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山西古代壁画精品略述

    时间:2020-04-18 07:52: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山西地理文化的主要特征

    山西又称“三晋”,简称“晋”.园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省域的历史文化,一般通称为“三晋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三晋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 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地域特征方面,山西省位于中国黄土高原东缘,其地形地貌属于典型山地高原,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受海洋影响较弱。这样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使得境内大量古建筑得以保存。正所谓“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现存古建筑有两万八千余处,当中就包含了全国仅存的唐代及五代木结构建筑。

    壁画是一种依附于建筑体上的视觉艺术形式.全国含古代壁画遗存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0%以上处于山西境内。山西古代壁画精品以寺观壁画及出土墓葬壁画为主要形式。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壁画,自两汉始,经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至民国,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壁画内容含儒、释、道、历史传说、民间风俗及神话故事等各种题材,丰富多彩。据不完全统计.仅寺观类壁画遗存就逾两万四千平方米,在全国首屈一指。迄今为止,已发现两汉以降各时期的壁画墓五十座以上。这些壁画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界画等几乎传统绘画的所有门类;表现形式有水墨、青绿、金碧,浅绛等各种手法;绘画技巧上也运用了工笔、写意、白描等多种方式;题材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及世俗生活等各个方面。由此,山西也享有“中国古代壁画艺术宝库”的美誉。

    二、精彩纷呈的寺观壁画遗珍

    山西寺观壁画自唐至明清,历代皆有精品遗存,自成系统,生动展示了一千多年寺庙壁画的历史风貌。壁画所绘者既有宫廷画师,也有民间画工.壁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历千年而不衰。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壁画,无疑是我国古代寺观壁画的开篇之作。素有“亚洲之光”美称的佛光寺,东大殿内保存了唐大中时期所绘《弥陀说法图》和《诸菩萨众图》,是我国仅存的唐代寺观壁画,堪称旷世奇珍。《弥陀说法图》描绘的是阿弥陀佛说法时的场面。画面绘有三组主体人物.每组都是“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为主像、另伴有胁侍菩萨、供养菩萨、护持天王、伎乐飞天、僧众弟子及官吏供养人等形象计五十余尊。背景中衬以祥云、飞花、幡巾等以渲染说法时的美妙景象。《诸菩萨众图》绘有大小相近的菩萨像六组.分排而立,气势壮大.渲染出庄严的佛国气氛。菩萨皆头戴花冠,脚踏莲台.表情细腻多样,身姿动态各异,十分逼真.壁画风格与技法充分体现了唐代壁画壮丽磅礴的气象。

    平顺大云院,创建于后晋天福时期,院内弥陀殿现存《维庠经变图》和《西方净土变》等壁画,画工精细.色彩鲜丽,是我国五代时期寺观壁画幸存的孤例。《维摩经变图》绘维摩诘与文殊菩萨相对而坐的场景。维摩诘身穿魏晋士人服装,手执麈尾扇,姿态悠然地坐在座榻之上与文殊菩萨交谈。文殊菩萨头戴花冠.身佩璎珞,面相端庄,举止安详做倾听状。他们身后还有菩萨众、罗汉、天王、飞天神将等形象。《西方净土变》绘有带背光的佛像、伎乐天和楼台殿阁,楼台上还布满了佛、胁侍菩萨及供养人等众多形象。画风与敦煌同期壁画相似,仍可见受唐代画圣吴道子“吴带当风”表现手法之影响。

    應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最古老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塔内保存有精美的辽金壁画。画面内容不仅绘有高大的佛像、天王、金刚及佛门弟子等,还绘有六位供养人像。这些供养人,面形丰满,体态匀称,服饰考究.华丽高贵,气质不、被推断为辽代萧氏家族的三位皇后和三位王爷。其中.供养人萧挞里(萧太后)画像,头戴花冠,绛袍大袖,身着长裙.足蹬云履.双手恭捧宝物。应县木塔的构建.可能就是为彰显萧太后为辽朝政局长期稳定所做的贡献。

    高平市开化寺,始建于北齐武平时期,大雄宝殿内保存有《释迦说法国》《华严经变图》等壁画.画面上留有北宋绍圣三年(1096)画师郭发等人题写的字样,弥足珍贵。其中佛本生经变故事系列,内容十分精彩,场景也非常生动,是开化寺壁画的精华所在。 《刑场》故事.画面上有骑着白马押赶囚犯的官吏,有手持铁锹准备行刑的刽子手,有项带长枷,被剥衣去帽的男犯和蓬头垢面的女犯.有翘首围观的民众……真实地再现了犯人临刑前的森然场面。再如善事太子本生经变中的《耕作图》《屠沽图》与《神牛医眼图》等故事。《耕作图》表现了农民驱牛扶犁耕地,鸦雀飞来啄食土中翻出的虫子,极富生活气息。<屠沽囤》描绘太子在巡游途中。看到一屠夫自宰自售与顾客讨价还价的场面,画面洋溢着浓厚的市井生活气息。《神牛医眼图》描绘太子被其弟刺瞎双目,遏神牛舔眼而复明的故事。这些壁画内容丰富.布局巧妙,画中建筑、山水、树石、云雾等场景丰富多样.人物造型写实生动,是我国宋代佛寺壁画的杰出代表作。

    朔州崇福寺,俗称大寺庙,始建于唐高宗时期。是雁门关外著名佛刹之一。其弥陀殿现存场面宏伟的金代壁画《说法图》。画面中佛及菩萨像,均形象高大,仪态雍容,装饰华美。画面中的菩萨像多留有胡须.各自饰以不同的火焰形头光。菩萨周身配饰繁复而精美,宝冠、耳坠、腕钏、璎珞、华蔓等皆备,似为古代印度贵胄装扮,彰显出不凡的华丽与尊贵。他们或正视.或俯瞰,或侧身。神态皆含蓄儒雅。双手或持卷轴,或握经卷,或举香华,或捧珊瑚,或端香炉,动态从容优雅。画面衬景的祥云中有小坐佛,飘举的飞天等形象。壁画中的佛像及菩萨多有小胡颓,与敦煌莫高窟风格一脉相承。画面布局规整严谨,画工丝不苟,堪称金代壁画之精品。

    岩山寺,古名灵严院,始建于金正隆时期。现存文殊殿壁画为金大定时期绘制。壁画内容有佛、菩萨及佛本生经变故事等,画面中题记表明所绘者为六十八岁御前承应画匠王逵及王遵等人。佛本生经变故事画面以宫廷建筑为中心,其间穿插摩耶夫人焚香、腋下生子、九龙灌顶、习武出游、遇生老病死诸苦、隔城投象、出家苦修、树下成佛等情节。部分场景还以墨书榜题说明故事具体内容。壁画中最具故事性的场景是一幅惊心动魄的海难图。图中一艘大船在浩瀚的疾风劲浪之中颠簸不定,船上的数百人遇难风坠罗刹国,并被捆绑拘禁.待扮作美女的食人魔王食用。后来.幸得观世音菩萨及时出现并将他们营救。画面中赫然矗立着一座精美玲珑的八角七级浮屠、塔身、塔刹、瓦顶、斗拱、勾栏、榷扇等皆备,塔形比例适度,结构精巧,脊饰精美。此画壁上的七级浮屠正是金代佛塔的艺术再现。浮屠置于舍利塔院中心,塔院有围墙廊庑,门楼台阶,宏伟壮丽。文殊殿壁画将天上与人间、宫廷与市井生活和谐地交织在一起。这些壮观的建筑与热闹的街市,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再现了古代宋、金时期繁华多姿的社会风貌,体现出古代画师对建筑.社会生活细致人微的观察和高超的表现力。

    洪洞广胜寺,创建于东汉年间,也称阿育王塔院。下寺的大雄宝殿内原绘有《炽盛光佛佛会图》《药师佛佛会图》等几幅精美巨幅壁画,现均流落于海外.分别保存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和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等地。水神庙是一座祭祀明应王的风俗神庙,创建于唐朝初年。壁画题材涉及宗教、经济。民俗.体育等各个方面.是元代社会风情的生动写照。现存<捶丸图》《售鱼图》和《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图》等大量精美壁画。其中, ((捶丸图》描绘了深山中的场球赛场景,是截至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捶丸”图像。它证实了我国元代确有捶丸运动,填补了体育史上的一项空白。《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图》描绘了一个散乐班登台表演的场面,是当时杂剧演出时的舞台缩影。此图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大型元代戏剧壁画.为我国戏剧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图像资料。

    芮城永乐宫,道教三大祖庭之一。现存元代壁画面积一千余平方米,主要分布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内。其绘制者为当时极负盛名的朱好古、马君祥等画师。绘制时间早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画面精美绝伦,驰名中外。主殿三清殿内巨幅壁画《朝元图》绘威于元泰定时期,由河南府洛京马君祥等十一名民间画师绘制。描绘了道教的八位主要神祗,率领众班仙人,天女、武士等,朝谒道教最高主神“三清”的壮观场面。《朝元图》画面全长近百米+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在我国寺观壁画中可谓首届一指。壁画中道教神仙谱系完整,人物身份地位、服饰特征鲜明、表现形神兼备。男女老少。文臣武将,形象众多但毫无雷同。如西壁中主神金母为中心的场景部分:金母头戴凤冠.仪态雍容典雅,端坐椅上。其身后众玉女、太乙神、八卦神、雷公、电母、雨师等神云集追随,场面浩大。其一身着蓝色广袖长袍的太乙真人,颔首侧颈,双手执笏,神态恭谨,十分生动。衣纹线条勾勒刚劲精准,粗细变化自然舒畅,显示出高超的绘画技法。永乐宫是为纪念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因此纯阳殿内还专门绘有一幅以表现吕洞宾为主题的《钟离权度吕喦图》。画面中青山古松下。吕喦与其师钟离权依石对坐。钟离权长髯垂胸.身着青绿长袍,敞胸露怀.赤足草履。吕喦头戴巾帽.身着浅色长袍,足蹬麻布履.谦恭地面向恩师.双手拱胸,一副竖耳恭听,凝神思悟的状态。画中人物须髯细节处可见毛根出肉,笔墨技法精湛,色彩雅丽,寥寥数笔。充分表现出师徒之间传道与受教相呼应的情景状态。二人的神情、动态及个性特征被刻画得细腻传神。永乐宫壁画继承和完善了唐宋绘画传统,以工笔重彩的画法,用天地山川。日月星辰拟人化的表现手法,集中体现了道教万物归元的思想。永乐宫壁画作为举世公认的艺术瑰宝而享誉古今,堪称我国绘画史上的不朽之作。

    新绛县稷益庙.俗称“阳王庙”。创建年代久远,正殿内现存明代正德时期所绘壁画一百三十余平方米。内容有《朝圣图>《地狱图》《捕蝗图》等题材.巧妙地将道教信仰和祖先崇拜融为一体,反映出当时宗教信仰世俗化的潮流。该壁画在表现农业主题方面艺术效果突出.再现了烧荒,耕地、打场、捕蝗等农民生活场面.将许多自然景观和民俗生活场景融为一体。其中,《捕蝗图》以夸张的手法 描绘了农民们围观捕获蝗虫的情景。人群当中重点刻画了一 只硕大的蝗虫怪.被两个虬髯壮汉以绳索紧紧捆缚,似在羁押往刑场的过程。被缚的蝗虫怪头如蛇蟒,瞠目吐舌,血口大张似在狂吼.双腿粗似猛兽。足趾锋利如刀刃,凶悍挣扎之状跃然于壁.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些民间传说故事和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场景,使壁画内容通俗易懂,增强了画面的观赏性。画面表现以农业生活为主题,神仙信仰和传说故事为主线,穿插了各种天上、人间和地狱的丰富场景,是幅明代壁画的典型代表作。

    清代时,山西壁画艺术已接近尾声,技法风格等艺术水平较前朝逊色许多,但绘画规模上也不乏如大同善化寺和华严寺清代壁画,太谷县净信寺清代壁画等鸿篇巨制。

    三、不断呈现的地下墓葬壁画瑰宝

    山西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交汇的地域,迄今已发现发掘各个时期的壁画墓五十余座。这些壁画墓分布于山西省内的各个地市.从晋北的大同市至晋南的运城市,均有发现。可见,山西是我国古代墓葬壁画的重要分布区域之一。

    两汉时期是墓葬壁画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山西发现的代表性汉墓壁画分别为平陆县枣园村的东汉初期墓壁画和夏县王村的东汉晚期墓壁画。平陆枣园村墓壁画,是山西地区发现时代最早的墓葬壁画。该壁画以简略夸张的手法,粗犷流畅的线条。描绘日,月.星空及四神形象,表现了流云、山峦、白鸟、重楼围院,农夫在田间驱牛耕作的景象.形象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丧葬观与宇宙观。夏县王村墓壁画.前后墓室与甬道都有分布。描绘内容有仙人乘乌踏鱼的导引图、士卒队伍的车马出行图,张弓骑射的狩猎图、墓主夫妇对坐图、围廊院落厅堂建筑图等等,场景丰富。内容多样。画面表现手法以大色块涂染,墨线劲挺、勾勒纤细,轮毂之间甚至有使用圆规类工具的痕迹。

    魏晋时期,战乱频繁,薄葬之风使壁画墓数量骤减.至北朝时随着文化融合而又得以复兴。该时期内山西地区代表性壁画墓为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太原市北齐娄睿墓、太原北齐徐显秀墓、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等。

    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规模庞大.于2013年被发现后出土壁画约二百四十平方米.2015年八藏山西博物院。壁画内容有写实性木构古建筑,有神话故事中的奇禽畏兽、龙鹤仙人。雷公风伯、驳与疆良等形象.有骑马围猎的雄宏场景,还有武士仪仗出行之缩影.充分揭示了北朝人丰富的精神世界與现实生活。在壁画中第一次用绘画的形式.展现了古晋阳北朝木建筑的风采,画面中建筑斜拱的出现又将我国古建筑中斜拱的运用历史提早了几百年。而气势恢宏的长卷式狩猎图,是我国目前发现最大规模的墓葬壁画狩猎图。对研究北朝晚期社会生活、绘画艺术以及古代建筑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太原市北齐娄睿墓壁画,出土于太原市晋祠镇王郭村,面积约二百平方米。壁画分栏绘制,有仙人神兽、墓主夫妇、仆众侍卫、鞍马驼队、乐队仪仗等,是研究北齐绘画及音乐、服饰、内廷、丧葬等礼仪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亦是北朝中原地区壁画艺术的卓越代表。壁画所绘涉猎事物浩繁,绘画技艺精湛,尤以鞍马人物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勾勒晕染极富艺术特色。经专家研究认为,娄睿墓壁画极有可能出自北齐“画圣”杨子华之手。著名绘画大师吴作人曾言:“北齐东安王娄睿墓的发掘,使干百年徒凭籍志,臆见梗概的北齐绘画陡见天日。”娄睿墓壁画的发现填补了我国美术史上的空白。

    相关热词搜索: 山西 壁画 古代 精品 略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