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政府报告 > 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4课春联儿

    时间:2021-04-18 07:47:0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第14课春联儿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4课《春联儿》

    【文本导读】

    为挽救危亡,中华民族全力以赴,青壮子弟奔赴战场,妇孺老幼积极支前。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为此,叶圣陶把他与车夫老俞的交往及写的这幅春联,写进了散文《春联儿》一文,借以宣传抗战救国。

    【作者卡片】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4课《春联儿》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早年试验新式教学。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小说月报》,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建国后任出版、教育、文史等部门领导。叶圣陶不只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及教育家,事实上,他的小说非常出色。1918年在《妇女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叶圣陶从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所编辑的大量书籍、杂志和课本,都体现了处处为读者着想的特点。建国后,他先后出版过《叶圣陶文集》《叶圣陶选集》《叶圣陶小说集》等。

    【基础荟萃】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招揽.( ) ②颧.骨( ) ③面颊.( )

    ④喘.息( ) ⑤琐.碎( ) ⑥嚼.烂( )

    ⑦晦.气( ) ⑧推毂.(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揽 缆

    ②????? 薄 簿 ③????? 糟 槽 ④????? 喘 惴

    湍 ⑤????? 颊 荚 ⑥????? 戈 曳

    3.近义词辨析

    ①年纪·年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格外·分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继而·既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4课《春联儿》

    【要点突破】

    1.题目中的“春联”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对联?什么意思?

    点拨 对联指的是“有子荷戈庶无愧,为人推毂亦复佳”,意思是有个儿子在前方打仗,对得起国家。推鸡公车谋生计,比哪个行业都不差。

    2.主人公老俞的身份是什么?

    点拨 老俞是个从事人力推车的老车夫。

    3.“我”为什么要送老俞这样一副对联?请结合文本简析。

    点拨 一是车夫“老俞”自身体现出来的本分、勤劳、善良、崇高而朴素的爱国情感,不屈于生活压迫的韧性精神品质。例如,88页第7段“我自己摸摸心,考问自己,没占过人家的便宜,没糟蹋过老天爷生下来的东西,连小鸡儿也没踩死过一只。”

    第13段“打国仗的事情要紧,不能叫你回来,将来把东洋鬼子赶了出去,你赶紧就回来。”

    第15段“我当然明白,国仗打不胜,谁也没有好日子过,第一要紧是把国仗打胜,旁

    的都在其次。”

    第19段“好,确实好,切,切得很,就是我要说的话”。

    第21段“你老师真是摸到了人家心窝里,哈哈!”。

    春联实际上是车夫老俞的精神写照,它既能体现老俞身上那种自顾不暇尚能勇于承担国家、社会责任的高尚品德,也表现出老俞不屈于悲惨命运压迫的韧性。二是“我”为老俞这种可贵的精神所感动,因此写了这副对联送给他。

    4.作者为小说家出身,他的有些散文可以当做小说来读,这篇散文就有小说化的特点,结合课文,具体说说这种小说化的写法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 描写人物,是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小说常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展示人物的心理,或通过对话、行动以及环境氛围的烘托等多种手段来刻画人物。课文的重心很明显地放在车夫老俞这一人物上,运用多种手法表现这个人物。

    其次,这篇散文也重叙事,也大致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车夫老俞从“遭受不幸后的彷徨疑惑”到摆脱心理负担、确认自身价值获得心理平衡)。这些都表现出了小说化的倾向。

    【课堂小结】

    一、中心主旨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一位车夫老俞的交往并送他春联的事情,从中表现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朴素的爱国情感,引导他们关心社会,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二、结构图解

    春联?

    ?????????有子荷戈庶无愧为人推毂亦复佳赞美鼓舞 三、写作特色

    1.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

    《春联儿》中老俞的性格就是在相对完整的情节中不断清晰、不断得到彰显的。

    2.具有提纲挈领的线索。

    “春联”是文章的“纲领”,文题为“春联儿”,又收束在“春联”,“春联”就是老俞精神的写照。

    3.运用丰富的描写技法。

    《春联儿》看似小说的笔法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这点。读过文章,你会发现,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环境烘托一应俱全,在如此丰富的人物描写技法之下,老俞的形象不鲜活都很难。

    4.具有关心下层的悲悯情怀。

    文章基本按照“同情——关怀——赞美”的思路,为我们塑造一位勤劳、本分、爱国的普通劳动者的形象。《春联儿》的精髓思想就是叶先生的悲悯情怀。

    5.选取最平凡本真的材料。

    《春联儿》没有轰轰烈烈的事情,或者写老俞推车糊口,或者写其倾尽所有埋葬小儿,或者写其对“我”絮叨大儿子打国仗的事情。生活的真味儿就在原汁原味的老俞的生活里。

    6.让人物自己展示自己。

    《春联儿》没有作者直接的评价内容,而是在情节的发展中逐渐让人物的性格清晰起来,特别是文章后半部分的对话,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朴实又爱国的普通人物。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4课《春联儿》

    【文苑天地】

    1.欢度国庆,翘首遥望台湾山水;迎来中秋,举杯祝福骨肉同胞。

    2.民富国强数今朝,欢笑迎国庆;山南海北赞改革,歌舞颂党恩。

    3.苦尽甘来,经过多少坎坎坷坷;星移月转,跃向无限辉辉煌煌。

    4.同德同心同忧同乐,金瓯永固;载歌载舞载笑载言,玉局新开。

    【素材积累】

    抬头与低头

    警方打掉了一抢劫团伙,有人采访了这个抢劫团伙的头目,问:“你通常都是向哪些人下手呢?”

    “那些低着头走路,看见我时似乎有点害怕的人,是最好的下手对象。”那个头目说。

    “据说,你多次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抢劫,难道你不怕吗?”

    “怕?再多的人,如果都是看客,你会怕吗?”

    “如果有人出来制止,你会怕吗?”

    “这就要看他敢不敢抬起头来同我说话。”

    感悟这次采访,使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当好人低下头去,坏人就会抬起头来;当善良低下头去,邪恶就会抬起头来;当勇气低下头去,恐惧就会抬起头来;当正义低下头去,冷漠就会抬起头来……

    适用范围 1.面对邪恶 2.生活的辩证法 3.抬头与低头 4.勇敢 5.正义

    【美文珍藏】

    藕与莼菜

    叶圣陶

    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乡人:男的紫赤的胳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健康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那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健康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的玉色的长节的藕。在产藕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再洗濯,所以这样洁白。仿佛他们以

    为这是供人品味的珍品,这是清晨的画境里的重要题材,倘若涂满污泥,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洗濯得这样洁白,才挑进城里来。他们要稍稍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扁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择担里过嫩的“藕枪”或是较老的“藕朴”,大口地嚼着解渴。过路的人就站住了,红衣衫的小姑娘拣一节,白头发的老公公买两支。清淡的甘美的滋味于是普遍于家家户户了。这样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课,直到叶落秋深的时候。

    在这里,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从我们故乡运来的。但是数量不多,自有那些伺侯豪华公子硕腹巨贾的帮闲茶房们把大部分抢去了;其余的就要供在较大的水果铺里,位置在金山苹果吕宋香芒之间,专待善价而沽。至于挑着担子在街上叫卖的,也并不是没有,但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和腿,就是涩得像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羡。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

    这仅有的一回不是买来吃的,是邻舍送给我们吃的。他们也不是自己买的,是从故乡来的亲戚带来的。这藕离开它的家乡大约有好些时候了,所以不复呈玉样的颜色,却满被着许多锈斑。削去皮的时候,刀锋过处,很不爽利。切成片送进嘴里嚼时,有些儿甘味,但是没有那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只有孩子很高兴,他把这许多片嚼完,居然有半点钟工夫不再作别的要求。

    想起了藕就联想到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莼菜本身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是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篷的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捞来的。取得这样方便,当然能日餐一碗了。

    而在这里又不然,非上馆子就难以吃到这东西。我们当然不上馆子,偶然有一两回去叨扰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莼菜上市的时候,所以今年竟不曾吃过。直到最近,伯祥的杭州亲戚来了,送他瓶装的西湖莼菜,他送给我一瓶,我才算也尝了新。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就萦系着不能割舍了。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恋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么?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们牵系着罢了。若无所牵系,更何所恋念?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系,所以就怀念起故乡来了。

    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赏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一个人的童年乃至生命中的许多岁月都是在故乡度过的。故乡有自己的亲人、家庭和很多美好的回忆。一个人的经验积累,情感与性格都与家乡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故乡是一个人的根,不管走到哪里,身在何方,故乡都在他心中,都体现在他的行为方式上。

    本文平和质朴,细细品味,会发现作者在对藕与莼菜的种种谈论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深

    深眷恋和怀旧之情。

    答案

    基础荟萃

    1.①lǎn②quán③jiá④chuǎn⑤suǒ⑥jiáo⑦huì⑧ɡǔ

    2.①招揽、缆绳、橄榄②薄利、账簿③糟踏、槽钢④喘息、惴惴不安、湍急⑤脸颊、豆荚⑥兵戈、摇曳

    3.①年纪一般只用于人。年龄的适用范围比“年纪”大,它常用于人,也可用于动植物。例:根据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

    ②二者都有特别突出的意思,都是副词。其区别是“格外”指程度高、超乎寻常,有“特别”的意思。例:他学习成绩格外好。“分外”指一般范围之外,超出了平常,“分外”多用于书面语。例:瀑布也似乎分外响了。

    ③“继而”,状态副词,表示发生的两事紧紧相接。例: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既而”时间副词,表示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例:既而雨停了,我们又走在了攀登泰山的征途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