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邪恶作家”的中国之旅

    时间:2021-03-02 07:56: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是美国南方杰出的女作家。1925年,她出生于乔治亚州的一个天主教家庭,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主修英国文学和社会科学,1947年毕业于依阿华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奥康纳1952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64年死于红斑狼疮。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出版了长篇小说《智血》《暴力夺取》和其他三十一部短篇小说。2010年5月,奥康纳的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文译本在北京举办发布会,作家马原、徐星出席活动,并与到场媒体及文学爱好者畅谈这位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人物。之后,新星出版社引进了奥康纳作品全部版权,并于2010年内出齐,除已出版的《好人难寻》外,还包括长篇小说《智血》《暴力夺取》,短篇小说集《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以及奥康纳与菲茨杰拉尔德、卡佛等人的书信集《生存的习惯》。奥康纳的原作本身并不易懂,内容充满哥特式的怪诞和神秘,最初在美国出版时就收到很多负面评价,译介出版这样的作品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由此可见,新星出版社在国内译介出版奥康纳的作品,确实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一、直面现状:译介传播效果迥然不同

    当前,研究梳理奥康纳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历程,一方面期望挖掘更多的读者资源,提升奥康纳及其作品在中国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期望有更多的读者了解奥康纳之后,对其作品中自省、拯救的深邃内涵产生思想共鸣,对人的内心世界产生更强烈的教育意义。

    奥康纳在大学读书期间,深受乔伊斯、卡夫卡、福克纳等一批现代作家的影响,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1946年3月,奥康纳在《音调》杂志上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天竺葵》,获得莱因哈特奖学金,为她继续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1952年3月《智血》几经修改,终由哈考特公司出版,获得褒贬参半的评价。该小说的编辑罗伯特·基卢克斯曾指出,“比起她,我对那些评论更感失望;他们只看到她的力量,却没抓住她的重点。”①特别是很多人对奥康纳书中描写的假冒牧师感到不可接受,小说结尾主人公黑兹尔·莫茨刺瞎了自己的双眼更让普通读者匪夷所思,因而对小说进行了大量负面的抨击。美国南方一直被称为“圣经地带”,宗教在南方人的思维方式中有着巨大遗存和深入肌理的影响。当读者看到小说中假牧师的形象时,认为她在故意诋毁南方社会。然而奥康纳正是要通过她的作品深刻揭露人性的虚伪,并进行无情的嘲弄。《智血》参差不齐的社会评价并未影响到奥康纳后来的创作。她于1959年1月完成了小说《暴力夺取》的初稿,1960年2月,法拉公司出版了《暴力夺取》,同年9月,朗文公司在英国也出版了这部小说。外界反响和第一部小说一样是毁誉不一。《时代》周刊说到狼疮对她写作的影响,使她深感震惊,并表示了极深的厌恶②。然而罗伯特·潘恩·沃伦、托马斯·斯特里特切对该书给予好评,让奥康纳受到了极大鼓舞。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曾指出,“我深信她的为数不多的作品会永远活在美国文学中。那些作品也许题材范围狭窄,但是清晰、坚实、生动,充满精彩的描写和警句,还有一种别具只眼的洞察力,使她的作品比十几部诗集有更多的真正的诗意。”③奥康纳是二战后首位列入权威的“美国文库”的美国女作家,其作品所受到的关注、褒奖和评价是中肯而有预见性的。

    作为美国南方作家的代表人物,奥康纳的作品在美国的传播范围非常大,但是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力较小。1986年,上海译文出版社译介出版了奥康纳短篇故事集《公园深处》,译者为主万、屠珍等。2010年,新星出版社出版了奥康纳的短篇小说集、书信集和另外两部小说,可以说新星出版社的后续出版为国内奥康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中国作家马原认为,奥康纳要是不做小说家,真是天理都难容。就是她发现的故事,让我们做小说的人都叹为观止④。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说,“弗兰纳里和三岛由纪夫生于同年,我时常思考他们的生死观。”尽管名家对奥康纳及其作品评价不低,但是,如何帮助今天的中国读者读懂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培养读者的持久兴趣,扩大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仍然是摆在译者和出版机构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奥康纳的作品在当今的美国,拥有大量的读者,经典作品多次再版,传播的读者基础非常好。相比之下,奥康纳及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力非常有限,多见于纯学术角度的研究,普通读者对其作品了解很少。这种现状对于奥康纳众多作品而言,就好像是一座思想宝库摆在了国人面前,却将大门紧紧锁住一样,没有钥匙的国内读者只能望而兴叹。不能将思想进行广泛传播,宝藏也就没有任何价值。对于译者和出版社而言,不能仅仅满足于将奥康纳的作品进行翻译出版,而更应该在附加服务中拓展思路,从引导培养读者理解作品、吸引读者参与阅读的角度推广奥康纳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更多更好的读者资源,扩大传播半径,收到良好效果。

    二、追根溯源:作品特征影响传播半径

    弗兰纳里·奥康纳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和美国南方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既继承了美国南方文学传统,又有自己创新突破⑤。奥康纳作品独特的怪诞风格、浓郁的宗教气息等鲜明特征是她的身份标签,为其在美国深度传播奠定了基石,从某种程度上说却成为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发性壁垒。

    奥康纳创造了不同于其他作家、作品独具特色的怪诞文化,小说中大量出现阴森森的背景、神秘的现象、暴力行为等恐怖情节和事件描写,吸引了无数美国“好事”的读者。这种怪诞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运用喜剧形式、采取冷漠叙述风格,达到悲剧效果;二是运用超越时空、跨越具象的描述,对现实进行高度概括;三是揭示宗教面具下充斥作者内心深处的暴力、邪恶与死亡的怪诞文化冲突。《好人难寻》《格林立夫》《启示》等多数作品中的怪诞特点得到充分体现。菲利普·汤姆森认为,“滑稽和恐怖妙不可言地结合在一起,各种根本不相关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奇异的、常常令人不快和不安的情绪波动。”⑥“她把这些怪诞人物、怪诞事件作为揭示主题的主人公和中心情感写进作品,把一种对社会、对人生的极端痛苦的病态感受带进了文学。”⑦奥康纳小说作品中的怪诞特色既是整个社会物化的折射结果,也是对人性阴暗的惊人洞察。

    事实上,奥康纳作品创作特点与其生活背景休戚相关。她从小就接触天主教教义,耳闻目染,受影响很大。因此,她的作品中宗教色彩非常浓重。奥康纳信奉原罪说,邪恶、赎罪和获救是她大多数作品的主题。她在小说中描绘的主人公多是通过极端、激进、怪异的行为赢得精神上的救赎,最终由上帝赐予死亡而得以解救的。奥康纳创作源泉主要来自宗教,《智血》和《暴力夺取》都有浓重的宗教气氛和象征意味,传递了严肃的宗教主题。同时,身为南方作家,她的作品也带有南方文学的显著特征,其作品客观地反映当时的种族矛盾并且生动地再现了种族主义带给黑人的巨大痛苦⑧。在种族问题上的内疚感与对资本主义文明的疏远、陌生感往往交织在一起呈现在奥康纳作品中。

    纵览奥康纳小说作品,其怪诞风格和宗教色彩不是孤立的文学现象,而是受到西方现代文学发展、美国南北方历史文化和个人不幸生活经历深刻影响的⑨。奥康纳作品特征对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也产生了影响,那就是:奥康纳在中国至今仍不被广大读者所熟知,她的作品难以被更多的中国读者理解和接受。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作品故事情节怪诞离奇,有着许多匪夷所思的情节设置,似乎与世俗的价值观有着较大差距,多数普通读者感到晦涩难懂,让人难以产生时代共鸣,缺乏心理认同,阅读兴趣不高。二是作品有着深刻的宗教内涵,许多中国读者对宗教教义了解不多,以至于对作品设置的宗教隐喻缺乏分辨力,对其中的宗教劝解和寓言式的思想内涵难以理解,而产生文化隔膜。由于不能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创作意图,阅读起来也就比较吃力。三是奥康纳是美国本土作家,对于美国读者来说基本没有文化背景差异。同时,奥康纳成名已经有较长时间,其作品在美国的影响力已经进入相当成熟的时期,传播推广没有障碍。而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还相对陌生,需要一个培养和认识的过程。

    三、探寻路径:多措并举促进文化摆渡

    众所周知,在中国译介传播西方文学名家名作是在进行一场文化的摆渡,是文化的输入过程。同样,译介传播奥康纳作品就是在让读者到达文学的彼岸领略不一样的美丽风景,所以出版传播机构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一方面要把奥康纳原著尽可能原汁原味地翻译定稿,同时要充分考虑中国读者的接受能力,增加指导性阅读,设置背景内容说明,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方便中国读者理解,更好地推广传播奥康纳及其作品。

    首先,要坚持指导性阅读。在中国译介传播奥康纳的作品时,针对如何入手了解奥康纳作品的问题,有必要具备一些具有指导性的阅读指南。奥康纳早期的创作历程主要是以短篇小说为主,中期阶段主要是两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和修改,后期又回归到了短篇小说。奥康纳的图书获得过美国图书大奖,并且多次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的文学形式最适宜于让她发挥这些特色,奥康纳在短篇小说上的成就也最能反映她在创作上的全貌。因此,要引导读者先从短篇小说开始阅读。出版机构要根据奥康纳作品特点,出版形式灵活的奥康纳短篇小说集,如口袋书、精选集等,方便中国读者阅读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了解她的思想内涵和写作风格。在此基础上再鼓励读者阅读她的随笔书信集《生存的习惯》,最后再读《智血》和《暴力夺取》这两部长篇小说。阅读她的长篇小说时,需要事先充分了解她的精神世界,才能深刻理解作品背后的寓意,否则很可能无法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

    其次,要设置说明性背景。中国读者在阅读奥康纳作品时对书中作者独具匠心的宗教背景设置和大量宗教隐喻缺乏了解,这种因文化背景差异带来的困难让中国读者阅读作品时往往只能感受到故事情节本身的显性元素,无法觉察作品背后真正的精神实质。通俗地说,中国读者大多是看了“热闹”,却无法看出“门道”。失去宗教背景,奥康纳作品本身的趣味性就基本丧失。奥康纳不是通俗和商业化的作家,她的作品只有深刻理解其宗教背景的人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首先,要对作品内容进行梳理,在每个作品前设置导读章节,对作品中涉及的宗教背景进行简要介绍,方便读者对作品背景的理解。比如《暴力夺取》的书名来自圣经马太福音第11章第12节“From the days of John the Baptist until now,the kingdom of heaven suffer the violence,and the violent bear it away”。其次,在翻译出版奥康纳的文学作品时应当针对这一特点增加相应的说明资料,就作品中一些深层次的“隐性”宗教背景进行解读。最后,应收集美国近年来对奥康纳作品研究的经典评论附于原文之后,让读者将自己的阅读体会与前沿的研究进行对照,便于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最后,要选择策略性翻译。从翻译的角度考察,Misfit是小说《好人难寻》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并没有被直接音译,而是根据故事的情节和主旨翻译成了“不合时宜的人”。从语言层面看是意译,从内容上看是运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采取归化翻译策略是向读者靠拢,为了更好地展示作品的主旨,让读者充分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于外出旅游的老祖母一家,Misfit的确是“不合时宜的人”,他最终将老祖母一家人全部杀害。从Misfit人物本身而言,他和作者所批判的虚伪、冷漠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这种翻译策略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启示读者去思考故事深层次的意义。Joy是《善良的乡下人》中的女主人公,她的名字就被直接翻译成了乔伊。直接的音译,尊重源语的表达规范,和原作形成等值,从翻译策略上讲是异化。故事中的乔伊是一个戴着假肢的老处女、哲学博士。她性格古怪、冷傲,不好与其他人打交道。而Joy这个单词却是“快乐”“开心”的意思。“乔伊”这样的翻译虽然符合人物名字的表达习惯,却不能够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归化一直是翻译中采取的主要策略,异化则仅用于对局部问题的处理⑩。特别是针对奥康纳这样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喜好设置隐喻、暗喻的国外作家而言,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能够极大降低阅读难度,更容易让中国读者了解作品的内涵,便于作品在中国的出版传播。

    【注释】

    ①《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一生》,http://article.yeeyan.org/view/98162/272153,2010-06-11。

    ②苏欲晓:《多元视角的融合与撞击:半个世纪的弗兰纳里·奥康纳研究》,载《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0年第2期。

    ③ [美]弗兰纳里·奥康纳:《公园深处》,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④ [美]弗兰纳里·奥康纳:《好人难寻》,新星出版社2010年版。

    ⑤⑨李媛媛等:《论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的怪诞文化冲突》,载《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⑥[美]菲利普·汤姆森:《论怪诞》,昆仑出版社1992年版。

    ⑦吴富春:《外国著名文学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⑧孙丽丽:《弗兰纳里·奥康纳:一个种族偏见阴影下的非种族主义作家》,载《电影文学》2008年第10期。

    ⑩王蕾:《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载《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尚亚宁,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黄英,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编号:13J195)

    相关热词搜索: 之旅 中国 邪恶 作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