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乙型肝炎免疫学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免疫学指标相关性研究进展

    时间:2019-01-26 05:03: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密切相关。从4个方面,即:与细胞因子的关系、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与免疫球蛋白的关系、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指出实证多有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增强或接近正常;虚证多有细胞免疫降低,以脾肾阳虚型最为突出。免疫功能的检测对证型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证型 免疫学 文献综述
      
      我国现有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超过3000万,其中25%~40%最终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慢性乙型肝炎迁延难愈,中医辨证治疗CHB具有一定的经验和优势,临床报道很多,但由于缺乏统一量化和客观公认标准,造成了临床治疗结果可重复性差,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推广,因此辨证的客观化非常重要。近10余年来,国内众多学者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生化、免疫、内分泌、病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就本病中医辨证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1 与细胞因子的关系
      
      楼孝惠等[1]对5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细胞因子检测,发现除脾肾阳虚型的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瘀血阻络型的IL-12低于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的证型其检测结果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中医各证型总体差异明显;各型间比较,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及脾肾阳虚型的IL-2差异明显,肝郁脾虚型的IL-12与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差异明显,肝郁脾虚型的干扰素-�(IFN-�)与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差异明显,认为慢性乙肝细胞因子水平与其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朱清静等[2]探讨了CHB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II受体(SIL-2R)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将162例CHB患者按中医辨证分成5型,同时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SIL-2R的水平。结果,湿热中阻型和瘀血阻络型血清TNF-α和SIL-2R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湿热中阻型最高,脾肾阳虚型最低。结论认为,血清TNF-α和SIL-2R水平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其中SIL-2R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的免疫介质,可作为体内T淋巴细胞活化的一个敏感的定量指标,并与肝脏的病理损害程度有关[3]。熊益群等[4]对本病转氨酶顽固性不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研究与IL-6、TNF-α关系。中医分型治疗并检查治疗前后各证型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和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对于转氨酶顽固性不降的CHB中医证型主要为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并且3个证型中TNF-α、IL-6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湿热中阻型为最高。周虎等[5]对CHB证型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CHB患者sIcAM-1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5)。认为CHB以肝郁脾虚型为主,随着肝损害加重,瘀血阻络型逐渐增加,因此对CHB轻度者要注重疏肝健脾,对中、重度者要注意活血化瘀。汪静等[13]将90例CHB患者分成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以ELISA法检测血清SIL-2R水平,结果湿热中阻证血清SIL-2R水平最高,肝肾阴虚证次之,肝郁脾虚证最低,SIL-2R水平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推测由于SIL-2R活性升高是机体免疫系统激活的象征,它对IL-2活性有双相调节作用,而湿热中阻证细胞免疫功能高于正常,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超常,故SIL-2R水平最高。
      
      2 与T淋巴细胞亚群、表面标志物的关系
      
      高媛等[14-15]观察了CHB脾虚气弱型与肝胆湿热型患者的CD�+�4/CD�+�8值。结果全部患者无一例高于正常,比较而言,脾虚气弱型CD�+�4/CD�+�8值明显低下,为0.90±0.14;肝胆湿热型CD�+�4/CD�+�8值正常或接近正常,为1.44±0.22,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3 与免疫球蛋白的关系
      
      免疫球蛋白在CHB中医各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以何型为显著,仍未有定论。周虎等[16]通过对364例CHB免疫球蛋白变化与中医各证的临床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变化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按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顺序,IgG、IgA、IgM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脾肾阳虚证IgG、IgA、IgM反而下降。蒋健等[20]将256例CHB患者分为5型,用ELISA法检测各型中IgG、IgM含量,发现肝胆湿热和瘀血阻络型IgG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提示了CHB湿热蕴脾证患者体液免
      疫功能亢进。
      
      4 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
      
      赵晓威[22]对116例CHB患者和52例正常人进行了免疫复合物(CIC)、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C�3b)、T淋巴细胞点状阳性率(ANAE)等指标的测定,发现与正常人比较,CHB患者各证型中CIC值均增高(P0.05);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ANAE降低(P0.05)。此外还对80例患者的ANAE、C�3b出测试,认为ANAE与C�3b出呈正相关。表明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功能亢进,并且不同证型间存在内在联系。
      总结近年来有关CHB中医辨证与免疫的相关性研究文献,可以看出CHB中医辨证与免疫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来说,实证患者多有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增强或接近正常;虚证患者多有细胞免疫降低,以脾肾阳虚型最为突出。免疫功能的检测对于证型的判定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其中仍存在问题:第一,证型诊断虽有标准,但标准的掌握有一定的主观性,且简单的分型忽略了证型的相兼、变化。有的研究者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证名不规范。今后应该努力规范并统一证型,赋予证名精确的内涵。第二,虽然某些客观指标与中医的证型间确实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单凭某一项指标来判断中医的证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能在微观结构研究的同时,结合生理、心理、遗传以及整体机能进行系统的、整体水平的研究,可能有助于CHB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同
      时结合临床,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验证,以期建立CHB中医辨证新的诊断模式。
      
      5 参考文献
      [1]楼孝惠,陈智,黄茵,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IL-2、IL-10、IL-12、IFN-�水平的关系初探[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5):282-283.
      [2]朱清静,杨玲,盛国光,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SIL-2R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中医研究,1999,12(2):7-9.
      [3]毛幸迪.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13(4):56-58.
      [4]熊益群,周大桥,李之清,等.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顽固性不降患者的中医证型与IL-6、TNF-α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13(3):145-147.
      [5]周虎,俞庆福.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cAM-1变化与中医各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武警医学,2004,15(5):365-366.
      [6]陈锦芳,吴成,柳丽娟.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和脾胃气虚证与TNF-α及IL-6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1):28-31.
      [7]季光,邢练军,曹承楼,等.乙肝肝胆湿热与血清HA等的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0):433-434.
      [8]胡世平.1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N-�、IL-4mRNA表达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14(5):259-261.
      [9]徐伟,徐陈槐,陈金如,等.慢性乙肝肝郁脾虚型妊娠晚期血清IL-10、IL-12、IFN-�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医药学刊,2002,20(5):689-690.
      [10]周小军,孙克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h�1、Th�2细胞因子与中医证型之关系[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17-18.
      [11]杨志才,高玉洁,卢秉久,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4,22(11):11-12.
      [12]邹波,李宁,张守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肝脏病理改变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相关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05,34(4):281-282.
      [13]汪静,谢朝良,杨华秀,等SIL-2R及NO水平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关系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8):752-753.
      [14]高媛,许晓东.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状态与辨证分型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1):71-72.
      [15]许晓东,张剑.慢性乙肝细胞免疫状态与辨证分型探讨[J].北京中医,2001,20(2):56-57.
      [16]周虎,周萍,俞庆福.慢性病毒性肝炎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变化与中医证候关系探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13(2):49-50.
      [17]施维群,杨�超,缪锡民,等.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CD28表达与中医分型关系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13(3):132-134.
      [18]杨宏志,边壮,王拥泽,等.慢性乙型肝炎虚实病机与病毒复制及T细胞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0(3):158-160.
      [19]徐方明,方国安,李春生.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外周血T细胞共刺激分子关系的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9):507-509.
      [20]蒋健,高月求,吴潇,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互关系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6):15-16.
      [21]郑春素,陈锦芳.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的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6(2):4-5.
      [22]赵晓威.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细胞免疫功能关系的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1):35-37.
      
      收稿日期 2007-03-06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