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歌剧《白毛女》艺术处理与声乐表现的探讨

    时间:2021-02-12 06:01:3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雷丽

    【摘 要】歌剧中的人物唱腔与一般抒情歌曲的演唱需要做不同的艺术处理,这样才能够完美地呈现艺术,带给观众美好的艺术体验。声乐表现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从声乐中,人们可以认识社会知识与文化。在悠久的历史文明中,我国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歌剧,如《白毛女》,在我国歌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研究歌剧《白毛女》,有利于了解其艺术处理方式,以及感受其声乐表现力。本文主要介绍了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背景,研究了歌剧《白毛女》选段《杨白劳》的艺术处理方式,以及探讨了歌剧《白毛女》的声乐表现方式。

    【关键词】《白毛女》;歌剧;《杨白劳》;艺术处理;声乐表现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5-0034-02

    《白毛女》是民族新歌剧初始发展阶段的代表作之一。《白毛女》反映了阶级矛盾,体现了人们对走向新生活、步入新社会的渴望之情。该歌剧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印记,表现出了中国歌剧的特点。在歌剧表演中,如果表演者能够把握好艺术处理与声乐表现,就可以极大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所以,有必要把握歌剧表演中的艺术处理与声乐表现,以提升表演者的表演水平。

    一、民族歌剧《白毛女》的背景

    歌剧是一种融合了器乐、诗歌、舞蹈等艺术的、以歌唱为主的艺术形式。歌剧的感染力极强,容易使观看者与歌剧产生情感共鸣。西方在歌剧创作、表演等方面具有先进经验,因此我国应积极地吸收与借鉴西方在歌剧方面的经验,以此提升自身民族歌剧的发展水平。20世纪40年代,在众多艺术家的努力之下,民族新歌剧《白毛女》诞生了,而《白毛女》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白毛女》是以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农村地区杨白劳、喜儿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为主线展开的。杨白劳负债累累,时常在外躲债,不过,他在大年三十这天回到了家中与女儿喜儿相聚,恰巧地主黄世仁带领家奴前来讨债。然而,杨白劳无力承担债务。黄世仁见杨白劳的女儿喜儿长得漂亮,便逼迫杨白劳签下女儿的卖身契。之后,喜儿到了黄世仁家中,她在黄世仁家中受尽了折磨,最终逃离出去,来到了深山中生活。因长期处于深山中不见外人,加之食物匮乏,使得其乌黑的秀发变成了白色的头发。喜儿的青梅竹马大春加入了八路军,成为了抗战力量中的一份子。后来,八路军扳倒了逼迫老百姓的黄世仁,找到了喜儿。最终,喜儿与大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就是说,故事的结局算是圆满的。

    《白毛女》反映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思想,把底层人民受到地主阶级压迫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白毛女》注重描写底层人物的形象,突出了底层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这也使其在中国歌剧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说,《白毛女》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歌剧作品。1951年,《白毛女》荣获斯大林文学奖,之后该作品不断地在各个国家演出,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积极地对《白毛女》歌剧进行创新,以满足当代人对歌剧作品的需求。

    二、歌剧《白毛女》选段《杨白劳》的艺术处理

    (一)歌唱旋律、节奏

    《杨白劳》是歌剧《白毛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以《杨白劳》为歌剧艺术处理的分析研究对象。《杨白劳》选段中共包含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歌词内容表现出了阶级现实,而旋律表达出了农民阶级对旧社会的痛恨。人物杨白劳是《杨白劳》选段的描写对象,歌词中刻画出了他朴实、善良的形象。旋律是乐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旋律,乐曲也就没有了灵魂,但是不同类型的旋律都要以相同的调式体系、音乐语汇为表现之根基。《杨白劳》选段中所应用的旋律处于统一变化的状态之中。统一主要表现在旋律是以以杨白劳为代表的农民阶级的艰难生存状态为描写对象。而旋律音调都来自相同的音乐动机,这些旋律音调具有普遍性。变化主要表现在根据人物性格与环境变化呈现不同的旋律。总而言之,音乐的旋律表现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使得整个歌剧更加饱满,并且富有生命力。同时,在音乐节奏下,独立的单音相互交织与融合,提升了整个作品的层次。所以,歌剧《白毛女》选段《杨白劳》的歌唱旋律、节奏等,都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因此,有必要仔细地分析《杨白劳》选段,把握其歌唱旋律、节奏,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二)歌唱情感

    《杨白劳》选段中所体现的人物心理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进而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为丰富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根据人物心理与环境变化营造气氛等,歌剧应用了不同的艺术处理方式。在第一唱段中,描写了周围的环境,即寒冷的冬季,同时飘着鹅毛大雪。这时杨白劳并没有在温暖的屋子里,而是在外面躲债。而杨白劳躲债的人物形象以及寒冷的环境奠定了作品的基调,同时逐渐使得观众的情感发生变化。在第二唱段中,则是描写了地主阶级的形象与讨债的场景。地主阶级的代表者是黄世仁,此时的黄世仁正在逼迫杨白劳还债,但是杨白劳并无能力偿还这庞大的债务,而黄世仁想要杨白劳用卖女儿(喜儿)的方式来还债。为表现出这部分的故事情感,有必要把“惊恐”、“愤怒”的情绪表现在歌剧中。与此同时,要注意处理好歌唱的旋律、节奏。而黄世仁的形象,正是衬托了杨白劳的形象,表现出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种矛盾与冲突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地主阶级压榨农民阶级。在第三唱段中,杨白劳在威逼之下按了手印,这时杨白劳充满了负罪感,他向喜儿诉说了自己的罪行。总而言之,农民阶级在旧社会处于弱势地位,他们不得不向地主階级低头。所以,杨白劳卖女儿还债也属于无奈之举。由于杨白劳的内心情感极为复杂,所以表演者需要利用节奏、情感等来表现他的心情,进而向观众传达歌剧的情感。在第四唱段中,杨白劳在濒死之际,表达了自己对地主阶级、旧社会的不满之情。表演者需要深入走进人物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生存艰难之处,认识到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在此基础上,赋予歌唱以情感,保证作品的歌唱效果,引发观众的共鸣,让观众陷入深思之中。

    三、歌剧《白毛女》的声乐表现

    《白毛女》是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歌剧《白毛女》。由于《白毛女》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反映了社会现实,使得作品的价值进一步提高,人们从这部作品中感受到了旧社会底层人民所受到的生活压迫。独唱旋律是歌剧《白毛女》中常出现的旋律形式。与此同时,歌剧《白毛女》利用鲜明的音乐主题展示着人物形象,即敢于与命运抗争的人物形象,而喜儿就属于敢于与命运抗争的人。这种形象在旧社会是极为少见的,因此,喜儿与命运抗争的行为是值得鼓励的,并且也是引人深思的。传统戏曲唱腔是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要素,而《白毛女》中合理地运用了这种要素,进而更好地表现了作品的情感。歌剧中引进了河北梆子、秦腔等,这些主要都是为刻画喜儿这个人物形象所服务的,通过河北梆子、秦腔等的变化,呈现了喜儿的心理变化。比如,“恨似高山仇似海”等唱段就是利用了河北梆子来表现喜儿的内心想法;“我要活”等唱段则利用了秦腔,秦腔中的苦音腔极具代表性,更能夠表现人物的悲惨命运。除此之外,歌剧还应用了类似于控诉的说唱形式,体现了鲜明的情感,进而加深了观众对作品的印象。作品通过河北梆子的运用,传达了粗犷、朴实之感,而通过秦腔的运用,则表现出了高亢、激昂之情。作品中的一段核心唱词是“我要报仇,我要活”,这句话把整个作品推入高潮,塑造出了悲惨的人物形象,同时反映出了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观者的情绪会随着这句话而变化,思想也会随之升华。总而言之,歌剧《白毛女》在声乐表现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而鲜明的民族特点为《白毛女》增添了色彩,塑造了全新的艺术风格。在歌剧《白毛女》之后,我国持续不断地研究歌剧,并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比如《江姐》、《党的女儿》等。这些歌剧展现了英雄的人物形象,具有重用的教育意义,同时具备极高的欣赏价值,也推动了我国歌剧整体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全面地展现人物形象,一方面,歌剧内容的连贯性、逻辑性等要强,并且叙事要完整、情感表达要充沛、人物形象要丰满,另一方面,表演者需要应用合理的艺术处理方式,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在这种情况之下,观众才容易被带入到歌剧的情感中去,即跟随着演唱者的歌唱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伴随着社会发展,音乐表现手法不断发生变化,并且愈加丰富。演唱者需要深入地研究音乐表现手法,构建完善的运用体系,增强自身灵活运用音乐表现手法的能力。演唱者需要认真地研究歌剧作品,把握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感,以此保证歌剧表演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蒋涵.论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与效果——以<白毛女>选段<恨似高山仇似海>为例[J].北方音乐,2018,38(15):65-67.

    [2]黄奇石.经典中国民族歌剧的艺术辩证思维——关于<白毛女>与<小二黑结婚>的几点思考[J].歌剧,2018,(05):26-31.

    [3]刘一帆.中国民族化芭蕾舞剧的艺术鉴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与<白毛女>的对比分析[J].黄河之声,2018,(14):140.

    [4]贺滟波,刘光洁.乡间与庙堂之争——从歌剧<白毛女>的文本生产看解放区文艺的一种创作路径[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03):30-35+59.

    [5]高旭东,蒋永影.<白毛女>:从民间本事到歌剧、电影、京剧、舞剧——兼论在文体演变中革命叙事对民间叙事的渗透[J].文艺研究,2016,(05):91-100.

    相关热词搜索: 白毛女 声乐 歌剧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