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海地维和女警用双手刨出五条生命

    时间:2020-05-20 08:00:3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海地有句俗语:“对苦难而言,海地不是陌生人。”确实如此,政局动荡、贫穷饥荒、飓风频袭……灾难对于大多数海地人来说,早已像吃饭一样平常。然而,1月12日下午发生的里氏7.3级地震,更把海地推向灾难的地狱……

    九个小时的煎熬

    海地当地时间1月12日下午4点53分,来自安徽淮南的民事维和警察汪雪艳,正与来自加拿大的马丁警官驱车在太子港市区执勤,突然,她驾驶的装甲车剧烈晃动起来。几十秒过后,出于女性特有的敏感,她意识到:地震了。

    接着,道路两旁山坡上的石头开始一块块往下砸落,继而整座山都开始坍塌,路边的建筑完全被摧毁,浓烟从山谷深处弥漫开来。行人尖叫,装甲汽车不停地左右颠簸,汪雪艳几乎无法握住方向盘。

    就在此时,前方路面被一个巨大的滑坡彻底阻断。汪雪艳吓出一身冷汗:如果提前五分钟,或者车速再快一点,自己肯定早已死于非命。眼下,她只得弃车前行。

    跳下车,汪雪艳一阵眩晕,她勉强稳住身体,发现酒店附近的民房已经变成废墟,到处是碎片和瓦砾,还有赤裸的电线,周围全是灰尘和烟雾,天空变了颜色。

    汪雪艳掏出警务电话,拨打联合国驻海地联海团的电话准备汇报情况,电话里却全是忙音。同事马丁不停地念叨:“完了!通信中断了,我们和所有人失去联系了。”

    此时的汪雪艳不知道,万里之外的亲人,比她更着急。

    海地地震的当天上午,汪雪艳的爱人方传儒正在合肥办书法展,突然接到亲戚打来的电话:“海地地震了,你家雪艳没事吧?”

    海地?地震?方传儒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脑子一片空白。怔了许久,他才挂掉电话,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拨妻子的手机号,生怕拨错。

    “嘀———嘀———嘀———”手机里传来无法接通的回音。“难道艳子被压在地下了……”方传儒握着手机的右手开始微微发抖,他再次核对了一遍号码,重新拔号,还是无法接通。

    “完了!”方传儒心里咯噔一下,顾不上收拾书法展,赶紧驱车回淮南。

    一到家,方传儒立即与淮南市公安局以及公安部联系。对方答复:“当地通讯中断,还不知道那边的情况,正在积极联系。”

    每隔两分钟,方传儒就拨一遍妻子的手机,但一直无法接通。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客厅墙面上的秒针每转一圈,方传儒的心就沉一分。

    19时整,经过整整九个小时的煎熬,方传儒终于接到淮南市公安局领导从公安部转过来的消息:“汪雪艳在海地平安,正在参与救援。”方传儒“咚”地一声坐到沙发上,整个人才终于放松下来。

    “谢谢你,孩子!”

    就在汪雪艳等待她的警务通恢复信号时,一个海地青年跑过来焦急地对她说:“有一幢楼塌了,联海团的人都在里面,我带你去。”

    “走!”汪雪艳转身跟着那名青年跑去。

    这是一幢三层楼的居民房,联海团的人员租住在这里。大楼前覆盖着数吨废墟,横七竖八地堆着尸体。强震过后,人们从哭喊转为抽泣,又渐为哀鸣。再剩下,便只有祈祷了。仔细察看后,汪雪艳发现一楼还算比较完整,但三楼坍塌到二楼,一楼随时都有被压塌的危险。如果此时贸然进去,很可能会被砸死在里面。

    突然,她听到微弱的呼救声。循着那一丝声音,她努力寻找着确切位置。

    终于,汪雪艳看见了一只手!一只极力舞动的手从废墟的空隙间伸出,她几步跨过去一把握住,试图让那只手感觉到支持。那只手也用力握了握她的手,似乎在表示感激。

    汪雪艳激动起来:有救!她赶紧用左手紧攥着对方,给对方坚持的力量,右手一下一下地飞快扒开瓦砾和水泥块儿。

    石块划破了她的手指,鲜血直流,在指间淋漓,但她顾不上看。20分钟后,汪雪艳和马丁抬出了埋在废墟下已一小时的老人乔治·罗杰。老人对满头大汗的汪雪艳说:“谢谢你,孩子!”这一幕,被央视记者当场用镜头记录了下来。

    放下老人还没有直起腰来,汪雪艳又听到楼里传来呼救声。她和马丁立即跳了进去,用门板抬出一个腹部全都是血的年轻人。

    联海团的同事被压在哪里呢?汪雪艳四下搜寻,心急如焚。尽管天都快黑了,这里的气温仍高达30多度,渴得嗓子冒烟的她,脱下湿透的迷彩服,擦了擦脸,一下一下地边敲击地面,边大声用法语和英语呼唤同事。

    突然,她感到脚下一软,似乎踩到什么东西。掏出来一看,是一个钱包。展开来,里面夹着一张外籍同事的照片,幸福的三口之家正冲她甜蜜地微笑,汪雪艳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

    这时,她隐约听到二楼夹层里有人在小声呼救。她马上找来一架长梯爬了上去。果然,联海团的三个同事被卡在里面。不到30厘米高的楼板缝隙,加上楼梯坍塌、余震不断,使得救援变得极度艰难和危险。汪雪艳灵机一动,找来一只汽车千斤顶,将楼板一点点抬高。

    没有止血的绷带,她撕碎自己的迷彩服替伤者包扎止血。为防止瓦砾让伤员再受伤害,她用双手为幸存者刨出一条条生命通道,救出了三个同事。

    很快,国内的电视中播出了新闻,报道中描述了汪雪艳救出五名被埋者的详细情况。面对镜头,汪雪艳谦虚而从容:“作为一名维和警察,就是在危难时去帮助人、去救护人,这是我们最基本的职责。”

    守着电视机,方传儒心头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地震第二天上午10点,汪雪艳被领导“强制”用海事卫星给家乡报了平安。

    “蓝盔妈妈,好!”

    在海地这个动乱的国度,危险如影随行,每一个黑洞洞的窗户都可能隐藏着危机。迄今为止,已经有三十二名维和人员在这里献出了生命。曾经,就在距离中国防暴队营地不到1000米的地方,两名约旦维和部队官兵,被潜伏在暗处的匪徒狙击手一枪夺去生命。所以,汪雪艳他们只要一出门,就得全副武装,防弹头盔、防弹衣、自动步枪、手枪、急救包等装备一件都不敢落下。队领导更是要求,天气再热也要乘装甲车外出执勤,车内温度至少超过45度,上车不到半小时,衣服和裤子就会全部湿透,还有带钢板的高腰防暴靴,下车时能倒出水来。

    作为中国驻海地维和队的一员,在国内担任反扒大队教导员的汪雪艳经历丰富,有着一线带队的工作经验。2009年9月底,刚刚来到海地不久的她,被人事主管分配至联海团总部行动部的监控分析中心。

    这一职位历来被欧美警察垄断,他们部门五个人,分别来自加拿大、美国和法国。汪雪艳是第一个在此部门工作的中国警察,负责监控管理海地全部警察的工作状况,考核联合国各部门的工作实绩,协同制定海地维和行动。

    作为一个15岁男孩的母亲,地震发生后,汪雪艳最牵挂孤儿园的那群孩子。在余震不断的海地,他们是否幸存?

    由于太子港市建在山上,坡度很大,去那家孤儿园,简直是一种历险。可地震第二天,汪雪艳还是义无反顾地赶了过去。

    踏进孤儿园的大门,汪雪艳刚刚伸手抱起一个不到周岁的婴儿,地面就开始剧烈摇晃,整幢建筑不停地从一边晃向另一边。晃动大约持续了45秒,余震一波一波袭来。孩子们吓得哇哇直哭,看护人员的尖叫声此起彼伏。

    汪雪艳几乎不能直立。她膝盖跪地,用尽全力抱住怀中的婴儿,另一只手挣扎着死死抓住另一个婴儿。旁边杂物架上的物件不停震落,碎片飞溅。半个多小时过去,汪雪艳终于和工作人员一起把所有的孩子都抢救了出来。

    很多孩子受伤后严重感染,伤口满是血和脓。一个6岁女孩的头皮上有一块撕裂伤,汪雪艳给她做清创时,女孩疼得眼泪直流,却强忍着不哭出声来。汪雪艳心疼极了。短短两天内,经历了无数生死离别,看到数不清的感人场景,汪雪艳不停地伤心落泪,却更加勇敢坚强。

    为了让孩子们重拾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汪雪艳取出临出国前爱人方传儒书写的扇面和条幅,以及代表中国文化的中国结,一个一个地分给小朋友们。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一名9岁男孩双眼亮晶晶的,一手高举红艳艳的中国结,一手拉着汪雪艳的袖子,用当地话说:“蓝盔妈妈,好!”听到这个陌生孩子的称呼,汪雪艳背过身去,流下了泪水。

    满目萧条的马路上,因为这些红色的中国结而焕发出一丝丝生机。

    地震后,汪雪艳与一位天津女警一起搬到了防暴队的营地。由于海地热带疾病发病率很高,三个多月来,汪雪艳所在警队已有两名同事染上登革热。为此,地震后,汪雪艳被领导“命令”去洗澡。

    到达海地以来,汪雪艳连睡觉都抱着自动步枪和衣而眠。在这里,就连后勤分队的采购员上街买菜,都得带上至少三个护卫。这一次,因为有女队员,护卫队派了一个二十多人的分队。她们在加勒比海里游泳,其他队员就全副武装在岸上巡逻警戒。一边是风景如画的碧水蓝天,另一边却是危机四伏的恶劣环境。偷得半刻休闲的汪雪艳在海水里感慨万千,不停地为这个国家祈祷,希望它和平、安定。

    (图片由CFP/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洪素珍)

    相关热词搜索: 海地 维和 五条 警用 双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