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品味美丽,体悟异域风情背后的民族文化

    时间:2020-04-02 08:02:5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本文是我国着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淳朴恬淡,于天然本色中见“繁华绚丽之美”,总在不经意间,“创造出令人难忘、发人深思的艺术境界”。他的文章意蕴丰富深远,大气磅礴,意味隽永。《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短文选自《再返哥廷根》,文章讲述了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重返哥廷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本课位于这一组教材的第一篇。学习这篇课文,要求抓住主要内容,了解德国民族风情特点,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还要通过课外资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写“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脊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关键词、情境引读,补充课外资料等方式进行有效阅读。

    3、抓住“奇丽景色”内容,聚焦“花团锦簇”等重点词语深入体会景之奇丽,体会句子的写法特点及表达妙处

    4、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对话等形式深入体味“美丽”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其内容和含义,体会句子的写法特点及表达妙处。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1、播放鲜花图片,感受鲜花的姹紫嫣红。

    同学们,喜欢花吗?今天咱们玩一个看图片猜花名的游戏。(课件播放配乐图片)

    2、积累语言

    如果让你用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画面,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设计意图:在感受鲜花绚丽多彩的同时,积累语言,为感受德国街头奇丽的景色做铺垫。】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是爱花的人,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爱花的民族有许多,德国就是其中的一个。但是他们养花有一个特的习惯,那就是——

    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1、根据课题,质疑

    从质疑入手,引出对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的介绍。出示《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插图,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相机介绍: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精通12国语言。早在1935年,季先生就远赴德国,在著名的哥廷根大学留学,一住就是十年。1980年,当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已是满头银发。人家问他对德国、对哥廷根的印象,季老意味深长地说——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到底是怎样的美丽让先生经历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念念不忘?先生后来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再返哥廷根》,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文章就是他的节选。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预习、搜集资料,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实践能力,又能拓宽学习的领域,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对德国、对作者的了解,以及对文本的初步理解。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由题目入手,以质疑为突破口,“以学定教”“以疑促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接读课文,总体感知

    ①接读课文,正音。(脊梁、莞尔一笑。)

    ②交流:文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过渡:究竟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让作者发出如此的赞叹呢?

    【教学意图:抓住重点语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展开了全文的研读,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中心问题的展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全班交流中,引导学生感受德国的奇丽风景和奇特的风俗习惯。】

    三、聚焦“奇丽”,品味风景的奇特和美丽

    1、解读“奇丽”。(奇特、美丽。特别强调一种与众不同的美丽。)

    (板书:奇丽的景色)

    2、快速默读课文2、3两段,找到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

    3、交流写景色奇丽的句子,感悟景色的“奇丽”。

    交流重点句子: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往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让我们看看这段话,看这番景色奇丽在哪?

    ①学生先自由谈自己的理解。

    ②出示“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区别两个词语的意思

    让我们来关注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花,但是有区别,区别在哪?

    预设:学生说出花团锦簇是指花的数量多,的姹紫嫣红是一个指花的颜色多。(你从一个簇字体会到了化的数量多,花开的茂盛茂密,还有一个字没有关注到啊。锦指的是什么?这用丝制成的绸缎在阳光的照耀下——对啊,这是一种有光泽的美啊。)

    姹紫嫣红又是一种什么美呢?姹和紫是什么偏旁,是用来形容谁的,对啊,是来形容年轻漂亮的女子的。姹紫嫣红就写出了花的——娇美。

    ③指导有感情朗读朗读

    理解了这两个词语,再来读这句话感觉就不一样了。

    ④抓住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感受奇丽

    (出示课件)在会稽城(今浙江绍兴城)西南偏门郊外。远山近水、小桥凉亭、田园农舍、草木行人,相映成画。画中游而身亦入画,晴日风雨,无不相宜,颇具中国山水画之神韵。

    东晋王献之有妙句:“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小结:季先生作为国学大师,文学功底深厚,在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看到作者用词之精妙。几个词语就把花多花姿花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采用“抓住重点词语入境,想象画面生情,补充资料拓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感受美景,在品读中走进文本。入情入境的体验让学生在想象中再一次领略、赞美德国街头的奇丽景色,为感悟德国奇特的民情做铺垫。】

    ⑤抓住“家家户户”理解景色的奇丽。

    ⑥在想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

    如果这条街有一里长,这花海就有——

    如果这条街有100里长,这花海就有——

    如果这条街一望无际,这花海就有——

    ⑦播放课件欣赏哥根廷街头繁花似锦的景色后,学生配乐朗读,感悟德国奇丽的景色。

    ⑧指导背诵。

    四、由“景色的奇丽”深入探究“民族的奇特”,体会风情的独特

    1、体会风情的独特

    ①体会种花的独特之处

    交流:“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小结:养花这样的个人习惯,在德国却是个民族习惯,是这些德国人为了让别人能欣赏到花的笑脸,十分用心的进行修枝、栽培。

    ②体会:“正是这样!”背后的习以为常与内心的自豪

    小结:是啊,对于他们来说,太平常了,本来就是这样的,那是哥廷根人长期以来的习惯和风俗啊。

    ③感受颇耐人寻味的意境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小结:原来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变,也包括这样美好的习俗啊。这样的人才组成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啊。(板书:奇特的民族)

    2、了解异国的文化

    ①补充背景资料,体会民族的奇特

    先生留学的十年正是德国社会激烈动荡的十年,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投降,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物资奇缺,吃饭和取暖都无法保障,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②提出自己的思考

    读书不仅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还要跳出文章,有自己的思考。此时此刻,对文章你是不是有什么疑问或者是思考。

    我说“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美丽的花。除了花,先生眼里“美丽”的东西还指什么?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先生对被称为他第二故乡的哥廷根的热爱。那当他赞美整个民族的时候为什么用了“奇特”这样一个中性的词,而不是用“伟大”或者“优秀”呢?

    结课:这样奇丽的景色,在别的国家很难看到,这就是德国的风情,这就是德国的文化。爱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啊!季老的这篇课文,为我们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打开了一扇奇特的窗。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们还将感受更多的异域风情、异国文化。

    五、推荐阅读

    课下阅读季羡林的《留德十年》,从这里你能更深入地了解季羡林,更深入地了解德国,也会从中获得在课本中不明白的问题。

    【设计意图:语文的“广度”是构建大语文观的核心之一。课堂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把学生引入到更广阔、更美好的阅读境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一个良好的习惯】

    相关热词搜索: 体悟 民族文化 品味 异域风情 美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