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从徐州回龙窝改造论老建筑的保存与再利用

    时间:2020-04-19 07:52:0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老建筑作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城市文化的组成与城市历史的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其文化的传承,于是,老建筑的保存、修复与再利用就成了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徐州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不仅可以体现城市特色,也是对历史的传承,利用科学的修复理论以及因地制宜的创新,探讨徐州回龙窝老建筑的保存与再利用。

    在现代化的变迁中,人们对于功能和建筑形式的审美要求不断增加,旧的建筑开始与周围格格不入,它们开始失去原有的功能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结构,功能开始不被适用。其结构设施也在老化,无法被社会使用。很多旧建筑被闲置,与之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不能融为一体,于是,再利用不仅可以对老建筑的重视加强,也是适用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仅对文化历史的保留,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过程。

    徐州回龙窝历史背景

    徐州是历史上华夏九州之一,拥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是彭祖文化和两汉文化的发祥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的徐州拥有大量的文化遗产。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与近现代历史建筑共16个节点,其中,回龙窝是明清时期的老建筑,将现存的老旧建筑资源整合,进行保存修复,打造成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以求延续徐州建筑传统特色。回龙窝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一竖两横三条总长不足四百米的民居胡同,据说乾隆皇帝曾想穿过这里,但因其是死胡同,只好原路返回,因此得名“回龙窝”。如今,这个老胡同依旧保持姿态,以闹中取静之势保留下来,可以说是城市文脉的重要见证。

    老建筑是城市发展中的一段历史的印记,它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历史的发展过程有着重要参考。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是这样描述的:“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不仅包含个别的建筑作品,而且包含能够见证某种文明、某种意义的发展或某种历史实践的城市或乡村环境,这不仅适用于伟大的艺术品,也适用于时光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过去比较不重要的作品。”建筑可以体现城市历史文脉的发展与当地的传统文化,是当时的历史状况的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一段时间城市发展阶段的重要凭证。

    老建筑的保存理念

    从19世纪初开始,随着学者们对建筑遗产的认识提高,展开了一场建筑保护与修复的讨论。主要有三个发展讨论:法国派(1850-1950),以维奥莱·勒·杜克所倡导的“风格性修复”,他主要观点是整体修护,风格修复与部分重建修复。修复工程借助史料去回复当时的风格,追求还原当时建造的形式特点。英国派(1882-1950),以拉斯金和莫里斯所倡导“无作为的保护”,强烈主张禁止修缮修复,也反对任何新的技艺介入文化资产维护。意大利派(1931-至今),以乔万诺尼所提倡的“可回复式维修”,加固维修,多风格可鉴别维修与综合考证维修,讲究每个阶段都要有被保留的痕迹。主张文物建筑除了艺术价值外,还具有文化史、社会史等多方面价值,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要着眼于其所携带的全部历史讯息。反对片面的恢复文物建筑的原始风格,因为历代的修建部分本身也是具有保存价值,同时,现今保护工作者若不得以有修建时,应遵守鉴别原则与添加部分可恢复原则。可见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观点也是各不相同,但都具有历史价值,在具体修复再利用中,应根据当地当时的条件对老建筑进行保护与再利用。

    老建筑保存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内罗毕建议》(《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提出了若干对于历史地区如何保护的观点和方法。认为历史地区是各地人类日常环境的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形成其过去的生动见证;历史地区为文化、宗教及社会活动的多样化和财富提供了最确切的见证,保护历史地区并使它们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的基本因素;也就是要将历史建筑地段与整个城市的脉络相联系,形成相对统一性,也是保存城市文化脉络的一种方式,在与时俱进的同时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在对回龙窝老建筑进行再造的时候,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观念对待,老建筑存在于城市之中,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在对其建筑个体保护的同时,要采取对其历史环境进行保护,也就是通过保护老建筑单体的时候,对其相关的历史文化进行延续,而且其周边有古城墙遗址,快哉亭等文化遗迹,在对回龙窝历史街区保护的同时,结合周边古迹,形成历史文化的空间的有机整合,发挥其历史价值。再者,老建筑在城市变迁过程中经历着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在保护过程中对其进行各个时期的整体分析以及当时所反映的城市的相关历史文化变更,不随意进行拆除新建,形成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性。

    2.真实性原则

    我国的修复保护工作以几大国际性宪章为依据,《威尼斯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提出了“凡传统环境存在的地方必须予以保存,决不允许任何导致改变主体和颜色关系的新建、拆除或改动。”“修复过程是高度专业性工作,其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和历史价值,应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回龙窝是清代民居风格的老建筑,灰墙灰瓦,也是典型的徐州传统居民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所以对回龙窝老建筑的修复中,尽可能恢复其原貌,修旧如旧的状态,以保护回龙窝的传统建筑特征及格局,所以在街巷空间和尺度上没有进行大的改动。在建筑外立面、院落的修复中,参照以前的状态进行再现,民居的门窗、屋脊、内墙等建筑材料多是收集的旧石材、木材、砖瓦,以求再现百年前的古街风貌,成为老徐州的缩影,作为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环节,在回龙窝的保存过程中,对于老风俗、老字号、老技艺尽量予以再现,成为城市的一抹复古风,古韵古香,保留灰砖青瓦的老面貌。

    3.人本性原则

    人的行为需要是艺术设计的根本,不仅要考虑到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考虑到人的心理需求。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性的需求为衡量一切外部事物的基本标准,就是注重人性、人格和能力的完善和全面发展。人的行为影响着环境空间的使用,于是,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人的参与和使用。人的行为活动的基本需求是任何空间设计的基本依据,对于老建筑街区而言,“以人为本”就是要提供适合人活动的空间及设施。建设公共厕所,以方便参观者,选择保存较好的老建筑对其内部空间进行再造,置换其功能,作为展示展览,让参观者参与历史文化的空间氛围。在回龙窝改造的过程中,结合其具体环境组成,合理规划地下停车场,方便日后交通管理,作为徐州历史文化片区的16个节点之一,适当的改善交通系统有利用打造城市慢行交通,以便使16个节点有机结合,便于参观者规划路线。对于道路在改造中结合老建筑特色铺设步行街,以及传统老徐州特色文化雕塑小品等,提供舒适、安全的街道景观。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建筑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如黑川纪章所提出的新陈代谢理论一样,要注重建筑的发展过程,不仅要保留其原有的特色,更要去适应现代化的城市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建筑的再利用。老建筑的保存是在现代社会发展条件下,一味地保守保存老建筑并不可取,恰当的改造其结构空间,使其注入新生命才是长久生存下去的方法。在充分挖掘回龙窝老街之后,可以探究这些老建筑的历史讯息,它们有的是徐州镇守使陈少康的宅子,有的是苏辙后人的家,有的是民国时期徐州印刷行会会长的公馆,对这些院落整修以求还原传统徐州建筑的元素,同时,结合其周边的市政府旧址和快哉亭公园等历史建筑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发展,使一些具有徐州传统特色的餐饮娱乐注入其中,让其以休闲、娱乐、怀旧等新面貌成为文化街区,在保留原貌时整治老建筑周边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徐州明清民居提供证据,其定位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双重依托的历史街区,使其可持续发展下去,成为浓缩“老徐州”风情的城市标签。

    启示

    老建筑展示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历程,当时的文化特点,建筑风格等,许多老建筑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需要被保存再利用从而发挥其社会价值,这不仅是建筑遗产,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设计的综合,城市与建筑对于历史的见证。老建筑的价值需要得到重视,保护老建筑可以展现城市文化底蕴,也可以改善老建筑与周边现代化的不和谐,是再利用的价值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体现。任何形式的老建筑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一旦到期便需要新的形式作为承载,使之再循环。旧的建筑不能满足新的需求时,原样保存不如将其发展成再利用的可以一新的社会需求而存在,利用现代手法改变历史建筑的功能可以解决其自身的生存问题,极可能的维持建筑特征,置换他的用途是对于新旧相融的最好诠释。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许多旧建筑被拆除,以旧不如新的观念建造大量新的建筑,使得城市没有自身的文化特色,于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老建筑的保存就成了逐渐被重视的环节,从不知如何保存,到如今有很多优秀案例,在借鉴国际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老建筑保存方式,因地因时,新旧相融,保留老建筑的历史性可以使其特色被延续,可持续的发展不会因为与时俱进就与历史断层,有特色的再循环利用可以将历史的印记保留又不至与时代不容,发挥其应有的历史价值才是最好的保护。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相关热词搜索: 徐州 再利用 保存 改造 回龙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