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毕业班的物理课怎样上

    时间:2020-05-19 07:54: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一、当前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从去年11月至今年3月在我区几个市的中学间断调研听课一百多节,总的感觉是整体情况良好,课堂有一些新的变化,能适应我区目前的基本教育需求,学校、家长反映良好,多数毕业班(高三、初三)的任课教师负担较重,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许多老师感到压力大。除此以外,课堂的内容、方式、方法也表现出一些突出的问题,课堂效率低下,具体归纳为:

    1.许多课堂的内容偏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点在次重点、非重点中学情况尤为明显。

    2.有的老师讲得虽然多,但针对性差,没有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3.概念复习综合性差,不能建构完整的知识框架,没有起到加深理解形成系统的作用。

    4.习题教学能力立意不够,选题随意,机械训练较多。

    5.复习材料使用不当,教师每次上课拿着一本复习资料挨着题一道道的过,没有习题精选,不能举一反三。

    这些弱点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毕业班物理课的复习质量,也给以后的教学埋下了隐患。若这一届考得不好,有的教师在带下一届时变本加厉的搞强化训练,挤占学生的时间,而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课堂教学质量还是不高。以上问题有的来自于任课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方面,是否认真、兢兢业业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有的是教师的个人素养问题,不清楚怎么搞才能更上一层楼,因此,有必要在此把这些问题摆出来供大家研究、探讨,以期改变我们物理复习课的面貌。

    二、要有名师意识

    要想成为名师当然首先得勤奋工作,干一行爱一行,才能取得基本的工作成就。在此基础上,作为一名教师还要考虑的是什么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中心的曹志祥主任比喻说:“什么是名师?什么是名校的老师?(名校的老师不一定是名师,名师不一定在名校)。名师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以及是否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而一个名校的老师也许关注的只是学生眼下的成绩以及自身的利益”。名师带出来的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看待问题的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和成长的地方,毕业班的复习课更像成长中需要添加的营养剂,养分十足而且恰当,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毕业班的复习课正是学生所在学段的最后课程,当然也是学生心智能力的最高时期,如果复习课只是停留在两年前的知识水平上,搞简单的识记、重复就大大降低了其应有功能。物理课的“难”一方面体现在知识体系和学科特点上,另一方面是蕴含在知识背后的大量方法和科学思想上,有的教师不敢触及这些东西,因为连自己也不清楚,还有的教师明明知道,但没有认识到这些东西在学生身上可发挥的作用,于是许多老师在复习课上恨不得让学生把每道题都记住,而很少想教会学生合适的方法和思想,从而使学生自己就能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习题和问题。

    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在当今仍是一项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许多人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这比没有总结要好,但经验总结的一个通病往往是认识层面较低,我们现在大力倡导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就是想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让大家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再审视我们的课堂,审视我们的一切教学行为。新课程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都是当前盛行的学习理论,了解它们、认识它们,回头再想我们在课堂上应如何落实它们,这样坚持一阶段以后,必然会看到我们周围出现的可喜变化。比如新课程理念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那么终身发展需要什么能力呢?首先是要有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习惯,这个理念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和体现呢?那就是要把知识编辑成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的“问题情景”展示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其中的规律和方法,再应用于解决相关问题的习题或实际问题中去。这样做开始可能比较慢,有人会担心进度问题,但坚持一段以后,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进度就会加快,成效随之会逐渐显现出来,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毕业班的学生。有的课教师组织的内容偏少,有的课教师讲得面面俱到,其实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源于教师意识深处对学生的不信任,也对自己过去的工作缺乏信心。当今学生出现的问题比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学生多,有时让人感觉是娇气的一代,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当今学生了解的知识量、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远比以前的学生多,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思考也复杂、深远得多,表面看上去稚嫩,内心充满渴望,这才是新一代学生的特点。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首先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轻视、不抛弃,积极引导,多多提供他们发展所需的东西,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可和接纳,进而共同进步。

    三、高三、初三物理课的教学方法

    针对目前高三、初三物理课上出现的问题,除了强调教师的敬业精神以外,还要建议老师们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加强对高考、中考试题的研究,争取不走弯路,不搞多余无谓的训练,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听课过程中我看到有的地区学校的教师将十年前就已经明确淘汰的题目还在大讲特讲,下课后我告诉老师这些题目不要的原因,那个老师非常吃惊,说我们早知道就好了,费了这么大的劲原来全没用,这种现象在边远地区有相当的普遍性。其次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还要加强教学设计的研究,一堂课能解决一两个问题就不错了,但要解决彻底,不要出现问题总是解决不了,翻来覆去的搞,课堂上要尽量减少简单重复,这样会使学生觉得没有新意,从而失去兴趣。最后教师要提高控制课堂的能力,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尽可能的引导、启发学生作积极的思考,不要教师“一言堂”,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他们在积极的思考中“悟”出道理,这就是一堂好课。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动起来了,教师却把握不住了,一节课就失控了。现在比较普遍的现象是高三、初三的物理课都比较死,学生完全被动学习,教师靠施加精神压力维持学生对课堂的专注,这其实是另一种方式的低效,因为这样的课堂下课后,学生忘记得很快。

    讲的重点:老师在课堂上讲什么,不讲什么,如何引导,所谓讲的“深”和“透”应如何理解和把握?在毕业班的复习课上这个问题尤其突出。因为是复习课,所以应该讲重点、难点以及突破它们的方法,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内容就不要讲,课堂进行的“深入”、“透彻”应该是由教师主导的,而不是由教师灌输的,“深”和“透”应是学生达到的认识水平,而不是教师个人才能的显现,物理学中有一些相对“深奥”的东西是我们的重点和难点,这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比如:等效代换的方法(矢量的合成和分解),这种方法的核心内容是用已知去表达未知。再有,物理模型的意义:质点、匀速直线运动、简谐振动等。它们是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来形成的物理概念,为什么这么做?目的是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凸显问题的本质,找到一条表达复杂问题的捷径。这些问题的教学要源于教师对知识和教材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还要想方设法用最准确的语言把引入这些概念和方法的过程和原因讲清楚,以期达到让学生“深刻”领悟这些内容的目的。所以老师讲什么?讲问题提出的原因,讲思维推理的过程,讲概念之间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讲”是为了“不讲”。在讲的内容上当前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部分老师讲的都是学生知道的,书本上的,学生真正不明白的老师也没讲,结果是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二是部分老师的表达技巧需要改进,抽象的过程不够清晰,没有层层递进的过程,“坎”设得太高,学生跳不上去。物理老师中“茶壶里煮饺子”的情景相对比较多,自己满肚子的学问就是“倒不出来”,越是毕业班的课,需要归纳概括的程度高,越讲得不清楚。俗话说“透过现象看本质”,而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个过程就要靠老师耐心、正确的引导。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教师的讲课不能“嚼”得烂烂的再喂给学生,这样就剥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讲领着学生一步步地走,直至完成教学任务。

    练的方法:华东师大的博士生导师郑金州先生说“训练不意味着是教学”,意指单纯的练习课缺乏“教学”应有的内涵。他的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许多老师的练习课实际是简单的重复,说是拿习题练定理、定律,但是怎么练呢?拿定理、定律往习题上套吗?物理定律,尤其是力学规律大多没有一个简单的固定表达,题目的条件不同,过程不同,表达的形式也不同,而表达的过程正是物理习题的最难点,单纯的理解一个简式,像套数学公式一样解题是很困难的,其实这正是学生们感觉的物理课“概念好学题难做”的根本原因。所以练习课的主要模式仍应该是老师的分析、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题目,而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然后老师给出个答案。练的方法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重复或强化记忆。

    选择题的复习要点:要谈选择题的复习要点,首先要说选择题的功能。这种题型的考查点主要是三个方面:①概念的理解准确与否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③检查学生的知识覆盖程度。一张试卷往往选择题的量比较大,是得分的主要部分,因此也成为复习中的重点。单选题的选项包括一个正确选项和几个(一般三个)干扰项,题出得越好,干扰项越不容易分辨,题的信度、效度越高。所以选择题的复习方法也要抓住两点:一是教会学生正确理解题意,看清楚题目是冲什么概念或规律出的,由此学生头脑中即可形成相关联想。二是千万不能忽略干扰项的作用,认真对待干扰项。我一向反对有的老师组织教学对待选择题时教学生用“排除法”,那是一种不求甚解的方法,选择题的复习应要求学生在不同的选项间认真对比,发现不同,这才是思辨能力的培养。如2007年高考题14题:

    对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体积缓慢不断地增大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对外界做功;

    B.在压强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一定做功;

    C.在体积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

    D.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

    此题前两选项是对气体做功的考查,后两项是针对做功后气体内能变化的考查,A选项满足了做功的必要条件,所以是正确的,B选项考生看后许多人认为压强增大就是被压缩,因此也是对的,其实不然,压强增大也可以是温度升高的结果,气体体积可以不变,外界可以不作功,所以B选项是错的。后两选项除考虑做功外还要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C选项虽然被做功,但有可能放热大于或等于被做之功,内能可不变也可能减少,所以是错的。D选项没有热交换但可能被做功,内能不一定不变,因此也是错的。可见,选择题的内容包含的知识点还是比较多的,复习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不可草率行事,给学生留下不求甚解的坏习惯。

    计算题的复习要点:计算题的主要功能是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高考题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当今科技前沿的内容越来越多,计算题的题干叙事性明显增强,不再是干巴巴的给出条件,如2007年高考题用放射源钋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1932年查德威克用铍“辐射”分别照射(轰击)氢和氮(它们可视为处于静止状态),测得照射后沿铍辐射方向高速运动的氢核和氮核的速度之比为7.0。查德威克假设铍辐射是由一种质量不为零的中性粒子构成的,从而通过上述实验在历史上首次发现了中子。假设铍辐射中的中性粒子与氢或氮发生弹性正碰,试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条件下计算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质量用原子质量单位u表示,1u等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取氢核和氮核的质量分别为1.0u和14u。)

    此题的计算并不复杂,属年年考的类型,中子和氢、氮原子核分别做完全弹性碰撞,列出动量、动能守恒表达式,整理代入题目给定的条件即可解得结果,不用做原子质量的换算。当年许多考生把此题看得很复杂,没做就先怕了三分,没见过这样的题,其实这也跟复习时的准备有关,对新课程理念老师们注意的也不够。复习计算题的方法需要跨越三个障碍:①弄明白对谁②推理过程要清楚③要有物理语言的正确表达。大部分的复习课都比较重视计算题的复习,下的功夫也最多,尤其对推理过程师生都看得很重,练的也很多,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明确研究对象本身也是方法,许多学生不会做题,老师要仔细分析一下他们到底卡在那里,其中许多学生是不明白对谁分析、对谁列式,这是复习中需要强化的要点。把物理规律在题目中做出正确的表达应该是重中之重,许多老师在讲课中为了让物理规律有真实感,喜欢将定理、定律用简式写出来,学生就爱用这些式子去套题,因为这样简单。其实力学的三大定律没有一个是有固定简式的,都需要依据题目的条件具体分析具体表达,所以强调复习中表达式的书写一点都不过分,这是提高解题准确性的最大突破点。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教辅材料的使用一定要适当,任何材料都有它的局限性,教师要精选典型的习题重点分析,要有举一反三的效果,同种类型多举几个对比研究,让学生从中体会题目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总结效果才能突出,道道题挨着过,费时又不讨好,也不利于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的框架。

    相关热词搜索: 物理课 毕业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