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多管齐下,防治非法集资犯罪

    时间:2020-11-07 14:30: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有公司企业为不断发展壮大而以高额利息回报作诱饵在民间大肆搜刮资金,进行经济犯罪活动,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要从引导民间资本合理投资、完善法律规定等方面,积极防治非法集资犯罪。

    关键词 非法集资 高额利息 防治对策

    作者简介:张芹,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助理检察员;程多奇,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检察员。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0-250-02

    当前,有的公司企业为解决资金的不足,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疯狂地以高额利息回报为诱饵在民间搜刮资金,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扰乱金融秩序,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一、非法集资犯罪的现状及造成的危害

    2012年以来,笔者所在检察院共受理非法集资犯罪案件32件155人,涉案金额几十亿元,危害面波及到一万多个家庭。其中齐能化工集资案中,刘某等人利用报社、电视等媒体宣传,虚构公司上市等情况,以月息3%-20%不等的高额利息回报为诱饵,吸收了一万余人的30余亿元资金,造成损失高达20余亿元;在顺驰集资案中,王某某利用报社、电视台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方式还本付息,向社会公众大肆吸收资金,共吸收了300余人的近2亿元资金;刘某兄弟集资诈骗案中,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高息为诱饵,以投资风力发电项目及所经营公司缺少资金等为由,向社会不特定人非法集资,共吸收了300余人的8亿余元资金,涉及诈骗的数额高达2亿余元。

    非法集资犯罪案件的频发,极大影响了具体投资人的家庭,造成投资人家庭多年的辛劳化为一空,有些投资人还因为“投资”背负了巨额债务。如齐能化工案中的有些投资人,不仅把多年的积蓄“投资”到齐能公司,而且抵押了多套房屋,将抵押款一并“投资”,直接影响了投资人的基本生活。投资人的血本无归,引起了群情上访,几千投资人站到了政府以及公检法的对立面,形成了新的社会矛盾,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此类犯罪更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使老百姓口袋里的钱不能正常的转化为生产力,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并导致政府的公信力大幅降低。

    二、非法集资犯罪案件的特点

    1.涉案金额巨大,受害人数众多。如齐能化工集资案中,仅我院受理的部分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高达二十多亿元,受害人6000多人;王某某等非法集资案,涉案金额2亿多元,受害人300多人;刘某兄弟非法集资案,涉案金额8亿余元,受害人300多人。另外,本院受理的其他非法集资案件,涉案金额也均在千万元以上,受害人为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

    2.披着合法外衣,掩盖非法目的。犯罪分子大多具有合法注册的公司,有正规的营业执照,依靠取得合法经营主体资格掩人耳目,向社会攫取资金。如齐能化工案中,苏某等人以刘某成立的20余家公司的名义,向社会宣传,夸大企业实力,编造公司即将上市的信息,向社会大肆吸收资金,以致6000多“投资人”血本无归。

    3.花样不断翻新,犯罪手段狡猾。犯罪分子不断翻新吸收存款的名目,如齐能化工案中,吸收资金的项目有化妆品投资、石油投资、房地产投资、企业上市等不同的项目名称,使非法集资的欺骗性更强、手段更加复杂,进而增加了投资人辨别的难度,使犯罪更加简单化。

    4.组织结构严密,分工更加明确。不仅有完整的公司结构和明确分工,更表现在利益关系的严密有序。多名犯罪嫌疑人在亲友中培养业务员,按照给予提成的激励政策,迅速拉动集资额的攀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传销特征,上下线之间有紧密的利益关系,从而形成了稳定的共同犯罪结构。

    5.媒体宣传误导,利用“名人”助威。涉案的公司企业均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宣传,还有部分公司在建立之初或成立周年之际,邀请一些政府领导和社会“名人”剪彩、奠基,以表现出政府支持的噱头,从而造大其影响面和吸引力,部分投资人正是基于对媒体和政府的信任而上当受骗。

    6.上访案件增多,维稳压力加大。2012年以来我院受理的非法集资案件中,受害人多达一万余人,涉及多个行业领域。众多受害人损失惨重,对于追回财物、挽回损失有相同的诉求,因此极易产生共鸣,引发群体上访。

    三、非法集资案件的成因

    1.投资渠道狭窄。当前我国实行的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银行存款利率低、收益少,而民间闲散资金多,投资需求旺盛,正常的投资渠道狭窄或收益低,为犯罪分子实行非法集资犯罪提供了客观的资金条件。

    2.受害人贪图私利的心态。非法集资案件中,犯罪分子往往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在这种高额回报的诱惑下,加上受害群众贪图利益的理念和某些受害人一夜暴富的心态,“成就”了非法集资案件的巨大的涉案金额。

    3.某些“名人”受蒙蔽。在一些非法集资案件中,某些政府官员,不能廉明正其身,亦不能辨别犯罪分子的伪装,私自为一些公司企业进行剪彩、奠基,在公司企业非法集资的“庆功大会”上发言、讲话,无形当中成为了犯罪分子的推手,为非法集资推波助澜。

    4.媒体追求经济效益的误导宣传。有些报纸、电视等媒体,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其作为媒体的公信力,对于我国《广告法》中“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实广告内容”的规定,视而不见,更无从谈起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如齐能化工案中,当地的报纸、电视台等,频繁地为其吸收资金的公司和项目进行宣传,以致受害群众将上访矛头直指媒体。

    5.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监管不是一家之责,涉及到金融监管、公安、工商、税务、银行、检、法等多个职能部门,而当前,多个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不健全,不能形成监管合力,打击非法集资犯罪的效果不明显,社会反响差。

    6.法律规定上的漏洞。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对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做出了解释,但不能完全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如解释中规定:“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亲友”如何界定,这在齐能化工案中就有所体现,该案中部分犯罪嫌疑人吸收的投资对象仅仅是其朋友,这直接涉及到犯罪数额的认定问题。

    四、非法集资犯罪的防治对策

    一要广泛引导民间资本回归合理投资渠道。政府有关部门在实行刺激消费、扩张内需的宏观政策下,要拓展民众的投资渠道,更要通过合理的信息通道发布合法的投资信息,让正常的投资渠道能够进入群众视野。针对非法集资案件中投资上当受骗人大多为老年人的特点,要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的作用,引导老年人增强投资风险意识,使民间资金回归到合理的投资中来,将资金转化为生产力,创造更多财富,实现真正的“钱”生“钱”。

    二要教育干部或社会“名人”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各级党委、政府、司法等部门或文艺体育等社会团体,要经常性地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引导干部或社会“名人”,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任何情况下都要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不轻意参加企业剪彩等活动,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清廉形象以及公众人物的良好社会形象,不为犯罪分子所利用,更不能沦为犯罪的推手。

    三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导向作用防止误导宣传。非法集资犯罪案件之所以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社会危害性大,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报纸、电视等媒体的宣传,加快了非法集资项目进入公众视野的速度,增强了其对公众的吸引力。媒体可以成为犯罪行为的工具,亦可以成为我们预防犯罪的武器,因此我们要利用好媒体这把“双刃剑”。

    四要着力形成各部门多管齐下的监管合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工商年检进行风险排查,对从事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的中介机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金融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非法集资的严峻形势和危害后果,增强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树立以情报为主导的侦查方法,把情报信息贯穿于侦查破案工作的整个过程,做到及时发现、快速打击犯罪。执法人员要着力提高专业素质、办案技能,针对非法集资犯罪的作案手法、特点及规律,积极寻求更强有力的工作方法和措施。公安、银行、银监等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和执法协作,积极参与联合执法行动和处置行动,形成执法合力。

    五要继续完善法律规定以提高犯罪成本。在司法实践中,非法集资犯罪涉及的罪名常用的有两个,一个是集资诈骗罪,可以判处无期徒刑,另一个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最高的量刑幅度是有期徒刑三到十年。而在实践中要认定集资诈骗罪是极其困难的,犯罪分子往往成立一些实体公司作掩护,部分资金也会注入到实体企业中去,造成诈骗的故意无法界定,资金的流向无法查清,最终只能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但是一旦案件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涉案金额即使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最高也只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对于某些犯罪分子来讲,犯罪成本太低。因此,我国法律除了完善相关规定,降低集资诈骗罪的入罪门槛之外,也应提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法定刑,以提高犯罪成本,遏制犯罪的发生。

    相关热词搜索: 多管齐下 防治 犯罪 非法集资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