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美术教育应包含技术和文化

    时间:2020-06-11 08:03: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聚焦案例:

    案例1: 在《高高低低的桥》的教学中,一位教师从桥制作的材料、形状、方法讲得神采飞扬,结果学生做出了一座座“很像”的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做得真棒,你的手真灵巧!” 同一堂课,另一位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桥,引导学生探索桥的历史、讲述桥的故事……最后“走进”桥的“故乡”,了解桥的构造,制作方法,学生兴味盎然,体验着制作的乐趣,一次次远古与现代的碰撞,一次次童真与文化的相遇,激发了学生对桥的喜爱。

    两堂同题异构的美术课,立意不同,我们学习美术的目的是单纯的获得技能技巧,还是使儿童在美术活动中体验美术文化的美感,培养审美情趣和美术能力呢?

    案例2:在一些教学和公开课、比赛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为教学好看好听而注重花样的现象,这也让我引发了一些思考:

    1、教学设计是为游戏而堆积,不断花样翻新,做“表面文章”,学生是否“学有所得”?

    2、一味强调“学生活动”,导致教学的“失控”,教学是否真的有效?

    3、美术课缺乏文化底蕴,导致教学的“浅薄”,学生学习美术究竟为了什么?

    4、课程设计没有个性,盲目模仿所谓“赛课模式”或“规范的套路”,“秀”是为了谁?

    对于美术教育,我很欣赏两句话,一是,要做个美术教师,首先要做个艺术家。为什么呢,因为艺术家需要文化底蕴。二是,美术是给这个世界做一个记号,应在文化语汇中体验学习。一个是对教师的要求,一个是对美术学习的定位。美术学科新课程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传承重要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思想和情感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

    一、挖掘文化,重组元素。

    现有的教材改变了对学生纯粹的技能型培养,着重从美术文化这方面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使之有良好的审美习惯和方法,提高鉴赏能力,从而从心底接纳各种不同的艺术文化,再根据自身的特点,学习创造艺术。如:《黑瓦白墙——画画家乡的老房子》、《面具设计制作》、《鱼的剪纸》等很多教材里,都蕴藏着文化的元素。

    我联系生活,积极开发、挖掘有利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新的课程资源,充分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思想,健康审美,艺术方式来实现优质美术教育。例如,《情感的表达》一课的设计时,把“美术教育应怎样传承传统文化,开创新的视觉文化”作为本堂课思索的原点。在苏州,吴门书派留下了许多不同时代的优秀作品,都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闪烁着书家的智慧。故而选择从吴门书派留下的优秀作品做比较这个点出发,用艺术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重组文化元素,打动学生的心灵,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书法以线条描写表达情感,从而激起他们对情感和文化的追求。

    二、重审价值,定位目标。

    一堂美术课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它的价值取向;教师在一开始做教案时就应该认真思考本课的价值之所在?没有价值,教学方法再高明、教学手段再先进,活动安排再热闹,都是“无效的教学”!

    《月亮的遐想》这一课,究竟为什么要遐想,如何有思维的去想,怎么去表现遐想?这是既具有文化传承又具有现实意义的探究课程,本课的价值在多元文化并存背景下,紧紧抓住学生所熟悉、所关心的具体问题,在特定的文化情景创设中,师生共同探讨了值得讨论的问题。

    三、调整结构,关注学生。

    我一直很欣赏一种美术课堂的结构,那就是在有限的十五分钟内动静结合,点面开花,艺术融合。我在《月亮的遐想》就安排了发散思维的引导到小组的讨论,月亮文化的交流和表现技法的学习,使得张弛有度。

    四、由形而文,深化内涵。

    文化是可以从一定的理论意义上加以认识的,就如我们前面的文字所描述的那样,但作为美术教学,我们认识文化的途径应该是形象。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鉴于对文化的讨论多流于空洞的理论层面,主张要更关注文化的物质问题,形象正是美术最能直接反映文化的特征和文化变迁的具体层面的物质媒介之一。

    因此,美术课程走进文化必须是在形象观察、阐释、解读和文化感悟、理解两极之间展开的,以交互的方式进行的。

    我观看过四川省成都市凉水井小学钟蕾老师的《中国传统色彩印象——中国红》录像课。

    首先,以图片呈现事实:春节期间传统特色的装饰物上的红色;壁画油画剪纸作品中的红色……从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红色的确是中国人喜欢的颜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常见的颜色。其次,点明了红色的象征意义;再次,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红色的运用的方法。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为事先准备好的一扇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门庭进行装饰,加深对中国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节课应该说还是比较好地涉及了两个方面,其一是具体的形象,也就是带有红色的中国人生活中的形象,其二是教师或多或少地对形象后面的文化进行了发掘,揭示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吉祥如意的追求。

    五、合理设问、思想碰撞。

    设问不应该是简单的让学生回答“是”或者“不是”,“好”或者“不好”,二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揭示出美术作品背后的更高层次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学有所得,接受了一次很有意义的美术文化的洗礼。

    我在教学吴文化自编教材《吴门烟水》时,按一般课的教学程序,看画,介绍作者,分析画品,然后讲讲表现技法就可以了,但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设了一个问:水指什么?除了自然界中水还能指什么吗?为什么要在前面加一个“烟”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根据前置性作业,探讨其水的意向,苏州文化的取向。让学生在很开阔的视野中进行主动式学习,让学生在思考和辩论中进行思想的碰撞,从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找到“真知灼见”。

    美术课程中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它突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打破学科知识的界限,教学活动从学科基础转向更广泛的生活和人的身心发展的基础。美术教育无庸置疑地应该包含着技术,但又绝不仅仅是技术,还应该涉及文化。这是新的美术教育的理念,也是美术教育新的进步与拓展。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江苏】

    相关热词搜索: 美术教育 包含 文化 技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