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全国医疗资源地图:各地差距有多大

    时间:2020-11-03 20:03: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李燚

    和平时期医疗资源紧缺,是一次次排队挂号寻医问诊的经历;
    但在战“疫”时期,每张床位、每位医护人员所代表的医疗资源,则成为与时间抢生命的武器。

    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99.7万个医疗卫生机构、840万张床位、1442个三甲医院……这些医疗资源是如何分布的?

    45%的三甲医院在东部

    人口大省多是医疗机构大户,2018年河北、四川和山东拥有的医疗机构数最多,均在8万个以上;
    河南、湖南、广东也表现不俗。总体而言,全国37%的医疗机构都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即使是医院数,排在第一梯队的仍然是山东、四川、河北这些人口大省,2018年医院数量均在2000家。

    三甲医院作为优质医疗资源的代表,高度向东部地区集中。2018年全国共有1442家三甲医院,其中45%的三甲医院都在东部地区,而中部、西部地区只有不到三成比重。

    三甲医院最多的广东省共122家,其中,广州市三甲医疗机构38家。排名前十的还有山东、四川、江苏、湖北、黑龙江、浙江、辽宁、河南、北京。

    广东三甲医院多,主要是广州医疗实力雄厚,诸如钟南山院士所在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是全国呼吸科医院的实力担当。疫情袭来,广东集结6家单位组成第一批医疗队支援湖北,其中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都是来自广州的三甲医院。

    长沙人均拥有床位数最高

    2018年,全国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是6.03张。但从分布范围来说,人均拥有量靠前的不是东部地区,而是辽宁、新疆、四川和重庆,每千人口医疗床位数均在7张以上。

    从城市维度来看医疗床位数也是如此,北上深等一线城市并不具优势。西部的重庆、成都总量领先,北京、上海两大一线城市紧随其后,虽医疗机构床位数超过10万张,但平均在每个人身上,则略显不足:2018年北京每千人口医疗床位数为5.76、上海为5.55,排名明显靠后。

    意想不到的是,一些老工业城市反而人均拥有量非常靠前。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长沙排名第一,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为9.48,其次是昆明、乌鲁木齐、郑州、太原、成都和武汉;
    深圳则排名垫底,该值为3.65。

    这或许可以解释,与疫情重地湖北仅一湖之隔的湖南,为何累计确诊病例居全国第五,但死亡率却很低。除了长沙坐拥中国医学界“四大天团”之一的“南湘雅”以外,在全国确诊病例最多的五个省份中,湖南人均医疗机构床位数最多,为6.99张,长沙更是位于全国前列。

    中部“缺医”更“少护”

    卫生人员数量同样呈现地域高度集中的趋势,广东、山东等9省占到全国卫生人员的一半以上。均摊在每个人身上,可获得医生、护士资源又是多少呢?

    按照常住人口来算,2018年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遥遥领先的是北京,相当于每千人有4.63名医生,远远高于全国均值(2.59);
    其次是浙江、上海、内蒙古、江苏。

    令人意外的是,整个中部地区的每千人执业医师数只有2.41,与东部地区(2.84)相差甚远。尤其是经济大省湖北、安徽、江西,医生资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更突出。

    但更需要中部地区警惕的,不仅是人均“缺医”,更是“少护”。2018年我国每千人拥有2.9名注册护士,而中部地区均值只有2.69,不仅低于东部(3.1),更是罕见低于西部平均水平(2.98)。

    上海医生最忙

    “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的体验,相信不少人都经历过。由于医生工作量过大,经常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

    从门诊服务的情况看,2018年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最高的地方是上海,为14.4人次,而浙江、广东的医生工作量只有10人次左右;
    山西、湖南、黑龙江的医生则是全国最轻松,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在4.6人次以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人次)。

    从住院服务的情况看,医院病床使用率既反映了医院床位的利用效率,也是病床负荷情况的直接体现。上海依然是该指标最高的地区,2018年病床使用率为95.85%;
    其次是湖北(92.65%),比全国病床使用率高出将近10个百分点。

    上海医疗资源人满为患的程度,从中可见一斑。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床位使用率也是全国第一,为88%,几乎是北京的3倍。

    其实,上海医疗资源并不算匮乏,但人均拥有量偏低,加之在上海大医院就医的外地患者,使当地医疗资源更捉襟见肘。

    深圳看病个人花费最少

    自2003年非典之后,国家就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政府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03年的17%迅速提升到2011年的30.66%,增加了将近一倍。此后占比虽有所下滑,但2018年仍为27.74%。

    财政投入力度加大,意味着个人看病成本的下降。以北京为例,虽然其人均卫生总费用已突破1万元,两倍于浙江、江苏,但得益于社会办医、医疗保障等社会卫生支出占比超过50%的比重,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仍处于全国最优水平。

    但最低的还不是北京。2019年深圳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至14.42%,达到全国除西藏地区外最低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只有当个人现金卫生支出降低到卫生总费用的15%以下时,经济困难和因病致贫发生的机会才能降低到可以忽略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诸如东北三省,河北、湖北等中部省份,个人卫生支出占比均在32%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均值。

    社区中心床位使用率只有50%

    总体来看,全国医疗资源配置呈现出区域分布、城乡分配不均的问题。大量优良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区大医院,尤其是在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进而导致很多患者到省会城市、北上广看病。

    作为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投入严重不足,使用水平明显偏低。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95%都分布在基层的社区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村衛生室等,2018年共有94万个;
    但数量庞大的基层医疗机构并未有效发挥作用,2018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床使用率只有51.9%,乡镇卫生院要稍高一点,也没超过60%。

    以上海为例,2018年其仅有4729个基层卫生机构,是同为一线城市北京(9172个)的一半,这也是导致上海医院医生工作量大的一个重要原因。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当下我们亟需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能力,让大量的社区医院能够起到合理分流病人的作用,加大分级诊疗的力度。

    摘编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20年3月21日

    相关热词搜索: 有多大 差距 医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