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先贤应不没心血照千秋

    时间:2020-04-22 08:01: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六朝古都南京,繁华的长江路292号,每天都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这里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国近代历史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南京总统府。这里曾是明代的王府、清代的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王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所在地,也是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

    现在的总统府门楼始建于1929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西方古典门廊式建筑,“总统府”三个金色的大字格外耀眼,显示着非同一般的威仪。鲜为人知的是这三个雄浑大字的书者就是云南大理剑川人——周钟岳。1948年5月20日(民国三十七年),蒋介石当选总统,国民政府改称总统府,需在全国甄选书法家书写“总统府”匾额,众人公推时任考试院副院长周钟岳先生的书法。不仅是因为先生的字雄浑厚重,大气端庄,更是因为先生庄重正直的人品和书法一样为世人所景仰称颂。

    周钟岳(1876-1955年),字惺甫,号惺庵,白族,云南剑川县人,他一生经历了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的时代,先后任清朝云南学务公所普通课课长兼两级师范教务长、民国云南军政部参事、参议院参事、军政府秘书长、教育司司长、滇中观察使、代理省长、省长、国民政府内政部长、考试院副院长、总统府资政,1947年告老回昆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等。周钟岳先生学贯中西,历官数十,经历复杂,活跃在20世纪前期的中国政治和文化舞台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周旋于军阀、官僚和各种人物之间,不群不党,同流而不合污,始终以克己奉公、高风亮节、恪尽职守、廉洁淡定的形象受到人们的普遍敬重,他是20世纪初云南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代表,更是国家和民族的精英和栋梁!

    清光绪二年(1876年),周钟岳出生于云南大理剑川县城一个小商人家庭,在剑川浓郁的儒家传统文化耕读之风的熏染下,周钟岳自幼跟随父亲和舅父学习《三字经》、诗词格律和书法,10岁起师从地方宿儒段野史学习儒家经典,随后进入私塾学习。周钟岳从小勤奋好学,很快就脱颖而出,光绪十七年(1891年),16岁的周钟岳在童子试中一举夺魁,至丽江府应考“经古”场列第一,参加了当年的大理府院试,成为秀才,苦读三年后在光绪二十一年(1894年)的乡试中却抱憾而归。成家立业后,周钟岳开始肩负生活的重担,一边做教书先生,一边在金华书院继续读书。幸而,刻苦聪慧的周钟岳得到同乡先贤赵藩的赏识,被收入赵藩门下,结下了两人一生的师徒之谊。

    赵藩(1851-1927年),字界庵,晚年自号“石禅老人”,剑川向湖村白族,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法家。赵藩五岁读书,过目成诵,有着神童之称,22岁的赵藩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就取得优秀的成绩。光绪元年(1875年),赵藩参加乡试,中云南省第四名举人,出任易门县学官,后又任云贵总督岑毓英的幕僚,以书法崭露头角。光绪十四年(1888年),岑毓英重建大观楼,特请赵藩书写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笔力浑厚苍劲,深得颜真卿笔意,与孙髯翁的“古今第一长联”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光绪十九年(1893年)赵藩出任四川酉阳知州,此后15年一直在四川宦游。在川为官期间,他体察民情,秉公办事,被百姓称为“赵青天”。更为难得的是,赵藩不忘提携后辈,非常关心后学,甚至因为惜才摒弃家族恩怨对周钟岳给予勉励和指点,也发掘出一位光耀半个多世纪的杰出的白族政治名家、文化大家。周钟岳不仅深为感激赵藩的知遇之恩,在长期的相处中,赵藩的才华、学识、人品更是深刻地影响着周钟岳,将赵藩奉为宗师,作为自己立身做人的榜样,一生践行赵藩“践履笃实,志趣远大”的治学精神和先做人后为官的理念

    受赵藩提携,周钟岳前往大理西云书院继续深造,然而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光绪随慈禧太后出亡西安,各省乡试停办,周钟岳充满了对国家蒙耻的悲愤和报国无门的痛苦,也充满了他在诗中多表达的“无路请缨辜壮志,学书学剑计都差”的迷茫。

    幸而,在由四川卸任知州回乡的赵藩的建议下,周钟岳随赵藩入蜀,一边协助老师处理文牍一边继续苦读。随后几年,周钟岳一直跟随赵藩,除了担任文书还协助赵藩兴办新学,也对民生多艰有了更多直观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周钟岳参加了清朝最后一次乡试,高中第一,成为云南的末代解元。然而,此时的清王朝行将就木,已接触到新学的周钟岳在赵藩的支持下另寻新路。1904年,周钟岳前往日本弘文馆留学,师范毕业后继续到早稻田大学学习法政。

    此时中国在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下,山河破碎,国力孱弱,帝国主义虎视鹰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周钟岳像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怀着急迫的心情,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在日本期间,周钟岳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新学的学习中,在学习之余汇编《师范丛编》10卷,辑译了日本学者松村介石的《中国教育制度变迁通论》1卷。关心时事,博采中外图籍,與范熙壬、张耀曾、席聘臣等合组《新译界》杂志社,从事译述,编辑出版了当时有益于匡时救国的进步文章,还参加云南同学创设“云南杂志社”并任总编,写就《法占安南始末记》一书,撰写《论云南对于中国之地位》及《滇越铁路赎回之时机及其办法》等论文。

    日本留学的经历,让周钟岳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差别,也让他的思想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对教育的理念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将教育视为振兴中华的根本,教育救国。

    怀着远大的胸襟抱负,1907年,周钟岳回到云南,任清朝新学两级师范学堂教员,教授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内容。教授心理学的他还自编授课讲义,认真细致地备课,采集中外学术精华,融东西方伦理为一体,见解独到。凭借出色的教学水平,周钟岳很快升任教务长,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建设,厘定规章,扩充校舍,编次学级,添聘教员;并函请云南求学于北京、日本之教育人士还滇襄助,两级师范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高,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培养出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极大地充实了全省各地办学师资。随后,周钟岳开始参与全省的教育行政管理,先后支持创办昆明女子师范学堂、女子职业学堂,确定推广小学、养成教育、整顿学风、注意实用四大端。坚持救亡必先教育启蒙的信念,成为云南新学先导,努力改造云南旧式教育,积极倡议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中小学教师,发展义务教育和边地民族教育,为极为滞后的云南省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奠定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在文化救国思潮的推动下,周钟岳和秦光玉等知识分子积极倡导,将提学司学务公所和昆明五华、经正、育材3个书院藏书的副本整理出来,成立云南图书馆以启迪民智、促进文化知识传播与教育、培养文化人才,这是云南历史上首座官办的省级公共图书馆,经历了政权更迭、社会动荡、战火威胁,承担起云南文化教育复兴大业,在云南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920年,周钟岳还聘请自己的老师赵藩出任馆长,在动荡的局势中克服经费拮据的重重困难编辑刻印大型宏伟巨著《云南丛书》,搜访珍贵的古籍文献和地方文献,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根基。作为白族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周钟岳的不朽历史功绩,将永远铭记在包括白族在内的云南各民族人民心中。

    相关热词搜索: 先贤 千秋 心血 应不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