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随文激情感,润物细无声

    时间:2020-04-03 07:52:0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明确提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继而修订的外研版新标准新版教材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性质。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语言对学生发展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已成为当下英语教学的焦点。笔者试图挖掘新教材的人文性,恰当利用点读技术,对教材进行工具性与人文性整合,帮助学生切实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跨文化意识,形成良好的意志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外研版新教材 人文性 英汉文化 点读技术

    一、问题的提出——文化教学的意义

    我国英语教育界对于英语课程性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不同的时期曾出现过不同的看法。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过于强调英语语言的工具性,出现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的现象,学生死记硬背,苦不堪言,结果是培养了大批“哑巴英语”学生。相反,如果过分强调课程的人文性,突出课程在思想传播、文化传承和德育教育上的作用,就会忽略语言本身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失去英语语言学习的意义。《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英语课程具有双重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英汉文化关系看,不同民族虽有不同的语言、信仰、习俗,但都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同时,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又存在着很多文化上的差异。学习语言时了解文化背景不仅有助于对语言深层次理解,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从英语教学角度看,人文性可以理解为人性和文化性的整合,包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文化、道德、情感等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教材角度分析,新版教材将英语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教材配套的点读技术,即点读笔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的情感因素,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下是笔者研究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与整合文化因素,提高和改进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二、以外研版新标准教材七年级(上、下)为例挖掘教材的人文性

    外研版新教材涉及文化内容广泛,包含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具体分为:家庭生活、学校生活、饮食健康、传统节日、风俗文化、异国风光、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其中异国风光包括介绍英国伦敦,美国洛杉矶,法国巴黎;风俗文化包括姓名的文化,家庭成员的称呼文化,饮食文化,社交礼仪等;文学艺术包括了解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英国文豪莎士比亚,还在新教材中增加了经典英语儿歌(chant)和两首短诗。如何利用英语这一国际化语言的有利条件,通过对外研社新标准新版教材的开发利用,提高跨文化意识,是教师面临的紧迫任务。

    新教材新增Body language话题,通过Body language around the world,介绍世界各地的一些独特身势语。人们见面,握手是很常见的表达友好的方式,这是语言文化的相通之处,但是在一些国家则是通过鞠躬、拥抱、亲吻、碰鼻子来传递信息。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进一步意识到要尊重他国的文化就需要了解他们的身势语,这也是国际交流活动中必备的知识和素养。

    三、随文激情感,对教材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整合的实施策略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当利用文化知识渗透和整合英语教学资源,改进和提高英语教学6,充分发挥出英语学科人文教育的功能,完成“育人”的最終教育目的。

    1.将词语的文化内涵运用于教学。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对于某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语的运用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对词语文化内涵的学习,进而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这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学生通常通过看单词表、查字典学习词汇,这样可以了解词汇的直接意义,却无法了解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导致在词汇运用上屡屡出现失误和疑惑。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面对应的词语,可能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会引起不同的联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挖掘词语的文化因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如七上Module 6 A trip to the zoo 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善于抓住学生喜欢动物、渴望了解动物的特点,进一步扩展英汉文化中对待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看法。汉语中“狗”是贬义的,如“走狗”;而在英语文化中“Love me, love my dog.”表达了英语国家人们对狗的喜爱。又如在表达“大雨”时,学生习惯性地写成“big rain”,而地道的表达是“heavy rain”,就是由于学生没有理解两个词汇的文化内涵。

    2.将文化语境运用于教学。在新教材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运用相关的文化知识,如以图片、实物、视频等直接或间接进行课堂导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如在七下Module 6 Around town Unit 2 Tour of London授课中,教师应事先准备一些伦敦的照片,从学生最熟悉和喜爱的伦敦眼入手,再展示一些稍陌生的图片进行猜地名活动,如白金汉宫,议会大厦等。学生对于这些地名的英语发音存在问题,利用点读笔进行示范朗读,学生争先恐后模仿,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小结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导游竞赛环节,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旅游线路介绍给大家,注意旅游线路设计的实效性和导游对游客的人文关怀。

    点读技术在提供文化语境上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设真实的情境,而教师或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很难将教材对话的感情真实表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找出对话中情感表达强烈的句子,让学生去分析其文化内涵,进行模仿,表达自己的情感。如Module 4 Life in the future对话中,中国学生玲玲很关心未来学校生活中的作业问题,学生在模仿朗读Will students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时,就能感受到玲玲对未来期待的心情,当针对这一问题英国学生给出否定回答后,中国学生大明欢快地说出了That’ll be great! 这样的例子在点读技术支持下的英语课堂上屡见不鲜,点读技术的使用,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化的内涵提供了助力,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将文章结构分析运用于教学。语文教学重视分析句子的深层次意义和文章结构,然而随着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的提高,英语教学也应重视深挖文本的内涵,对作者的写作风格、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如Module 5 Shopping Unit 2 On line shopping呈现了英语议论文结构,先总体介绍网上购物,然后通过与实体店购物对比,说明网上购物的优势,接着指出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最后说明网上购物的发展趋势,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仿写关于事物利弊的文章。实践证明学生 在写Supermarket shopping也有了清晰的思路。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分析文章写作结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对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关注学生情感的反思

    教学改革早已开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文性不是简单地在教学中进行说教式的思想教育,而是要在教学中挖掘新教材涉及的各方面文化和情感内容,同时发挥点读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当然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的熏陶浸染的过程,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林立.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英语[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4]张俭莹.英汉文化的偶合和差异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上海版牛津教材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9.9.

    [5]刘敬雯,陈玉卿.借助点读技术活化教材 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J].语数外学习,2013.

    相关热词搜索: 无声 激情 润物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