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台湾侨委会撤并风波

    时间:2021-02-10 08:01:3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数不过门十万的原住民在行政院里都有单独的原住民委员会,海外侨胞多达3000万,侨委会竟然要被撤并,是何道理?”台湾当局“外交、侨务两外事机构”合并计划一出,来自海外的陈情信函和党内的反对声浪,雪片般飞进府院。

    马英九和国民党处在风口浪尖。多位重量级侨界领袖主动向马英九、吴伯雄表达严正抗议,声言若裁并侨委会成真,将发动全球各侨社拒绝与台湾往来,并拒绝接待台湾来美官员。

    “忘恩负义,这怎么了得?”国民党海外党部及各地支部更是跳脚,“国民党当年是靠华侨才翻身,怎么会马英九一上台,僑委会就被裁了?”

    2009年1月1日,纽约中华公所盛大举行中华民国98年开国纪念暨元旦庆祝活动。

    负责该方案的行政院研考会主委江宜桦赶紧澄清:“侨胞们可能误会了行政院组织改造方案不是‘裁撤’侨委会,反而是要扩大对侨胞的服务,提高侨委会的地位,目前的规划是与‘外交部’合并,成立外交及侨务部’。”

    面对经济不景气,台当局想出了不少“节约”措施,除了推动“小政府”、精简行政机构外,甚至把脑筋动到了宪兵身上,撤除了为马英九保驾的“禁卫军”,将相关工作移交警方。

    华侨愤怒、马政府难堪之际,海峡对岸及时伸出橄榄枝。美国《侨报》报道,国侨办主任李海峰日前访问洛杉矶侨社时,对在美侨胞喊话:“台湾不要你们,大陆要你们。”令在场的许多台籍侨胞内心百感交集。

    曾几何时,海外华侨是两岸最特殊的遗产和资本,并成为争夺焦点。时过境迁,当年海外侨社处处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中华民国国旗)的情形恐怕会一去不复还了。

    “青天白日满地红”

    3月13日,纽约中华公所举行全体议员大会84位议员一致通过决议,坚决反对台湾行政院“政府组织再造方案”中裁并侨委会的计划。

    中华公所拥有126年的历史,下辖60个大侨团,中华公所主席在纽约35万华人心中更是有着“华埠市长”的称号。

    100年前,孙中山4次来到纽约,即在纽约市中国城勿街16号的中华公所发表演讲,号召这里的华侨联合起来,推翻清廷统治,扫除专制积弊,“使我中国世界共和,人人得享自由幸福”。

    此后,美国邓荫南、南洋邓子瑜、日本陈清等海外华人纷纷投身革命。或在海外参与筹款,或回国参加战斗。黄花岗72烈士中,30人是华侨。是以自中国国民党成立之日起,华侨与国民党之间从组织到情感上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称华侨为“革命之母”,大总统府中有不少华侨任职。

    191g年10月10日,历经多次更名的“中国国民党”完成变革,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政纲,名称也最终确定下来。其《海外总支部通则》指出:“时中华革命党虽已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但党务在国内仍不能公开所进行者多在海外。”

    上世纪20年代,国民党在海外的支部星罗棋布。加拿大仅有华侨数万,加入国民党者就有1万多人,美国有百余个支部,党员人数超过1.2万人。

    2009年2月14日,台湾驻巴西代表处代表徐光普主持巴西利亚中华会馆成立典礼。宣誓典礼之前,全体与会人员齐唱中华民国国歌,并升起“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而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甫成立,在海外华侨中的影响力完全不可与国民党相比。国民党一大召开时,参加“一大”的多数华侨仍是孙中山的坚定追随者,支持继续联合共产党,而不少右派人士则站到反共一方。“一大”成为分水岭,华侨之间分成“联共”与“反共”两派。

    直至国共内战甚至两岸对峙时期,这种矛盾始终存在。陈嘉庚等华侨是共产党人眼里的“杰出华侨”,冯自由、余森郎等则拥护国民党蒋介石政府。

    抗战时期,国民党把华侨资源运用得淋漓尽致。蒋介石等国民党党政要员,频频向海外发出电文,号召“发挥侨胞之物力人力,以用于抗战之事业”。国民党在这个时期形成了系统的侨务政策。

    1926年侨务委员会成立,1932年改隶属行政院,列为部会重要机构,迄今已有77年历史。民国乃至两岸对峙时期,“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在海外华人社区随处可见。

    北京与台北的争夺战

    1949年,两蒋诀别大陆,退守台湾。两个固守不同意识形态的政权,就此开始在海外争夺侨心,大陆寄希望华侨能“拥护新中国”,两蒋则希望与华侨共同“反共复国”。

    新中国成立,大陆官方媒体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到海外,广大华侨感到扬眉吐气的时刻到了,他们欣喜若狂,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一时间,一封封贺电如雪片般飞向北京。”事实上,此时,东南亚国家的华侨较拥护新中国,而欧美等国家则情形有别。

    在美国,胡适、孔祥熙、宋子文等人组织成立了“自由民主中国联盟”,主张共同“反共”。旅美华侨社团分成对立的两派,支持者对此大声叫好反对的25个侨团则在《人民日报》上公开警告胡适:“你不要以为在美方的庇护下可以为所欲为,逍遥法外,等到情势一变,光明普照的时候,就是你逃到天涯海角,也要缉拿归案。”

    新中国建国初期,各级政府在“爱国统一战线政策的指导下”,制定新的“侨务方针和政策”。但是受“左”的路线影响,在长达20年时间里,大陆对侨工作并未如期待中正常落实。土改中,许多地方政府对华侨家人及华侨土地财产进行了不当处理。“文革”10年中,大陆又对有“海外关系”的人进行扩大化斗争和打击,把“海外关系”视为“反动政治关系”和“特殊关系”,把华侨视为“反动的社会基础,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一时间,有“侨”字号的人与“地、富,反、坏、右、资”并列为“黑七类”,连侨务干部都被打成“资产阶级的代理人”。归侨和侨眷被打入“另册”,而且实行“六不原则”,即不让出国、探亲、通信、通汇、回乡、定居。

    与此同时,蒋经国却四度赴美,数次与华侨社团联欢。“中华民国”行政院侨委会设有完善的组织机构,下设多个部门,分管各项事务,包括侨团侨社联系与福利、学校教育、文化传播、华侨回国投资、华侨金融贸、侨生回国就学等。其下属的华侨文教中心,更是遍布全球重要城市,被一般侨胞视为温暖的“第二家庭”。

    此消彼长,北京在此期间几乎等于將华侨资源“拱手让与台湾国民党政权”。此后,台湾经济腾飞、十大建设,大陆改革开放,侨社对两岸都贡献良多。

    1980年,美国华人政治活动家陈香梅作为里根总统的亲善大使分别访问了大陆与台湾,邓小平和蒋经国亲自接见。陈香梅对邓、蒋二人提及开放两岸探亲,邓小平说:“我们方面的考虑是积极的。”蒋经国也答复,此事会认真研究。

    华侨自此成为连接两岸的“纽带”。1993年实现“汪辜会谈”,华侨的推动功不可没。

    随着台湾经济腾飞,出现了一批从台湾走出去的华侨。海外台侨中,有一批科学家、影视明星、作家等,成为华侨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加州大学原校长吴家玮、政界人士赵小兰、原蒙特利尔市长李婉若、太空人王赣俊及作家白先勇、陈若曦、罗其华、王正方等都是台湾移民或原台湾留学生。

    李登辉后期开始向这些台侨实施政策倾斜,任命李远哲为“中央研究院”院长的同时,李登辉还着手整合海外亲台华侨,成立“世界李登辉之友联合总会”等组织,侨务工作的重心从过去以大陆籍老侨胞为主,转到台籍侨团方面。

    “华侨三等论”与“撤侨”令

    如果说北京“十年文革”等错误将华侨资源“拱手让与台湾”的话,2000年民进党取得政权后,陈水扁出台的“华侨三等论”则让形势出现大逆转。

    依据该论,在民进党政府眼里,华侨分为三个等次,服务顺位依次为第一等是拿1949年以后的“中华民国”护照、从台湾走出来的华侨,第二等是在台湾念过书的侨生;第三等才是传统华侨、老侨以及有华人血统的侨民。

    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张亚中指出“李登辉后期和陈水扁时期,连‘中华民国’都不承认了,更不可能承认海外的大陆籍华侨。”这种做法,被海外侨界解读为“有狭隘的省籍情结”,引起诸多不满,加上李登辉的“两国论”、陈水扁的“一边一国”,更引起传统侨社的严重疑虑。

    此后,陈水扁政府裁撤美国等地区的部分华侨文教中心,许多老侨就此失去集会及阅读书报场所,至今怨怼难忘。

    这期间,大陆政府侨务则进展顺利。2000年以后,陆续有一些老侨社团改旗易帜,降下“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挂“五星红旗”。30多年前,国民党政府得到传统华侨侨团绝对支持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了。

    如今台湾蓝天重现,两岸关系越来越紧密,海外不同背景下的华侨社团也已心照不宣地加强交往和沟通合作。如此背景下,台当局裁并侨务委员会,自然引起亲台侨团的强烈反弹。

    “老国民党时代有所谓海外3600万侨胞‘心系祖国,支持民主’的号召,如今北京也有争取4000万华侨的说法,台湾不分蓝绿却愈来愈不在乎侨胞怎么想了,”《世界日报》美国版主编陈世耀撰文质疑,“扁政府后期后悔不已,不断澄清未忽视侨胞,却已难挽回侨心。马政府最令人不解之处,是口口声声重视华侨,却让侨界感受口惠而实不至。”

    声言“若裁并侨委会成真,将发动全球各侨社拒绝与台湾往来,同时拒绝接待台湾来美官员”的全美洲中华会馆联谊会秘书长黄金泉批评称,马英九政府僵硬的处理侨务的手法,不管出于什么理由,的确让亲国民党的侨胞们很伤心

    其实台湾行政院部会数量庞大,精简机构势在必行。马英九为政府“瘦身”的初衷并无过错,只是如何取得侨胞谅解确实需要更高智能,

    只是台湾的政局因本土势力的兴起渐渐发生变化,要求裁并侨委会,蒙藏委员会等机构的呼声早已出现。虽然海外台侨仍有“中华民国”情结,但内外情势的转变使这些机构的地位日渐尴尬。“裁并”可能是侨委会、蒙藏委员会等具有“中华民国”色彩的部会最终的命运。

    编辑 涂艳 美编 黄静

    相关热词搜索: 侨委会 撤并 台湾 风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