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的一些弊端

    时间:2021-04-17 08:20: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随着高中课改的步伐,我在教学实践中与课改同步,积极深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尽快适应高中历史课改的要求。但几年来,通过对教材的熟悉和挖掘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我深刻地感到课改后的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在编排和布局结构等方面存在以下缺陷弊端。

    一、专题型的知识结构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对于初中刚毕业的学生,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对中国和世界通史的掌握很不到位。因为在我省,乃至全国很多省份,中考当中,历史是开卷考试。中考对于学生的要求较低,学生不必要掌握太多的基础知识,也根本不愿花时间记忆历史基础知识。所以造成学生基础知识太薄弱,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时间、朝代概念都不清楚,稀里糊涂,“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学生基础普遍差,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推行的一大障碍,再加上课时又少、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大,在教学中,历史教师很困扰。高中历史新课程不得不负重前行,这可能是课程编制者所始料未及的。而高中历史新教材采取专题式的编写结构,将旧教材按时间、朝代为顺序的纵向编写模式改为按专题线索的横向编写模式,并且扩充了世界古代史、中外当代史、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等内容,这就给历史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大部分高中生缺乏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所以学习起来感到很困难,不知所云。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日益下降,课改的宗旨和目标,也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就落空了。所以根据实际看来,高中学生对于专题式的历史知识结构还不适应,不具备探究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对于条件一般的地方高中,教学和网络资料很有限的情况下,老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存在很多困难。

    二、人民版的教科书布局结构不太合理

    高中课本必修共分三册,必修一的内容是古今中外的政治史,必修二的内容是经济史,必修三是思想文化史。一般高中都按照顺序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先学必修一内容,而编者没有预想到的是,这样的编排顺序有一些弊端。首先按内容结构来说,政治史的发展是以经济史的发展为基础的,经济是基石,没有经济,就没有政治。所以内容编排顺序不合理、不科学,给学生会造成错误的思维。再从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来看,经济史最简单,学生容易学习和掌握。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先学较难苦涩的内容,学生难以下咽,更不要说轻易消化了。时间一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锐减,再加上一些学校要求教学质量,周测月考很多,试题难度很大。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历史的信心和动力。而如果先学习经济史,学生感到轻松自如,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会日益提高。

    三、教材中一些章节内容结构编排混乱,不够严谨

    大部分教材内容编排很好,教师每教一遍、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更深的理解,可谓意味深长,引人发省。因为教材表面写得看似简单,实际隐藏的内容、需要挖掘的内容很多。所以每当看一段落、学习一节内容,你就不由自主地想去探究和查阅更多的知识,特别作为教师,更是如此,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因为条件有限、时间有限,有些知识只能靠老师讲解才能掌握。当然这也是教材编排给我们留有空间,目的是激发学生和老师主动地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编者的动机很不错。但有些章节内容,思维混乱,给师生教与学带来很大困难。例如,必修三的专题一第二节内容:汉代儒学和科举制的文化影响,虽然和前面内容有一定联系,编者在这里分明是要说明儒学和科举制的关系,但似乎有点文不对题。还有必修三的专题六第四节: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这一课教材内容思绪比较混乱,和前面的教材内容也有重复之处,师生读了一片茫然。教材内容重复的地方还是比较多的,如: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两次工业革命等内容,在教材中重复出现。尽管编者站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不同角度来看待的,讲的内容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历史背景和历史事实是相同的,所以师生看到这些内容的学习,就有厌倦心理,再加上内容的枯燥,根本没有兴趣可言。这些内容虽然翻来覆去学了几次,但是学生似乎浅尝辄止,未能深入去研究,所以学习效益并不理想。

    教材不严谨之处,还表现在一些笔误。例如,必修一《罗马人的法律》这一课中说: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应该说成:系统最为完备;还有必修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一专题,专题导语中说: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企业,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而在第一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的课文中说: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显然编者这里的“近代民族工业”是指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因为这一专题主要讲的是民族资本主义。教材在这里指代不明确,容易产生误解。教材还有笔误,例如,必修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这一课中69页有“民国革命失败后”,应该是:国民革命。

    四、教材中一些语言文学色彩过浓,不便于学生深刻理解

    历史是过去了的事实,历史是严肃的,是求公正的。所以编写历史教科书一定要语言准确简练,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当然编者也是出于良好的动机,什么样的题目、什么样的语言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就会采用。但有时文学色彩太浓,学生读了虽然印象深刻,却不知所云。例如:蔚蓝色希腊;别了,雅尔塔;驱走乌云的太阳;心灵的激荡;碰撞与冲突;打破隔离的坚冰等等。这些文学色彩过浓的语言或题目很多,当然有些语言不乏它的魅力,能引人深思,耐人寻味。例如;蔚蓝色的希腊,编者在这里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古希腊的环境和地理位置,但学生初次接触本课,还不知其意,学完本节课,才恍然大悟,这还算好理解一些。但有些文学语言就不太好理解,如心灵的激荡等,学生看了不知所云,一头雾水。与其这样,还不如语言直接简练一点好,让学生一看便明白其意。

    当然这是本人的一点愚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将会克服教材中的一切缺陷和不足,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书内书外的知识。当然作为教科书,应该是很严谨的,因为教育是严肃的,我们面向的是学生,不应该出现一些教材的弊端,所以恳请编者再斟酌一下,修改和完善一下为好。我们历史教师殷切地期待着!

    相关热词搜索: 弊端 浅谈 教材 高中历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