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扼杀孩子的天性 别用奖励扼杀了孩子

    时间:2019-01-28 04:39:3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很多爸爸妈妈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做出许多承诺,   但这不是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恰恰是在扼杀孩子的兴趣。      成功来自于兴趣   
      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1822年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和母亲都喜欢搞园艺。孟德尔受父母的熏陶,从小很喜爱植物。后来,孟德尔成为奥古斯丁修道院的一名修道士。业余时间,孟德尔总是在菜园子里捣鼓植物实验――豌豆实验。这位业余生物学家酷爱自己的研究工作,经常向前来参观的客人指着豌豆十分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儿女!”
      “豌豆实验”捣鼓了8年之后,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得到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他的发现被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成名之前是专利局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职员,但他在物理学方面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会找出时间进行研究和思考。对他来说,思考和研究是一种享受,如同酒鬼每天都要喝酒一样。
      爱因斯坦通常在上午完成他的专利技术审查工作,下午就思考最新的物理学课题。下班后,他更是尽一切可能来进行物理学研究。休息、散步、带孩子,甚至做家务时,他也在思考问题。据说,有一次爱因斯坦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一个问题,沉思起来,忘记自己在做什么了,猛地从梯子上摔下来。摔到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线路运动的。爱因斯坦想到这里便马上站立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提笔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记了下来。在伯尔尼专利局工作的9年里,他发表了约30篇科学论文,科学史家认为,仅1905年那一年,他就足以拿四项诺贝尔奖。
      从这些科学家的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成功来自于兴趣”,兴趣是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最大推动力。现在的家长们都注意到了兴趣在孩子学习中的作用,也很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很多爸爸妈妈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做出许多承诺,例如坚持学琴、坚持画画就带你去迪斯尼玩,过年就给你发大红包……
      
      当兴趣变成物质奖励
      
      但是,中国的家长们可能不知道,他们这种培养兴趣的方式,可能与孟德尔、爱因斯坦的兴趣相去万里,他们不但不是在培养孩子的兴趣,反而是在扼杀孩子的兴趣。
      我们先来看一个心理学实验。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招募了51个年龄在3-4岁的学龄前儿童,所有参与研究的儿童都对绘画十分感兴趣。孩子们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其中一个小组中,孩子们被告知,如果他们自觉画画的话,就会得到一份带有金色印章和缎带的证书;另外一个小组中,孩子们被告知不会有任何奖励。实验的结果显示,在有奖励的情况下,孩子们自发绘画的兴趣反而下降了,而那些没有奖励期许的孩子,自发作画的时间明显比较长。画的画也更有美感。
      从我们生活中的经验来说,有些时候奖励确实挺管用的,比如,不想加班,但考虑到加班有奖金我们也就忍了。那为什么奖励对这些喜欢画画的孩子却起了反作用呢?有喜欢的事情做,又有奖励可以拿,不是更好吗?
      心理学家认为,这里涉及到人类内心的深层思想动机。从根本上来说。奖励损害了人们发自内心的兴趣和追求,因此反而降低了人们的积极性。
      
      奖励破坏了人们内心的兴趣
      
      当我们为了事物本身的利益去做某事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喜爱它或者它满足了一些我们深层次的需要,我们是从内心被这种强烈的兴趣驱动着:而当我们为了得到奖励而去做某事的时候,比如证书或者金钱,就是外在的动机在驱动你的行为。内在驱动是积极的,而外在驱动往往是消极的,把完成工作作为获得奖励的前提条件,会使人们认为这种工作一定不是我想做的。而是被动地做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在上述实验中,喜欢作画的孩子自愿作画是被内在的动力驱动,对他们来说,能从自己擅长的事情中获得愉悦和满足就会努力去做。而当实验人员对孩子绘画的行为给予奖励后,孩子们画画的动机改变了,变成了为奖励而绘画,这大大削弱了他们的积极性。
      孩子们因为吃光他们所有的食物、完成家庭作业或者整理好卧室而得到奖励;成年人因为完成无趣沉闷又痛苦的工作而获得奖励――奖励往往跟我们不愿意做的痛苦的事情一起发生,这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所以当我们做了某事而得到报酬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假定该任务是无趣沉闷又痛苦的事――即便任务本身并不是这样。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得到报酬的时候,有趣的游戏会在人们的内心微妙地变成无聊的工作的原因。当有金钱或者奖励参与其中的时候,先前喜欢绘画、织布、拉大提琴或写博客的人会突然发现这是多么沉闷无聊。有时候奖励会有效果――特别是奖励人们实在不喜欢做的事情时。但是,当任务本身是我们兴趣所在的时候,奖励却会破坏我们的内在动机而降低我们工作的积极性。
      
      别扼杀孩子的创造性
      
      奖励带来的更大恶果是,它还会扼杀创造性。因为受到奖励驱使时,我们只会关注那些能让我们获得奖励的事情,其他的一概不关注。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而被扼杀。例如,孩子们为了考高分而学习,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被标准化试题磨灭了。
      科学家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来自于兴趣”,但这种兴趣被一种功利的奖励所取代后,他们为了那些奖励而工作,还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吗?
      孟德尔做植物实验时,没有人用奖励诱惑他,完全是出于自己对植物的热爱。爱因斯坦成天思考物理问题时,也没有单位领导在鼓励他、表扬他。像他这样不务正业的人,领导知道了说不定还要狠批一顿呢!由此可见,爱因斯坦的动力显然是他内心对物理学的热爱。
      让我们设想一下,假如有一个人对孟德尔说,如果你做出了成果,我奖励你100万,孟德尔为了得到奖励,急于做出成果,只能急功近利,他还能做出划时代的发现吗?如果爱因斯坦为了得到奖励,他就不可能天马行空地创造了,当然也就不可能创造相对论这样一个当时没几个人能懂的理论。
      奖励并不总是有效的,对于孩子本身就感兴趣的事做许诺和奖励,会适得其反。想让你的孩子有所发展,就取消你的奖励吧,让他们像孟德尔和爱因斯坦那样出于自己的热爱去画画或学琴。当然,如果父母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兴趣中,共同探讨感兴趣的话题,可能对孩子的帮助更大。

    相关热词搜索: 扼杀 奖励 孩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