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试析非洲联盟框架下国际合作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时间:2021-01-20 07:56: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键词]非洲联盟;国际合作;必然性;可能性

    [摘 要]非洲联盟框架下的国际合作是非洲国家在21世纪前半期谋求政治经济发展可供选择的有效途径之一。非洲大陆经济、政治和泛非主义的特殊性,非洲联盟的重要作用以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使非洲联盟框架下的国际合作成为必然。非洲联盟成立以来,非洲大陆已经建立的各种内外合作机制使非洲联盟框架下的国际合作具有了可能性。非洲联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外制度的平台,引领非洲的国际合作,实现非洲的发展与复兴。

    [中图分类号] D8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257-2826(2008)02-0050-08

    21世纪初,非洲各国都面临着这样的共同问题: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挑战,谋求政治经济的发展,防止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就目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态势,非洲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结构中的弱势地位,国际社会各个国家和国家集团谋求发展的经验,以及非洲联盟(简称非盟)在现时的非洲政治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等来看,非洲联盟框架下的国际合作不能不说是非洲国家在21世纪前半期谋求政治经济发展,防止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可供选择的有效途径之一。

    非洲联盟于2002年7月取代非洲统一组织(简称非统),成为非洲大陆包括53个成员国的区域综合性国际组织。与非统根除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目标不同,非盟的目标集中在通过整合非洲大陆参与全球化。[1]非盟的成立“标志着非洲从政治领域合作转向全面合作,非洲大陆结束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解放的旧时代而开始加强团结合作,共同繁荣富强的新纪元”,[2]也开始了非洲联盟框架下国际合作的历程。本文所说的非洲联盟框架下的国际合作,既包括非洲联盟内部的非洲全大陆的多边合作、次区域合作和国家间合作,也包括非洲联盟外部的与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大国和国家集团的多边合作。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非洲联盟国际合作的内部经济、政治、思想动力和外部条件,论证在非洲联盟框架下国际合作的必然性。接着,通过梳理非洲大陆现已建立的内外合作机制,说明非洲大陆国际合作的内外制度平台已经建立,这为非洲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可能。非洲联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外国际合作制度的平台,实现非洲的发展和复兴。

    一、非洲联盟框架下国际合作的必然性

    非洲联盟框架下国际合作的必然性是基于非洲大陆经济、政治和泛非主义的特殊性,非洲联盟的重要作用以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第一,非洲联盟框架下的国际合作是非洲经济发展之必然。发展经济是非洲国家在21世纪面临的头等大事。然而,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水平以及非洲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使非洲国家在发展经济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是单个非洲国家无力解决,或单个国家解决难度极大甚至无法解决的。

    首先,虽然整个非洲大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资源分布不平衡。从整体来讲,非洲地域面积约3 02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0.2%。非洲大陆矿藏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世界上最重要的50多种矿产这里都有。非洲的钻石占世界总储量的绝大部分,非洲的锂、钽、铌、钴、铬的储量占世界的90%,黄金占40%,磷酸盐占50%,铂占40%,铀占1/3,铝矾土仅几内亚一国的储量就占世界已知储量的1/3,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9%。但就各个国家而言,所拥有的资源并不平衡。如南非的黄金、博茨瓦纳的钻石、刚果(金)的钴、赞比亚的铜、纳米比亚和尼日利亚的铀、利比里亚和毛里塔尼亚的铁、几内亚的铝都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有些国家却缺乏资源。再如埃及、安哥拉、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喀麦隆和苏丹等国拥有石油,而博茨瓦纳、赞比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却是缺油国。特别是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经济结构单一,难以在单个国家范围内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也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自主调整提高。

    其次,非洲国家要解决的问题基本相似。非洲是世界上经济最落后的地区,发展不仅是非洲国家共同的任务,而且它们在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也基本相似。非洲9.24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3.8%,但经济总量却不到世界的1%。2007年在联合国公布的50个最不发达国家中,34个是非洲国家。全世界41个重债务国,33个在非洲,其中有20个非洲国家的外债已超过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非洲国家外债总额达2 950亿美元,并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①。各国每年共需约230亿美元偿还本息,占非洲国家外汇总收入的31%。[3]非洲两亿多人长期营养不良,文盲率高达70%,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近2 600万人(2005年),[4]由于疾病、灾荒和战乱,非洲难民不断增加。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显示,截至2003年初,全世界1 030万难民中有330万在非洲。目前,非洲国家要解决的共同问题主要有三:一是消除贫困,二是缓解债务,三是遏制艾滋病的发展。这是非洲所有国家共同面对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团结合作、协调解决。

    再次,非洲国家必须共同面对被边缘化的危险。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外围”结构,一直制约着非洲经济的发展。非洲国家在国际生产、贸易、货币金融体系中一直都处于不利地位。大多数非洲国家至今尚未改变以出口初级产品为特征的单一经济结构。在国际贸易中,非洲贸易额只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2002年,非洲共吸收60亿美元的外来直接投资,仅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是发展中国家吸收直接投资总额的3.2%。[5](P20)尽管2003年以来非洲吸引外资的能力逐年增长,2006年达到了创纪录的388亿美元②,但是就非洲发展所需资金而言,仍然有限。目前,在国际垄断资本推动的经济全球化中,非洲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危险。

    面对这样严峻的局面,如果非洲国家能够同心协力,则能在较大程度上克服这些困难,增加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非洲大陆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各国相互支持,各民族协力配合,在联合中实现了非洲大陆的独立和解放。这是非洲从被奴役地位转变为自主地位的一条重要经验。独立后的非洲国家建立了非洲统一组织,并在该组织的引领下,最终把非洲大陆从殖民枷锁下解放出来。非洲人民、民族、国家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经验表明,非洲的联合是非洲获得自由解放的基础。今天,要改变非洲国家落后的经济地位,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谋求经济发展,唯有联合才有出路。因为,只有联合,才能整合非洲各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以整体的相对优势克服个体的绝对弱势,实现非洲的整体发展;只有联合,才能在不利的世界体系中形成较大的力量,为消除贫困、缓解债务、遏制疾病而共同斗争。同时,联合的力量、共同的声音也有利于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特别是争取发达国家的支持与援助。而非洲联盟是几乎所有非洲国家都加入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是非洲国家联合的纽带和桥梁,也是非洲发展重任的当然承担者。第二,非洲联盟框架下的国际合作是非洲政治稳定之必然。谋求发展已经成为非洲最紧迫的任务,而发展经济的基本条件是国际的和平和国内政局的稳定。就非洲国家而言,没有政治稳定就谈不上经济发展。目前,非洲地区政治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有:部族冲突、宗教矛盾、边界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引发的内战等。

    这些矛盾和冲突与非洲民族国家构建的特殊条件和独特模式有关。非洲民族国家的构建是“从传统部族社会到现代民族国家”的独特模式,其发展是“先有国家、后有民族”的“序列错位”过程。非洲大陆在独立前,基本上处在部族社会阶段,按照欧亚大陆之历史和逻辑形成的“国家”和“民族”这样的概念,在历史上的非洲大陆大多数地区并没有存在过。[6](P18)欧洲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占领不仅人为地割断了非洲的自然发展进程,而且殖民者对非洲国家的瓜分,破坏了国家疆界的自然走向,造成了一个部族分属不同国家,多个国家有同一个部族的情况。这就埋下了独立后非洲国家不和的种子。非洲联盟框架下的内部合作,有利于淡化殖民时期留下的这类矛盾和冲突。同时,对于非洲国家的这些矛盾的解决,非洲联盟不仅具有较高的威望,而且也形成了一些共识和建立了基本的冲突解决机制。

    第三,泛非主义思想发展之必然。泛非主义在非洲大陆已经存在和发展了整整一个世纪,它深深扎根在非洲人的思想中。“泛非主义实质上是一种黑人民族主义。”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泛非主义的核心由原来的“黑人民族主义”发展成为“非洲民族主义”。在泛非主义者看来,“非洲的命运是联结在一起的”,[7](P156)非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摆脱西方殖民统治而获得光明之未来。[8]冷战结束后,泛非主义再次复兴,成为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应对多重挑战的思想武器。它“在非洲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催生了非洲联盟的成立及‘非洲新伙伴计划’的出笼,把非洲大陆的联合自强推向了新的历史时期”。[9](P113)泛非主义 “始终把非洲作为一个整体,突出非洲大陆历史文化与现实命运的共同性”,其斗争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全非洲统一国家,即“非洲联邦”或“非洲合众国”。[8]过去,泛非主义是非洲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思想武器;今天,它是非洲联盟引领非洲人民实现非洲复兴的思想基础。泛非主义也是非洲联盟团结非洲各国、各民族,化解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协调经济发展政策,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实现非洲复兴的宏图大业的思想武器。

    第四,非洲联盟在非洲大陆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决定其必然担当非洲复兴的历史使命。根据《非洲联盟宪章》,非洲联盟已“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政治性机构,而是一个统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洲政治实体。”[10]该宪章规定非洲联盟的主要任务是实现非洲国家和非洲人民之间的统一和团结,促进非洲大陆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有效机制,加快非洲大陆政治、经济和社会一体化进程;推进非洲的经济改革与减贫战略,实现非洲的发展与复兴。非洲联盟成立以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上述任务。

    为了非洲大陆的政治稳定,非洲联盟在解决非洲地区冲突、部族矛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继承了非统组织所规定的非洲边界不得改变的原则,防止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的缠绕;它积极调解布隆迪、刚果(金)、利比里亚、索马里、科特迪瓦及苏丹等国的冲突,有效地避免了上述国家局势的进一步恶化,使非洲大陆出现了“摒弃暴力,寻求和平”的良好势头;它努力协调非洲一些国家间和国家内部的部族矛盾,使这些国家出现了多种族联合、共谋发展的局面。这为未来非洲国家间解决矛盾和冲突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也树立了非洲联盟协调解决冲突和矛盾的权威。

    为谋经济发展,非盟积极落实2001年发起的《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计划》,推动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和争取外资及援助,促进非洲大陆经济一体化。该计划提出了新世纪非洲国家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中期目标是在此后5年内全非洲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一半;长期目标是彻底消除贫困,摆脱在全球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处境,推动非洲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11]《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计划》是非洲联盟的经济政策,也是“非洲联盟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12]在此计划框架内,非洲联盟不仅积极加强内部成员国间的合作,而且努力寻求与区外大国和国家集团的合作,为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机会。

    不仅如此,非洲联盟还确定了建立“非洲合众国”的远景目标。2007年7月1日非洲联盟第九届首脑会议,专门就建立非盟联合政府进行了讨论。这表明非盟已经把建立“非洲合众国”的最终目标纳入了政治议程。“非盟联合政府”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通过各方努力,“非洲合众国”极有可能成为具有非洲特色的伟大实践。[13]而且“一个强大、独立、自主和民主的非洲联盟领导下的联合的新非洲的存在将使得外部力量继续分化、操纵和剥削非洲成为不可能”,[14]一个联合的非洲有利于非洲国家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

    第五,非洲联盟框架下的国际合作符合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潮流的推动下,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世界各大洲都建立了区域一体化组织,并形成了跨区域、区域和次区域等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程度的经济一体化合作。这种发展趋势仍在蓬勃发展。在这种发展趋势中,欧盟是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它的发展代表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从欧洲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史看,首先经历了一个从“民族”到“国家”的认同过程,然后又经历了一个从“国家”到“欧洲联盟”的认同过程。在后一个认同过程中,欧洲国家经历了对国家主权让渡的艰难抉择,才逐步实现了目前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发展。对非洲大陆来讲,由于欧洲的殖民侵略斩断了非洲国家历史发展的自然过程,其发展是一个“先有国家、后有民族”的“序列错位”过程。目前,许多非洲国家的民众尚未完全巩固对其“国家”的认同,但是大多数民众却在泛非主义思想影响下形成了对非洲的认同。从欧洲的经验和经济全球化所推动的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看,非洲民众对非洲的认同更有利于非洲实现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而且,有非洲民众对非洲认同作为基础,非洲国家可以有效压缩对国家的认同过程而直接走向对非洲的认同。非洲联盟框架下的非洲国家间的合作将是这一趋势中最自然、最合乎逻辑的发展。

    二、非洲联盟框架下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非洲联盟框架下国际合作的可能性是基于非洲联盟成立以来非洲大陆已经建立的各种内外合作机制。这些机制为非洲大陆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制度平台。该制度平台已经成为非洲国际合作的基础。

    1. 关于非洲大陆内部合作机制。

    在非洲大陆,非洲联盟已经构建了区域内部的各种合作机制。这些合作机制包括区域和次区域两个层次。在区域层次上,非洲联盟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组织机构,形成了一些初见成效的合作机制,通过了一系列的组织文件,确立了一些组织运行的规则、规范和决策程序。在次区域层次上,非盟与次区域组织的合作已经开启,初步形成了区内国际合作的机制网络。

    非洲联盟主要机构有大会、首脑会议、执行理事会、泛非议会、非洲法院、委员会、常驻代表委员会、各专门技术委员会、经济社会和文化理事会、和平安全理事会、各金融机构以及大会决定设立的其他机构。非盟首脑会议是最高权力机构,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其主要职责是制定非盟的共同政策,监督非盟政策或决议执行情况,加快非洲政治、经济一体化建设和向执行理事会和委员会下达指令,解决非洲战争、冲突、恐怖主义、紧急情况等问题。执行理事会由成员国外长或其他部长组成,每年举行两次会议,负责实施大会决议和对成员国的制裁。泛非议会是非盟的立法与监督机构,每年召开两次例会,2007年前只有咨询职能,此后逐步行使立法权与监督权。常驻代表委员会由各国驻非盟大使组成,主要职能为向理事会提出工作建议,加强非盟委员会与成员国间的沟通,每月举行一次例会。非盟委员会为非盟常设行政机构,负责处理非盟的日常行政事务。[14]

    非洲联盟和平安全理事会是非洲联盟内预防、处理和解决冲突的常设决策机构。该机构是根据非洲的实际于2004年5月创设的。它由15个理事国组成。其主要职能是通过预警和预防性外交,使用斡旋、调解、和解、调查、干预、人道主义行动等手段,促进非洲和平、安全与稳定。为有效维护非洲的和平与安全,非洲联盟还赋予其在特定场合可以使用武力以阻止冲突和保护人权以及出现自然灾害时实行人道主义救济的职能。[15]

    在经济发展方面,为落实《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计划》,非洲联盟建立了三个主要机构:落实《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计划》委员会、《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计划》运营委员会和《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计划》常设秘书处。[12]

    非盟与非洲次区域组织也已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目前非洲大陆的次区域组织有:政府间发展组织、东非共同体、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西非经济货币联盟、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这些次区域组织已运作多年且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区域和平稳定和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非盟非常重视这些次区域组织的作用,积极借重这些区域组织实现非洲的和平与稳定,使非盟与次区域组织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得到了明显发展,其安全机制也不断深化。这样,非洲联盟解决争端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在安全领域,非洲自主维和行动出现了“两个轮子”并驾齐驱的局面,即非盟与各次区域组织在维护和平方面相互协调与合作的良性互动。[16]在经济合作与发展方面,非盟的《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计划》与这些次区域组织的经济一体化计划“形成了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关系”,[12]非盟与各次区域组织的经济合作同样也是“两个轮子”并驾齐驱。这样,非洲大陆的经济合作既能照顾到次区域的特点,也有利于非洲整体的发展。

    2. 关于非洲与外部世界的合作机制。

    目前,非洲大陆已与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大国和国家集团建立了多种合作机制。已经形成了包括美国—撒哈拉以南非洲贸易与经济合作论坛、欧—非会议、日本“援助非洲东京国际会议”机制和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等重要的合作制度平台。非洲联盟可以借助这些机制所搭建的制度平台,推动非洲国家融入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并依托此平台,深化非盟与世界大国和国家集团的合作,实现非洲的发展和复兴。

    美国—撒哈拉以南非洲贸易与经济合作论坛是美国与非洲经济合作的机制。该机制起始于1999年3月18日在华盛顿举行的“21世纪美国—非洲部长级合作会议”。会议决定成立“美国—撒哈拉以南非洲贸易和经济合作论坛”,以保证双方高层领导能每年聚会,商讨经济合作事宜。该论坛至2006年6月共召开了5次会议,分别在美国和非洲国家举行。论坛活动包括政府间会议、私人企业会议和非政府组织会议。[17]美国的《非洲经济增长与机会法案》是美国与非洲合作机制的法律基础。该法案是美国针对黑非洲国家颁布的一个单方面的非互惠性法案,旨在通过免关税和免配额的做法,为黑非洲国家(48国)的商品(约6 400多种)提供更多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该法案于1997年由克林顿政府提出,2000年5月作为《2000年贸易与发展法》的第一部分获得国会通过,同年10月1日生效。此后,又在2002年8月、2004年7月、2006年12月得到修正和延续。截至2006年12月底,已有38个法案受惠国。[18]此外,美国的“千年挑战账户”计划也是非洲国家能够利用的一个机制。但是由于美国为申请国确定的三个方面共16条评审标准①,因此目前只有8个非洲国家从中获益。 

    欧盟与非洲国家的合作机制有三:欧—非首脑会议、欧盟与非加太国家在《科特努协定》框架下的合作和欧盟—地中海伙伴关系计划。欧盟—非洲首脑会议起始于2000年4月。欧盟在首届欧—非首脑会议时设立了10亿欧元的欧非发展援助基金,向最贫穷的非洲债务国提供最急需的援助。会议原计划形成定期会议机制,并拟定于2003年举行第二届会议。但是由于津巴布韦问题②而数次推迟,直到2007年才有了转机。欧盟与非洲国家于2007年12月8日至9日举行了第二届欧—非首脑会议。这表明欧盟将继续加强这一与全非国家合作的机制。《科托努协定》框架下的欧盟与非加太集团合作机制是一个跨区域的欧盟与非洲国家的合作机制。该机制是在欧盟(欧共体)与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所签订的《洛美协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托努协定》即《非加太地区国家与欧共体及其成员国伙伴关系协定》,于2000年6月23日签署,2003年4月1日生效。非洲地区48国参加了该协定。其组织机构包括:部长理事会、使节委员会、联席会议、联合议员大会、工业发展中心和农业及农村合作技术中心等。这些机构在机制上为欧盟与非洲国家的合作提供了基础。此外,欧盟—地中海伙伴关系计划(巴塞罗那进程)是欧盟与地中海东南岸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全面合作机制,欧盟还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组织建立了各种合作方式。法国等欧洲大国也与一些有传统关系的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定期的会议机制和开发了一些合作项目。

    日本与非洲国家的合作是通过“援助非洲东京国际会议”机制进行的,该会议机制又称非洲发展会议。1993年10月由日本倡导并召开了首次“援助非洲东京国际会议”。1998年10月,日本与联合国、非洲全球联盟三方合作,召开了第二次会议。2003年举行了第三次会议。目前已经形成5年一届的定期会议机制。第四次会议定于2008年5月在日本港口城市横滨举行。日本借助“援助非洲东京国际会议”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在前三次会议上日本倡议“通过经济发展削减贫困”,并向非洲提供了政府开发援助。这些援助主要用于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展双边贸易。此外,日本还打算召开日本—非洲国家部长级会议,重点讨论日本向非洲提供经济援助问题。[19]

    中非合作论坛是非洲国家与中国的多边合作机制。中非合作论坛于2000年10月在中国首都北京建立,随后确立了3年一次的部长级会议机制,会议轮流在中国和非洲国家举行。此外,每两年召开一次高官会议。部长级会议目前已召开了3次会议。首届中非论坛部长级会议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为中非共同建立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谋求共同发展构筑了框架。[20]在埃塞俄比亚举行的第二届论坛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2004—2006)》,该计划不仅进一步拓宽了中非合作的领域,而且就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与非洲联盟“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计划”的协调与支持做出了框架性规定。2006年11月举行的论坛峰会通过了两个重要文件,《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2009)》。前一个文件表示中国和非洲将进一步建立和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后一个文件规划了未来三年双方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合作的内容。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为非洲与中国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非洲联盟的《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计划》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发达国家有一定反响,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NEPAD计划表示了积极的态度。”[12]此前,世界银行主导的“非洲战略伙伴关系计划”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的“减贫战略文件”也是非洲联盟应该切实利用的机制。2003年6月法国埃维昂八国首脑会议专门邀请了埃及、塞内加尔、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南非等5个“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计划”发起国参加了首次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并讨论了非洲发展问题,还通过了“援助非洲行动计划实施报告”。一些地区大国也在加强与非洲合作的机制建设。如2006年11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之后,韩国开启了首届“韩非合作论坛”,试图与非洲国家建立合作机制。印度也加强了与非洲国家合作的力度。

    非洲大陆内外合作机制的建立,无疑给非洲联盟引领非洲国家的国际合作创造了现实条件。

    总之,非洲大陆经济、政治和泛非主义的特殊性,非洲联盟的重要作用以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使非洲联盟框架下的国际合作成为必然,非洲联盟成立以来非洲大陆已经建立的各种内外合作机制使非洲联盟框架下的国际合作具有了可能性。既然非洲联盟框架下的国际合作既存在必然性,又存在可能性,那么非洲联盟的现实任务就是把握时机,充分利用这些非洲大陆已经建立的各种内外合作机制,“将各种发展伙伴关系计划和制度合理化以确保其带来的现实利益流向非洲”。[21]从而有效抓住为非洲国家谋求发展内外机遇和机会,切实地实现非洲的发展。“非洲的成功在于非洲联盟的巩固和发展”。[14]

    参考文献:

    [1] Fayth A Ruffin.The New African Union[J].UN Chronicle, Vol.41, No.2,Jun-Aug 2004.

    [2] 徐伟忠.2002年非洲情况综述[J].国际资料信息,2003,(2).

    [3] 邢玉春.西方大国对非洲政策及其影响[J].国际问题研究,2006,( 6).

    [4] 非洲艾滋病之痛[N].人民日报,2005-12-16.

    [5] 世界银行.2002世界非洲指标[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6] Mark W. DeLancey.The Study of Afric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A]. in Mark W. DeLancey (ed.).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Africa[C].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African Studies Program, 1979.

    [7]O.U.Kalu. African Cultural Development[M]. Enugu: Fourth Dimension Publishers Limited,1978.

    [8] 刘鸿武,肖玉华,梁益坚.一个大陆的觉醒、抗争与自强——20世纪非洲国际关系理论之研究论纲[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1).

    [9] 罗建波.非洲一体化与中非关系[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0] 徐伟忠,丁丽丽,余文胜.非洲联合自强步入新时期[J].现代国际关系,2002,(2).

    [11]New Partnership for Africas Development[Z]. January 2002, .cn,2007-07-08.

    [14]Chen Chimutengwende.Making the African Union Succeed[J].New African, Vol.419,Jun 2003.

    [15] 黄德明,李陵峡.非洲联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初探[J].法学评论,2004,(6).

    [16] 罗建波.对非洲自主维和行动的思考[J].西亚非洲,2003,(3).

    [17] 刘伟才.美国—撒哈拉以南非洲贸易与经济合作论坛简析[J].西亚非洲,2007,(1).

    [18] 陈晓红.《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对黑非洲国家贸易和投资的影响——以斯威士兰和莱索托为例[J].西亚非洲,2006,(4).

    [19]日本打算与非洲国家开部长会议讨论经济援助[Z].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node81844/node81849/node178658/u1a 2527769.html.

    [20] 汪勤梅.“中非合作重在行动”的盛会[J].西亚非洲,2004,(1).

    [21] Nsongurua J Udombana.Back to Basics: The ACP-EU Cotonou Trade Agreement and Challenges for the African Union[J].Texas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Vol.40, No.1,Fall 2004.

    On Inevitab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ithin the African Union

    LIU Qing-jia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Key Words] African Uni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evitability; feasibility

    [Abstrac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ithin the African Union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for African countries to seek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1st century. It has been the specific characters of economy, pan-Africanism and politics in Africa, the important role of African Union and the tendency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multipolarization that made this to become inevitable. The various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operation institutions established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African Union ensures the possibility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ithin its framework. African countries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se to develop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realize development and rejuvenation of Africa.

    [责任编辑 刘蔚然]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