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在异国他乡,世界为我感动

    时间:2020-04-02 08:00:4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头上湛蓝色的贝雷帽、胸前鲜艳的五星红旗,这两个重要的标识组合在一起,代表的便是中国维和警察。从2000年8月公安部成立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开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国维和警察从这里走向全世界各个维和战场。2012年10月21日,广西首支单独组建的维和警队从南宁启程,13名队员代表180万中国警察,赴南苏丹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一年。

    2月27日上午,休假回国的赴南苏丹维和警队队长文龙给记者讲述枪林弹雨中中国维和的“广西力量”。

    危难时紧急联动救同胞

    刚到任务区,13名队员就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州,主要对当地警察进行培训,开展监督执法,协同警务维护当地社会秩序。

    枪战,在中国援建工地附近爆发

    2012年11月,广西维和警队靳平、石磊、陈煌明3名警官被分配到南苏丹湖州伦拜克市执行维和任务。

    湖州为南苏丹10个州之一,有8个县,伦拜克市是伦拜克中心县的首府,也是州首府,主要经济为畜牧业。

    今年1月15日开始,当地发生冲突,已导致26人死亡。18日,冲突蔓延至伦拜克市内,导致大量平民伤亡。冲突事件曾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更让人揪心的是,在距离枪战密集点不超过3公里的地方,就有正在建设的中国政府援助工程——伦拜克中心医院,而该医院附近300米范围内,也不时听到枪声,在这里工作的26名中国公民生命安全受到直接威胁。

    出动,为了26名受困同胞

    靳平、石磊、陈煌明组成的驻伦拜克地区小组还了解到:1月14日,一名中国运沙工人曾遭到不明身份人员持枪威胁。

    综合各方面情报,警队队长文龙指示石磊在现场与工人同胞们商定了安全措施:平时白天敞开的工地大门必须关闭,安装好紧急情况下可快速封死大门的机关;要求工人18时以后严禁外出,白天出门采购的员工快去快回,不做不必要停留;工地聘请的保安公司增加人手,密切关注周边形势,遇到突发情况把大门迅速封死,同时将伦拜克小组3名队员的手机号码打印出来粘贴在工地各处。

    然而,事态比人们想象的更为严重。18日清早,文龙陪同巡视组和中国大使馆参赞,准备出发与秘书长特别代表等会面时,再次接到了石磊的紧急报告:该市周边浓烟四起,中国工地四周响起枪声,当地雇员全部逃跑了,中国员工的电话则联系不上。

    据了解,18日当天上午7时30分左右,开始有大量武装人员从朱巴路(援建医院门前的主干道)向伦拜克市中心进行攻击,联合国营地已关闭,任何人员不准外出。文龙根据在场的首长协调,向伦拜克小组提出:1.立即按联合国和警队制定的应急撤离方案进行准备,确保自身安全;2.授权伦拜克小组直接向使馆报告,配合使馆,在联合国工作职责内尽力保护中国公民;3.想尽一切办法保持与工地工人的联系,全权处理紧急事务。

    上午9时左右,石磊终于与一名员工取得了联系。让人稍微松一口气的是,所有26名中国工作人员均未受伤害,他们按安全预案躲避在远离主干道的工地后部的集装箱板房内,但工地外枪战十分激烈,工人们相当恐慌。也就在这个时间段,约50名当地平民翻墙涌入工地避难,这有可能导致暴徒向当地人进攻,中国公民的安全依然受到威胁。石磊果断要求保安引导避难的当地人在另一角落集中躲避。

    此后,伦拜克小组再次与被困工人失去联系。伦拜克小组一方面在联合国指挥中心不停地探听消息,通报警队长,一方面多次找联合国营地最高主管,要求适时派出力量保护平民。

    沟通,联合国装甲运兵车增援

    与此同时,在南苏丹首都朱巴市,由中国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杨少文率队的巡视组和使馆参赞,会见了联南团秘书长特别代表。会谈中,杨少文郑重地提出,有26名中国公民在伦拜克冲突中受到生命威胁,希望联南团能协调当地政府,尽力保护中国公民。在与南苏丹副总警监的会谈中,杨副局长提出,希望当地警察尽快到中国援建工地警卫。秘书长特别代表和南苏丹副总警监都给出了积极的响应。

    时间来到上午11时,联合国营地主管同意让两辆大型武装装甲运兵车和13名武装人员立即前往工地进行解救。11时30分,石磊随车队出发。途中许多当地百姓拦车,要求对他们受伤的家属进行救治。车队停车3次,处理救治伤员5人,处理尸体3具。中午12时35分,车队终于抵达援建医院大门。

    车队绕工地外围行驶两圈,发现铁皮围墙无明显破损迹象,无暴力进入情况,但枪声依然不时从四周传来。经协商,车队指挥官命令两辆装甲车停在工地外围显著位置,让两名人员在车顶架设重机枪据高守卫,以起到震慑作用,其他人员在工地四周警戒。

    石磊由侧门进入工地内部,找到26名被困的中国同胞,发现他们没有任何伤亡。

    石磊与联合国安全人员对整个工地进行了安全检查,听取了工人代表提出的安全要求。联合国武装巡逻装甲小队开始对该区域进行24小时巡逻,并且要求当地警察和军队提供同步的24小时加强巡逻。石磊现场向工人传授了简单的自保英语句子后,与联合国人员退出工地,并帮助中国同胞再次封死大门,将装甲车退到50米开外进行驻守,直到夜间武装巡逻小队前来轮替。

    援救,找回失踪的中国公民

    18时30分,局势趋于平静,除偶尔一两声冷枪,枪声基本停止了。这时,石磊又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者是中昊国际海外建设有限公司驻瓦乌的符经理。符经理说,当天上午他们公司员工范玉宁押运一卡车的钻井设备从朱巴出发,途经伦拜克前往瓦乌,车上还有一名当地司机和5名肯尼亚的搬运工。按照平时的行车路线,下午6时之前应该抵达伦拜克,但他们出发后,中昊国际的员工从网上得知伦拜克地区发生激烈枪战,多次打电话给范玉宁,却一直无法接通,至18时,范玉宁的手机终于接通了,可电话里传来的却是一名操当地语言的男子声音。范玉宁和其他员工生死不明,符经理希望中国维和警察能帮助查找他们的下落。

    警队长文龙得知这一情况,让伦拜克小组立即通过当地警察局副局长和刑警部门,派出警车沿途查找失踪车辆和人员。19时许,巡逻车在距离伦拜克约20公里处,发现失踪车辆停在路边,对方多名人员将中国工人和司机拉下车殴打(已抢走工人的手机及2600多南苏丹镑现金)。抢劫者看到巡逻队,立即向周围密林逃窜,范玉宁及随行人员这才获救。

    巡逻队派一名军官随车护送所有人员和满满一车钻井设备返回伦拜克。至20时30分,范玉宁及卡车安全抵达伦拜克入住宾馆。范玉宁说当时自己的头部和肩部被对方用枪托击打,而司机因被打受伤需要住院。

    之后,伦拜克小组的广西维和警察分头到中心警察局、重案组和交通部了解情况,确认从伦拜克前往瓦乌的路途的安全状况,叮嘱沿途安全注意事项后,送中昊公司员工上路前往瓦乌。后者于21日晚安全到达目的地。

    特许,中国警队获准“免报告应急”

    1月22日下午,经中国维和警察多次建议,联合国湖州主管携有关军警安全人员,抵达中江国际援建工地。这位女主管向中方人员表达了她的慰问和关心,同时宣布授权中国维和警察今后遇紧急情况时,可按照两种危险等级应急预案,直接到指挥中心电台呼叫装甲车,对中国援建工地进行救援,无需再向她请示。这两种危险等级所涵盖的紧急情况为:第一级危险等级,周边发生战乱,威胁到中国员工的安全,中方应立即封闭所有的出入口,退回后院安全区,并立即通知联合国指挥中心,联合国将派出装甲车和士兵到工地周边护卫;第二等级为,武装人员朝安全区射击或试图进入工地,由联合国装甲车撞破指定地方的围墙,接中国员工到联合国营地避险。她同时还要求,如有平民进入工地避难,中方应允许。基于现实情况和人道主义原因,维和警察和中江国际同意此要求,但提出进入避难的当地人员应待在另一个安全区,并树立明显标志牌,以免给中国员工带来危险。各方就此达成一致。

    经中国维和警察争取,该主管同意如遇紧急情况,工地方面联系不上中国维和警察,可以直接打电话给值班室,呼叫联合国部队的保护。在主管离开之后,石磊还与中国工地领导进一步细化了安全撤离预案之后才离开。

    在动乱中播撒友谊和温暖

    对13名广西维和警察来说,出国维和不仅仅是一次人生的历练,更是代表国家,展示广西警察形象。

    条件艰苦积极应对。文龙说从南苏丹回到国内需要辗转4日,这一来一回,假期就只剩下两周。

    和休假相比,在其他方面的困难要大得多。因当地条件有限,甚至连住宿都存在问题,而给中国维和警察住宿的营房尚未搭建完工,警队成员们不得不住在营地的18人大帐篷里。这里面住着其他国家的维和警察,平时没法锁门,维和警察出门,贵重物品必须随身携带。另外,卫生也是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文龙说,当地疟疾、登革热高发,在他们之前出去的中国维和警察曾说,基本上警队有半数人都会得疟疾,但好在最终都治好了,但在其他国家的维和警队里,就曾有队员因得疟疾死亡的案例。

    战火硝烟下的南苏丹,社会动荡、冲突不断,在那里生活的人民有家难归。陈煌明所任职的伦拜克地区由于长年战乱,发展几乎停滞,没有水泥路,没有3层以上的楼房。他笑言:“每次开车出去巡逻,回到营地大门才能长舒一口气,‘谢天谢地,今天平安无事。’”

    维和队员们在南苏丹积极熟悉辖区社会、治安、民生、风俗情况,同时利用工作之余,“充电”学习当地法律法规及执法程序。马晓库在开展协同警务中,发现当地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存在超期拘留、任意拘留、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现象,当地警局与检察院的沟通、协调、合作也非常欠缺。对此,他向当地警局提出建议:当地检察官每周都到各派出所合作办公,使超期拘留、任意拘留的情况大为减少,无证拘留、延时拘留现象减少了两成。

    刘圣皇在西赤道州延比奥县联合国警局指导当地警察执法办案。他凭借过硬的警务技能,精心准备了一套包括上铐、捆绑、徒手控制、攻防技术在内的“中国功夫”培训课程,受到了当地同行热烈欢迎。部分队员还凭借自身良好的素质,成功竞争到维和警察部门领导岗位。

    明月千里寄相思

    在异国他乡,维和队员们在工作中要时刻面对生死的考验,在生活上需忍受酷热、疾病以及浓烈的思乡之情。

    南苏丹很多地区只有一条主路,路上布满了大坑和减速带。路旁有一些小杂货铺,出售的商品种类很少,质量低劣却价格高昂。旱季干燥少雨,漫天灰尘,白天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夜间温度骤降。但最大的安全威胁还来自疟疾、黑热病等疾病肆虐,对队员们的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和考验。

    当忙碌紧张的白天过去,带着一身疲惫躺在床上,思乡的情绪总会涌上心头。“尽量不去想,但是控制不了,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失眠。”队员在紧张工作之余,日记中记录着维和故事也有生活点滴。

    “……阳光抚摸着神圣的蓝盔,五星红旗飘扬在心中。中国警察,无上光荣,在异国在他乡世界为我感动……”这首专为维和队员创作的《自豪吧,中国蓝盔》,已反复唱了许多遍,可只有这时,大家才真正感同身受品出了其中滋味。

    相关热词搜索: 为我 他乡 异国 感动 世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