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透视椭圆,策略探讨,教学思考

    时间:2020-12-31 06:02: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黄水连

    [摘  要] 椭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图形,以其为基础命制的解析几何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解法上也极为灵活,基于问题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转化突破,例如利用定义、函数、对称性、几何关联来解析问题. 文章以上述四种解题策略为依托,开展椭圆问题的解法探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椭圆;策略;函数;定义;函数;几何

    解析几何中的椭圆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难点问题,由于具有综合性强、灵活度高、计算过程复杂等特点,很容易使学生解析受阻. 实际上对于椭圆问题可以采用相应的解析策略来降低思维难度,简化过程,下面举例探析.

    椭圆问题的策略探讨

    策略1:回归定义

    椭圆的定义可以揭示椭圆的本质属性,在学习椭圆时需要从其定义入手,掌握椭圆的基本特性,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椭圆的内容本质. 在解析问题时可以考虑使用椭圆的基本定义,利用其定义来转化问题,构建思路.

    例1:线段AB的长度为dd≥ ,其两个端点A和B分别在椭圆 + =1(a>b>0)上移动,设点M为线段AB的中点,试求点M到椭圆右准线l的最短距离.

    解析:设点F为椭圆的右焦点,分别过点A,M,B作右准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A′,M′,B′,如图1所示,则就是求MM′的最小值. 可利用椭圆的定义对其进行转化,即MM′= =  + = (AF+BF)≥ = ,当且仅当AB经过椭圆的焦点F时等号成立,此时点M到椭圆右准线l的最短距离为 .

    总结:利用定义法来转化问题可以避免烦琐的运算过程,而在定义学习时需要立足几何特征,深刻理解定义的内涵,掌握定义转化问题的思路.

    策略2:巧借函数

    解析几何具有函数的特性,对于有些椭圆问题可以借用函数知识,利用函数的性质来分析,尤其是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 例如分析取值问题时可以构建关于未知量的函数关系,利用函数单调性来确定取值.

    例2:椭圆 + =1的左、右端点分别为A和B,椭圆的右焦点为点F,点P位于椭圆上,且在x轴的上方,PA⊥PF,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求点P的坐标;

    (2)设点M是椭圆长轴AB上的一个动点,动点M到直线AP的距离为MB,试求椭圆上的点到点M距离的最小值.

    解析:(1)略. (2)该问求两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可以构建两点之间距离的函数,利用函数的性质来加以分析.AP的方程为x- y+6=0,设点M(m,0),则点M到AP的距离为 , =m-6. 又知-6≤m≤6,可解得m=2. 设椭圆上动点的坐标为(x,y),该点到M的距离为d,则d2= x-  +15,结合-6≤x≤6可知当x= 时,d可以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 ,即椭圆上的点到点M距离的最小值为 .

    总结:上述是涉及动点的椭圆最值问题,最为简洁的方式就是设定点的坐标参数,构建关于参数的函數方程,利用函数性质来求解,该思路也是求解椭圆线段最值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策略,解析时需要关注参数的取值范围.

    策略3:妙用对称

    椭圆具有一定的对称美,是典型的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在解析问题时可以从几何角度观察,利用椭圆的对称性来发掘结论,简化过程,提高解析效率.

    例3:已知椭圆 +y2=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和F2,点A和B均位于椭圆上,如果 =5 ,试求点A的坐标.

    解析:本题目求椭圆上点A的坐标,其核心条件是向量关系,可以延长直线AF1,与椭圆的交点为点B1,如图2所示.椭圆属于中心对称图形,由其对称性可知 = ,进而有 =5 ,则可将问题转化为直线与椭圆的相交问题.根据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可得F1A= ·x1+ ,F B = x2+ ,根据向量关系可得 x1+ =5· x2+ ,又知x1+5x2= -6 ,从而可解得x1=0,所以点A的坐标为(0,±1).

    总结:上述利用椭圆的对称性进行了线段关系转化,实际上还可以用于运算过程的简化. 而在学习时要对椭圆对称性产生深刻的理解,其对称性不仅体现在外表上,同样体现在性质特征上,甚至对应方程中.

    策略4:几何关联

    解析几何中的椭圆问题同样可以视为几何问题,也可以依托椭圆来构建相应的几何图形,因此在求解某些问题时可以利用几何性质、结论来突破求解.

    例4:如图3所示,椭圆C的方程为 + =1,点M是椭圆上的一点,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和F2,以M,F1和F2构建△MF1F2,设三角形的内心为点I,连接MI,并将其延长,与F1F2的交于点N,试求 的值.

    解析:本题目在椭圆中构建了相应的三角形,并给出了三角形的内心,求相关线段的长,需要利用相应的几何知识.设△MF1F2底边F1F2上的高为h,点I到x轴的距离就为△MF1F2内切圆的半径,可以设为r,由等面积法可知S△MF1F2=S△IF1F2+S△MF1I+S△MF2I,即 ·F F ·h= (F1F2+MF1+MF2)r,进而可得h= ·r,所以 = = = ,即 的值为 .

    总结:上述在求解线段比值时利用了几何上的等面积法,利用面积关系得出了代数关系,实现了问题的求解. 对于涉及几何图形的问题,需要利用几何与函数之间的关联,利用几何与函数知识来对其简单转化.

    椭圆问题的解析思考

    解析几何中的椭圆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难点问题之一,上述是对其问题常用的解析方法和构建思路的剖析,同样适用于同类型解析几何问题,解题时需要灵活选用,巧妙转化,下面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1. 立足基本定义,牢实基础知识

    方法是辅助解题的工具,而定义和性质才是问题突破的核心,因此在椭圆问题的学习中需要立足基本定义,从椭圆的基础知识出发,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系统的解题思路,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正确流程. 教学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定义、性质的内涵,使学生掌握利用定义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步内化吸收,形成自我的知识储备.

    2. 关注知识关联,拓展解题思维

    椭圆问题的突破方法和转化策略是多样的,但实际上是对关联知识的有效利用,例如利用椭圆与函数的关联分析最值,利用椭圆与向量的联系转化问题等. 因此解析方法的学习需要从知识关联入手,把握知识的关联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思考椭圆问题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以解析几何的内容特性为基础展开知识拓展,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而在考题教学中可以开展问题变式,一题多解,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题方法,提升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3. 重视问题总结,发展数学思想

    开展考题教学的关键是对问题进行总结思考,即完成问题探究后还需要对问题的结构特征、突破思路及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反思优化点和拓展点,上述就是基于椭圆问题进行的策略探究. 从问题的突破过程来看,除了需要灵活利用关联知识和方法外,还需要结合相应的数学思想,例如方程思想、模型思想、化归转化、数形结合思想等,这些思想是解题思路构建的基础,也是解题的灵魂所在. 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的内容来剖析解题思想,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椭圆 透视 探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