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邵式平与晋察冀边区“粮食战”

    时间:2020-10-13 04:01: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王艳萍

    粮食供给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物质基础,只有能够得到和掌握粮食,才能够坚持战斗,并努力争取最终的胜利。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杨尚昆在《论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巩固》一文中说:“抗战时期,如能很好将粮食问题解决了,就等于解决了全部问题的2/3。”同样,粮食的供给问题在晋察冀边区工作中尤为重要。

    1939年,受连年灾荒和敌人抢粮毁粮打击的晋察冀边区又遭受水灾,粮食危机愈发严重。

    关于这次水灾情况,1939年的《抗敌报》(1940年11月7日更名为《晋察冀日报》)有详尽的披露:

    边区概况估计

    今年的水灾严重到什么程度呢?根据十四个县的不完全材料,仅就十四个县的简略统计,损失已达四五百万石之巨,只粮食一项损失已达六七十万石了。此次水灾的全部损失总数当更比这数目大过好几倍。

    文中所列这14个县,包括平山、灵寿、行唐、浑源、灵丘、井陉、蔚县、曲阳、易县、唐县、完县、阜平、平定、盂县。据统计,仅平山县就损失粮食15万石,曲阳县损失粮食13万石,唐县损失粮食30万石。

    聂荣臻“点将”邵式平主持粮食工作

    自1939年,晋察冀边区军民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极其复杂、激烈的粮食战。边区政府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决定成立粮食局,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39年10月,邵式平临危受命担任边区的粮食局局长。

    据当时在晋察冀工作的陶汉章回忆,邵式平的这一任命,是当时晋察冀边区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亲自“点将”。那么,聂司令员为何要“点”邵式平的“将”?

    邵式平,江西弋阳人。1933年12月12日,闽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苏维埃政府成立,邵式平担任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这次会议通过《告全省工农劳苦群众书》,宣布了拥护全苏大会以及慰劳伤病战士的通电。为了粉碎敌人的5次“围剿”,动员一切力量投入革命战争,邵式平领导闽赣省军民积极扩红支前,筹粮筹款,努力增产节约,筹集了大量粮食和经费,源源不断地支援前线,有力地保证了红军的粮食供给。

    1934年1月至5月,闽赣的建宁、泰宁先后进行了邱家隘、将军殿、大洋嶂新桥、建宁等战斗。为保证军粮供应,闽赣军民积极参战支前,保障后勤供应。1月底至2月中旬,建宁县成立战地委员会,邵式平任主席,仅3天就组织1400多人参加运输队,同时筹集了大量的慰劳品送往前线。在邱家隘战斗中,建宁安寅区的群众3天就筹集了1万多斤大米送到前线。

    1934年4月26日,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发出紧急动员令,号召各级政府立即以战斗的行动,执行、武装起来,并到群众中去,进行最热烈的战争动员,开展积极灵活的游击战争。同时,进行最高度的坚壁清野作战策略,把粮食、蔬菜、油盐、衣物等全部藏到山上去。白军来了,见不到一个人、一粒米,红军来了,大家就出来帮助红军。解放后,邵式平回忆这一时期的工作时说道:“1934年广昌、泰宁失守,一、三、五军团都退守到建宁,我这时搞后勤工作,主要是搞粮食。”

    1939年2月至10月,邵式平调任晋察冀边区第五区(平山区)专员,他加强财政,整理公款,组织春耕,注重边区民主政权建设及扩军等工作,无论是工作实际还是思想研究,都走在边区前列。所以,聂荣臻“点将”邵式平主抓粮食,可谓人尽其才。

    多措并举,精心组织粮食战

    从1939年10月至1942年12月,邵式平主持晋察冀边区粮食工作的时期是根据地斗争最困难的时候。这一时期,边区周围的部队很多,还有地方武装和游击队,加上灾荒,人民生活极为困苦,粮食工作局势严峻。既要保证军需、政需,又要保证民食。筹粮难,运粮难,在敌人的包围、清剿中保护粮食更难。在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邵式平精心组织粮食保卫戰,既采取武装斗争,也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斗争。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三个层面及其强大的宣传攻势和配套的干部培养。三个阶段即筹粮、运粮、储粮。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烽火硝烟中的筹集、抢运、强运救国公粮;二是采取宏观调控市场的平粜措施;三是为保护与管理粮食建立起严密的制度。同时,各项工作均有交叉,形成了严密的工作体系。

    按照筹粮战、平粜战、宣传战和以人民为中心,依靠群众,保护与管理粮食等节点来梳理与分析相关问题。

    1.筹粮战:在晋察冀边区的宣传语境中,粮食被称作“救国公粮”,饱含了边区军民奋勇抗战的爱国热情。1939年11月15日,《抗敌报》发表社论《为迅速完成救国公粮而奋斗》,集中体现了邵式平领导筹集救国公粮的思路、思想。其中提到:

    今年救国公粮运动,开始便展开广泛的突击竞赛的热潮。在短短的时期中,竟得到了惊人的收获。特别是那些游击区的县份,那些饱受敌人铁蹄蹂躏的同胞,公粮动员的迅速和交纳公粮的热烈,更令我们兴奋,更值得全边区同胞向他们学习。

    在这篇社论中,列举了敌寇烧杀抢掠后曲阳人民交纳救国公粮的踊跃,唐县游击区的公粮交纳率先完成,并普遍超过原定数目。其中一位沦陷区的老太太说得更为质朴,“拼着家里喝糊糊,也要多纳公粮”;平山不少贫苦同胞说:“砸锅卖铁也要多出公粮。”这集中反映了在敌寇掠夺破坏之下,人民认识到救国公粮的重大意义。社论里提出几点建议:要注意敌人的欺骗宣传,以对搜去的公粮“代为保存”的方式欺骗群众;应采取艰苦的政治说服和大众的民主办法,不是依靠命令的办法;本着“粮多多出,粮少少出”合理负担的原则;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舞弊、不公平、违背统一战线原则的做法等。由此,邵式平主持粮食工作稳扎稳打、扎实推进工作的状况可见一斑。

    2.平粜战:在邵式平主持粮食工作中,平粜工作是粮食战的亮点,被称作“一个历史上的创举”。他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抓平粜工作。首先,他针对如何做好平粜工作组织了一系列的会议、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助力平粜工作的开展。如《论平粜——一月四日在边区政府干部学习会上的讲演》 (1941年1月30日《晋察冀日报》)、《平粜运动的现阶段》 (1941年3月20日《晋察冀日报》)等。平粜工作就是为了防止粮价过低或过高,出现或“谷贱伤农”或“无力购买”的市场状态,边区银行采取发行一部分期票作为资金、募集一部分民股作为补充资金用来平抑物价的办法。邵式平称之为坚持敌后抗战、保卫边区、财经工作的“大事情”,是不同于“古已有之”的新事情新办法。“新”在平粜不是为了给地主服务,而是把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边区政民平粜局的建立,表明边区政府组织的平粜工作是“政民合作的”“是民主的”“是统一战线的”,是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具体化的表现,因此,“必然得到全边区人民的拥护”,也“一定能够办好”。邵式平的文章通俗易懂,起到了引领作用。这之后,各专区纷纷成立平委会,仅用2个月,平粜工作就取得很大进展。据各地不完全统计,全边区各级平委会已掌握在手上的粮食约有3.5万担至4万担,掌握在手上的货币约有二三百万元。到1941年下半年,边区银行发行期票350万元,募集民股250万元,共筹集资金约600万元,采购粮食6万多担。依照发布的《边区政民平粜营业机关暂行规章》,平粜工作有序进行。

    相关热词搜索: 晋察冀 边区 粮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