酶、激肽释放酶、纤维蛋白酶、凝血酶等蛋白酶活性。适用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治疗。④胰高血糖索:胰高血糖素抑制肠蠕动,减少胃液和胰液分泌。
      3.抗胰酶疗法 ①福埃针:可强有力的抑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血管舒缓素、纤维蛋白溶酶等,显著减轻胰腺炎症和消除疼痛症状,可使血清淀粉酶在3~7天内恢复正常。②二磷酸胞嘧啶-胆碱:该药可阻断磷脂酶A2的活性。其疗效优于福埃针。
      4.预防感染 急性胰腺炎多由胆道感染诱发,加之插胃管、静脉插管等抢救措施,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因此,应给予广谱抗生素。常选用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等,必要时可选用新型抗生素如菌必治、复达欣等。
      5.腹腔灌洗或腹膜透析 对重症胰腺炎的病人行积极的腹腔灌洗可清除各种胰酶、激肽类物质释放及毒性物质产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提供能量。有腹腔渗液和肾功能衰竭的重型胰腺炎病人行腹膜透析可使病死率显著降低。另外,中医中药的清胰汤,对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有一定的疗效。
      6.改善胰腺微循环 对急性胰腺炎病人,改善胰腺微循环和保护胰腺组织活力的治疗特别重要。因此,应给予右旋糖酐,右旋糖酐能够等容性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胰腺血流量,降低血小板粘附性或诱发纤维蛋白溶解,缓解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造成的损害。皮质醇可以改善急性胰腺炎病人胰腺的血流,降低腺泡损伤的严重性,防止血小板凝集和微血栓形成。
      7.外科手术治疗 ①手术目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均需手术治疗,其目的有三:一是清除病灶,切除胰腺坏死组织及胰腺坏死的部分;二是处理病因,彻底清除胆道或胰腺管内结石和胆道内的蛔虫;三是充分引流和清除腹腔有毒性作用的渗液,减少有毒性的胰酶和组织分解产物的吸收,减少感染。②手术原则:主要是彻底清除胰内外一切坏死或失活组织,及时根治病因,腹腔和胰床广泛性充分灌洗引流,据病情可行胃、空肠和胆道造瘘。③手术时机:目前认为急性胰腺炎一经确认,即应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及其对治疗的反应予以早期手术。④手术适应证:胆道疾患合并急性胰腺炎。病情危重、经内科积极抢救不见好转者;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腹腔内有渗液、胰性脑病、肠麻痹、消化道出血者;急性胰腺炎合并有胰腺脓肿或囊肿形成者;急性胰腺炎反复多次发作,经检查证实有胆总管口括约肌狭窄或胰、胆管梗阻者。
      由于切除胰腺和清除胰腺周围的坏死组织,创伤重、破坏性大,易引起大出血、胰瘘和肠瘘,并易使感染扩散而增加并发症和死亡率,在手术治疗时应特别重视,并注意防范。
      
      (编辑 祝 健)

    相关热词搜索: 胰腺炎 无恙 凶险 诊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