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高学历未婚美女_当代中国高学历女性大龄未婚现象研究

    时间:2019-02-04 04:34:3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对现代“三高”剩女的社会心理特性、择偶特点及婚恋观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出在“剩女”这个词汇背后,其实是一群拥有自我意识、独立人格和生活方式选择权的受女性主义思潮影响的现代女性;本文揭示出剩女“剩下”的深层次原因,即随着社会发展,婚姻功能的变迁,受良好教育的优秀女性群体的增长,成长过程中她们将认清自身价值,最终选择合适的人生伴侣和生活方式。本文认为人们应当理性、客观地看待剩女现象,同时现代剩女应正确认识婚姻,提升自我,适时调节,平衡女性意识与传统婚恋观的冲突,打破择偶梯度的框架,追求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
      关键词:剩女;择偶梯度;婚姻功能;女性主义
      
      一、“剩女”定义
      “剩女”,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报告中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即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的一群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大龄女青年;大龄女青年的一个新称号,也可以称为“3S女人”:Single(单身)、Seventies(大多数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Stuck(被卡住了)(教育部、国家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组,2007)。
      在“剩女”这个词汇背后,其实是一群拥有自我意识、独立人格和生活方式选择权的受女性主义思潮影响的现代女性。
      二、剩女现状分析
      (一)剩女社会特性分析
      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30岁及以上大龄未婚人口为1240多万人,其中30~44岁大龄未婚者为786万人,占未婚人口的63.4%(宁鸿,2008)。在大龄未婚人口中,按文化程度划分,未婚率分布基本上是一种倒正态分布:文盲、半文盲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的未婚率都相对偏高(叶振文,林擎国,1998)。
      剩女的职业特征正呈现多样化。很多头顶 “博士”“海龟”光环的白领女性加盟其中。她们是职业人群中优秀的一群。但是在今天的职场中,我们看到的就是一群风光与压力并存、理想与焦虑同在的职业女性,她们同样面临着困惑和迷茫,尤其是在婚恋方面。
      总体而言,“剩女”群体的女性比年轻的单身女性拥有更优厚的待遇和薪资水平,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女性可以不因为经济压力而需要通过婚姻来达到向上流动的社会层次上升,她们中大部分渴望爱情,有结婚意愿,但是因为在寻找婚姻伴侣的时候更注重自身感受和标准而迟迟未能寻找到合适人生伴侣。2009年,《重庆商报》对500名28岁以上未婚、没有结婚对象的女性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这500名“剩女”中83.56%有房,29.16%有车,75.46%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2008年重庆市城镇人均月工资为2248.5元)(《剩女粉皮书》,2010)。
      在经济发达大城市的“单身女子”阶层呈现纺锤体形态,他们中大部分集中在28~35岁之间,受教育程度大都在本科以上,这些女人经济独立、敢于投资,消费压力小而且更关注自身,她们中大部分渴望爱情,有结婚意愿,但是因为在寻找婚姻伴侣的时候更注重自身感受和标准而迟迟未能寻找到合适人生伴侣,由此形成了“剩女”这一引起社会关注的群体。
      (二)剩女的择偶心理分析
      在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现代女性对对方职业、学历要求呈上升趋势。政治取向弱化;对于籍贯已不那么注重,而只求地域差异不成为双方协调的障碍即可,因此她们选择生活习惯相容的比重相对较高(徐安琪,2000)。另一方面,女性如果由于所受教育程度较高,在社会中自己可以谋得较好的职业,获得较高的收入,或者社会地位,就不需要刻意通过婚姻去获得,相应地,其对男友社会性特征的要求也会更注重实际能力和发展潜能。
      并且,剩女们在择偶上往往倾向于找志趣相投之“同类人”,也即遵从择偶过程中的同类匹配原则,或者相似性原则,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志趣爱好等方面有类似的思想意识上的“门当户对”。
      (三)剩女的婚恋观分析
      客观地说来,在数度单身浪潮的历史影响下,两性感情的基础变得越来越薄弱。随着现代单身浪潮的到来,更多是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出于对自我的保护,大家都觉得现在的婚姻关系是很脆弱的,人们会更多地考虑与这个人投入婚姻是否值得,宁缺勿滥。
      不可否认,女性主义(也叫女权主义)的兴起对剩女们的婚恋观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使女性对于自我权利的要求变得格外严肃起来,这些自然会反映到对婚姻的态度上。女性主义将自己定义为一种为妇女权力的认可、为性别之间的平等和为女性特质(Womanhood)的重新定义而进行的斗争。由于女性自我社会价值意识的提高,女性在社会上的职业多样化,并且在各个社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现代女性正努力在社会各个领域创造成就,努力使男性对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肯定。同样,在婚姻领域,现代女性对未来婚姻状态以及人生伴侣的综合要求也不断提高。
      (四)剩女“剩下”的原因分析
      我国婚姻的法学概念涵盖以下三层含义:以男女两性结合为基础;以共同生活为目的;具有夫妻身份的公示性。而女性主义研究家海蒂(Shere Hite,2002)对婚姻的解释更符合现代女性对婚姻的理解:大部分的人喜欢婚姻最大的原因是有人为伴。喜欢那种稳定的、安全的、拥有共同的过去和未来的感觉――归属感。
      在“剩女”这个词汇背后,其实正是社会变革中形成的一群拥有自我意识、独立人格和生活方式选择权的受女性主义思潮影响的优秀女性群体:在大都市中,女性成长发展速度超越了男性,所以全面成长得快的女性找不到另一半。女性的社交基础肯定比男性好,念书成绩也不会比男人差。而在现代职场,男人的传统优势无从体现,因此相形之下,他们进步得越来越慢了。中国都市女性在学业和职场上的成功却没有为她们带来男女关系上的主动权,城市中出现了大量期待婚姻,却找不到合适对象的“剩女”。
      尽管在职场上,评价一个女人能干、有领导能力绝对是褒义词,但是在婚恋范畴内,这些优点往往变成了缺点。现代城市中的职业女性不再需要通过婚姻作为经济和社会地位向上流动的途径,她们的观点正在和她们的实际生活选择直接吻合,也就是说城市职业女性正在更为主动、更为独立的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女性独身意识不断加强。但这种独立性却受到许多男性的排斥。
      事实上,现代女性面临女性意识与传统婚恋观的冲突困惑,其婚恋生态有点失范的感觉,女人有独立经济收入之后,在社会上的行为规范也变了。对于信奉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者而言,理想的性别安排是每个人都是自由、负责的道德能动者,能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形态,他们的选择能够被接受和尊重。都市女性的传统婚恋观念已经被打破,她们被裹挟前进,对新观念的理解还模糊不清,难免有失范的痛苦和焦虑。
      三、剩女择偶困境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和建议
      社会心理学家经过广泛的调查,发现人际关系的结构受许多心理因素所制约,而具有普遍性的导致相互吸引的主要因素有五个方面(华红琴,2006): 接近性、相似性、互补性、能力与特长、仪表。
      但是,很多中国人的生活都是只有家庭、职业生活,而女性尤为明显,完全没有非常重要的社会生活,很少接触和认识新的朋友从而发现或者展示彼此的特点。剩女们都习惯把生活圈子小的原因归结为“因为工作特性,所以没有社交”。其实,即便是在在接触面最广的诸如演艺、媒体行业里,如果不是自己努力开拓出去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也很难拓展交际圈。很多剩女尽管怀揣着对爱情和婚姻的美好,却由于缺少接触和交往异性的机会和实践经验,而渐渐走向青春的尾巴。事实上,中国女性一向引以为荣的含蓄内敛,也应当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而改变,快节奏的生活更需要展示自己的外在内在美,而不是盲目被动地等待婚姻和爱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应当尝试合理打破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姐弟恋、或者选择学历比自己低,但生活上的某方面技能很强的人生伴侣等等都应尝试、考虑。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从某种程度上看,“剩女”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随着社会宽容度更高,越来越多的女性会暂时选择在遇到合适对象前单身。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承认,单身女性的增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当今社会的剩女们有着“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的三高特征,她们在工作上春风得意,生活中也是追求高品质、高享受,只是在感情上没有最终的归宿。她们清楚自己的想法,规划自己的未来。也许她们还在迷茫当中,但迷茫本身就是一种前行以及自我抉择的的方式和过程……
      对于现代受女性主义理论影响的剩女而言,理想的性别安排是每个人都是自由、负责的道德能动者,能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形态,他们的选择都能够被接受和尊重。她们大都热爱自由,渴望婚姻家庭生活,但是希望自己和对方各方面都达到一定程度后再结婚,同时,经济独立以及婚姻功能的变迁使得她们不必再把婚姻作为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工具, 高学历和成熟的年龄和阅历也使得她们的婚恋、择偶观更为理智。
      我们需要冷静的看到现代女性寻求自我以及幸福婚姻的前景在哪里,看到现在女性缺失的东西在哪里,看到现代女性真正的需求在哪里。从某种意义上说,“剩女”这一特殊群体是中国女性未来的代表,研究这一群体对婚姻和家庭观念的看法以及女性主义在她们身上的影响对预测中国女性未来婚恋发展走向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二)展望
      随着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人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过去,街坊邻里、亲戚朋友都把年龄大的单身女性称为“老姑娘”,并对她们的生活评头品足,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和年青人,已经逐步开始更多关注自己的生活,不再愿意品评他人的私事。
      经济自立使女性选择暂时单身有了基础。婚姻对于女性而言也不再是提供经济支撑的庇护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和就业状况良好,越来越多的女性拥有不错的收入。而一些三十岁左右的单身女性因为收入高,没有家庭负担,消费理念和习惯甚至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关注,称其为“单身女子经济”。同时她们也不需要通过婚姻作为经济向上流动的方式和途径,而是更注重个人感受和坚持对理想结婚伴侣的物质以外的要求。
      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也使得单身女性在走进婚姻前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她们学习和交流个性化形象设计、现代社交礼仪、家庭园艺、厨房烹饪以及理财、法律、心理咨询、营养保健等。许多城市女白领中都流行情趣相投的女伴们相邀到野外生存探险、驾车自助旅游等。
      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尤其是城市女性中受良好教育人数的增多,成长和自我抉择的过程中,她们将逐步认清自身价值,想清楚自己要的生活,最终选择合适的人生伴侣;已经成为剩女和即将成为剩女的女性,工作上固然要努力进取,爱情上却更需不懈追求,理智认识婚姻,提升自我,适时调节,保持良好心态, 平衡女性意识与传统婚恋观的冲突,打破择偶梯度的框架。同时也会有更多来自社会的宽容和支持,给予这些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出现的特定群体以及多元化生活现象更多的理解和宽容,构建更为和谐的社会结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组, 中国语言生活
       状况报告(2006)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2】宁鸿, “剩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C], 理论界杂志,
       辽宁省沈阳市:理论界杂志编辑部, 2008: 222-223
      【3】叶振文,林擎国.中国大龄未婚人口现象存在的原因
       及对策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1998(4).
      【4】剩女粉皮书, 重庆商报“报网互动”, 2010.1.28
      【5】徐安琪, 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J],社
       会学研究, 2000年第3期: 26-27
      【6】雪尔•海蒂(Shere Hite), 海蒂报告(The Hite report on
       Shere Hite) [M], 海南出版社, 2002.1: 46-53;
      【7】华红琴,社会心理学[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179-187
      
      

    相关热词搜索: 当代中国 高学历 未婚 现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