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兴化长篇小说现象”调研报告

    时间:2021-03-02 07:54:0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地域本为地理学名词,是相对于整体区域概念而言的。但如从空间和时间的维度来看,地域最主要的特点并非地理区域,而是文化内涵。众所周知,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文学流派形成的影响是十分明显而深刻的。对于人类而言,地域并不只是一块休养生息的地盘而已,而是一个民族在大地上的“根”;地域也不仅是有个地名而已,而且构成了“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海德格尔),是人的经验与自然位置相结合的产物。“那么,依托‘地域’而发源的文学,也就会因为此地域与彼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或者说多元化的发展,这种依托独特的地域特色而发展起来的文学,文学史上称之为地域文学。”①

    作为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的重要范畴之一,地域文学概念由来已久。如广为人知的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师培的《南北文学不同论》、梁启超的《中国地理大势论》等,均专门谈论了地域对文学的影响,以及文学的地域区别。198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冲击下“自我”与“寻根”意识的觉醒,理论界开始逐步深入思索文学、民族文化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关于地域文学的研究也全面兴起。当前,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地域文学研究正成为学术界与文坛研究的焦点之一。正如雷达先生曾指出的:“世界越来越一体化,人类精神生活趋同化是显见的事实,于是坚守文化的地域性、文学的本土化,致力中国经验的深刻表达,包括小到研究‘作家群现象’,无疑具有深刻意义,这也是保持世界文学的多元性和丰富性的重要途径。”②近年来,文学创作与评论领域的“苏军”“陕军”以及“温州现象”“昭通现象”等,均已成为文坛关注的焦点之一。前不久,《光明日报》“文学评论”版曾推出系列文章,聚焦河南、湖北、江西、黑龙江、陕西、宁夏、河北等地域性的作家群体创作,并组织地域作家群现象研讨活动,使地域文学再次成为一个关注的话题。

    地域文学的存在、彰显及其形态特征的最终相对稳定化,往往有赖于一批有共性气质、生活经验的作家作品的持续发掘,所以地域文学实际上就是某个流派文学的显在征兆,或者前提条件。位于江苏中部里下河水乡的县级兴化市,现隶属于地级泰州市,因该地域历史悠久,文风昌盛,长期以来,被国内文艺评论界公认为中国长篇小说的发祥地、明清小说的重要基地,并被授予了“中国小说之乡”称号,③进而成为中国文坛的“兴化长篇小说现象”。

    一、兴化地域蓬勃兴起的长篇小说创作现象

    兴化长篇小说创作是里下河文学流派创作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和创作力量。近年来在国内文坛蔚然兴起的“里下河文学流派”,是一个以地域来命名的文学作者群体现象。其主体是植根于苏中里下河地区的一群当代中青年文学写作者,多年来孜孜不倦耕耘于文坛。自1980年代初高邮籍作家汪曾祺复出文坛后至今的30余年间内,一大批生于里下河、长于里下河的作家,携其“里下河式书写”相继登上文坛,汇聚形成里下河作家群。众多优秀作品先后问鼎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全国重要文学奖项,引起文学界广泛关注。目前,国内文坛和评论界公认,一个正在成长的“里下河文学流派”的标志已经形成,其主要代表作家有汪曾祺、毕飞宇、王干、吴义勤、夏坚勇、费振钟、刘仁前、庞余亮等。

    值得注意的是,“里下河文学流派”中长篇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大多数来自兴化地区。建国以后,特别是1980年代以来,兴化一地的文学创作呈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涌现出一大批有成就的作家、评论家。近几年他们多次作为一个群体引起国内文学界的关注。如仅2005年度,兴化籍作家不约而同地推出了以故乡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毕飞宇的《平原》、朱辉的《白驹》、庞余亮的《薄荷》、顾坚的《元红》、刘仁前的《香河》、刘春龙的《深爱至痛》,在江苏乃至全国文坛引起了极大的震动。2011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入围的178部作品中,興化籍作家毕飞宇的《推拿》、朱辉的《天知道》、梅国云的《第39天》、顾坚的《青果》占了4席,最终毕飞宇凭借《推拿》获奖。2011年在江苏省第四届紫金山文学奖评审中,兴化籍的毕飞宇、朱辉、庞余亮、刘春龙同时获奖,震惊江苏乃至全国文坛。2014年,刘仁前《浮城》、庞余亮《一根细麻绳》获得江苏省第五届紫金山文学奖。不仅如此,兴化地区目前还拥有一支创作实力和数量均佳的长篇小说创作队伍。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5年,兴化籍作家就公开出版超过了50部长篇小说。

    兴化因其悠久的文学传统、当代长篇小说作家群体的崛起和文学创作的繁荣,被世人惊叹为“兴化长篇小说现象”,并成为“里下河文学流派”的中坚和代表。尽管有学者认为,兴化文学群体并不是一个很准确很严密的概括,但从兴化地域悠久的文学渊源、深厚的文学积淀、区域的文学背景、名人的文化效应、作者的文化自觉等因素作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在当前“文化自信”背景下,“兴化长篇小说现象”已客观地成为江苏乃至全国较为突出的地域性文学和文化的繁荣现象的一个代表,兴化长篇小说作家群在兴化地方乃至里下河地区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中,也正发挥着极其独特且十分巨大的作用。

    为全面挖掘整理“兴化长篇小说现象”的成因、代表作家和作品,进一步思考“兴化长篇小说现象”今后的发展方向与拓展空间,2015年11月20日,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和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专门赴兴化调研兴化“中国小说之乡”运行情况,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刘旭东和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泰州学院院长温潘亚教授等参加了调研。兴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刘定荣做了专题汇报。2016年8月,我会又组织相关人员,赴兴化调研近期兴化地区文学创作与发展情况,并形成了专题报告。

    二、兴化地域长篇小说创作繁荣成因初探

    对于文学史而言,所谓“文学流派”,其最主要的特征和作用是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一种流动的、持续性的、绵延不绝的文学影响力。而在当下自由结社,发表共同宣言,组织同仁杂志的土壤环境、政治气候早已不复存在的条件下,构成持续性的、绵延不绝的文学影响力的元素也正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由此,有学者指出,研究当下的“文学流派”的指向,应深入到该“文学流派”的更深、更内在化的日常生活方式、地缘文化习俗以及区域语言环境等结构元素中去探求。

    相关热词搜索: 兴化 长篇小说 调研报告 现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