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周深中国好声音全集 [中国传媒业的创新软肋等10则]

    时间:2019-02-02 04:39: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国传媒业的创新软肋   产品层面:学习模仿有余,自主创新不足。当前,中国电视节目明显表现出“学习模仿有余,自主创新不足”的气象。模仿并非不可取。“以模仿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的模仿可以催生创新;“以创新为幌子,以模仿为目的”的模仿却可以扼杀创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媒组织基于成本、研发周期、投入产出率等方面的考虑,仍会将学习模仿视为传媒产品开发的主要战略。但在面对学习模仿所带来的热闹场景,中国传媒组织不可忘却自己在产品创新方面仍居于下游的现实。技术层面:追随应用有余,专业领域内创新不足。我国传媒业目前在移动互联终端、微博与搜索引擎领域内的作为更多还只是停留在技术追随与应用层面,传媒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创新仍不多。虽说传媒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在技术,我们不必在技术创新上对其有过高期望,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不足实为传媒业在创新方面表现平淡的一个侧面。经营层面:延展经营领域有余,商业模式创新不足。相对于技术层面的创新而言,中国传媒业在经营层面的创新似乎更是“风生水起”一些,但是细察之后便会发现,这些经营创新实质上是传媒利用独有的政策优势和较强的经济优势对多种经营领域的全面突入。这种突入更像是从现有利益中分得一杯羹,而非开拓一片新的“绿洲”。制度层面:边缘突破有之,制度瓶颈仍在。中国传媒制度层面创新的方向仍是市场化、企业化,创新的步骤仍然是边缘突破,表现在转企改制和制播分离。由于根本问题尚未解决,结果导致创新结果与创新预期总存在着巨大偏差。中国传媒在制度层面的变革总是以政府为主要推动力,市场只是被局限在有限范围内。循着这样的改革途径,中国传媒业也许会很快实现“做大”的理想,但是“做强”似乎颇为遥远。(据丁汉青于《青年记者》2011年第10期上)
      
      构建我国传媒价值认同
      需考虑的四个问题
      一、传媒双重属性:在于找到共同的出发点。传媒产品的双重属性特征,要求其既要迅速准确地将信息传达给受众,又要求其必须注重社会责任。所以,找到二者并行不悖的结合点,是构建传媒价值认同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二、公民社会的成长和传媒技术变革:深层的推进力量。对于传媒业而言,最根本的冲击来自于它们所面对的受众正在改变。互联网、多媒体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媒体对新闻流通的主导权与控制权逐渐减弱,公众通过网络互动可以影响甚至左右媒体的传播和舆论。社会变革使得当今受众的价值观念、权利意识和利益表达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受众更展现其公众色彩,通过参与传播而参与到公共事务管理。三、西方借鉴:对媒体性质和功能的重新审视。我国传媒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逐渐进行商业化的过渡,扩大了公众进入公共领域的入口,也使其摆脱了单一的政治视角,但由于市场经济着眼于消费的运作机制和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我国传媒呈现出一定的消费主义倾向。向何处转不只是一个实践问题,更重要的是认识问题。中国传媒的转型和发展不仅仅应当借鉴西方媒介的进步,更应吸取其商业化的教训,构建和寻找适合我国自身特点和国情的价值认同。四、传媒党性:增强公共性、服务性和责任心。传媒的价值取向应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追求相一致,其“作为党和人民、各社会阶层之间沟通和交流的介质,其本质是共享,通过共享达到公共性。在公共性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是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一环”。鉴于当今传媒的辐射领域加强和影响的日益深入,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是传媒应负的社会责任。(据薛国林 李志敏于《现代传播》2011年第9期)
      
      舆论应促进相互理解而非扩大对立
      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站在不同的立场,给出不同的解读,表达不同的情绪,这已是今日中国的社会常态。之所以产生这种表达差异,不仅仅源于各自的职业、身份、社会分工不同,更与各自的利益差异紧密相联。由利益差异所带来的社会分化和对立,值得全社会关注。在日益加剧的利益差异面前,社会舆论尤其是各类媒体是在促进不同群体间相互理解尊重上持续发力,还是在人为制造情绪对立、扩大心态撕裂不断助长,这是一个紧要而现实的责任问题。在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的当下,尤为需要营造一个良性而不是恶性、柔性而不是硬性的社会舆论氛围,尤为需要引导各个群体多从共同的价值判断而不只是从各自的价值判断出发来想问题、办事情。面对利益差异、社会分化,舆论和媒体当自我警醒,找准自身在社会运行中的角色定位,让善意弥合多一些,而那些恶意刺激、不负责任的炒作更少一些。(据毛晓刚于《北京日报》2011年9月23日)
      
      做好成就报道要把握三对关系
      新闻性与旧材料的关系。成就报道是新闻报道,因此,必须要体现新闻性的要求。而成就报道本身报道的是已经取得的成绩,是完成式的材料,这就存在一个旧材料与新闻性的矛盾。如果成就报道仅仅是罗列过去的材料,体现不出新闻性,就难以成为好的报道。反之,如果成就报道过分追求新闻性,又可能反映成就失之片面。应注意从最近的事实中寻找与过去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来报道成就,体现新闻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重大成就报道往往会成为一个时期媒体报道的重点,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果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其他媒体过于雷同,没有自身的特色,那么成就报道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且还可能削弱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因此,突出特色和个性是搞好成就报道的关键。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创新是新闻报道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成就报道创新的重要内容。新的形式可以增强成就报道的效果,提升成就报道的质量。(据徐如俊于《新闻战线》2011年第10期)
      
      广电总局正式下发“限娱令”
      10月25日,炒得沸沸扬扬的“限娱令”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国家广电总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明确指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限制婚恋交友等七类节目播出时长。《意见》要求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明确提出“三不”,即不得搞节目收视率排名,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搞末位淘汰制,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排名衡量播出机构和电视节目的优劣。(消息来源:《新京报》)
      
      电视购物未来两三年将洗牌
      10月15日,总投资近1.5亿元人民币、南方家庭购物旗下的专业电视购物频道正式开播,其目标是在5年内争取成为华南最大的家庭购物平台。然而,南方家庭购物要实现其目标,面临的挑战相当之多。有业内人士表示:电视购物行业跑马圈地短期内仍将继续,区域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电视购物市场在未来两三年将重新洗牌。电视购物正在谋求联盟,从竞争对手变成竞争伙伴。10月17日,全国十几家电视购物的高层齐聚深圳探讨如何良性竞争,并建立首个行业协会。(消息来源:《广州日报》)
      
      央视连发广告限令
      10月10日,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发出通知:2012年1月1日起,央视综合频道每日18时以后将停止播出医疗广告,而综合频道(香港版)、财经频道、新闻频道、纪录片频道、少儿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及各外语频道,则将全天停止播出医疗机构广告,其中包括美容整形机构形象广告等。这已是央视近期第二次对广告业务发布限令。就在上月,央视刚刚对酒类广告提出了明确限制,其具体细则为:从2012年1月1日起,只有央视选定的12家实力较强的白酒企业,才可以在广告招标时段播出白酒商业广告,除此以外的白酒企业在招标时段只能播出形象广告,且形象广告片中不得出现“酒瓶”“酒杯”等字样。业内人士分析说,这两个限令的出台,对央视广告收入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因为在其原有的广告份额当中,医疗类广告和酒类广告的数量本来就不算多。不过,这位人士也指出,如果这两个限令作为行业规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一些地方电视台恐怕会受到不小的冲击。(消息来源:《北京日报》)
      
      央视推手机新闻客户端
      角逐移动互联网新市场
      中央电视台近日发布了国内首款视频新闻手机客户端产品――《视频手机报》。业内认为,该产品的发布,意味着央视这一国内屈指可数的顶级新闻媒体,也正在加快布局移动互联网的步伐,全面推进稍早前与中国移动签署的战略合作实际进程。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发布的《视频手机报》产品,相对于国内其他类似产品,在形式、内容和技术上有明显的优势。在各主流媒体、商业门户网站争相进入移动终端资讯市场的今天,央视明确自身优势,找准定位,率先推出差异化产品,无疑将圈定一大批目标用户,奠定其在此行业的领先地位。(消息来源:央视网)
      
      “2011中国电影文化周”在纽约开幕
      10月17日,由中国文化部、广电总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共同主办,俏佳人传媒承办的“2011中国电影文化周”在纽约拉开帷幕。本届电影文化周以“电影中国、文化中国”为主题,旨在通过放映中国近年来的优秀影片,让美国民众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文化盛宴,进而了解当代中国社会,促进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对话。“2011中国电影文化周”精心挑选了八部中国当代优秀影片在林肯中心放映,既有表现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建国大业》,关注自闭症人群的公益影片《海洋天堂》,也有反映小人物艰辛生活的《钢的琴》《疯狂的赛车》等,代表了中国近年来各种类型电影的整体水准。(消息来源:《光明日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打造话剧
      10月19日至2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跨界打造的话剧《频率》在北京上演。该剧是中国首部全部由广播人演绎广播故事的话剧作品,讲述媒体人的生活状态。该剧所有演员均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当家主持人”,讲述的是广播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之下经历的各种变化,剧中人都通过电台的工作讲出了自身对于生命的思考。(消息来源:《北京晨报》)

    相关热词搜索: 软肋 中国 传媒业 创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