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就职演说 > 正文

    创新案例: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案例

    时间:2020-09-19 07:43: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于深化城市“大党建”的实践与思考 ........................................... - 2 - 筑“蜂巢式”支部做“蜜蜂式”党员 ............................................. - 7 - 探索推行基层党建“四化”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 - 11 -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党员教育培训的思考 ......................................... - 13 - 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思考 ............................. - 16 - 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调研与思考 ......................................................... - 25 -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 - 32 - 创新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初步探索 ................................................. - 40 - 延安市依托红色资源优势着力增强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实效 ....... - 44 - 如何加强新经济新业态条件下的基层党建工作 ............................. - 49 - 差异化考核助推安塞追赶超越 ....................................................... - 52 -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探索与思考 ..................................................... - 60 - 一名党员过生日全体党员受教育 ................................................... - 67 - 深化“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推进“三色”党建统领林业发展..... - 70 - “双联双诺双评”制度联出民心、诺出党风、评出民声 ........... - 73 - “闭环式”管理办法:激发党员承诺新动能 ................................. - 80 - 建立党员成长袋推进管理精细化 ................................................... - 83 - 实施“同心圆”工程破解城市党建难题 ....................................... - 87 - 延安市建立1+X制度体系从严规范管理干部教育培训 ............. - 91 - 深化“问题墙+回音壁”制度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 - 94 -

    关于深化城市“大党建”的实践与思考

    XX区总面积3556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其中城镇人口48.8万,城镇化率65%。全区辖5个城市街道31个城市社区,现有城市基层党组织565个,占党组织总数的61%;有党员14960名,占党员总数的67.8%。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将城市党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秉持体系标准化、管理信息化、载体品牌化、服务人性化的“四化理念”,按照“区域统筹、融合联动、共驻共建、协调发展”的思路,以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为重点,探索推进“融之情”党建模式,通过“四个融合”,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实现“四个转变”,初步形成了共驻共建、互联互融的城市党建格局。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融合,推动“单打独斗”向“整体作战”转变。以全新的视野和思路谋划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区委层面,坚持大抓基层,履行主体责任,用活延安精神,明确了“健全一套共驻共建制度、制定一个党建标准体系、搭建一个党建信息平台、打造一批党建示范典型、完善一套考核评价机制”的“五个一”工作法,推动管理和服务力量向街道社区下沉,激发街道社区组织活力。区委成立城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除区级职能部门外,还把驻区单位和街道党工委吸收进来,共抓基层党建,共商区域发展。年初,区委将新成立7个社区阵地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十件实事”,安排财政资金1000万元,着力解决“有地议事”。在街道层面,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作用,5个城市街道全部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将辖区内各类党组织负责人吸纳进来,明确包抓街道工作的常委同志为联席会议召集人,做到“一月一会一主题、一事一议一公开”。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搬上“问题墙”,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并将问题办理结果在“回音壁”公示,接受居民群众监督和评议。在社区层面,建立“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网络体系,成立社区网格党支部63个,设立楼栋党小组113个,将在职党员、

    微企业、社会组织等党建工作实行兜底管理,及时跟进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在枣园、王家坪等社区开展了“党组织推荐放心店”“党员诚信经营户”系列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一个组织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的先锋引领作用。

    (二)加强资源融合,推动“封闭自有”向“开放共享”转变。引导城市各方面党组织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有效整合各类资源,破除各自为政、封闭运行的工作局面,共同构建优势互补、融合联动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一是突出共建。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统筹全局、协调各方作用,通过困难联解、文明联创、环境联治、治安联防等“七联”举措,全面调动各领域党组织积极参与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为主的“2+1”三城联创工作,群策群力,共驻共建。探索建立资源清单、服务清单、项目清单,推动实现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凤凰山街道采取“双向承诺、协议共建”的办法,将辖区各类党组织聚拢到街道党工委周围,实现互联互动、互助共赢。二是促进共享。街道社区党组织以签订共享协议的方式,统筹整合辖区单位各类公共资源,做到信息共享、阵地共享、文化共享。目前,全区共开放阅览室45个、活动场地83个、市民文明课堂196个、免费停车位5596个、单位厕所190个,162个沿街单位为环卫工人提供了饮水点,60多家爱心企业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发放劳保用品。三是强化共管。发挥市区同城、党员集中优势,启动“圣地先锋”行动,组织11000多名党员开展“8小时外”进社区活动,为居民群众提供“菜单式”服务,群众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社区党组织采取“季度小结、半年反馈、年底考核”管理机制,建立党员年度档案,民主评选“星级党员”,调动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工作热情。积极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按照“一方隶属、双重管理”要求,在社区建立31个“流动党员之家”,提供就业推荐、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服务,增强流动党员归属感。

    (三)加强服务融合,推动“分散自主”向“多元共促”转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持续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导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把群众的需要作为互联互动的结合点,共同创新服务链条、服务品牌、服务载体,让组织优势尽其长,让服务资源尽其用,让服务功能尽其广。一是延伸便民

    定期组织社区网格员上门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供代办服务,实现“群众张嘴、干部跑腿”。根据社区不同人群需求,合理设置社区养老、公益服务、爱心援助等人性化服务项目,建成日间照料中心15个,为老年人提供康体娱乐服务。与辖区学校沟通协商,建立社区“1小时课堂”13个,解决学生放学与家长下班时差问题。与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开设“爱心门诊”66个,为社区困难群众提供免费体检和健康义诊服务。二是打造志愿服务“红名片”。各街道社区党组织利用圣地红色文化资源,组建了张思德便民服务队、鲁艺便民服务队、丁玲宣讲队等以驻区单位党员为主体的志愿服务组织30多个,引导广大党员在为民服务过程中当先锋、作表率。王家坪社区党总支整合辖区党校、医院、学校等党员力量,组建了以“红名片”“红袖章”“红十字”“夕阳红”“红领巾”5支志愿服务队伍为主体的“红色驿站”,开展市民文明教育、上门义诊、扶贫帮困、环境治理、矛盾化解等工作,寓“心”于服务,融“情”于群众,打造了“彩虹桥”党建品牌。三是开设民生服务“直通车”。针对在家无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街道党工委从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公益性岗位,从“零就业”困难家庭筛选工作人员,为弱势群体提供便民服务、生活照料,社区党组织负责全程跟踪监督管理,从而实现“一个岗位”帮扶“两个困难家庭”。目前,全区共确定民生服务对象169人,选聘工作人员125人。同时,在非公企业推行XX籍贫困大学生用工补贴政策,政府每人每月补贴1000元,解决了300多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问题,缓解了非公企业用人难题。“一岗双助”被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等单位联合评选为“2016民生示范工程”。

    (四)加强治理融合,推动“条块分治”向“协商共治”转变。从工作机制、职责职权、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城市党建协同治理、协商共治体系,不断激发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活力。一是赋予管理权限。推行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评优评先征求街道社区党组织意见制度和在职党员进社区表现正负面清单制度。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进行年度考核、创佳评差、政风行风评议、精神文明创评,必须有属地街道党组织参与评价并出具意见。驻区单位提拔使用干部时,社区党组织要出具进社区现实表现鉴定。街道党工委每年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进行抓党建工作和履行主体责任述职评议,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通报,并按照

    安时期社会治理成功经验,赋予“十个没有”新的时代内涵,即开展以“没有干警缺位、没有乱搭乱建、没有邻里纠纷、没有三防缺位、没有环境脏乱、没有消防隐患、没有群体性事件、没有乱停乱放、没有非法活动、没有刑事案件”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创建活动。社区党组织整合公安、消防、执法等力量,指导建立党员志愿联防队33个,为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首届世界山地苹果节等重大活动提供全方位安保服务,集中展示了圣地党员风采。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街道社区党组织分别与404个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责任共担,难题共解,活动共办。搭建“两代表一委员”参与治理平台,建立18个党代表工作室,听呼声、察民情、问良计、寻良策、解民忧。三是创新管理手段。依托延安市党建“云平台”“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在城区“老三办”探索建立管理信息平台,采集各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等5大类72项信息,综合比对分析各类数据,为城市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南市街道在辖区居民群众中推行“一册一卡一号”,即便民服务手册、邻里亲情卡、微信公众号,开展全程关爱“六送”活动,增进邻里感情,发挥民智民力,凝聚共建合力。

    二、存在问题

    一是社区党组织的基础保障水平还不高。近年来,社区基础保障有所加强,但受经济条件、人员编制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仍然存在服务设施不完备、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全区社区整体基础条件普遍薄弱,没有独立的便民服务中心;XX 山、东风社区办公场所在今年城市建设中征迁,马家湾、南桥、南关、中心街、杨家岭、东关街、向阳等社区在居民或商业楼院,有的楼层很高,群众办事不方便;新成立的桥沟、罗家坪、方塔、二十里铺、裴庄等9个社区因规划选址和资金等问题,办公活动场所尚未达到标准要求;31个城市社区中,除书记、主任外,共有正式干部49名、聘用干部5名、劳动保障协管员46名、社区专职人员74名、网格员263名,平均每个社区正式干部不足2名,而其他人员工资报酬偏低,流动性很大,影响工作开展。

    二是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面还不广。“就社区抓社区”的思维模式还没有有效破除,多年来管理体系的滞后,导致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游离与社区党组织

    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难度还较大。

    三是驻区单位共建意识还不强。社区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的统筹和协调作用发挥不够,区域性、社会性、群众性和服务性活动开展不够,与驻社区单位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加之,条块分割、共建职责不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约束手段,导致部分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建意识不强,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

    四是引领基层治理的手段还比较单一。社区日常事务中与群众的联系还比较松散,组织功能还不强,在整合区域资源、引领基层治理上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强化;区域化的治理体系尚不健全,尚未形成驻区单位、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共治的格局;根据社会管理的新形势、新需求及时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环节,共同服务辖区的载体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三、意见建议

    要聚焦体系、功能、机制、载体和队伍等要素,注重从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入手,打通行政隶属壁垒,拆除相互封闭藩篱,把各领域党组织动员起来、作用发挥出来,推动城市社区与辖区单位、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深度融合。

    (一)抓基础保障。注重把工作重心放在社区,扎实实施以“建强活动阵地、增强服务功能、配强人员力量、加强经费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强基”工程。加大社区阵地建设力度,通过新建、购买、置换、改扩建等方式,解决面积不达标、位置不便利、功能不健全等突出问题。统筹干部、专职工作者、协管员、网格员、大学生村官等力量,加大招录力度,逐年提高工资待遇,解决待遇偏低、结构不优、流动性大等问题,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工作队伍。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逐年提高社区工作和服务经费保障力度,不断完善“费随事转”工作机制,确保社区工作正常开展。

    (二)抓组织覆盖。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将社区党员和辖区单位党员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和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构建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架构,不断完善网格管理工作机制,按照“信息化支撑、多元化参与、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要求,形成地域清晰、覆盖全面、归属明确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格局。在街道社区和楼宇、商圈设立党建服务中心和党建服务站,为辖区小微单位或商铺门店党员提供党建

    组织,居民党员相对比较集中的楼院,要单独建立楼院党支部;居民党员相对比较分散的,可将若干居民楼院整合后建立联合楼院党支部。

    (三)抓功能拓展。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城市基层全面贯彻落实。给街道党工委充分赋权,通过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双向述职考评等制度,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把共驻共建情况作为驻区单位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由街道、社区提出评价意见。将城市党建工作情况与干部晋升奖惩、评优树模、推荐先进挂钩,推动共驻共建。从规范运行机制入手,逐步明确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城市党建、社会治理中的职责任务,明确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共驻共建的具体责任,搭建组织联合、资源整合、服务共享、共驻共建等平台,实现互利共赢、协调发展。

    (四)抓作用发挥。以辖区内居民和驻区单位的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出发点,优化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增强活动实效,动员驻区单位积极提供人力、财力和物力,实现党建载体联创,共建坚强堡垒;基础设施联用,共享辖区资源;道德教育联育、共建文明社区;社会治安联动,共建平安环境;公益事业联办,共建和谐社区;城区卫生联创,共建美丽城市;文体活动联谊,共建幸福家园。完善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制度,建立健全责任约束和考核评价机制,提高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社区实效。发动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采取建立“网格议事点”“居民议事会”等形式发动社区居民在内的多元主体民主议事,提升居民对党组织的信任度。

    筑“蜂巢式”支部做“蜜蜂式”党员

    ——XX县培育“蜂巢党建”品牌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为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提升“两力两率”,XX县立足中蜂产业,大力弘扬蜜蜂精神,精心培育打造“蜂巢党建”品牌, 以品牌思维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引领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发展。

    一、目的

    勇敢、团结、自律、奉献”的蜜蜂精神,激发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抓党建工作理念不新、载体单一、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等问题;三是围绕服务群众这个核心,通过品牌培树,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努力把全县各级党组织打造成像“蜂巢”一样坚强的战斗堡垒,把每名党员锻造成像“蜜蜂”一样“勤劳、奉献、团结、自律”的先锋战士,为人民群众酿造像蜜一样的甜美生活。同时,把培育打造“蜂巢党建”品牌作为总抓手,全面落实党建“四化”要求,实现党建引领发展。

    二、做法

    (一)建立“党建四级管理服务”体系。以践行宗旨为根本,建立党建四级管理服务体系,通过县委服务乡镇(机关)党委、乡镇(机关)党委服务党支部、党支部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四级联动,重心下移,聚焦基层,服务群众,强化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县委服务乡镇(机关)党委,前移“指挥部”,重心下移,把服务贯穿于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上,突出和强化基层党委组织、财力、政策方面的保障,实现决策部署、责任明确、压力传导、督查考核一步到位。乡镇(机关)党委服务党支部,勇当“先锋军”,攻坚克难,把服务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实现上层设计与下情实际无缝衔接、深度融合。党支部服务党员,筑实“堡垒”,锻造核心,把服务贯穿于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全过程,凝聚党员榜样力量,传导服务理念、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将每名党员培养成为一盏服务群众的明灯,实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党员服务群众,争当“排头兵”,突出为民实干,把服务贯穿到所有群众工作中,带好头,树标杆,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建设美好新家园,解决好党员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问题。

    (二)创建“五型”支部。以从严治党为主线,建强堡垒,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围绕“深”字,健全学习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广泛宣传到每一名党员,增强党性修养,提升执行能力。创建团结型党组织。围绕“强”字,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建强党员队伍,健全组织机构,规范组织生活,认真贯彻执行

    组织。围绕“实”字,以为民服务为根本,谋实事,干实业,突出支部引领作用,以党建促工作,发展经济,扶贫帮困,富民强村,提升带富力。创建廉洁型党组织。围绕“严”字,健全党内监督约束考核评价体系,规范党务公开、议事规则和民主管理决策程序,及时研究解决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改进作风,严明纪律,监督问责,提升约束力。创建创新型党组织。围绕“活”字,解放思想,更新理念,突破传统,创新基层党组织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管理机制,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创新党员学习教育、管理培训方式,创设活动载体,打造品牌,建立机制,培育特色亮点,提升创造力。

    (三)争当“五美”党员。以“四讲四有”为基准,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县广大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积分,争做“五星级蜜蜂式”“五美”党员。理想信念之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观看革命影片、主题党日、专题演讲、讲座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党性锻炼,学党章,知党情,跟党走,以信念筑牢党性根基。服务技能之美。通过举办党员教育示范培训班,分层次、分类别、分专题进行全员培训,提素质,补短板,强本领,以服务能力展现党员风采。勤勉担当之美。通过开展“五星评定”“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等活动,教育党员立足岗位,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敢于负责,能干事,干成事,以担当夯实创业之魂。律己尚德之美。开展党员纪律作风建设,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遵纪守法,讲规矩,严修身,明是非,知荣辱,品行端正,以自律彰显公仆本色。为民务实之美。规范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扎实开展“三诺双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志愿服务、在职党员进社区等联系服务群众活动,践宗旨,知民情,解民忧,谋福祉,奔小康,无私奉献,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四)七类组织聚力发展。全县七类党组织互联互动,整合组织资源、服务资源,破解发展难题,引领聚力发展。农村领域完善服务代办制,严管“四支”队伍,实施“三变”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富民型”党建。城市社区领域构建五级组织体系,搭建五级服务平台,建立“五民五家园”服务机制,开展“组团式”服务,打造“和谐型”党建。机关领域开展“两争一满意”、“三亮三比”和“红黄旗”竞评活动,打造“效能型”党建。学校

    党建。国企领域开展“四强四优”活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推进32项重点任务落地生根,打造“效益型”党建。非公和社会组织领域建立“村企联建”服务模式,评选“党员诚信经营示范店”、“党组织推荐放心店”,打造“诚信型”党建。努力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五)“三述两评”考绩效。建立党员干部述职、述廉、述效,党组织书记点评、群众测评的“三述两评”机制,夯责任,转作风。年终各级党组织逐级召开述评大会,现场接受群众代表、“两代表一委员”评议、质询,并进行民主测评。党组织书记进行点评,党组织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综合评定格次。述评结果作为“五星级蜜蜂式”党员评定、表彰奖惩和“三项机制”运用的重要依据,最终实现“落实服务党员做、服务成效群众说”。

    (六)人民群众享甜蜜。坚持以民为本,抓党建促发展,把发展红利最大限度地向人民群众覆盖。通过脱贫攻坚拔“穷根”、旅游带动促三产、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文明树新风、应急维稳网格化,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有尊严感、获得感、富足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生态旅游、经济社会、精神文明等各项社会事业全方位发展。

    三、成效

    通过培育“蜂巢党建”品牌,全县172个党支部,对标各领域党建工作标准和“五型”支部创建要求,创建示范型党支部45个、达标型123个,整转后进支部4个。全县各级各行业表彰在基层建设、脱贫攻坚、护林防火、安全维稳、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的“蜜蜂式五美”党员近800人。基层组织筑“蜂巢”,党员干部酿“花蜜”,广大群众享“蜜甜”,生动诠释了“采得百花成蜜后,为民辛苦为民甜”这一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两力两率”。

    四、评价

    XX县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中,引入品牌建设理念,以品牌意识、品牌思维、品牌创建的品质要求,提高基层党建质量和效果,通过提高基层党建的知名度和

    充分肯定和广大党员群众的认同、社会各界的点赞。

    探索推行基层党建“四化”建设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为有效破解基层党建标准尺度不一、管理手段滞后、活动载体乏力、服务群众水平不高等问题。延安市委在广泛调研、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在全市各级党组织中全面推行基层党建“体系标准化、管理信息化、载体品牌化、服务人性化” (以下简称“四化”)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促进了“两力两率”在基层落地生根。

    一、体系标准化赋予了督查考核新遵循

    针对全市各领域基层党建实际,量身制定衡量工作优劣的“尺子”,使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做有标杆、评有依据。印发《延安市各领域党建工作标准(试行)》,对标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国企、非公和社会组织七个领域基层党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创新载体,强化措施,推动落实。从组织设置、职责任务、作用发挥、制度机制、鼓励创新等方面,分别建立起可对照、可检查、可考核、可评判的党建工作标准体系。同时,认真开展“千村示范、万村达标”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活动,进一步细化村级党组织考评标准,使各项党建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和规范,使基层党建工作的督查考核基础更坚实依据更充分。推行基层党建体系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基层党建考核方式由粗放向精准转变,切实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有利于七个领域基层党建全面加强、全面过硬。

    二、管理信息化搭建起市县乡村互联互通新平台

    全面推行“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构建市县镇村四级党组织和党员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全市党建工作从封闭向开放、传统向现代、单边向互动、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建成了集管理、办公、服务、宣传、教育、互动6大核心34项

    了对党组织建设管理和党务工作的在线部署、督查和考核,实时掌握全市6820个基层党组织151948名党员的工作动态、学习动态和互动情况。形成了“组织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管理就在掌上”管理新模式。充分运用QQ群、微信、微博、移动短信等各种新媒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党建网、党建公众号等网络信息化平台作用,搞好舆情引导,把“党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基层一线,全方位地展示基层党建工作的主旋律。同时,市委组织部智能档案管理平台建成投用,已经成为全省组织系统一流信息化档案室,为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设置了“监控器”和“防火墙”,为干部选任工作更加规范严谨提供了技术和制度保障。

    三、载体品牌化激发新老机制新活力

    近年来,延安市把培育延安特色的党建品牌作为基层党建创新重点,继续深入推行党员承诺制、党员积分制、“问题墙+回音壁”、“大数据+小书包”、“两说一联”、“党员中心户”、红领党建等制度,让好制度在刚性执行中彰显威力、在长期坚持中焕发活力。立足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基层创新,探索推广党建处方、党员成长袋、一岗双助、蜂巢党建、学校党员“双培养”等一批党建实践和制度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主动适应城市化发展进程,积极探索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模式,推出“同心圆工程”“社区一家亲”等特色做法,统筹城市党建资源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深入开展“书记谈党建”活动,传递延安党建好声音。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党日活动进书院”主题教育。每年从各领域按照10%的比例选树和培育一批基层党建示范点,打造一批可学习、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示范点,真正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为延安基层党建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四、服务人性化开启为民服务新模式

    在基层组织建设中,把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在农村和社区深入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先后建立了村干部值班、群众办事干部代办、等制度机制,实现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定期公布党务、村务、财务,随时接受党员群众监

    对帮扶机制,对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扶贫措施等进行公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推行;通过在职党员干部进社区、爱心超市、微心愿等各种形式的人性化服务,建成521个便民服务中心和站点,组织2.8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零距离”服务群众岗位4.4万个,构建起市县镇村全覆盖、无缝隙的四级便民服务体系,开启新时代为民服务新模式,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基层党建“四化”建设推行以来,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齐头并进的可喜景象,也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中央组织部调研组、省委组织部、其他兄弟省市组织部门等,均多次前来观摩学习。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陕西日报》等中省主流媒体媒体进行了广泛和深入报道。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党员教育培训的思考

    提高高职院校的师生党员队伍综合素质是一个全新的话题。相对普通高职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党员教育培训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比较特殊,依靠过去传统性的教育培训形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下面,我就一年来的调研成果汇报如下:

    一、高职院校党员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培训机构不健全。不少高职院校没有成立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业余党校。这些高职院校将教育培训业务放在组织部门,让组织部门承担党员教育培训职能。这样做,弊端很明显。一是工作开展缺乏连续性。组织部门业务量比较大,不能保证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连续性,教育培训工作常常会受到主要工作的冲击,无法常态化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二是教育培训工作效果无法保证。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必须有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才能常态化运行督导职能,确保教育培训效果。

    有及时建立专门的师资团队。一是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由比较专业的教师、学者承担。不能过于偏重于党内职务。二是师资团队激励机制不太健全。由于党员教育培训相对而言是阶段性的,所以大多承担教育培训任务的教师不能按照日常课时标准发放薪金。现在一般给教育培训教室发放的薪金比较低,无法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教育培训形式单一。高职院校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相对比较滞后,在重视程度上和推进力度上和普通高校有一定的差距。教育培训的模式比较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比较盛行。很多学院都是邀请几个专家学者,组织党员集体听一下报告,会后写一篇新的体会就草草了事。这样做,教育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重视程度不够。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不同于党员日常的学习,很多高职院校常常将组织党员进行日常的政治理论学习等同于党员教育培训。一是党员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的计划。二是党员教育培训的安排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三是党员教育培训未列入学院部门工作考核项目。

    2.工作理念滞后。一是传统性教育培训思维短时间内没有得到转变。在教育培训的日常工作中不注重工作研究。二是惯性思维的痕迹比较明显。过去搞得好不好,效果怎么样,大家都不去分析比较,总觉得按部就班就好。三是教育培训缺乏前瞻性思维。教育培训不能与党中央的要求同频共振。

    3.培训考核缺失。一是教育培训的效果缺乏必要的考核机制,都比较重视“做”,但对“做”的效果没有一个整体性的安排。二是考核措施过于“软”。考核过程的“弹性”指标太多,量化不够。三是考核结果的运用不够。考核结果如果没有在激励鼓励机制中运用,就缺乏内在的工作动力。

    4.培训定位不准。高职院校的教师党员与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师党员没有什么大的差异。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却是很有自身特点的。我们在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计划时,往往容易忽略对教育培训对象的研究,导致定位不准,为后续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路

    相当繁重的,如果不成立一个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很大达到教育培训的效果。一是尽快成立业余党校,在精简机构的前提下,组织部门抽调专人负责业余党校的管理。二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进行业余党校的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

    2.组建专业化的师资团队。一个政治立场坚定、学识超群的师资团队是搞好党员教育培训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整合学院现有所有工作经验丰富党务工作者和思政教师,有针对性地组建专业化的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二是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师资的培训力度。有计划地选送党员教育培训教师到井冈山、大别山等红色教育基地接收业务培训。选送党员培训教师到一些党建工作比较好的兄弟院校交流学习。三是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激励鼓励机制,在加大师资队伍考核力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党员教育培训教师的工作待遇。

    3.健全教育培训考核机制。没有完善的党员教育培训考核机制,就难以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党员教育培训质量监管体系,重视过程管理,严把工作细节,逐步引入科学规范的量化考核体系,促进党员教育培训各个环节的规范化进程。二是党员教育培训的考核工作由组织部门统一管理,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工作稳步推进。三是完善党员教育培训的退出机制,淘汰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党员,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4.创新教育培训形式。创新是紧跟时代要求的主要途径。在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更是如此。一是形式上要创新。对于我们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而言,我们的有效做法是将党员教育培训的课堂搬到革命旧址,聘请资深讲解员进行现场激情教学。二是方法上要创新。新生入学伊始,我们将过去的国防教育拓展为延安精神实践教育活动,将拉练队伍带到延安革命纪念馆,不但让学生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而且完成了军事训练的必备科目。

    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思考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如火如涂,党和政府对公立医院提出了强化公益属性的要求,广大群众也对医院提出了就医要方便,收费要合理,服务要周到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创新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更好地结合,确保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地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新形势下对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和党务工作者的挑战和考验。本文给合本市四家直属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现状,通过深化认识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全面分析当前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在此基础上探索新时期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总结新方法,创造新经验,为新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一、市属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现状

    目前,我市直属的公立医院有4所,即延安市人民医院、延安市中医医院、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延安市妇女儿童医院(市妇保院),编制人数1235人,在职职工2088人,在职党员485人。4所医院实际开放床位共1476张。共设有1个党委、6个党总支、16个党支部。医院实行党政一肩挑和院长负责制领导体制,采取党政联席会议和院长办公会决策机制。

    岁的党中占40%,25-35岁的党员占37%,45-55岁的党员占16.25岁以及下55岁以上党员为少数,党员年龄呈橄榄球状,年轻人入党积极性不高,党的后备力量不足、新鲜血液补充形势严峻。在公立医院所有党员中,大学学历占到64%,硕士研究生学历占14%,但博士研究生为0。这表明,在公立医院,具有博士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入党积极性不高。

    二、准确把握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局党委领导下,市属公立医院各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深化学习,加强管理,在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凝聚职工共识,坚持患者利益导向、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较好的发挥了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但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伴随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薪酬制度改革,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仍存在与新形势和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和健康发展。

    (一)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近年来,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的思想逐步得到广大党务工作者的认可。

    脱离的“两张皮”现象。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以及《党章》要求,理解和把握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工作实践当中。党的工作只靠个别党务干部,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没有体现出来,监督保证作用发挥得不够,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制度建设不适应医院发展的新形势。主要原因是思想上对党建工作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医院实行的是行政领导负责制,医院的发展建设主要以行政决策为主,党建工作是软任务、软指标,是可抓可不抓的工作。同时,在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医院管理工作注重运用行政的、经济的甚至法律的手段来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约束,忽视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组织的作用。基层党建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上,上面怎么安排,下面就怎么做,不能主动把党建工作与医院业务工作渗透融合,没有给党建活动赋予行业特色,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党建活动缺乏活力,不能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使得党建工作与医院中心工作结合不紧密,不能有效地促进卫生事业发展。

    (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规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医院企业化运行不断深入,医院必须通过医疗行为来获取经济利益,必须依靠业务业绩来拓展发展空间,党建工作的从属地位日趋明显,故而形成了重临床、轻政工,重业务、轻党建的认识误区,导致医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规范。一是基础工作不规范。“三会一课”落实不到位、“党员活动日”特色不明显,个别支部存在着行政会、业务会与支部会兼顾开,支部大会不规范不严肃;部分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不能在限定周期内开展,党员之间不能有效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基层党支部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部分党支部对党小组和党员缺乏应有的考核手段。二是组织生活缺新意。组织生活形式单调、内容枯燥、质量不高,缺乏能够广泛引起党员共鸣的信息和材料;有的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仅限于念报纸、读文件,对支部党员的教育、监督、关怀、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培树典型等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也是导致医院基层党组织吸引力不强,党员人数占比偏少,特别是中高级职称和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入党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三是作用发挥欠力度。有的党员党性淡簿,日常工作中时常把自已等同于普通群众,工作积极性严重匮乏,工作落实不细致、不扎实、不到位,浅尝辄止、得过且过,少数党员只缴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个别党员宗旨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泊,利己思

    到认真落实。部分医院管理者对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与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这个关系理解的不全面,把握的不到位,处理的不恰当,党委的主体责任、纪检部门的监督责任、职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职责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分工负责制度、三重一大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培训制度、问责制度等一系列党务工作制度得不到很好地贯彻和落实。

    (三)医院党建工作创新不足。一些公立医院在开展党建活动时仍然受传统工作模式的限制,党组织活动与形势及现实结合还不够,存在工作内容贫乏、形式缺乏新意,工作质量、效率和要求都不高的问题,往往只局限于传达文件、会议精神以及发展党员。工作模式上,还未建立相应的信息化党建工作模式;工作形式上,仍以召开会议或者开展学习等方式为主,难以满足党员的需求,群众兴趣不大,比较枯燥,缺乏一定吸引力和创新性,效果不理想。对党建工作过问不多、研究不深,分不清哪些是重大问题,哪些是一般问题,该管的没管住,该放的没放开;不能将业务工作与党建年度工作计划、贯彻上级重大决策、阶段性重大工作相融合;对党组安排的阶段性主题实践活动,不能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创造性地予以细化,在特色化、岗位化落实上差距明显。

    (四)党建工作队伍素质不高。有些单位存在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到位、工作缺乏应有的措施和手段,能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市属4所公立医院中,除了市医院设有党委办公室,其他公立医院没有专门的党务工作机构,医院党务工作者兼职化现象相当普遍,党务干部力量严重缺乏。科室或部门一级的党支部书记基本上都是科主任或部门负责人兼任。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人员很多是医务人员出身,对党建工作管理和方法有一个学习和熟悉的过程,而有些非医学专业人员从事医院党建工作,对医院业务工作不熟悉,需要逐渐找准共同“结合点”和“兴奋点”,把两者特点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同时,有些党建工作人员未经过专业的理论和实务培训上岗,缺乏系统理论指导,对党建工作的视野有一定局限性,对党建工作的特点、工作途径和最新动态等缺乏系统认识,客观上也局限了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三、加强和创新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其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重中之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核心是全面领导。这就是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必须是整体的、全面的,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论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弱化了,都会出现短板效应,削弱党的领导。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承担向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任务,肩负着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担,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因此,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增强公立医院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进一步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党内制度约束,推动管党治党不断走向“严、实、硬”,对公立医院能否贯彻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加强和创新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是深化医改、推动公立医院各项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同样也在党。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指出,“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是增强宗旨意识、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深化医改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坚强政治保障,要把加强党建工作贯穿到医院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党建工作是公立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推进发展的指路灯塔。扎扎实实做好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公立医院的改革发展中,促进公立医院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指导和改进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工作,进一步促进公立医院实现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方式,从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转向精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公立医院支出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分配、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从而推动实现通过资源纵向流动提升服务体系整体绩效,以临床路径管理为抓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通过改善医务人员生活待遇切实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各项任务,不断地发挥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效力,让党建工作在公立医院的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好的推动作用。

    的有效途径。医院的首要任务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改进服务、提高效率等。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下,公立医院面临着巨大挑战,必须不断提升服务患者的能力,坚持加强党建工作,使公立医院保持健康、协调、可持续地发展。通过积极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鼓舞公立医院员工士气,就能更好地致力于公立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升公立医院服务患者的能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四)加强和创新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是公立医院文化塑造、增强队伍凝聚力的有力抓手。加强党建工作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医院文化。医院文化是职工共同的理想信念、思想情操、道德规范等融会凝聚成的一种群体意识。随着我国多元文化思潮的共同作用和碰撞激荡,拥有众多医疗专业人才资源的公立医院也面临着各种思潮的冲击。通过将党建工作融入公立医院的整个发展规划,为公立医院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思想保障,树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医院文化氛围,构筑医院的美好愿景。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有利于职工政治觉悟、思想素质的提高,造就和培育职工成为医术精湛、医德医风高尚的全方位人才,对于公立医院文化塑造、增强队伍凝聚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和创新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工作理念,健全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机制。公立医院要坚持公益性为导向,就要树立责任理念。要充分突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要从公立医院实际出发,找准党建工作的抓手,从讲政治的高度推进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带头采取切实措施。要解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首先,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党建工作对于业务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思想。党建工作必须以业务工作为基础,围绕业务开展工作。因为离开业务工作,党建工作就失去了根基和目标;同样,如果离开了党建工作,业务工作就缺少了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业务工作最终也会“塌

    来开展党建工作,为业务工作提供动力、把握方向。具体要求:一是党务干部要懂业务,熟悉医院业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二是党建工作为业务工作服务是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高层次服务,不能等同于简单地去从事业务工作;三是通过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医疗业务实践中去,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业务工作提供可靠保证。再次,在行动上抓住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一是在制定医院发展规划上,要实现党建工作与医疗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二是在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上要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树立“班子强则医院兴,班子弱则医院衰”的思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证医院发展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齐心协力把医院工作搞好。特别是要抓好医院领导班子这个关键少数,要打造一支“政治强、懂业务、善治院、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班子。

    (二)创新工作方法,以严格的制度规范医院管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努力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公立医院应不断总结并提炼党建活动里探索出来的有效办法与措施,并将其转变为制度固定下来,并且在贯彻落实中不断丰富、改进和完善,有了制度的保障才能更好地进行方法的创新,收到显著的效果。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是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要教育和引导各级干部自觉把自己置于组织的监督和管理之下,该请示的请示,该报告的报告,让大家都明白,这是一个党员更是领导干部的最基本的政治修养和政治要求。二是要处理好业务与党建的关系。必须旗帜鲜明地要求医院的各级领导干部改变注重业务,忽视党建的错误认识。无论多么有成就的专家,无论职务多高的领导,都要清醒认识到,我们首先是党的人,开展一切专业技术活动和医院管理活动,都要按党的规矩办事,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在党爱党。党性原则和为人民服务是统一的,医院是为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的单位,如果我们没有党性,就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因此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和树立守纪律、懂规矩、技术精、服务好的职业新风尚。第三,处理好行政和党委的关系。党委和行政职责不同,目标一致,应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党政一盘棋,共同承担好医院的改革发展大任。要重视和重申党委会议制度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委书记不参加医院行政会议,需要重点沟通的事项通过党政联席会议来解决,凡属“三重一大”问题,

    定”的原则执行。每一位党政领导都要严格按角色办事,按职责办事,按制度办事,不能错位、越权办事,要清楚权由法定,越权就是违法行为,这是守纪律、讲规矩的大前提。切实将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医院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党组织在医院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法以及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制度上予以充分保障,使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落到实处。

    (三)创新工作内容,发挥好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建工作内容的创新,就是不断充实党建工作的内容,与时俱进。要以基层党支部建设为单位,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要按照《党章》要求和中央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党建的意见精神,结合单位实际建好基层党支部,要赋予基层支部实实在在的职权,让支部在职工政审、职称晋升、推荐干部、评先选优、出国深造等方面有更多的话语权,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二是要改进活动方式,提高党内活动吸引力、创造力。针对医院党员群众职业特点、兴趣爱好、业务专长等实际,成立主题小组,创造性开展文化、业务、生活方面的主题活动,寓职业道德、个人修养、高雅情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于日常工作生活中,注重政治思想工作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意识,切实加强对党员的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全面知识教育。三是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方式。医务志愿者服务是当前深受群众欢迎的医疗健康服务的有效形式,基层党组织应在这项工作中增强政治意识、阵地意识,切实发挥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作用,制度化、常态化引导党员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以此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过程中树立党员新形象,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扩大党的影响力,促进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建立健全符合医院特点的党建工作考评机制。根据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特点,制定科学合理又简便易行的考评标准。实施公立医院党支部绩效考核评价,细化量化党支部工作考核方法,促进党支部转变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先进性建设,为引导公立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坚持公益性提供政治保障。在考核内容上,要以基层党支部贯彻落实党建工作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选拔任用,意识形态工作等在内的党建工作考核;在考核对象上,要以考核书记为责任主体

    组织的考核除了有关于中心工作的百分考核,还要有关于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百分制考核。另外,党建工作的考评还应兼顾年度定量考评与长期定性考评,兼顾组织考评与党员群众评价,兼顾“底线达标”与“高线倡导”,真正达到以考评促党建的效果。

    (五)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公立医院党组织干部的整体素质是影响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干部是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第一线实施者,建设有活力、能力强、高素质的党建工作队伍才能保证公立医院党建工作顺利开展,才能推动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不断发展。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标准,坚持党政人才与技术人才的双选拔,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要严格按照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抓好选人用人工作。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牢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按贡献排座次、为发展配干部”的用人导向,选配政治强、懂专业、会管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党务干部。要建立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任职交流工作机制,结合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把那些不作为、不进取、不担当的党务干部坚决调整下来。要培养基层党务干部专业化队伍,积极探索基层党务干部专业化的做法,使专职党务干部能聚精会神抓党务,克服管党治党专业性不强的问题。要多渠道强化党务干部的专业化能力学习,提升专业化能力水平,做到精学科学理论,深学业务知识,博学各种新知识,这样才能成为党建工作的“活字典”、“政策通”。

    当前,做好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深刻理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内涵,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通过创新工作理念,赋予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新内容,探索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新方法,并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有力促进公立医院各项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调研与思考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基层人才工作的调研和督促,市委人才办组织调研组深入各县(区)基层一线,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进行实地考察,重点就当前人才政策贯彻落实以及基层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进行了调研。

    措施与成效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引进人才方面,积极实施“221人才计划”,拿出252个紧缺专业岗位面向全国引进硕士、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131名;向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257名,向贫困乡村学校招聘师范类专业人才793名,从高水平大学招录选调生26名(其中博士11名、硕士9名)。同时大力加强柔性引才。从中省部门、大型国企、东部地区,通过兼职、合同、协议等形式,柔性引进人才103人,其中博士49人。当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7.5万人,其中:党政人才1.6万人、专业技术人才6.5万人、经营管理人才2.7万人、技能人才2.1万人、农村实用人才4.6万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60773人,占47.23%。其中:市直9251人,占7.19%;县(区)36810人,占28.60%;乡镇14712人,占11.43%。从专业技术岗位来看,高级3609人,占2.80%;中级22375人,占17.39%;初级34432人,占26.76%;其他357人,占0.28%。——企业专业技术人才4502人,占3.50%,其中:市直1351人,占1.05%;县(区)2844人,占2.21%;乡镇307人,占0.24%。从专业技术岗位来看,高级123人,占0.09%;中级1438人,占1.12%;初级2361人,占1.83%;其他580人,占0.45%。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人才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各地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认真贯彻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实施办法(试行)》,均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相应的人才工作机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各

    引进、人才培训、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细化,并且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突出政策保障和引领作用。吴起、子长、延长、延川、富县、宜川、洛川县出台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细化了当地人才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方向,进一步为用人单位放权、为人才松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宜川县紧抓《宜川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细化夯实《人才工作任务分工方案》,把人才发展规划提出的44项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10个牵头部门单位,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分工和要求,确立了建设人才强县的奋斗目标和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二是多渠道引才,高层次人才引进有成效。各级党委在下大力气培养本地人才的同时,立足本地实际,转变人才引进观念,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坚持重点引进、重点培养的思路,以分类管理、合同约束、考核评估的方式,充分依托地方政府扶持项目,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加大政策扶持,努力创造优秀人才发挥才能的岗位和平台,塑造开放竞争环境,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凝聚一个团队、带动一个学科的良好局面。坚持拓宽人才思路,采取挂职、兼职、合作等柔性引才方式,集中引进一批能源化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方面急需紧缺人才,对柔性引进人才来延工作时间、地点等不作硬性规定。延长县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通过宣传政策、树立典型、设立优秀人才奖励基金、落实“传帮带”等措施,吸引人才来延长安家落户、创新创业。宜川县积极参与西安、延安举办的各类人才交流洽谈会,深入各大院校广纳贤才。截止目前,宜川县共参与省市人才交流会12次,人才招聘会6次,吸引应聘人员4600人次,达成用人意向636人次,引进和使用各类人才305人。

    三是紧抓人才培养,人才素质不断提升。围绕“外引内育”,各地在人才培养上积极探索,针对产业发展、个体成长需求,送出去、请进来力度不断加大。通过采取引才纳才、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技术交流合作、进行技能培养、鼓励进修深造、推进挂职锻炼等多种举措,让基层人才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吴起县县财政累计投入3100万元,通过外联外请与本地结合、教育培训与传帮带结合,通过“人人技能工程”,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延长县充分利用县委党校、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农村党员活动阵地等人才培养基

    训体系,突出新技能、新知识培训,将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审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人才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四是加强引才载体建设,人才平台、项目逐步规范。市上积极搭建圣地学者论坛,辐射带动各地、各部门行业积极参与,以邀请海内外学者,通过论坛的形式,进一步加强交流座谈和人才引进。同时积极搭建挂职锻炼平台,引进中央部委、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对口高校高层次专业人才来我市各级岗位发挥作用。各县(区)也始终坚持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以人才工程项目为抓手,搭建各类人才引进平台、服务平台、交流平台,让各类人才有固定场所可用、有实用的技能可学、有平台可以施展才华,全力打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聚集高地,吸引更多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助力地方发展。吴起县通过实施“51人才计划”,用5年时间计划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00名,努力打造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安塞县依托高层次人才先后建立了118个家庭农场、4个科普基地以及5.6万亩的设施蔬菜产业基地,充分发挥了各类专业人才的专业优势和资源。延长县通过组织专家服务团定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理论宣讲、技术培训、医疗卫生服务和法律援助等活动,六个“专家服务团”共开展各类活动1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到1万余人次。

    五是突出人才激励,人才积极性不断增强。各地以不断激励人才发挥作用为落脚点,从满足人才自身实际需要出发,通过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包括精神鼓励、物质奖励、政治激励,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服务。在人才引进以及具体的科研项目、选拔评价、人才落户、人事档案服务、工资福利待遇落实等工作中,用心服务贯彻于人才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能够做到高质高效管用,细心服务,使各类人才充分感受自身价值感。一是发挥精神鼓励作用。各地通过表彰、表扬、典型宣传来激励人才,积极调动了人才的积极性。子长县出台了《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坚持每两年评审、表彰一批“子长县拔尖人才”。富县每两年召开一次人才表彰会议,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进行表彰奖励。二是发挥好物质奖励作用。各地采取给予一定的资金和奖励进一步支持人才开展工作。延长县通过设立优秀人才奖、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发展,优秀人才奖每三年评选一次,

    引进、培养、宣传等。三是发挥政治激励作用。在各种选拔、使用中关注和向优秀人才倾斜。实践中,各地有针对性的推选优秀人才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根据人才综合能力,量才使用,对工作有成就、群众基础好、成绩突出的优秀人才,经过组织考察,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为他们施展才能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六是促进专业结合,人才作用发挥日益凸显。各级党委都能够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注重专业人才引进,立足本县(区)及行业发展实际,突出高精尖专和急需紧缺,坚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锻炼人才和引进人才,让高端人才到企业生产一线、到农村基层、到矛盾突出和环境复杂的地方去工作锻炼、适应环境、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带动了一大批本地人才脱颖而出,积极促进了各类人才在专业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宜川县外聘引进1名中原油田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使得钻采公司当年原油产量突破万吨,实现了原油产量的历史性跨越。延川县组织拔尖人才开展“五送一建”活动和“千人百题”大调研活动,使拔尖人才在活动中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专业技能,群众在活动中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洛川县通过引进、邀请和组织本地各类专家成立了专家服务团,深入各乡镇村、基层卫生院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和技术服务,为基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发挥各类专家引领示范作用奠定了基础。安塞县突出教育教学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作用发挥,县招安镇中学多年来中考升学率在全市名列前茅,成为一种“招安现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存在问题及原因

    经过调研,近年来基层高层次人才各种方式的引进有一些成效,但受地方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影响,在深化改革、政策机制、人才引进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一是现有高层次人才数量、质量不高。从整体上看,各县(区)、市直部门现有人才的学历、职称、能力等与当前发展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占大多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核心技术人才短缺。县区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专业人才缺口较大,集中体现在缺乏各行业的领军拔尖人才。吴起县林业系统300多人,懂技术的只有11人。二是高层次人才分布与结构不合理。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三少”,即高学历人才少、高技能人才少、非公领域人才少。

    经济建设一线分布少;事业单位分布多,企业分布少;传统行业多,新型产业少。三是高层次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一方面是引进难度大,由于受人事权限、编制管理束缚以及自身基础条件差、软硬件不完善、服务跟不上以及政策环境等影响,造成很多人才来不了或不愿来。例如吴起县卫计系统自主权不够,引不进来,严重缺乏技术人才;教育系统2008年引进23名教师,至今没有解决编制问题,随后几年也就再没有引进相关人才。另一方面是大量流失,有的引进后由于缺乏科研平台、缺乏配套政策、缺乏有关科研条件,同时受编制、薪酬、环境等方面限制,无法发挥作用,不断流失。本地培养出的专家、优秀人才,往往被其他经济条件好的省市、机构以高薪和优厚的福利待遇挖走。四是人才流动难。各县(区)都存在编制不足和进入门槛条件高,无法拿出更多的编制用于人才引进,需要的人有时候因为招考条件和门槛进不来。特别是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在地域、行业之间流动不够,向基层流动不够。个别单位专业人才进不来出不去,存在着富余在编比例大、冗员多、人浮于事、用人效益不高等现象。比如延长县农广校连讲课的老师都没有,基层农村实用人才奖励激励也跟不上;文广局无专业人员占编严重。

    原因分析:一是受地域发展限制。各地、各行业人才发展和引才力度都不平衡,教育、农业、卫计等主要传统产业、行业部门的人才政策、项目抓手相对完善,人才推动比较全面,但其他行业以及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有差异。部分县(区)还存在着限制多、管得死、缺少有效激励等问题,导致在人事管理、分配政策、职称评聘、激励保障等方面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与促进人才流动和作用发挥相适应的灵活机制,无法最大限度的激发人才活力,造成人才数量、质量以及分布和结构不合理。二是创新意识不强。目前除了圣地学者论坛、博士挂职、突出贡献专家、青年科技奖、专家服务团等市级项目外,大多县(区)和部门普遍缺乏特色人才工程项目,在项目的顶层设计、可行性研究、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整合扶持等方面做的不到位。基层人才工作投入和保障不足,使一些人才仅仅只能停留在本系统本单位中开展工作,不能在更大层面和范围内发挥作用。三是吸引力不够。用人单位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上新举措少、引才岗位设置不合理、待遇过低、科研环境达不到要求,这些都无法吸引人眼球。同时,人才市场发育不完善,社

    构和社会化人才服务机构。四是引才环境不宽松。一些地方、行业缺钱、缺设备、缺专业人才,信息不畅,交流平台少,提供不了相对应的科研环境和创新创业机会,无法解决人才工作、生活、科研中一些实际问题。地域、条块分割的人事管理体制不易突破,环境好的地方和用人单位人才不愿流出,环境较差的地方和用人单位则受环境影响很多人才积极性不高流失大。

    对策及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及成因,结合基层实际,进一步完善各级引才政策环境,用活用好现有人才,多措并举,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一是努力推进人才改革。加大市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示范点改革创新工作,不断在“两柔性、两松绑”方面进行新的尝试、总结新的经验和好的做法。给予基层用人单位引才、用人自主权,进一步降低引人、进人门槛,拿出专项岗位定向招聘和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分行业、分地区科学设置项目指标和分值,优化本地职称评审、各类人才选拔、各种奖项评审,突出人性化、激励性、针对性。明确和推进人才科技成果入股、专业技术人才兼职兼薪工作,充分放权,充分激活,释放人才改革和创新的推动力。

    二是促进基层人才流动。在政策待遇、提供服务、资金项目支持、成长发展、成果推广、培训交流等方面不断激励。针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在一定范围内降低职称晋升门槛和条件,下放评审权限给专业委员会,对外语、计算机在某些行业可以免试。不断增加基层津贴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专业人才生活待遇。加大开展和组织面向基层的各级各类教育培训、考察学习、科研项目,更多给予基层人才事业的机会和平台,进一步引导人才在行业之间、地域之间的流动,打破单位所有,因才而用,充分尊重人才的自主权,鼓励向基层一线流动,向更合适的岗位流动。

    三是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定“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台账,实行动态管理,专项用于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完善基层引才引智网络渠道,采取外出引才、市场招才、中介荐才三位一体的渠道,加强与国内各级各类大型人才市场的协作,与经济发达地区人才中介机构的联系,增强引才引智的针对性

    术岗位面向全国招聘各类高层次人才。采取招聘、合同、合作、交流、兼职等更灵活的形式吸引海内外学者和各类高层次人才来延工作。争取中省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科研机构、著名高校高层次人才来延挂职,帮助延安各方面发展。

    四是加大人才作用发挥平台建设。打造各类事业、项目、科技研发平台,用平台凝聚人才、用平台吸引核心技术、用平台促进人才作用发挥。设计和实施市县(区)各类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计划,加大对基层和一线优秀专业人才的支持力度。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对各行业、产业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农业示范园、科创中心等平台作用发挥。积极争取中省各类科研院所来延安设立分支机构和基地,加大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力度。推进专家服务基层活动,组织专家服务团定期深入基层开展考察服务、技术指导、成果推广以及人才培训,充分发挥人才专业优势。

    五是加强人才专业培训。通过开展一些切和实际的县乡级和行业单位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项目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一是开展定制教育培训。根据产业需求,定期走出去或柔性引进一些专家来延授课讲学,开展委托教育、定向进修培训、举办专业技术研修班、专题培训班等进行订单式教育培训。二是推动人才科研项目。联合中省、外地高层次人才,共同开发、参与专项课题、技术攻关、联合实验、重大项目活动,在科研工作中培养专业人才。三是进行实用人才培养。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应用技术、科学实验、成果推广领域,积极面向基层开展实用技术、专业技能培训。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在本地、外地设立和联合建设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进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六是完善人才服务。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打造人才来去自由的机制;二是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给予人才充分的自主学术选择和科研权利;三是营造便利的工作条件,建立专项服务机制,简化审批程序,配套科研硬件;四是营造快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在互联网、交通、办公场所、生活住房、交流互动环境等方面建立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五是建立多渠道人才资本投入机制,在加大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发挥社会资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推进人

    业和本单位人才引进、开发、培养、奖励等费用。

    总之,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基层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总结和不断尝试引才办法,做更深入的思考。不断推进引才工作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升对人才的服务水平,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助推全市追赶超越和“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的实现。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措施,更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有关精神,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全市后备干部队伍的现状

    (一)结构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县级后备干部367人,其中县区127名,市直部门、单位240名。从年龄看,35岁及以下24人,占6.54%;36岁至40岁58人,占15.8%;41岁至45岁89人,占24.25%;46岁及以上196人,占53.41%。

    从学历看,研究生学历85人,占23.16%;大学学历202人,占55.04%;大专及以下80人,占21.8%;国民教育第一学历大学本科及以上44人,占11.99%。

    从性别看,男性干部297人,占80.93%;女性干部70人,占19.07%。

    从政治面貌看,中共党员341名,占92.92%;非中共党员26名,占7.08%。

    从民族看,汉族367人,占100%。

    (二)主要特点

    1.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前期,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我们制定出台了《延安市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暂行办法》(延市组发﹝2008﹞136号)。办法规定:县级后备干部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正职后备干部一般以40岁左右为主体,35岁左右及以下不少于三

    之一;选拔程序先经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再由市委组织部进行考察,考察合格后,由所在单位党组织集体研究,提出建议人选名单,最后由组织部门上会研究决定。通过建章立制,全面规范了后备干部选拔原则、资格条件和选拔程序,规范了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和任用方式,使后备干部工作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一是干部年龄结构不断优化。通过设置年龄结构“硬指标”,让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干部在排资格、论资力的阻隔中能够脱颖而出,充分调动了广大后备干部队伍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增强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初步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趋于合理。二是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现有后备干部队伍,对新事物、新知识接受相应比较快,一些新政策、新规定、新业务、新技术通过微信、云平台、互联网能适时进行学习阅读,及时掌握中、省、市要求,领会上级意图,提高自身政策理论和业务水平。三是工作成绩更加明显。在汲取传统工作理念的同时,后备干部在推动工作、抓落实上,办法更多、思路更新,改革创新力度更大,能充分利用朋友圈、微信群、论坛、公众号等新型媒体,及时对当前工作现状进行沟通交流,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社会关注度,把工作做的更细、更实。

    3.后备干部培养使用力度明显加大。一是培训机制不断规范。市委以党校为平台,每年定期对后备干部进行2次集中轮训,把瞻仰革命旧址、亲历领袖故居做为教育培训的必备内容,通过规范教学制度,拓宽培训渠道,促进后备干部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二是双向挂职力度加大。在拓宽干部视野、转变落后思维、提升服务理念方面,市委组织部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按照“走出延安看延安”的工作思路,一方面逐年选派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省外发达地区、省直机关挂职锻炼;另一方面,主动和国家部委、省直机关、沿海发达地区联系,选派优秀干部到我市挂职,指导工作、发展产业,带动全市干部转变作风、更新观念、提升能力。2017年,市上选派了18名干部到省直机关单位进行挂职,选派了6名优秀企业中层干部到江苏、广州等发达地区进行挂职;接收了46名优秀干部来我市挂职。三是实践锻炼切实增强。通过选派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信访督察员、到扶贫攻坚一线挂职锻炼等方式,着力培养后备干部应对复杂形势、

    贫攻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从部分县区和市直部门选派了22名科级干部到市信访大厅担任信访接访督察员。四是注重使用后备干部。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的后备干部,在县区和市直部门班子调整中,按程序及时予以任用。2016换届以来,累计提拔使用后备干部138人,占干部提拔总数的48.59%。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个体素质差异较大。根据实际掌握情况来看,后备干部个体之间,综合素质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政策理论水平的掌握差别较大。有的后备干部对党的理论成果及中、省、市工作精神能够熟心熟脑,学习致用的能力比较强,有的则是一知半解,甚至有“一问三不知”的情况。二是业务素质方面差别较大。有的后备干部对政策、规定掌握应用游刃有余,有的后备干部工作乏力,缺少思考,“举步维艰”。三是在解决复杂问题方面能力差别较大。有的后备干部有思路、有方法,经验丰富、敢于担当,成效较为明显;有的干部工作抓不住重点,要不存有畏难情绪,解决问题成效不够明显,处理问题不够严谨慎重,有时还加剧矛盾。根本原因在于:一是所在单位主要领导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本着平衡矛盾、安抚情绪的心态,把一些任职时间长、能力平庸的干部作为考察推荐对象,没有从工作全局出发,实事求是地从系统内择优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干部,存在转移矛盾,向组织推卸责任的情况。二是组织部门自身存在把关不严的情形。一方面在后备干部考察中,考察组在谈话、考察过程中没有掌握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把一些口碑好、人品好的一些“老好人”考察进来,对干部的能力存在失察情形。另一方面,根据当前《办法》规定,所有单位都可向组织推荐一定比例数额的后备干部,实际情况是,有些小部门、小单位人员有限,下属只有很少的几个科室,主要领导便顺理成章的将余下的干部进行呈报,认为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事,本单位只需配合就行;三是有的单位存在实用主义思想,重眼前轻长远,满足于现有岗位使用得心应手,只求眼前过得去,不求长远有发展,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培育工作只是喊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中。

    龄、性别、政治结构,但从年龄结构看,46岁以上后备干部仍然占到53.41%,年轻干部的占比还不是很大;从学历上看,虽然大学以上学历占到78.2%,但第一学历本科及以上只占到11.99%,整个后备干部学历仍然不高;从政治面貌看,非中共党员只占到7.08%,所占比例还很小。而且我们忽视了专业结构和能力结构,对专业性干部、能力型干部储备的不够,这个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林、水、牧、教育和卫生等各个方面。究其原因:一是选拔来源渠道相对单一,当前后备干部的选拔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许多优秀人才因单位性质、职数设定、身份问题、年龄、性格爱好等因素,很难纳入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选拔渠道显的不够畅通。二是可供选择的干部基数过小。近年,一些地方在抵制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同时,不断提高干部调动和遴选资格条件,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重文凭、轻水平的实际情形,有的干脆实施一刀切,除了省、市规定的招录、选聘外,把进人口子一下子扎死,无形中也将一部分优秀人才拒之门外,致使空缺岗位长期得不到补充,干部整体基数过小。三是当前各单位业务骨干和核心力量仍然以45岁左右的干部为主,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干部政治可靠、业务熟悉、经验丰富,抓工作有成效,多年来综合排序依次向前,形成惯例;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教育导向和先前工作需要,这批干部全日制学历主要以中专、高中和大专为主,本科以上学历少之又少,从而呈现出我市后备干部队伍全日制学历整体低下的实际。

    (三)培养渠道不够畅通。当前我市后备干部的日常培养主要依赖于三个方面,一是所在单位培养,主要集中在单位例行的集体讨论学习中,存在针对性不强,内容单一,概念模糊,抓的不实、不紧、不到位的情形;二是依托党校等培训机构进行短期培养,存在着时间短、次数少、任务重,难以学深、吃透,成效不明显的问题;三是利用双向挂职进行培养,存在着协调困难、任务单一、周期过长、人岗不适和批量过小等问题,短期内难以做到全方位、全覆盖。原因在于:一是大部分后备干部所在单位缺乏长期有效的培训方式,对教育培训形式、培训内容整体把握还不够精准。二是优质教育培训平台过少,按照党管干部、从严管理干部要求,近年来,各县区、各单位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日益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党政干部培训主要阵地集中在市委党校、干部培训学院等少

    培训成效。三是双向挂职仅限于下派上挂,分派急、难、险、重任务和实质性交流换岗锻炼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日常管理困难、年度考核不准、单位对干部的德行表现、教育成效缺乏准确掌握情形,有个例甚至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四)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前期市上出台了一系列后备干部选拔管理有关文件和办法,但真正应用起来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一是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新形势下,中央就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干部的主要职责和工作重心发生了较大变化,当前管理办法出台较早,已不适合当前工作的需求。二是可操作性不强。现有的管理办法规定内容太过笼统,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一是大单位、小单位一个标准,成绩突出的单位和成绩落后的单位一个样,在调动干部积极性方面,作用发展不平衡,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三是配套制度不健全。没有对原有文件及时更新和补充,具体执行中缺少量化指标和参考依据,只是就事论事,灵活性和科学性远远不足。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人事主管部门缺少调研,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不够,在制度的建设上没有及时跟进,现有规定与当前工作结合不够紧密;二是新形势下干部工作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后备干部的选拔标准发生了较大变化,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真正把品行端正、德才兼备的人才纳入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三是现行办法在后备干部管理上没有明确责任分工,组织部门抓宏观比较多,在平时的培养上很难具体到每一个干部,而所在单位责任不明,没有把这项工作独立出来抓,以致于出现“上不问、下不管”的尴尬局面。

    (五)备用结合还不够紧密。根据统计结果看出,全市2016年换届以来提拔使用后备干部,较之以前有大的提升,但仍然还没有达到提拔干部总数的一半。后备干部的“备”就是为了“用”,但就整个后备干部队伍来说,“备而不用”的也十分普遍,甚至“随备随用”“用而不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部分干部后备多年,一直得不到提拔使用,有的将面临退休仍然还是后备干部,一定程度上造成年轻干部对组织缺乏信任,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不能人尽其才。原因在于:一是随着机构改革步伐的加快,近年来,各县区、部门领导职数不断削减,超职数消化压力巨大,可供后备干部施展抱负的平台相对较少;二是退二线年龄向上延伸,使原本可空出的领导岗位不再空缺,

    三是空岗无人和多人一岗的情况普遍存在,体现在空出的岗位或是没有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或是有多个后备干部符合空缺的岗位条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后备干部常后备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后备干部选拔质量。为积极适应新形势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改进后备干部产生的办法,广泛发现优秀人才,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数量、质量和活力。一是明确选拔目标。应严把“入口”关,初步明确选拔目标,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按拟空岗的数量比例、专业结构、年龄层次合理选拔,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将以往备足备广后备干部总量调整为备精备专。二是创新选拔方式。改变后备干部选拔方式,变“封闭选拔”为“公开选拔”,适度公开选拔程序,对资格条件、资格审查结果、民主测评结果、初步人选确定等进行公开,最大限度地提高选拔工作透明度。建立和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努力创造使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克服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采取多种途径发现和选拔后备干部。三是扩大选人视野。注意在领导班子调整、届中考察、年度考核、综合研判和干部考察过程中发现优秀干部,及时把那些群众公认、政治业务素质好、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挑选出来。注意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优秀人才,破除求全责备的观念,树立看本质、看主流的选人用人观,识别和认定后备干部,既要看一个人的平时一贯表现,也要看一个人关键时刻的表现。坚持到基层一线考察选拔后备干部,要把长期沉在基层、默默无闻、扎扎实实、工作实绩突出的老实人选拔出来。

    (二)优化后备干部队伍结构。在坚持领导班子正职按照1:2确定后备干部数量,领导班子副职按照1:1确定后备干部数量的基础上,以市和县为单位实行总量控制,具体到某一个单位不作硬性数量要求,符合条件多的就多确定几个,符合条件少的就少确定几个,以防止凑数量降质量。在后备干部队伍结构上,应注重优化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政治结构、专业结构,年轻干部、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专业性干部都要有一定的数量,保证在领导班子调整时有较为充足

    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干部。

    (三)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一是加强理论培训。要对后备干部提出培养计划,举办专门培训班进行轮训,在培训的内容上要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不仅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还要根据新时期、新阶段形势的要求,结合后备干部队伍的特点,综合培训,全面提高。二是强化实践锻炼。各级党组织要采取上挂下派、轮岗锻炼、异地交流等形式,促使后备干部在多岗位锻炼中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及时把一些基本成熟的后备干部选拔到适应他们发展的岗位接受更高层次的培养锻炼。三是加强教育培训阵地建设。在抓好党校、干部培训学院办学的同时,还要着力抓好枣园、南泥湾、梁家河、杨家岭、王家坪等5个分院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县区党校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教育培训办学水平,为后备干部培养提供坚实的平台。四是加强监督管理。结合后备干部队伍实际情况,确定近期使用、中期使用和长期培养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并建立后备干部个人成长档案,及时更新后备干部的成长动态,分析判断后备干部的优劣,为针对性的培养和使用后备干部打好基础。

    (四)探索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后备干部建设,保持动态平衡,关键是应畅通“出口”,后备干部名单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当是动态变化的。一是应建立备用期限制度。结合后备干部年龄和任职年限,探索建立备用期限制度,规定后备干部最长的备用年限,超过最长备用年限得不到提拔使用,应及时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避免出现“备而不用”、“一备到底”的情形。二应引入竞争管理机制。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管理机制,结合年终考核、民主评议、综合研判、干部考察等结果,每年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一次调整补充。把政绩平平、工作失职、经不住考验、群众威信不高、没有培养前途、体弱多病的后备干部调整出去;要把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及时充实进来,从而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以适应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三要保持动态平衡。在及时调整充实后备干部队伍的同时,又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连续性,避免出现“大换班”的情况。只有畅通“出口”渠道,实行“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干部队伍才能有“源头活水”。

    关键,备用结合搞好了,后备干部工作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一是明确后备干部为主要提拔对象。后备干部综合素质相对较为优秀,以后备干部为主要班子来源,优先使用后备干部,既可实现备用结合,又可防止用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要大胆提拔使用成熟的后备干部。积极创造条件,适时选拔成熟的后备干部进入领导班子或主要领导岗位,不以年龄划杠子,不论资历定位子,不唯学历组班子,逐步提高后备干部的使用比例,避免许多后备干部“年年后备年年备”,要变“备而不用”为“常备常用”。三要建立健全备用结合制度。在提拔干部进领导班子时,原则上应从后备干部中挑选;各单位推荐干部拟任人选时,凡不属于同级后备干部的人选,要在推荐报告中作出说明,从而有效解决后备干部备用脱节的问题,有力激活后备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创新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初步探索

    黄陵县紧扣农村党组织服务效能不足的短板,搭建服务平台、优化服务机制,创新服务载体,取得了以服务暖民心,以服务聚人气的良好成效,农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得到有效提升。近期,对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的主要载体、实践做法和具体成效进行了专项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形成调研报告。

    一、主要做法

    紧盯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强化服务功能,实施了农村末端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县114个村(社区)党群活动场所拓展六项服务、健全保障制度、有序开展活动,使党组织有了“人缘”、聚了“人心”,群众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

    1、开展代办领办。在“县有政务大厅、镇有便民中心、村(社区)有便民服务室”三级服务网络全面覆盖的基础上,通过建章立制、完善设施、行政下放等措施,将医保合疗、养老保险、民政救助等6大类32项政务服务审核前移,专人坐班值班、代办领办,农村活动阵地有人办事、方便办事成为常态。同时,

    项基本需求。

    2、提供便民服务。统一设置便民服务工具柜,购置五金电料、水暖耗材、小型机具、救急药品、文体器材等群众不常备的生产生活工具和应急物品,免费借用群众,解决群众一时之需。由村干部牵头、有技术的党员群众参与,组建志愿服务队,提供水电维修、家政服务、应急帮助等,解决广大群众特别是孤寡老人的“燃眉之急”。

    3、推进金融服务。协调农业银行、农村信合等金融机构,建立农村组织和金融基层网点“双基联动站”,统一配备“金融E终端”、移动销售终端(POS 机),从村干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贫困群众中确定专(兼)职业务员,纳入考勤考核管理,统一培训、坐班服务,使群众不出村就能办理存款、转账、取钱、缴费等金融业务,在家门口就能缴纳水电费用、领取低保养老金等。

    4、拓展电商业务。对接大型超市、物流配送中心,提供网络代购、商品零售、快递分发、产品购销等电商服务,完善了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让群众在家就能购买生产生活所需的高品质商品。以党支部为主导,合作社牵头,吸纳群众参与,依托电商平台宣传、包装、推广、销售本地农产品,分析供求信息,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全面实现“电商进农村”。

    5、实施产业帮扶。发挥党支部在产业、就业方面的信息优势,搭建技术指导和劳务信息咨询平台,有效整合农村剩余劳力、技术人员特长、企业用工需求等方面信息,通过党组织牵线联系、服务平台按需分配的方式,双向提供农资购买、农机调配、农民务工、农产品销售等中介服务,盘活了农村闲置劳动力和技术人才队伍资源,架起了农民致富增收的“信息桥”。

    6、延伸养老服务。积极破解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难、农村人口看病难的问题,借助精准脱贫政策和项目,对农村党群活动阵地的闲置房屋进行扩建改造,建设高标准农村“幸福院”14个,村级卫生室全覆盖,通过“有偿+无偿”“帮扶+互助”等模式,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健身康复、日间照料、病残救助等服务,让农村群众也能享受到高质量地社会公益服务。

    二、存在问题

    解决了活动阵地使用率不高、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服务群众不经常等问题,增强了党支部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能力。但是,对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黄陵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1、服务事项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求。目前,村级便民服务室按照统一模式提供服务,基本满足群众需求,方面群众生产生活。但因各村产业特点、生活条件、居住分布等实际情况不同,群众需求差异化较大,存在服务事项与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不密切,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等问题。比如,城区周边群众对技能培训、务工信息的需求更多,后川偏远农村群众对代办领办、金融电商服务利用率更高,生活水平较好村组的群众对满足精神层次的需求更加向往,需要不断丰富完善具有针对性、特色化的服务功能。

    2、服务质量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党组织教育监督管理党员的办法不多,党员服务群众积极性不高,存在被动服务多、上门服务少问题;有的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标准不高,在落实值班坐班、代办领办、承诺兑诺等相关制度有形式化现象,服务触角不深入、服务覆盖不到位;一些村干部能力素质低,对一些办事流程、程序环节、审批事项不清楚,影响了办事效率和结果。

    3、服务基础和保障还需要巩固提升。在拓展和完善便民服务功能的过程中,仅对基础条件较好、群众居住集中的村组进行了资源整合,推行“六项便民服务”。对部分条件较差、人口较少、位置偏远的村组,服务功能仍局限在代办领办、日常帮扶等基本服务方面,在拓展服务空间上存在较大难度。同时,由于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工作经费有限,致使部分服务难以高水平开展和日常维持,制约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三、对策建议

    进一步找准服务型党组织的功能定位,突出政治功能,增强引领力、推动力、凝聚力,使支部建设更加坚强有力;强化服务功能,全力构建综合便民服务体系,使工作方法、服务内容更加贴近群众需求。

    1、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把建强党组织作为优化服务、提升质量的基础保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一是规范组织运行。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严肃组织生活,规范议事规则,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

    员议事会制度,形成党员参与管理、参与服务、参与监督的有效机制。健全民意收集、民情分析、民声回应等制度,动态掌握党员群众的真实愿望和需求,使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功能具有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是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推动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能人创建示范园、领办企业等措施,打造一批有规模、有成效、有带动作用的党建产业示范基地和企业,引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增强党支部向心力。三是加强统筹协调。深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统筹整合驻区单位、行业部门和各个领域的优势资源和干部力量,形成共商区域发展、共抓基层党建、共同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工作格局,实现组织优势、社会资源、服务功能的最优整合和效应最大化。

    2、提升党员活动阵地服务功能。全面实施升级改造工程,通过投资新建、资源整合、业务归并等措施,让每个阵地都成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一是统一落实标准化配置。对活动阵地进行改造升级,每个活动阵地至少设置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图书阅览室,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视讯系统全覆盖、党务管理信息终端全覆盖;配齐办公和服务设施,充分保障党组织活动、政务处理、群众办事的各项基本需求。二是区别落实个性化配置。有效利用闲置场地、富余房屋,对活动阵地功能进行拓展延伸,建设医务室、调解室、便利店、村史馆、文体广场、道德讲堂等,购买文体器材、声响器乐、表演服饰等,满足基层群众在医疗保健、民俗文化、大众娱乐、体育健身等方面需求。三是重点落实高端化配置。每年按照20%的比例,选取群众居住集中、基础设施完善的中心村,依托党群活动中心,建设农村“幸福院”、社区互助中心等,提供区域性健身康复、日间照料、学生托管等多样化服务。

    3、构建高质量组织服务体系。突出农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和协调优势,以“群众需求什么、我们提供什么”为服务宗旨,构建灵活高效、贴近需求的党组织服务体系。一是做优“六项服务”举措。在持续落实政务代办、电子商务、便民服务、普惠金融、产业帮扶、公益联盟等“六项服务”的基础上,紧盯群众需求变化,拓展服务内容、简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让群众在村就能享受高效便捷的多元服务。二是组建专业服务队伍。采取“支部牵头、党员主导、群众

    带头人等群体,围绕产业发展、矛盾调解、文化宣传、产生需求等内容,组建多元化便民服务队伍,开展区域化、专业化服务。三是规范引导农村自治。党组织要主动支持、参与和领导红白理事会、群众文化活动、村规民约建设等群众组织、群众活动和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开展邻里关爱、互帮互助活动,自觉参与应急抢险、治安维护、环境整治、邻里团结等工作,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风尚。

    4、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保障。建立完善便民服务保障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将好的做法固定下来并长期坚持。一是规范服务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干部坐班值班、代办领办、承诺践诺、民主评议制度,建立值班公示栏和去向告知栏,严格落实承诺履职积分管理考核办法,通过季度打分、年终评定百分制考核,做到量化评定服务质量,确保便民机制长期坚持,群众长期受益。二是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把“问题墙+回音壁”制度作为加强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的有效措施,通过上级检查指导、自身对照查摆、群众反映监督等办法,每季度列出各方面反馈的突出问题,制定措施、夯实责任、明确时限、逐项整改,并接受群众评议,不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三是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坚持把服务成效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考核奖惩等重要依据,对组织评价优、群众口碑好、工作业绩突出的,落实评先评优、表彰奖励等措施,对服务效果差、群众满意度低的党组织,列为后进整顿对象,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真正把各项服务做细做实做深。

    延安市依托红色资源优势

    着力增强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实效

    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要求,整合红色资源,做大做强延安干部教育培训,我们采取实地查看、现场听课、发放问卷调查、借助手机APP等方式,对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市五次党代会明确要求,要守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发挥延安这所“大学校”作用,切实搞好“大培训”,为全党同志提供更多精神“钙片”。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围绕以延安精神、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为主干的党性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中省领导的多次肯定鼓励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全年共举办培训班597期,培训干部9.1万人,承接对外培训班2323期,培训11.1万人,干部教育培训人数一直稳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方阵。中组部、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分别在《组工信息》《陕西信息》《陕组信息》上刊发我市开展干部党性教育做法,陕西日报多次专题宣传报道我市干教工作。

    一是市委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市委常委会先后多次进行专题研究部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多次深入革命旧址、梁家河、南泥湾和延安学习书院进行现场调研指导,协调解决问题,出席全市党校工作会议,多次给培训班学员辅导讲课。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严汉平积极谋划部署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统筹培训计划,统筹培训资源,统筹培训实施,设计把关重要培训班次,务求培训实效。在市委领导的影响带动下,各地各部门普遍建立了“一把手”抓干部教育培训责任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领导格局,营造了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的良好氛围。

    二是整合培训资源,做大做强延安干部培训学院。2012年成立的延安干部培训学院,下辖王家坪、杨家岭、枣园三个分院,面向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开展延安精神、革命传统教育等干部教育培训服务。2016年,市委决定扩大延安干部培训学院规模,又成立了延安干部培训学院梁家河分院和南泥湾分院,并将学习书院打造成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高地。2017年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形成了一总院五分院加学习书院的新格局,全年总院培训630个班次共计30042人,王家坪分院培训733个班次共计34826人,枣园分院培训508

    个班次22942人,杨家岭分院培训365个班次共计18980人,梁家河分院培训10班次共计513人、南泥湾分院培训22个班次共计835人,学习书院培训7万多名党员干部。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已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省委组织部确定为“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党性教育基地”。

    445处历史遗址和大量珍贵的文献图片资料,是我们开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我们坚持把这些珍贵的红色资源作为培训干部的“活教材”,先后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对延安红色资源进行整理、挖掘和研究,形成了以延安精神、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为主干的党性教育培训课程体系,编订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为人民服务”、“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延安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延安时期的统一战线”等精品课程。开发了历史的启示、精神的力量、领袖的智慧、延安的记忆等四个板块30多门特色课程。依托延安厚重的红色革命历史,按照不同群体的培训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发了西北革命、长征落脚、红色延安、大生产运动、转战陕北、知青岁月、黄土风情、人文初祖等八条教学线路。编写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纲》、《延安时期的党群干群关系》、《延安时期著名人物》、《延安时期青年运动史》等书籍,其中《延安时期党群干群关系》一书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干部培训好教材推荐书目”。

    四是创新培训方式,突出现场体验教学。我们始终遵循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坚持质量第一,按需施教,在做好专题教学的同时,突出现场体验教学,让学员深入到现场,通过激情体验使精神受到洗礼,思想受到启迪。先后确定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凤凰山麓、南泥湾等16处革命旧址为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教学主题设计各有侧重、各具特色。枣园旧址突出体现延安时期的党群干群关系,为人民服务与党的根本宗旨;杨家岭旧址突出体现新民主主义理论,党的七大历史功绩,延安整风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王家坪旧址突出体现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凤凰山麓旧址突出体现《矛盾论》、《实践论》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白求恩与白求恩精神;南泥湾旧址突出体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黄河壶口瀑布突出激情教学,高声齐唱《黄河大合唱》,让学员“重温血与火的年代,激发革命激情”;梁家河基地突出体现知青一代的光辉奋斗史,围绕理想信念、为民情怀、创新担当、艰苦创业四个模块,使参训人员到梁家河村亲身学习和体验习总书记等知青一代学习、工作、生活和成长史,开展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政策理论水平,坚定了扎根农村、奉献基层的信心和决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按照不同班次需求进行合理配置,把系统讲解、要点点评、案例分

    的生动课堂,成功实现了红色资源优势向教学优势的转化。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结果看,我市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了学员的普遍认可,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县区和部门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市委高度重视对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常委会专题研究,确定规划、方案等重大事项,但是相关县区和部门单位对红色培训重视支持不够,一些培训机构对自己的职责认识不到位,对抓红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二是校舍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落后。延安干部培训学院下设王家坪、杨家岭、枣园、梁家河、南泥湾5所分院办学条件相对滞后,一些功能不够完善。

    三是培训管理人员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事业心责任心不够强,精细化管理和主动服务做的还不够。

    四是课程研发进度缓慢。重视科研的激励机制没有形成,课程研发进度缓慢。一些教师忙于讲课,不能深入研究学术,对党中央在延安13年和梁家河“大学问”深度挖掘不够,新老教师间的“传帮带”做的不够,在打造延安红色培训名师方面还需加强。

    三、今后打算

    通过调研,我们深感红色培训需求之大、红色培训意义之大、做好红色培训责任之大。在全国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际,做好延安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工作举措,加强软件弥补硬件不足,切实提升培训质量,继续健全完善干部教育培训“1+X”文件,守护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1、狠抓管理办法落实,形成培训合力。狠抓《延安市对外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试行)》落实,从管理体制、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师资队伍、教学点开发、评估考核等6个方面作出规范,组成联席会议,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具体职责进行分工。市工商局对申请从事干部教育培训的机构登记注册严格把关,并须经市委组织部批准;对超出核准登记经营范围、擅自从事干部教育培训经营活动的企业和机构进行清理整顿。市食药局、公安局、交运局等单位各尽其责,确

    加强革命旧址维护建设,加强对旧址教学点秩序管理,统筹安排现场教学班次,加强讲解员队伍管理,提升讲解员综合素质,为培训提供良好环境。培训机构在组织现场教学尤其是在缅怀革命烈士等场合中,从着装到言行举止到学员列队都要抓细落小,绝不允许出现自由散漫等不良行为,并把学员遵守培训纪律情况作为培训效果评估的重要内容,以良好的学风促进培训质量的提升。

    2、用好培训基地,夯实培训基础。结合省委组织部对加强党性教育基地要求,制定《建好用好干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的暂行办法》,指导各基地明确培训主题,加强师资建设,打造精品课程,完善展馆布置,拓展教育功能,实时进行督导。探索将吴起、志丹等县区委党校设为延安干部教育培训学院分院,开展对外培训。县区委组织部履行牵头抓总责任,加强工作指导,促进硬件达标、软件提升。各培训机构结合基地建设,进一步整合优化培训资源,加快课程研发。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高素质培训队伍。选派优秀教师到中央党校、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进修学习。在市委党校举办了为期2个月的年轻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延安干部培训学院举办对外干部培训带班人员培训班。开展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名师和对外干部培训优秀带班人员评选活动,加大对名师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创造条件支持他们到国家级培训机构、中央部委和各省市讲授延安精神,宣传推荐今日延安。

    加强师资队伍管理,严格按照《延安市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师资库动态管理、严格考核,做到有进有出、有奖有罚。

    4、重视教学科研开发,打造精品课程体系。组织专家学者对红色教育资源进行整理、挖掘和研究,完善提升“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等30多门精品课程,深入挖掘梁家河“大学问”,组织力量新研发3—5门精品课程,加强以延安精神、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为主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以项目制形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教材建设,拍摄制作系列专题教学片,力争年底形成3—5门精品课程。

    5、开展培训网络评估,加强培训督导。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在落实。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采取网络评估系统和教育督导的相结合的形式,采取“一班一

    电话回访等方式,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餐饮住宿、出行接送、班务服务等方面进行量化管理、严格考核。考核评估结果向培训机构每月反馈一次、每季通报一次,并与培训机构的年度考核、授课人员的资质薪酬以及管理服务人员的待遇相挂钩。

    总之,今后我们将以建设全国“延安精神研究传播基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基地”“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示范基地”为目标,高点站位谋划,完善课程体系,统筹培训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全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延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如何加强新经济新业态条件下的基层党建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一系列新理论,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科技飞速发展,以知识创新为主导、信息技术为基础、人才创业为支撑的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加强党对新经济产业的统领,落实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已成为各级党委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近期,我们开展了如何加强新经济新业态条件下的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到有关单位和施工现场调查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对新区新经济产业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如何在新经济新业态领域开展党的建设工作。

    一、新区新经济产业现状

    几年来,延安新区紧密结合建设发展实际,聚焦特色小镇、大数据产业、商业综合体、生命健康产业园等一批已落地或达成落地意向的项目,积极探索如何在新经济新业态条件下开展党的建设工作。通过实地考察898创新空间、中国供销农产品物流园、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的建设情况,与项目负责人、党员、一线工作人员谈话,深入了解了新经济产业结构、机构设置、产业功能及党组织现状等情况。

    国首家最大的地图大数据交易中心和西北地图云基地的中科宇图两家企业已落地办公,但党员数量不足,目前尚未建立党组织;二是新农商大市场有限公司已成立党支部,但组织工作推进较为缓慢;三是华为云计算中心主体完成,挂靠于管委会机关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四是广州冠昊生物科技公司规划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园”、服务新经济企业的创业孵化中心基地以及中国延安大学生创业创新小镇等项目正在建设阶段,流动党员数量较多,目前,由项目负责单位党组织负责流动党员管理。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党建工作资源缺乏,工作方法滞后。目前,新区新经济产业规模较小、发展不稳定,从业人员少、流动性强,相较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组织,管理体系不够严密,没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党务干部等资源支撑,导致党组织丧失自主开展党建工作的资源基础,严重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新经济组织不能有效的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按部就班国企党建工作方式,出现党建业务相脱离的“两张皮”现象。

    (二)新经济组织党建主责主业意识不强。党的观念是党性的集中体现,是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前提。新区新经济产业目前均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强技术支撑,不断加快提高新经济产业带头作用,在领导和工作人员配备方面,往往顾此失彼,导致新经济组织领导普遍专业技术较强,管理能力不足,进而导致党的观念淡漠、组织弱化、纪律松弛,主动抓、带头抓、自觉抓党建工作的意识不强,改革创新精神不足。

    (三)党建工作与企业利益关系上存在矛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要想追求可持续发展,达到利益最大化,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实行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管理制度;而新经济业态具有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特征,企业党组织为追求短期利益的最高增长,往往集中全部精力,不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不愿分配资源到党的建设,干部革命精神、斗争精神、创业精神不强,存在不敢担当、不愿负责,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问题,导致党建工作举步维艰。

    三、加强新经济新业态党建工作对策与思路

    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加强对新经济党组织领导的思想政治建设,一是要强化领导模范带头作用。加强新经济新业态党组织领导的思想政治建设,完善并坚持学习制度,带头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认真履职尽责,不折不扣的带头执行上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二是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要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党章党规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认识,严格要求,筑牢思想,提升素养,要认真调研、深入思考,找准切入点,抓好结合点,坚持并完善学习制度,分期分类制定学习计划,要针对新经济产业特点,合理利用“新区大讲堂”等载体,邀请新经济领域专家加强领导干部专业知识。

    (二)建立健全各项组织制度,形成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提升新经济党组织战斗力,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党建组织架构,注重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要系统集成、步步为营,把好的经验做法上升为规范性指导意见。要在基础的组织生活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尝试建立领导联系基层制度,建立党建联络员制度,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建立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加强“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对党建工作的各种信息及时跟进、及时传递、及时处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创新活动载体和工作方法,建立新经济组织党建保障机制。新经济组织党建目标的达成和功能的实现需要通过一定活动载体和工作方法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根据产业规模、组织结构、经济形态等实际情况科学创建活动载体,合理运用工作方法。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把党开展建工作中缺乏人力、物力、财力的新经济党组织力量集中起来,建立党组织建设保障机制,使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步学习,党的方针和企业文化共同宣传,党员管理和人才建设齐抓共管,要不断激励先进、激发动力,在新经济党组织中树立一批先进典型。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党员自身素质和队伍建设。新经济产业党组织开展活动,一定要把党的思想观念、组织观念、行为观念和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不断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提升党员干部自身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例如,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专业知识,比学

    组织演讲比赛,开展各类以党组织生活为主题文体娱乐活动,把红色文化贯穿到新经济产业的各个领域。

    差异化考核助推安塞追赶超越

    目标责任考核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总体评价,也是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工作实绩的检验。是科学发展、引领方向、转变作风、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机制。如何使考核真正成为“风向标”和“指挥棒”,安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从2013年起对目标责任考核工作开始不断探索革新,历经4年,反复完善改进考核办法,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以科学分类、突出重点、凸显个性、鼓励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差异化目标责任考评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差异化考核的特点

    科学分类,千分量化。科学分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按照产业基础、自然条件、区位特点、发展潜力等因素将条件相近的乡镇划为同组进行考核,把区直部门和驻塞单位以职能职责、业务特点划分为4个组进行考核。强弱分开,分类考核,实现公平竞争、同步起跑。二是从考核内容上凸显特色优势。比如,南部川道乡镇适合搞棚栽业,每新建一个五型大棚计3分。而北部高寒山区适合搞养殖业,每发展一个适度规模养殖户可以计1分。也就是鼓励不同地区根据各自区域特点和自然条件,宜果则果、宜畜则畜、宜菜则菜、宜商则商,走差异化特色发展路子。千分量化是针对过去的考核办法采取的都是百分制,先进和后进往往差之毫厘,使得先进不硬气,后进不服气,不少人对考核结果不认同,怨气大。而差异化考核办法将重点工作、经济社会事业指标、党的建设、社会评价等考核内容进行细化,采取千分制,同时实行加扣分,上不封顶、下不设限。目的在于树立差距明显、差别突出的计分导向。从2013至2016四个年度的考核结果来看,同组乡镇最大分差分别达到917分、2409分、1213分和2420分,部门之间分别

    距十分明显,使得先进者理直气壮,后进者心服口服。

    突出重点,导向明确。安塞曾经连续8年进入西部百强,但长期以来“油主沉浮”的格局一直未能得到改变。一是受石油企业原油产量下降和国际油价走低影响,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对调结构、转方式、保增长带来了巨大压力。二是工业园区建设起步晚,在短期内很难有实质性的财政贡献,保持财政增收的目标困难较大。在两大增长极面临严峻困境,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压力较大的同时农村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低,群众还没有建起稳定的富民产业的问题尤为凸显。差异化考核办法着眼于区域实情,尊重客观事实,充分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主题,旗帜鲜明地将棚栽、果业、畜牧业、重点项目建设、争项引资列入了重点工作,赋予基础分值600分。一是按每新发展一个单位产业计分(1个五型大棚、100亩果园计3分、1个适度规模养殖户计1分),二是对重点工作现场观摩点评,凡是经验收达到现场点评标准规模的点评点(如集中连片新建安塞五型大棚20座以上、新建弓棚50棚以上、香菇种植15万棒以上;果业新建园和幼园管护规模在200亩以上;畜牧业生猪养殖户存栏500头以上、家禽1万只以上、舍饲养羊存栏500只以上、养牛驴50头以上)将以50-60分的方式加分,对规模超出点评标准的部分,按照相应比例的分值再次予以加分。这样既准确体现了重点工作在考核中的重要作用又鼓励了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从2013、2014、2015、2016四个年度的考核结果来看,重点工作得分最高的乡镇分值分别是776 分、1275分、1374、和1024分。差异化体现的淋漓尽致,导向作用发挥明显。

    保障共性,凸显个性。在注重经济指标的同时又充分考虑了社会事业等共性指标的必要性。将退耕还林、农田水利、社会治理、文化、卫生计生、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13项社会事业指标纳入考核范围,赋予分值250分,同时对重点项目建设、市考指标和部门职能工作实行分项赋分、对标考核。这样即有效地克服了过去考核内容庞杂导致各部门在工作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对职能工作重视不足,落实不力的问题,又充分发挥了部门优势,彰显了特点,使各部门既有干头,又有盼头。

    既注重年终考核又注重平时进度,为了充分发挥乡镇、部门的长处优势,激发各级各部门干事创业的活力,差异化考核办法列出了19项加分项目和11项扣分项目。尤其是将现场点评、月通报、季讲评、督查约谈、工作创新、表彰奖励、一村一品、文化旅游产业、完成市考指标、培育非公经济、巩固产业发展、封山禁牧等分别列入乡镇、部门加扣分项目,且加分分量重、扣分力度大。加分方面:比如前面提到的点评点加分,四个年度仅现场点评一项乡镇最高加分分别达到1735分、1637分、1282分和1488分,各乡镇对产业建设的重视程度之高和投入精力之大是差异化考核办法施行之前从来没有的;比如工作创新,对获得工作创新一、二、三等奖的,乡镇分别加50分、40分、30分,部门分别加100分、80分、60分。从近四个年度的考核结果来看,已有23个乡镇、部门获得工作创新奖,尤其在部门,工作创新奖在年度考核结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大大激发了各乡镇、部门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必须立足实际、开动脑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再比如争项引资方面,每认定一个新开工且立项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果业项目,或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或6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社会事业、文化产业项目且到位资金达到30%的加80分等,都有力地激发了乡镇、部门干事创业的热情。扣分方面:比如封山禁牧工作被区委、区政府通报批评1次扣50分,2次扣120分,3次扣200分,3次以后的每通报1次扣100分;被市级以上通报批评1次扣200分,2次以后的(含2次),每次扣500分;比如对乡镇巩固原有产业不力的,一个标准点扣分可达60分;再比如在加大平时考核力度方面,一是每月对安全生产、信访、封山禁牧、党建、重点项目5项工作按月进行通报,二是每季度召开全区季讲评会议对13项重点工作进行讲评排序,三是通过专项督查、综合督查、暗访督查对市考指标、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年终按照《月通报、季讲评、督查约谈实施细则》予以扣分。其目的是确保功夫下在平时、困难解决在当时、基础打牢在平时,同时也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在发挥各自特点优势的同时要聚焦到区委、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上来,在百花齐放的同时要统一到经济建设这个主题上来。

    灵活应运,便于操作。差异化考核办法建立起了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整体架构科学合理。为考核指标的灵活设置提供了便利。主要体现在考核内容可调整、

    点评和工作创新列为考核内容,而现场点评点规模不分大小,有失公正,工作创新在全县联评后大部分乡镇和部门均未能入围,从而出现了考核不平衡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在修订2014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时将现场点评和工作创新列为加分项目,使考核的公平公正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差异化考核办法实施后,全区产业发展迅猛,这就要求考核重心应逐步转向巩固原有产业发展。因此在2014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中及时增加了针对上年度现场点评点,连续5年采取随机抽查、逐点考核的内容,且2015年度的考核办法根据实施情况又进一步加大了扣分力度。回头式考核做到了建管并重,可持续发展。再如针对有些乡镇在发展产业时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现象,2015年在办法中将举债搞建设列入扣分项目。由审计部门对本年度发展产业投入资金情况进行审计,被确认举债搞建设的产业不计分,这样有效地克服了乡镇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急于求成、盲目冒进、多建乱建的现象,目的在于引导乡镇在发展产业时挖掘自身潜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还比如 2017年进一步加大了将精准扶贫工作的考核力度,同时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项机制”等作为重点工作列入考核。这样既能确保目标责任考核始终遵循客观实际,又能做到随时跟进、动态考核,很好地发挥了考核“指挥棒”、“ 助推器”的作用。

    差异化考核的成效

    数字看发展。差异化考核制度实施以来全区仅高标准高质量的现场点评点已建成548个,为以往发展的12—15年之和。就目前而言,客观地说,安塞的主导产业已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全区60%的农民都有了自己稳定的产业收入,全区80%的村至少建设起了一项主导产业,尤其是沿河湾镇、高桥镇的主导产业已达到了每个村组全覆盖。从近年来的两项收入也印证了这一点,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42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75元,2016年两项收入分别达到了11271元和31946元。

    实绩论英雄。从近四个年度的考核结果来看,获优秀奖的乡镇、部门都可以说是响当当、硬邦邦的,在工作实绩上都明显的胜出一筹。考核结果由过去的先进不硬气,后进不服气变为先进者当之无愧,后进者心服口服。

    势,历来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在差异化考核办法实施之前,该镇年年在优秀行列,还从未尝过后进的滋味,然而在差异化考核办法实施的第一个年头,由于该镇在当年新建产业和提供现场点评的规模数量都略少于同组其它乡镇,因而在年终考核时未进入优秀行列。正如沿河湾镇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各乡镇压力都很大,如果自己乡镇没有新发展产业或发展的较少,再到别的乡镇参加点评,别说当先进了,站到那脸都没处放。位于安塞北部的原谭家营社区服务中心,曾经在考核中位列该组末位。客观地说,他们的各项工作完成得相当出色,当年恢复和加固旧棚40座,新建果园4008亩,新建集雨窑300口,人工种草1200亩,新增养殖户106户,新建养殖小区2个,新建规模养殖场10个,现场点评点5个,足见其工作力度之大。但由于该组竞争异常激烈,一是有3个乡镇的现场点评点超过7个,得分较多。二是在农业主导产业方面虽然圆满的地完成了县上下达的总任务量,但在产业超量方面做得不够,加分不多。所以最终还是与该组第一名相差405分列到末位。该社区主任说:“对这样的考评结果,我们没有异议,心服口服。但我们并不气馁,来年一定要迎头赶上。”果不其然,他们2014年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农业主导产业方面,新建果园3200亩;发展各类舍饲养殖户170户,规模养殖14户。其中千头以上养猪场3个,千只养羊场6个,500头养猪场2个,500只养羊场2个,万只养鸡场1个;新建五型大棚98座。现场点评点达到了18个,该社区服务中心最终以2970 分的总分获得本组第一名。

    从部门来看,基本上都能圆满地完成下达的目标考核任务,总体情况较好。但能不能当上先进,获得优秀等次,关键看其工作是否有创新,综合性工作是否获得市级以上表彰,是否能超额完成工作任务。比如区妇联,2013年在着力打造安塞妇女民间艺术作品独有品牌和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优秀等次。用妇联主席的话说“在新的考核办法出台之前,我们对取得优秀等次连想都没想过。”类似获得优秀的单位还有信访局、计生局、团委等。这些单位不仅很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之外,有的是在制度机制上有重大创新,有的是业务成绩突出获得了市级以上表彰,还有的是超额完成任务加分量较大。也就是说只注重完成本职工作而没有创新和其它加分项目,要获得优秀等次

    完成本职工作外,一定要在工作上有创新、有亮点、有过人之处。

    作风大转变。差异化考核办法,把乡镇、部门的职能职责融入到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建立了简便易行的制度,健全了科学管用的体系,形成了务实高效的长效机制。新办法实施四年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干部队伍中庸、懒、散的问题得以较好解决,有效激发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乡镇部门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期待,为老百姓办成了许多过去不敢干、干不成的实事好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风得到锤炼,干部能力素质得到提升,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信任度满意度有了实实在在的提高。真正起到了推动工作落实,促进科学发展的作用。

    原镰刀湾乡,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发展在全区属中等水平。按照过去“一锅煮”、“一刀切”的考评办法,他们并不图先进,落个中等就满足了。可现在不同了,和他们同组的几个乡镇,都旗鼓相当。使他们不敢掉以轻心,差异化考核办法实施的头一年他们就卯足了劲,下大力气发展棚栽业。在规划建设史川村38座蔬菜大棚时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要迁28座坟墓,二是要筹集200万元贷款。迁坟对陕北农民来说是最忌讳的事。乡党委书记和乡长分头行动、带领干部挨家逐户做群众的工作,遇到通情达理的还能说上个话,遇到“犟板筋”就一句话“要建大棚把你们家的老祖坟刨了去建”。面对这种情况,乡领导对乡干部们千叮咛万嘱咐:“我们干的是为群众谋福利的事,大家千万要沉住气,要相信滴水能穿石,烈火能化金”。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20多天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终于以比较合理的补偿使群众顺利地将坟迁完,达到了群众满意,政府满意。接着他们又10多次跑银行,软磨硬泡,也最终以农户“一卡通”做抵押,书记乡长作担保的条件成功地贷到了款。一年中,乡党委政府一班人跑遍了全乡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在产业点建设进入关键时刻与村民同吃同住。经过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当年建成高标准高质量的现场点评点9个,在年度考核中以1595分的总分夺得本组第一名,获得优秀等次。

    建华镇,山大沟深、土地贫瘠,经济相对薄弱,在过去评比中,往往不占优势。差异化考核办法出台后,使他们看到了希望。镇领导拍着胸脯说,我们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一定要拿到名次!他们针对发展规模养殖缺地块、缺资金、缺

    资整修地块,多方筹措后续资金。2013、2014两年,全镇在扶持农业主导产业上共投资400多万元,为以往5年之和。该镇连续两年取得了同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全镇干部群众为之一振。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考核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一是考核工作的配套机制不够完善,考核工作机构和人员力量薄弱,无相对稳定的专业考核队伍,在进行平时督查考核及年终综合考核时,只能从各部门临时抽调考核人员,在短时间内集中突击完成考核任务,影响了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所以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考核队伍,从相关部门抽调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进行专门的考核工作业务培训,学习考核必备的业务知识,提高考核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二是现场观摩点评队伍庞大,耗时费力。现场点评由全体区级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镇长,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观摩点评人数多,使组织难度大,导致观摩松散邋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核效果。因此一要精简人员,由区级主要领导带队,分管区级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乡镇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对一些与乡镇联系不紧密,不承担考核任务的部门和领导可不参加现场点评;二要压缩点评时间,各乡镇一年当中虽然做了大量工作,打造了一批点评点,但对符合点评标准的点不一定面面俱到,而应该好中选优,优中选优,使观摩点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考核指标设置还不够科学。一是考核指标有不切实际,下达硬任务现象。比如为了完成2014年市上给我县下达的农业产业任务,在分解落实指标任务时虽然考虑了各乡镇实际情况,尽力在指标落实上使各乡镇侧重不同,但还没有真正做到能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还是注重了完成任务,忽视了客观实际。二是指标设置还不够科学。比如在农业主导产业方面缺少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等。三是部门指标设置细化不够,缺少刚性。虽然在部门职能工作中体现了差异化,但总体看来指标设置还比较笼统,共性指标偏多,个性指标偏少同时未能根据部门完成指标的难易程度科学合理分配分值。四是考核内容偏多,精简整合不够。因此一要在充分调研和听取乡镇、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进一步整合完善指标体系,最大限度减少共性指标考核,最大限度增加个性指标考核。二

    索创新,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有利于发展。

    跟踪督查考核力度不够。由于考核人员力量薄弱等客观因素制约,导致平时督查时紧时松,尤其是对乡镇社会事业指标考核和对部门年终考核偏重于听汇报、查资料、民主测评等考核方式,即使有实地查看也往往因为时间原因不能深入了解,所以对被考核单位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深度。因此在注重结果考核的同时更要注重过程考核,要积极与区委、政府督查室协调沟通、密切配合,组建专门的督查队伍,制定督查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夯实工作责任,做到时刻关注、随时跟进,把考核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推动落实、促进工作的目的。

    苗头性问题急需解决。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目标责任考核也不例外,在推动落实、促进工作的同时同样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举债搞建设的现象。个别乡镇为获取年终考核高分,没有很好地挖掘自身潜力,没有根据自身实际量力而行,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建设、先欠账,致使产生了新的债务。二是采集数据有不准不实的现象。在一些加扣分项目上,仍有有虚假数字,尽管水分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核的严肃性。三是有脱离实际的现象。有的乡镇在建设产业点时,只注重眼前考核,不注重长远发展,只注重完成任务,不注重实际效果。比如即使农民不意愿、自然条件不具备、技术条件不具备,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上了马、开了工,导致一些产业点标准不高、效益不好,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难以发展壮大。因此要努力把考核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切实加大对举债搞建设的审计力度,严格兑现惩罚制度;要夯实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责责任,实行谁考核谁把关,谁签字谁负责,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最大化的发挥目标责任考核在科学发展、引领方向、促进工作中的作用。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探索与思考

    ——以黄龙县抓党建促脱贫实践为例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着力夯实党建基础,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在这个过程中,黄龙县委突出党建统领,强化服务功能,狠抓扶贫攻坚,实现跨越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和措施,很具推广借鉴价值。市委组织部对黄龙做法进行了认真调研,情况如下:显著的成效

    1.经济指标迅速翻番。5年以来,全县主要经济指标,以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城乡收入及地方财政收入为代表的四项指标全部翻番。全市各县区目标责任考核中,从排名从长期在中等偏下徘徊,到2015、2016年已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2.农村产业百花竞放。在核桃、苹果等传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的前提下,以林草资源和林下生物资源为依托的农林产业茁壮发展。以中蜂和七彩山鸡为代表的特种养殖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链条已基本成型,产业规模仍在持续扩大。大闸蟹、冷水鱼、食用菌、森林猪等特色产业百花齐放,建立起多元化、可持续的脱贫增收渠道。

    3.旅游经济异军突起。全域旅游、全民旅游、全业旅游、全季旅游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项目不断扩容,旅游产业不断延伸,旅游市场不断升温。一业带动百业兴,在生态旅游引领下,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快速发展,催生了新的商机,拓宽了就业渠道,优化了公共设施,盘活了闲置资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全面凸显。

    4.城乡统筹扎实推进。近年来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文明、园林县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市级统筹城乡发展先进县等荣誉,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初步形成“美丽乡村、田园县城”的建设格局。

    “4321”帮扶机制,整合了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乡镇包村干部三支队伍,吸纳省市驻村工作队员,组建不少于3人的驻村工作队,实现全县47个农村全覆盖。结合上级要求,制定了产业、就业、旅游等14项精准扶贫措施。2015年底,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6946元,2016年底,全县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达到7203元。

    6.基层党建全面提升。以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为抓手,农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制度、经费、阵地和工作落实得到全面保障,“第一书记”管理和“一述双评”等党建工作经验创新被全市重点推广。

    成功的经验

    显著成效的不断取得,印证出黄龙实践的可喜成功。主要体现在:

    一、强化统领,夯实责任,布设县域党建新格局

    1.成立指挥部,加强统领协调。成立“党建指挥部”,书记担任总指挥、县长担任副总指挥,28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形成健全的党建工作领导体系。定期研究、系统谋划、统筹部署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建立县委服务乡镇(机关)党委、乡镇(机关)党委服务党支部、党支部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党建四级服务体系,上下联动、明晰责任、分层协作。形成党建指挥部统一指挥,党建“主业”与扶贫“主责”相统一的工作新格局。

    2.划分作战区,强化督战督导。一是共签“军令状”。根据脱贫攻坚难易程度,将乡镇划分为若干作战单位,推行包抓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进度清单和最终成绩“五张清单”制度,县委常委、党委(党组)、总支(支部)书记任督战“主官”,明确时间表、悬挂作战图、共签“军令状”。二是划清“责任田”。县级层面,全县28名县级领导包抓督战47个村,实现联点全覆盖。乡镇层面,整合扶贫工作队、包村干部、第一书记3支队伍,成立临时党组织,发挥脱贫攻坚“尖刀班”作用。村级层面,发挥村两委班子“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无缝衔接得到落实。党员干部层面,全县737名党员干部帮扶1761户4175人,实行“单兵作战”,责任落实到人。

    3.严明战斗纪律,用好“三项机制”。围绕“三项机制”,建立目标责任、岗位管理、激励保障、召回约束“四位一体”的干部管理机制,指挥部建立“严

    攻坚任务,实行一季“一考评、一研判、一约谈、一督查”,做好综合研判与绩效考核。对实绩突出的,在评优树模、职级晋升、提拔使用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优秀第一书记提拔比例提高到30%;对岗位履职不力、在综合测评考核中排名靠后或排名下滑幅度较大等情形的干部,实行约谈、问责。截止目前,对脱贫攻坚工作绩效突出的18名干部给予提拔、重用,其中第一书记10名;调整驻村干部87人,免职7人,树立了脱贫一线干部使用的新导向。

    二、立足宗旨,提升服务,聚焦党建“四化”新导向

    1.体系标准化,健全四项党建机制。制定了七大领域党建工作标准,拿标准狠抓党建,用制度规范党建行为。一是决策指挥机制。设立“党建指挥部”,定期研判党建形势,系统谋划党建工作,实行“责任清单”制度,把党建决策落到实处。二是联系服务机制。建立县委书记接访室、领导干部驻点联系群众、群众办事干部代办、红色代办统计员等制度,实现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常态化、制度化。三是述职测评机制。建立“三述两评”制度,把“落实服务党员做、服务成效群众说”贯穿于工作始终。四是考核运用机制。结合黄龙实际,制定出台了考核实施办法,派驻县委专项工作特派员、分类实施重点单位巡查试点,激活力、加压力、催动力,助推扶贫攻坚。

    2.管理信息化,建立全面精准的管理平台。依托“大数据”,建立集基层党建、追赶超越、脱贫攻坚、三项机制等内容为一体、多维度纵向横向管理和移动端同步办公的黄龙党建信息管理平台,发布工作指令、公示目标任务、晾晒工作实绩、精准考评干部,用数据说话,对抓党建和脱贫攻坚各环节进行全程追踪管理,适时掌握工作进展、及时落实指导意见、跟踪督查督办,有效解决了抓党建与脱贫攻坚等工作“两张皮”问题,使权责更加明确、任务更加清晰,实现了指挥有力、政令畅通、反馈及时、简洁高效的党建管理目标。

    3.载体品牌化,提出“蜂巢党建”新理念。黄龙县突出本县蜂业特色,提出“蜂巢党建”新理念。把各级党组织打造成像“蜂巢”一样坚固精确、科学合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把广大基层党员锻造成像“蜜蜂”一样“勤劳、勇敢、团结、自律、奉献”的先锋模范,全面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为群众酿造“蜂蜜”一样的甜蜜生活。通过基层组织筑“蜂巢”,党员干部酿“花蜜”,广大群

    主要体现是:创建“五型”党组织。学习型。围绕“深”字,健全学习制度,将党的思想植根于党员的灵魂深处,增强思想自觉、提高党性修养。团结型。围绕“准”字,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健全组织机构,规范组织生活,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实干型。围绕“实”字,以为民服务为根本,谋实事干实业,以党建促工作促发展。廉洁型。围绕“严”字,健全党内监督约束考核评价体系,规范党务公开、议事规则和民主管理决策程序,严明纪律改进作风。创新型。围绕“活”字,创新党员学习管理培训方式,创设活动载体,培育特色亮点,提升支部的创造力。争做“五美”党员。理想信念之美。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党性锻炼,以信念筑牢党性根基。服务技能之美。举办党员全员培训,提素质,补短板,强本领,展现党员风采。勤勉担当之美。通过开展“五星评定”、“三亮三比”等活动,鼓励担当、激励作为,树创业之魂。律己尚德之美。开展党员纪律作风建设,以廉洁自律彰显公仆本色。为民务实之美。实行“红色代办统计督查”制度,规范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扎实开展“三诺双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职党员进社区等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全面提升党员服务能力。

    4.服务人性化,建立党建“四级服务体系”。县委印发《关于建立党建四级服务体系的决定》,正式确立了“党建四级服务体系”,即县委服务乡镇(机关)党委,突出县委领导核心作用,实现决策部署、明晰责任、压力传导和督查考核一步到位。乡镇(机关)党委服务党支部,就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党支部服务党员,把服务贯穿于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全过程,传导服务理念、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党员服务群众,就是带好头树标杆,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三、聚焦扶贫,灵活创新,探索组织设置新模式

    1.村企联建互助模式。黄龙县按照“以村联企、以企带村、村企共赢、百姓受益”的思路,创新组织设置,推行村企联建模式,实现双赢共赢目标。农村与企业支部整合资源,共建阵地,共享信息,互补短板、共同发展、服务脱贫。主要体现是瓦子街模式,即通过支部与企业联建,实现企业和村双方支部的工作互补,进一步强化政治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实现发展共赢。一是夯实了基层党组织基础。联建后,村党支部党员开阔了眼界和思路,提高了致富带富的本领,增

    了村、企经济协调发展。调查统计,全县村企业联建工作中,企业支持农村各项资金累计68万元,吸纳闲散劳动力316人,帮助农民年均增收105万元,增加集体收入30万元,农村为企业累计输出用工300余人。三是加快了脱贫步伐。瓦子街村共有贫困户76户、183人,村上70%左右的贫困户在企业打工,月工资2000元至3000元不等;通过实施土地流转,10户贫困户26人直接受益,年均增收4700元,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在企业帮扶下,村上发展产业,积极开发香菇、羊肚菌、蜂蜜等特色产品,让村民为股民,上山变为上班,户均收入超过4800元;企业为村集体注资5万元发展主导产业,将景区门票收入的1%划归村集体,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突破26万元,并将实现可持续发展;该村2014年人均纯收入7000多元,2016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9100多元,年均增加1000多元。四是促进了村企和谐发展。过去双方屡有摩擦,现在面对面坐在一起,共同制定村企的发展规划,村企关系由矛盾转向融洽,为村企实现互动双赢、共同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2.村企融合发展模式。农村支部与合作社之间,通过党支部与合作社的交叉联建,同时强化“互联网+”理念,解决党组织功能弱化、带富能力弱、集体经济空虚、产业发展瓶颈狭窄等问题。主要体现是三岔镇四条梁支部和本村圣地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交叉联建模式,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长,给村党支部补上经济功能,给合作社注入党建基因,将合作社、党员(社员)和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学习教育互动、技术互相支持、资金互相扶助、资源互助共享,党群携手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好局面。

    3.村企定向互利模式。农村与企业支部根据村主导产业发展和企业主营业务,建立定向的互利机制,从而推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主要体现是黄龙县万福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三岔镇李家庄村开展定向互利合作模式,万福种业主营玉米良种的选育、推广,万福种业党支部与村支部签订协议,定向为李家庄村贫困群众低价销售或赊销玉米良种,村支部委托企业对贫困户所产玉米优先销售。2016年李家庄全村玉米产量450吨,其中贫困户56.25吨,户均收入4787.5元;万福种业有限公司共销售种子400吨,年销售额突破640万元,双方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各领域党组织对农村支部开展援建,调动各方资源,尽快实现脱贫增收,提升了生活质量。主要体现是石堡镇吉家河模式,该村是中蜂产业发展大村,驻地企业利峰公司集中收购贫困户自产蜂蜜保障了贫困户增收,驻地东社区通过组织辖区党员义务志愿活动上门帮助留守老人和儿童解决困难,驻地城投公司通过所属生态停车场、项目工程等优先解决贫困户就业,驻地医院免费开展集中义诊为吉家河村贫困户提供医疗服务等等,形成了多领域争先恐后、各尽所能抓援建的良好态势。

    有益的启示

    1.坚持党建统领是关键举措。在扶贫攻坚和追赶超越中,党建统领是关键,那么如何实现这个“关键”,黄龙经验是,必须从组织领导、工作体系、工作措施上高度重视充分保障,尤其是主要领导深刻认识长期重视。县委书记专门设立党建服务接待室,每周接待两次群众来访,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体现了亲民、爱民、为民的工作理念。县委设立了党建指挥部,以此为抓手,开创党建统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2.树立“四化”标准是基层党建工作导向。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黄龙县在党建“四化”建设方面,立足原有基础、加强系统提升,既重顶层设计、又能结合实际,找准了契合点、选准了突破口,逐渐形成一种具有黄龙特色的党建“四化”建设新模式,使全县基层党建工作得到整体提升。

    3.壮大集体经济是前提要求。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精准脱贫做好结合,是实现脱贫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的一剂“良方”。坚持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市场化方式盘活农村资源,推动集体经济大幅提升。

    4.社会共同参与是基础保障。脱贫攻坚事关群众根本利益,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必须全面、精准地稳步推进。黄龙县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创新县域发展模式,从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入手,从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入手,使脱贫攻坚由政府单打独斗向全社会共同参与、由群众被动接受

    各尽其能,为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了扎实基础保障。

    5.“三项机制”是强力鞭策。县委运用“三项机制”树立干事创业新导向,建立了“大督查”机制,对全县基层党建、脱贫攻坚、重点项目推进等各项工作进行随机督查,为各级干部建立工作“负面清单”,为落实和运用“三项机制”提供依据支撑。同时通过派驻县委专项工作特派员、分类实施重点单位巡查试点、实行“三考”推动干部“能进能出”、提高激励鼓励奖金额度、拓展延伸对市管干部的精准考核等一系列举措,以绩效为导向精准选人、精准用人,形成评先奖优、合理容错、治庸罚劣制度新格局,对干部干事创业传导了压力、激发了动力、增添了活力。

    6.创新组织设置是做好基层党建的有益探索。按照有利工作、资源整合、辐射带动的要求,打破行政村党组织单一设置模式,顺应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在产业相近、地域相邻、资源互补的村,探索建立大党委,组建“联村党委或党总支”。推行村与企业、村与园区组建“联合支部”。坚持党建领航,鼓励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推广“产业链支部”,把支部建在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上,因地制宜、因单位制宜、因产业制宜,灵活采取联建互助、融合发展、定向互利、集中援建等方式,提高致富本领,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最大程度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凝聚作用。

    提出的建议

    当前的延安发展,亟待扭转经济结构单一、长期“油主沉浮”的被动局面,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突破口。这就要稳扎稳打求新求变,在抓好特色党建、提升服务水平的基础上,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向环境要效益、向生态要效益、向文化要效益、向历史要效益,探索人与环境、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发展新模式。黄龙县坚持特色党建为统领、绿色发展为基轴、壮大旅游兴百业来实现追赶超越,这种县域发展模式和扶贫攻坚模式,值得其他县区认真思考积极借鉴。

    一名党员过生日全体党员受教育

    ——子长县在非公和社会组织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

    子长县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017年3月,在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中全面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实现了“一名党员过生日,全体党员受教育”目标,进一步创新了党员教育管理方式。

    一、目的

    2017年新年伊始,子长县组织工作人员在非公和社会组织中开展了一次“如何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专题调研,调研中发现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有的党员反映自己似乎只有义务,而权利体现的并不明显,持此观点的党员占十分之三;二是有的党员认为自己的政治优势不突出,除了开会学习之外,很多时候甚至和普通职工没有什么区别,持此观点的党员占十分之四;三是有少数党员不愿亮明身份,在企业得过且过。

    如何让党员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工作动力?如何让党员自觉主动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何更好地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子长县对标定位,主动作为,在充分征求老党员、企业和社会组织出资人(负责人)、基层一线党员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党员“政治生日”制度,旨在凸显党员政治优势,激发党员工作热情,强化党员党性教育,得到了县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

    二、主要做法

    (一)确定政治生日

    子长县把党支部党员大会通过其为预备党员之日确定为党员的“政治生日”。

    (二)建立生日台帐

    子长县以党支部为单位,统一建立了规范的党员“政治生日”台帐。针对多数党员只记得自己入党的年月,不记得具体是哪一天的问题,安排工作人员通过查阅入党资料、保存的党员入党审批台帐等方式,帮助所有党员查到了准确的入党时间。

    子长县提出了“六个一”活动方式。

    1.制作一份“政治生日”手册。各党支部为参加党员“政治生日”活动的党员制作《党员政治生日纪念册》。《党员政治生日纪念册》包含党的历史、党员义务和权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保证每名党员都能过上一个有意义的“政治生日”。

    2.赠送一份“政治生日”礼物。各党支部精心制作“政治生日”贺卡,有针对性地题写对党员希望和要求的寄语,及时送到党员手中。结合党员个人实际,为每一名过“政治生日”的党员赠送一本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经典名著等方面的书籍,作为党员“政治生日”礼物。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党员,还适当赠送慰问金或慰问品,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3.重温一次入党申请。在党员过“政治生日”时,党支部组织党员重温一次当年提交的入党申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意识。

    4.进行一次谈心谈话。在党员过“政治生日”时,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开展一次谈心谈话活动。谈话时,充分肯定成绩,客观指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5.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把党员“政治生日”与党员学习教育有机结合,采取座谈、讲座、观看党员电教片等学习方式,提高党员素质,注重工作实效。

    6.办一件好事实事。过“政治生日”的党员,主动向党支部提出一条以上合理化建议,并公开承诺兴办1-2件好事实事,作为过“政治生日”给党组织的献礼。各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参加志愿服务、义工、献爱心等活动,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办实事、做好事。

    三、初步成效

    1.创新了党员的教育方式。子长县坚持“一个党员过生日,全体党员受教育”的工作理念,创新开展了重温入党申请、观看红色影片、外出参观学习等教育方式,让党员的学习更主动、更灵活,党员接受的教育也更直观、更生动。

    2.凸显了党员的政治优势。党组织大张旗鼓地为党员过“政治生日”,让党员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特殊待遇”,党员的政治优势十分明显,党员脸上有了自豪感,职工眼中写满了羡慕和赞许。子长县南关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

    年了,我把自己的生日早就忘记了,没想到党组织还给我过了一个这么有意义的‘政治生日’。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工作,争当先进标兵,为南关发展出力。”

    3.带动了职工的入党热情。党员有了自己的“政治生日”,这让普通职工看在眼里,爱在心里。子长县张家沟综合批发市场总经理王虎坦言说:“看着党员们一个个过上了‘政治生日’,说不眼红是假的,但我绝不是为了一份礼物,我羡慕的是他们的荣誉,还有他们的奉献精神。我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争取早日能成为一名党员,我也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据统计,党员“政治生日”制度推行以后,子长县非公和社会组织中的职工提交入党申请的人数比过去增长了一倍还多。

    4.推动了企社的健康发展。党员有了荣誉感,找到了归属感,个个自我加压,人人争先恐后,有人牵头成立了技术攻坚组,有人主动承包了厂房卫生,有人热情地为新入职的工人手把手教授技术,有力地推动了非公和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子长县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及时发现先进典型,第一时间向非公企业负责人推荐,让党员到领导岗位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已有33名党员被推荐到领导岗位,有21名党员在党组织与行政上交叉任职。子长县兴隆汽车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折永斌高兴地说:“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措,但体现了党组织对党员的关怀,党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高涨,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社会评价

    党员“政治生日”制度推行以来,子长县先后在县电视台、子长党建微信公众号、《延安组工信息》、《当代陕西》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由于此项制度简单明了、便于操作、针对性强,赢得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

    中共子长县委书记谢延明说:“党员‘政治生日’制度提法很好,不仅加强了党员的党性教育,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身边的普通职工。”

    延安市二届、三届、五届人大代表,子长县南关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刘德胜说:“给党员过‘政治生日’,党员高兴,党支部也乐意,这就是一个双赢的事。”

    深化“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

    推进“三色”党建统领林业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林业局党委深入实施“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全力推进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并为新时代创新推行“三色党建”(不忘红色基因,牢记宏伟蓝图,书写绿色篇章)统领林业发展新模式增加了新活力,有效带动和激发了广大林业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的基本内容

    “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是以群众服务、群众参政、群众管理、群众监督、群众评价五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工作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四风”和群众反映的不严不实问题,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施主体是各级党政工团妇,服务对象是全市林业系统基层党员和干部职工、全市涉林群众。其基本内容是:

    (一)群众服务制度。包括生态扶贫服务、机关包村服务、林业技术服务、职工救助服务、政策文化服务等。

    (二)群众参政制度。在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年度重要工作计划、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处理热点难点问题和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民生问题时,事前充分征求基层干部和相关群众意见建议。

    (三)群众管理制度。引导支持群众成立种苗协会等各种群众自治组织,让群众自己管理单位工作职能以外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事务。

    (四)群众监督制度。让广大基层干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单位重大决策、重点项目实施、重要人事变动和惠民政策兑现、民生问题落实等倍受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充分行使监督权。

    (五)群众评价制度。在年终工作考核时、阶段性工作完成后、干部选拔任用时、行政审批事项办理后、重大决策落实中等关键时段,对领导班子、领导干

    价,对重要事项决策落实群众满意度进行广泛测评。

    二、“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局不断深入探索提升“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2017年围绕“334”工作思路(发挥党建引领、创新驱动、项目带动三个作用,严守森林防火、封山禁牧、林政执法三条底线,打好追赶超越、生态脱贫、环保督查整改、“环境”治理四场硬仗),提出党员领导干部争做“五个表率”的要求,并把“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贯穿始终。

    (一)学做结合,把群众参政贯穿始终。我们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过程中,注重征求群众意见,研究制订党建方案、工作标准、工作思路和措施等。严格执行党建工作“三张清单”,落实“三项机制”,助推追赶超越。

    (二)捍卫绿色,把群众管理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引导群众自主管理积极性,结合“回答‘四个问题’,争当‘四有干部’”活动,群策群论,严把了森林防火、封山禁牧和林政执法三条底线,捍卫了绿色成果。

    (三)创先争优,把群众评价贯穿始终。使群众满意不满意成为评价工作和干部的常态,组织开展“三亮三比三评”、争创“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号”,开展了“学先进,树典型,争当林业战线排头兵”活动,全系统比学习、比干劲、比成绩的良好氛围已初步形成。

    (四)践行宗旨,把群众服务贯穿始终。落实了生态扶贫服务、机关包扶服务、林业技术服务、职工救助服务、老干服务、政策文化服务等。制定问题清单701个、整改措施2210条,制定“问题墙+回音壁”61个,及时公开群众反映问题办理责任人、工作措施、进展及结果。

    (五)遵纪守法,把群众监督贯穿始终。让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力,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分工责任,切实加大了纪检案件查处力度,并明确提出廉政建设“十不准”要求,接受群众监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群众工作法”五项制度的初步成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