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结婚典礼 > 正文

    我国体育场馆运营存在问题三篇

    时间:2020-09-26 08:02:4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我国体育场馆运营存在的问题三篇

    篇一:目前我国体育场馆运营存在的问题,

    关于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现状的调研报告

    随着20XX年XX奥运会的临近,我国体育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建设和运营情况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为了解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的现状,中国体育场馆协会近期对国内部分体育场馆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的相关情况向20XX年体育产业年会汇报。

    一、我国体育场馆发展现状

    根据20XX年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截至19XX年底,我国体育场地总数为615693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5个。根据近十年体育场地平均4.1%的年递增率,到20XX年底我国体育场地数量预计达到104万个,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7.9个,同时将建成世界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奥运会场馆,初步满足了全民健身的需求,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通过调查,近年来我国体育场馆的建设与运营呈以下特点:

    (一)、政府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处于快速发展期

    随着国家和各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对体育事业更加重视,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是对公共体育设施的体育场馆投入不断加大。从我们所调研的省市来看,各省市近年来都对大型的体育中心进行了更新换代,从国家到地方近几

    年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的投入资金、建设数量都是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这有力地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力度的增大改善提高了当地体育事业发展的条件,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对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调查结果分析,无论是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数量还是建设投资规模,政府仍是体育场馆建设投资的主体。

    (二)、社会投资逐渐增加,推动了多元化投资格局的形成

    目前,社会各界投资体育场馆热情高涨。在一些地方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成为了体育场馆建设的新渠道,对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江苏省南通市体育会展中心为例,该会展中心由民营企业独立投资11.54亿元人民币建设,建成后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全国范围讲,民营资本投资建设体育场馆成为了政府投资建设的有益补充,对满足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建成并投入使用的162个高尔夫球场中,有130个由民营或外资企业投资建设;另外健身房、游泳馆、网球场、保龄球馆等体育场馆也成为民营或外资企业热衷的投资项目。此外,以XX奥运场馆为代表的,以大型国资企业作为场馆投资建设主体的模式成为我国场馆建设投资的新形式。奥运场馆投资巨大,国家为了减轻投资管理的财政负担,尝试由大型国资企业中信集团等四个公司组成投资管理股份公司,对“鸟巢”、“水立方”等场馆进行投资管理,国家给予30年经营权。在场馆建设初期投资方便提出“后奥运的场馆经营管理”课题,有效促进了场馆投资与赛后开发利用相互结合。

    (三)、规划和建设理念不断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建体育场馆的数量逐年增加,国家和地方更加重视体

    育场馆规划和建设,新理念不断出现,各地逐步做到了五个结合:一是体育场馆的规划和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场馆建设成为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和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二是体育场馆的规划和建设与城市经营相结合。很多地方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来规划、建设体育场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三是体育场馆的规划和建设与自然环境以及旅游资源相结合,逐步做到了场馆与自然及旅游资源的结合开发;四是体育场馆的规划和建设与承办大型体育赛事需求相结合。随着全国竞赛市场的日趋活跃,赛事向各级城市扩展,很多地方围绕打造品牌赛事的目的来建设体育场馆,提高了这些地方的体育设施水平;五是场馆规划和建设与运营使用相结合。如承担XX奥运会摔跤比赛的XX农业大学体育馆,在规划和建设中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有效降低了场馆运营费用。

    (四)、体育场馆运营的内容和手段不断丰富

    近年来,我国体育场馆的经营内容体现了“以体为主、多种经营并存”的特点,经营结构逐步完善。体育竞赛表演、健身、培训等体育本体产业蓬勃发展,体检、康复、餐饮等配套服务项目不断增加,场馆冠名权、广告、连锁经营等无形资产开发的项目也不断拓展,形成了对场馆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的新局面。有的地方以体为核心带动多种经营的发展,形成了以体为主的集运动、娱乐为一体的健身休闲圈。

    (五)、运营模式不断创新

    在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方面,除存在时间较长的自管、托管和承包方式外,最近一两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运营模式,其中以下两种较具代表性。

    如有的省市采用政管分离模式全面推进和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如江苏省无

    锡市实行体育事业管办分离,将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工作从体育局剥离,由场馆代表政府行使政府出资人职责,确保体育场馆等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绩效管理,大力推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考核激励、优胜劣汰”的用人办法,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要求,大力拓展体育产业发展新途径,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部分地区按照市场机制投资管理城市大型体育场馆的模式,成为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典型。如南通体育会展中心以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主体,聘请专业经理人进行管理,建立了盈利目标和成本控制目标,对经理人实行绩效利润提成的激励政策,并设置了一系列的标准进行控制监管。在目标范围内,经理人在经营上可以发挥更大的自由度,人事管理也完全按企业模式进行。由于完全的开放政策和责、权、利的明晰,经营效果非常显著。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多种多样的体育场馆运营模式不断涌现,充分反映了各地对体育场馆运营的积极探索。

    二、我国场馆建设与运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场馆的规划、建设方面的问题

    1.体育场馆布局的不尽合理

    近年来,部分体育场馆的建设中过分依存于竞赛的需求,出现了场馆不尽合理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体育场馆的建设过分依存于竞赛的需求,出现了场馆规划不尽合理的情况,在赛事日期的压力下,很多体育场馆缺乏足够的方案论证和规划设计时间,建成后的赛事利用水平低;二是体育场馆建设选址不当、功能定位不合理、以及影响赛后使用等问题。如一些城市将场馆建在城市边缘地带,由于大型赛事活动与平时健身活动的服务半径

    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距离问题使场馆赛后运营问题受到很大影响;三是场馆布局与城市发展结合不够,各区域分布不均衡。有的地方体育场馆的布局缺乏长远的目光,将大量的场馆集中在一个区域,不但不利于场馆的功能的发挥还造成了场馆运营的困难。

    2.体育场馆的建设规模问题

    由于很多地方把体育场馆的建设作为城市标志性建筑,致使场馆建筑体积和观众规模过大。大型运动会后观众看台往往长期闲置,给政府造成了财政负担,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我国体育场馆观众看台利用率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缺乏吸引观众的高水平竞技项目,因此难以形成成熟的竞赛市场,尤其是受群众喜爱的三大球和田径项目水平低直接影响了群众到现场观看的热情。使体育场馆的观赏功能得不到有效利用。目前,我国体育健身消费市场和竞赛市场还不够成熟,因此为避免建设浪费,对于体育场馆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我国国情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给予认真研究。

    3.场馆的环保节能与工艺质量问题

    据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建筑能耗惊人,建造和使用直接、间接消耗的能源已经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6.7%。我国现有建筑中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增建筑中节能不达标的超过八成,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邓晓梅博士认为,很多大型建筑由于盲目求大求新求洋,在一次性的高额投资之后,往往还伴随着长期的高额运营维持费用。

    上述意见是中国工程院的多名建筑专家针对我国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存在问

    题提出的批评。在我们对全国体育场馆现状的调查中上述意见得到印证。例如:一些游泳跳水馆建筑风格虽宏伟壮观,但是由于的建筑空间过大造成了能耗巨大难以运营,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有些勉强运营的体育场馆,由于能源费用支出太高而加大了运营成本,直接导致健身消费者支出的增加。由于建筑施工造成的体育场馆能源和维护成本支出过高的事实,已经成为影响场馆运营的难题。

    另外场馆体育工艺技术质量问题,如:场地安全质量、采光照明、色彩噪声、使用流程等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场馆使用的重要因素。

    (二)、场馆运营中的问题

    体育场馆的本体功能为观赏、竞赛和健身,由于受经济环境和竞技水平的制约,这三项功能的发挥均受到很大影响,目前体育场馆的运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定位不清,政策保障不足

    《体育法》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国家法规对于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质已经明确规定。但是在公共体育场馆的实际运营中各地普遍存在对体育场馆公益性定位不清晰问题,给体育场馆和体育系统干部职工的工作造成较大影响,上述问题主要体现在:

    (1)维修费用问题

    大部分场馆建设资金由政府投入,但场馆维修资金却得不到保障(按照正常标准,场馆应五年一中修,十年一大修)。由于目前各地普遍还没有制定对待场馆公益事业的相应政策,在没有大型赛事推动的情况下,政府很难再有款项对场馆进行正常的维修。这导致许多场馆由于年久失修而无法保证正常的安全使

    用寿命。

    (2)税收和能源费用问题

    虽然体育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已经非常明确,但是由于体育场馆在服务竞赛、健身和开展多种经营时有收费行为,各地财税部门便将体育场馆作为商业企业而收取多种税费。经我们调查,税费种类计有:营业税、房产税、原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城建费、教育附加费、文化事业建设费等十种左右。许多地方对体育场馆的能源使用费也完全按商业标准收取。

    体育场馆的开放运营需要人力、水电和维护等各种成本支出。为保障场馆的公益性质,场馆常常采取低收入措施以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但是目前的税收和能源费用已成为场馆公益性运营的沉重负担,甚至导致场馆无法正常开放,有的只能“关门了之”。

    (3)缺乏促进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政策

    利用体育场馆的附属资源开展多种经营,以达到“以商养体,良性循环”的目的应是值得倡导和鼓励的。目前世界体育场馆建设发展已经进入第五代体育场馆的时代。即公共部门接受靠体育场馆本身很少盈利这一事实,以体育场馆的竞赛、健身功能为主、向观光旅游、餐饮娱乐、购物休闲、会议展览等全方位商业服务发展。但是在我国很多地方“以商养体”的经营模式却还得不到相应的政策支持。

    目前,各级政府对体育工作的要求与期望很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得不到对体育场馆公益事业的政策支持,使体育场馆难以生存发展。其后果是背离了城市建设体育场馆的目的、弱化了体育场馆为群众健身的社会功能、缩

    短了体育场馆的使用生命周期、制约了体育场馆的可持续性发展。

    2、人才问题——缺乏场馆建设和运营专业人才

    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中需要既懂体育运动规律又懂场馆建设和运营规律的专业人才,但是目前这类人才缺乏,人才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了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的质量。

    (1)体育工艺技术人才

    体育场馆是建筑专业与体育专业完美结合的产物。但是在场馆建设中却经常发生建筑人才不懂体育,体育人才不懂建筑的尴尬局面。目前正式批准的体育运动项目为99项,各项目之间对竞赛场地和建筑的功能要求差异极大,在建筑实践中,需要一批既懂建筑又能熟练掌握这些体育功能要求的人才。该类人才我们称之为体育工艺技术人才。

    体育工艺技术是融合了建筑和体育两个专业的边缘学科,体育工艺技术是体育建筑的核心技术,达不到技术要求的体育场馆即使投资再大也不能称其为合格的体育建筑。

    例如:有的地方建设场馆由于不重视体育工艺技术,建成后不能用于正规竞赛,也有的造成多次返工,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因此在体育场馆建设中,培养体育工艺技术人才是当务之急。

    (2)体育场地施工技术工人

    体育场地的施工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专业,施工工人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运动场地的功能质量,但是我国不但没有对其进行职业鉴定,也没有培训技术工人的任何机构。建设部颁发的《体育场地建筑承包企业资质标准》中也没有制定对施工工人的技术要求。因此竞赛场地存在施工质量的问题较为普

    遍。如:塑胶跑道属高档运动场地,但是跑道的裂缝、起鼓和脱层等质量问题非常普遍。更严重的是某大学新建的塑胶跑道只使用四个月便由于全部鼓起而报废,成为使用寿命最短的塑胶跑道。不但造成巨大浪费还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3)场馆运营管理经理人

    体育场馆经理人需要具备策划、组织、管理等综合素质,首先能够根据当地群众的年龄、性别、爱好策划服务项,以保证场馆正常运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要满足大多数群众的健身需求以体现场馆的公益性性质;另外还需维持场馆的安全使用寿命。目前我国这方面专业经理人才非常缺乏,这也是影响体育场馆运营效益的重要因素。

    (4)场馆维护技术工人

    该项人才的职业鉴定工作已经由总局人力资源中心完成,并得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目前正在进行培训试点工作。

    3.体育场馆运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优化

    很多公共体育场馆属于事业单位,长期以来,集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于一体,存在职责不分、管办不分的现象。经营机制尚未根本转换,经营者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管理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现代化服务意识尚未建立,发展后劲不足。因此,我们要巩固和扩大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的积极成果,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继续改革和完善体育场馆的现代运营机制和管理体制。

    三、对场馆建设与运营问题的初步建议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时期,20XX年在XX

    奥运会的举办,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新的动力。最近,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奥运建设工地时,也对场馆的赛后运营问题极为关注。统筹促进体育场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体育场馆在服务于全民健身体系建设、服务于体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于国民素质提高中的独特作用,是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的关键所在。因此,根据我们的调研,对如何抓住机遇促进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公共体育场馆定位,制定配套政策措施

    1、明确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定位

    根据国家颁布的《体育法》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规定: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公益性的体育馆、场地和设备是公共文化设施。公共体育场馆属于公益性设施,体育场馆的经营是为了维护场馆可持续性发展的成本,其经营收入主要用于体育场馆的再发展。因此,对体育场馆的经营是为促进体育场馆功能的发挥、实现其社会效益、促进体育场馆可持续性发展的公益性事业。

    2、制定对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配套的扶持政策

    限于目前体育健身和竞赛表演市场不成熟,体育场馆经营不能维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建设、维护好公共体育场馆是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建议政府制定对公共体育场馆公益事业相配套的扶持政策:促进体育场馆建设的投融资优惠政策,保障体育场馆维护保养的资金保障政策,以及降低运营成本的税收和能源费用政策等等。

    3、建立“公共体育场馆发展基金”

    建立由政府主导,发动社会力量资助的“公共体育场馆发展基金”,使国

    外保障公共体育场馆维护发展的成功经验。

    参照国外成功的经验,我们号召各级政府建立“公共体育场馆发展基金”。如果条件允许,建议该基金由以下五部分资金组成:列入计划的政府财政拨款、场馆缴纳的税费(通过先征后返的形式投入基金)、一定比例的体育彩票公益金以及社会赞助费和捐赠。维修基金与体育彩票公益金一样,由政府财政部门掌控,专款专用,以确保体育场馆建设与维修的良性发展。

    (二)科学统筹体育场馆布局,合理规划体育场馆规模

    1、合理规划不同规模体育场馆建设布局

    发达国家一百多年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表明,体育场馆的建设必须遵循体育场馆建设的规律,量力而行,适度建设。体育场馆的规划、建设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体育场馆的规划、建设要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二是体育场馆的规划、建设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三是体育场馆的规划、建设要与全民健身体系的建设相适应。目前对体育场馆的科学布局可以从全国层面上根据我国经济带发展格局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将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布局在人口密集、信息发达的大型核心城市,以保证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益。

    2、重点发展社区体育中心建设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基本完成了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具备了承接高水平比赛的能力,因此体育部门应立足于对现有的大型体育场馆的维护与利用。据测算到20XX年我国每万人体育场地7.9个的拥有量距美、日等发达国家每万人200个数量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建议国家制定相关标准,适度规划各级城市体育场馆的建设规模,加强大型体育场馆工程的论证,鼓励建设多功能、经济、适用的社区型体育中心,真正做到为全民健身服务。

    3、建立《城市体育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要改变场馆规划、建设中的问题,政府的责任是不能替代的。因此我们建议制定《城市体育场馆综合效益指标体系》,将城市体育场馆建设数量、新建场馆的体育功能质量、保证体育良性发展的管理政策和为群众健身服务水平等内容作为评价各级政府体育部门主要内容,以开创体育工作新局面。

    (三)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和促进体育场馆行业科学发展。

    1、传达场馆呼声,做好政府助手

    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期,各类行业协会在这一时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了大批体育场馆,在经济社会的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场馆建设与运营中暴露出了很多共性问题,这迫切需要一个民间行业协会进行协调。中国体育场馆协会应需而成立,积极发挥协会的作用可以搭建好政府与场馆之间的桥梁,既可以传达场馆的呼声,又可以做好政府的助手。同时促进场馆与场馆之间、场馆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体育场馆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实现场馆行业的整体发展。

    2、积极引导场馆建设与运营的发展

    在引导体育场馆发展方面,协会可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响应国际奥委会倡议建立优秀体育场馆大奖赛制度。国际奥委会为提高体育场馆的建设质量,从19XX年开始与国际体育设施与休闲协会和国际残奥会共同组织世界体育建筑大奖赛。该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对推动各国体育场馆建设向节能、环保及与自然相融合的方向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建议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建筑政策要求,评选在建设中节约能源、环保、体育功能质量高、实用性强以及在场馆运营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优秀体育场馆,进行奖励并推荐参加

    国际比赛。通过评选活动的宣传,达到合理引导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发展方向的目的。

    3、发挥协会人才优势,积极做好技术咨询、人才培训及相关规范标准制定工作

    积极完善场馆行业新职业鉴定工作,培养专业人才,该项工作可由场馆协会配合总局人力资源中心完成。近期需要进行新职业鉴定申请和培训工作的有:体育工艺设计师、体育工艺施工技术工人、场馆运营管理经理人。同时协会积极参与体育场馆相关标准化工作,协助场馆做好标准化,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服务社会。

    (四)提升体育场馆的文化内涵,大力开发无形资产。

    开发体育场馆的无形资产,提升其文化内涵及其重要。例如:意大利的圣西罗、英格兰的老特拉福德、西班牙的诺坎普等体育场,不仅仅是一处球场的名称,更有其深刻的体育文化内涵。我国也有很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的体育场馆,根据其独特文化,建立自己的品牌。目前我国已有体育场馆利用现有的健身管理经验、管理品牌和管理人才、体育场地管理设备开展的连锁经营的探索。

    无形资产的开发在国外体育场馆经营中是最大的收入,包括冠名权、广告及知识性无形资产等。美国的大型体育场馆90%以上都进行冠名权的交易,而且收益不凡,像美国休斯敦的某体育馆冠名权达到了一年一千万美金。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对无形资产重视不够,开发上更是欠缺,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一些体育场馆在无形资产开发的实际运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建议体育场馆借鉴社会上运作比较成熟行业的先进经验,聘请具有文化策划、企业经

    营管理能力的经理人或管理团队对体育场馆进行经营管理,提升场馆的文化内涵,做好品牌经营。

    (中国体育场馆协会张汝栋王先亮)

    上海体育场馆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体育场馆经营是以场馆在内的体育不动产为对象,以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市场开发与商业运作。其外延涵盖了场馆的设计、筹建、运营、功能开发和市场拓展等。狭义的场馆运营仅指对既有场馆进行的商务策划与市场运作。

    一、研究的总体状况

    从研究成果看,近几年文献数量呈递增趋势,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关于体育场馆经营的论文近百篇。期刊的性质主要是体育类,其次是建筑、商务及经管类。

    二、上海体育场馆经营存在的问题归结

    体育场馆功能单一,上海体育场馆存在数量庞大、市内分布不均且与闲置并存的不平衡状况,而功能单一与需求多元的矛盾是国内各城市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有:设计之初缺乏预见、运营中对现有资源挖掘不充分及体育部门的重视不足。

    体育场馆开放、开发力度不够。大型场馆为体育精英的展示量身定制,高标准超豪华的建造使赛后经营艰难。如果面向大众开放,那么高额的运转成本将转嫁给消费者使其负担过重,导致消费减少,产生规模不经济;由于场馆消费的价格弹性很小,降价将导致入不敷出;一旦闲置,既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要投入巨额维护费用,造成资源浪费。

    体育经营人才缺乏。目前体育场馆的管理者主要是体育系统内部人员,专门性的场馆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与国外相比,不仅专业化管理程度过低,而且人员冗余,经营效率不高。

    资金不足、场馆设施老化。由于大型体育设施维护费用较高,一般占年经费支出的20%。因此,国外都有针对场馆的补贴政策。而上海场馆维护资金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运营方式上缺乏政策支持,致使场馆设施老化较快。此外,布局不合理也是阻碍赛后经营与开发的重要因素。随着上海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稀缺程度的提高,场馆也呈现大规模远郊化的趋势,如位于上海西郊的旗忠网球中心等。

    三、改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对策

    体育场馆经营要秉持以赛事运作为主体,其他多种经营内容为补充的经营理念,充分挖掘场馆的商业潜力。不仅要积极承办包括赛事在内的体育核心产业,而且要大力开发体育本体产业,拓展体育相关产业,营造综合、立体、全面的场馆产业格局。要在场馆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功能拓展、人才建设等各方面着手。

    管理体制方面,要使场馆从传统的体育计划体制中独立出来,减少行政干预,尽快完成由行政型向企业型的转变,实现所有与经营的两权分离,让经营者成为独立法人,按市场规律参与竞争。此外,吸引能够对场馆经营形成有效补充的会展、物流、物业介入,发挥多领域专业管理的比较优势。经营机制方面,上海需要提高场馆经营的标准化,贯彻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倡导实施SMS (Servicemanagementsystems)等比较成熟的服务理念。市场营销方面,要为不同顾客,提供有差别的个性化服务。运用营销组合策略、推行直效营销模

    式、建立消费者数据库、推广会员制,出售区域观众席、增设广告载体,将职业体育融入场馆整体战略等具体策略。

    此外,多方面拓展体育场馆的功能,提高场馆的复合化程度,使其不仅能承载各种体育比赛,而且要能服务全民健身、丰富群众生活,并且场馆不同功能之间要容易相互转换。做到集比赛、训练、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综合型体育超市。如,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阿贾克斯俱乐部把trade和stadium结合,将新馆取名“商贸体育馆”,就是典型的多功能体育馆,反映了场馆经营的新理念。

    场馆经营人才建设。重点高校建筑专业的研究生已开设了体育场馆课程,研究领域涉及所有类型的体育场馆,且涵盖了场馆的方方面面。但是软件方面的经管人才缺乏,即缺少市场历练,也缺乏专业素养。

    四、体育场馆经营模式

    国内场馆运营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体育行政部门委托二级单位的托管模式,即场馆由半事业单位管理,国家给予财政拨款,鼓励其自主经营,以期逐年减少拨款。其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执行政府指令、政令畅通;缺点是面对市场竞争缺乏压力、动力不足,过多依靠政府和财政且产权不清。此种模式是传统体育体制的延续,和市场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也就留下了许多可以诟病的地方。

    承包经营责任制,这种模式包括自然人承包和法人承包两种形式,在场馆运营中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发现这种经营模式带来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严重,经营期内缺乏维护,承包期结束后仅简单“装饰”一番,以掩饰过度使用,致使场馆折旧加速。与国外更多地将场馆承租给私人企业所不同的

    是,国内的承包主体往往是与体育部门有关联的企业。

    国外典型模式包括以下两种:一是集团化管理,将场馆委托给企业纳入集团,场馆仅作为集团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该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场馆的独立法人改组,实施企业化管理。二是理事会模式,由体育行业人员和社会人士组成理事会,理事会选聘管理层运作场馆,这种形式在国际体育场馆管理领域被普遍采用。其优点是:通过理事会管理,实现了政府由直接经营向间接管理的转变。相对而言,理事会管理模式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目前准公益性场馆的实际需要,而且能够实现场馆管理由行政型向市场型的稳健过度,值得研究和推广。

    对我国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发展趋势和管理对策的研究

    综合性体育场馆是指能进行多种运动项目竞赛、训练和群众活动的专门场所,具有承接正式运动竞赛、专门运动训练和群众观看比赛的功能。综合性体育场馆是国家对体育投资资金密集型的项目,是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是竞技体育训练竞赛基地,也是发展体育产业、搞活体育经济的重要场所。为了使综合性体育场馆在发展体育事业的过程中产生更大的效益,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必须深入研究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分析综合性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现行运行机制、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总结出适合国情、接近世界先进水准的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思路。这是深化体育改革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现状

    (一)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工作十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有综合性体育场馆近60个,主要集中在省会、直辖市等大中型城市。19XX年至今的十年

    来,随着市场经济和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综合性体育场馆实行差额预算拨款以及自收、自支等多种运行机制,使经营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崭新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本体经营”初具规模,经营领域不断拓宽

    综合性体育场馆“以体为本”的体育市场框架日趋清晰。“以体为本”的竞赛表演市场前景更加乐观,健身、体育培训市场蓬勃发展,体育科技与咨询市场成绩显著;充分挖掘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潜力,积极开办体育用品、广告、旅游、资产运营等相关产业;大力发展餐饮娱乐、宾馆等馆办企业,形成了多种经营并存的局面。

    2、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开发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注意

    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项目投资、引进和管理,由过去的单一型逐步形成场馆、社会、企业、外资等多元化的参与局面。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的文化性、竞争性和娱乐性吸引了不少企业家,纷纷投资、参与场馆建设,使综合性体育场馆的经营工作从投资、管理到经营出现百花齐放的大好形势。

    3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效益显著提高

    据调查,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等七家体育场馆,19XX年创收一亿多元人民币,这与当前大型国有企业普遍亏损的情况比,综合性体育场馆的经营情况是良好的,基本上弥补了差额拨款的不足。按收入和支出(场馆设备的日常维护费、维修费、管理费和税收等)比,有53%的场馆盈利,336%持平,13%亏损。由此看出,综合性体育场馆的经营已走出低谷,进人良性循环的状态。

    4综合性体育场馆建在城区经营效益好于郊区

    调查表明,我国综合性体育场馆中有57.5%设在城区,42、5%设在郊区。位于城区的综合性体育场馆活动人数大于郊区的活动人数,致使位于城、郊两区的综合性体育场馆的消费人群有着明显的差异;此外,综合性体育场馆主要收人还依靠房屋、土地出租。由于远离市中心和经济中心,对商家吸引力不大,出租房屋、土地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将综合性体育场馆建在市区、人口稠密地区、经济文化中心是最合理的选择。

    5综合性体育场馆的经营项目逐渐多样化

    综合性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与项目种类的多样性有着直接关系。除“以体为本”,提供健身娱乐项目外,还提供桑拿、康复理疗按摩、健身咨询、美容以及餐饮服务。项目越多,种类相对齐全,形成健身娱乐系列,为消费者提供更大方便,就能形成集中的体育娱乐消费市场,从而获取最大的经营效益。

    6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对象的基本情况构成

    从经济收人水平看:高收人者占统计人数的30%,中等收人者占56%,低收人者占14%。中等收入者居多,表明场馆开放并没有脱离大众化方向。从消费者性别看:男性占消费者总数的74%,女性占26%,男性比重较大。从消费者年龄结构看:儿童占统计人数的105%,青少年占55.7%,中年人占173%,老年占16.5%。青少年体力充沛,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最多。调查表明,大部分对外开放的综合性体育场馆,在项目投资中,以满足一次消费20元以内(单位时间)低档消费为基础;注意发展一次消费50元左右(单位时间)的中档消费,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适当设置高档消费。

    7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性开放比率不断提高

    综合性体育场馆的开放情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场馆的效益。按产权性质分类,

    开放率为:国有场馆占统计总数的30%,集体占60%,外资占80%,股份制占100%。目前,综合性体育场馆开放率为675%,特别是国有体育场馆,开放率过低。19XX年普查结果表明,体育系统的场馆已全部开放了,只是其他系统所属的场馆开放的还很不够。

    8综合性体育场馆用于健身娱乐项目时间的比例最高

    在已开放的综合性体育场馆中,健身娱乐占总使用时间的536%,学校体育占83%,运动训练占13.7%,运动竞赛占14、4%,体育培训占1O.0%。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综合性体育场馆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比例甚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时间的比例不断提高,体育系统所属的综合性体育场馆用于群众性体育活动时间比例已达卯%。但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开放率还不很高,如韩国,19XX年政府体育预算经费是8亿韩元,是我们的三倍多。这是由于我国群众体育消费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体育场馆对群众开放很少能收回成本,因此直接影响了场馆对群众开放的积极性,从而造成有些场馆不愿开放。

    9、综合性体育场馆开展会员制是经营创收的有效办法

    采用会员制的场馆占统计总数的35%,散客占65%。从调查结果看,采用会员制的场馆并不多,因为大多数场馆并不具备采用会员制的条件。但采用会员制的综合性体育场馆,会员消费比率明显高于散客消费比率。故大力发展、完善会员制,是综合性体育场馆创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工作存在问题

    1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工作发展不平衡

    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工作由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人、体育普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