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浅论《雷雨》与中学语文教学

    时间:2020-09-29 07:56: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雷雨》这部话剧在中学时代已经学习过,语文老师对于这部话剧的教学缺乏独特性。现再读这部话剧,从一些细节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对于鲁侍萍爱得深沉。

    【关键词】《雷雨》;虚伪;爱

    高中的时候学校特意组织了学生们一起观看雷雨,当时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老师讲了《雷雨》这部作品是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道德本性。笔者上大二的时候,现当代文学老师又讲了《雷雨》,那节课进行了辩论,周朴园对侍萍是否有爱,笔者记得当时所持有的观点是没有爱,也许是因为高中时老师的讲解,所以对于话剧里周朴园这个人物的理解一直是虚伪、自私,最后也思考了老师所论述的观点。每个时期看一部作品,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确实,高中时是老师带着学生们读,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也很少带着学生去思考。大学老师给学生们自由选择立场,带着论据,去为了自己的观点辩论,到最后的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现在,再一次看《雷雨》,没有以一个读者的角度去看,更多的是以一个中学老师的角度去看。 笔者看完《雷雨》的剧本,再看明星版话剧表演,也去网上搜索了教师教案及课件。教案大部分相同,教学设计也差不多,作品介绍大部分是:《雷雨》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悲剧,剧本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资产階级的腐朽,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可能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老师教的时候太过于体现教参上的条条框框。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里为了让学生去理解文本的文学性,笔者认为应该看到人性当中最美好的东西——爱。

    笔者搜集的大部分文章里面,都表明周朴园的虚伪、自私。那么周朴园爱侍萍吗?他对侍萍的怀念是出于真心的还是虚伪的?笔者认为周朴园是爱侍萍的,真心的,而且爱的深沉。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从侧面体现出

    在第一幕时四风和蘩漪的对话中。蘩漪:俩礼拜没下来,这屋子改了样子了。四凤:是的,老爷说原来的样子不好看,又把您添的新家具搬了几件走。这是老爷自己摆的。蘩漪:这是他顶喜欢的衣柜,又拿来了。什么事自然要依着他,他是什么都不肯将就的。当周冲要开窗户时,四风说:老爷说过不叫开,说外面比屋里热。

    从这一幕可以看出家里家具的摆设大都照着侍萍在周家的时候摆放的一样,笔者认为一个人可以保留着另一个人的习惯和喜好生活生活几十年,难道真的没有爱吗?也许有些人会认为是仅仅是习惯而已,习惯也是由爱衍生而来。因为太爱这个人,以至于对于她的种种都想保留下来。

    二、从正面体现出

    第一幕周朴园:这间屋子的家具多半是你生母顶喜欢的东西。我从南边移到北边,搬了多少次家,总是不肯丢下的。这屋子摆的样子,我愿意总是三十年前的老样子,这叫我的眼看着舒服一点。你的生母永远喜欢夏天把窗户关上的。

    第二幕:周朴园向侍萍打听三十年前的事情,在周朴园的心里,侍萍是梅家小姐,没有把侍萍当下人看待。

    那大家就会有疑问了,如果周朴园真的爱侍萍的话那为什么第二幕他认出侍萍的那一刻他变得慌张,警惕,冷酷起来。我认为是因为当初他的母亲把侍萍赶出了家门,他无能为力,还迎娶了大家闺秀。这些来自家庭的压力让她对侍萍充满了愧疚感。周朴园也是被封建制度压抑着的人,作为一个大家庭的家长,有些事他必须不得已而为之。试问:如果一个你认为已经去世的人有一天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你会是什么的态度去面对呢?而且这个人还是因你而死的。这就是感情与思想的矛盾,感情是怀旧的,思想是现实的。这些年对侍萍的怀念和作为一个大家庭的家长所要考虑的现实相矛盾。但是在第四幕的时候周朴园说:萍儿,你原谅我。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我万没想到她今天还在这,今天找到这儿。我想这只能说是天命。(向鲁妈叹口气)我老了,刚才叫你走,我很后悔,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你既然来了,我想萍儿是个孝顺孩子,他会好好地侍奉你。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从这可以看出周朴园对侍萍爱的深沉。如果说他对侍萍的爱是装的,一个人能装三天,但是能装三十年吗?

    所以笔者认为中学语文对于《雷雨》的教学应该更多的体现一些美好的东西,引导学生去感受文本里的美好。如果表达爱的地方多一些,学生受到作品的影响进而去发现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美好的东西。如果大部分都在引导学生怎么去认识周朴园是一个虚伪、自私自利的人,那么学生分析一个人时看到的都该是虚伪的,坏人,无论做是什么事都是坏的,只要你被贴上了自私虚伪的标签,你这辈子都是虚伪自私的人。环境影响人,就像现在的学生缺乏创造力,能完全怪自己吗?教育体制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另外一点是,希望教师在教任何一篇课文的时候都能够自己先精读三遍以上,自己先去理解。有些教师现在形成思维定式,照搬教参上的所有东西,缺乏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然而教参上解读的内容有些又太过于政治化和死板化,语文缺乏新意,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就会大大的降低。

    參考文献

    [1] 曹禺.曹禺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2] 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王琳琳.难以躲避的命运悲剧——曹禺《雷雨》的文本分析[J].现代文学,2009(07).

    [4] 傅红英.挣扎在现实生存困境中的现代灵魂[J].戏剧文学,2008(08).

    相关热词搜索: 雷雨 中学语文教学 浅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