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解读

    时间:2020-08-31 07:55: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一直是高中语文教材中重要的内容。这类课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其意义重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就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在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中,如此重要的课文却面临着诸多无奈,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情感的疏离。革命传统作品时空跨度大,学生没有生活体验,很难理解当时的背景,而教师的讲解或苍白无力或自我陶醉,学生找不到与文本沟通的切入点,课堂教学往往草草收场。

    2.教师讲授的僵化。教学目标过度政治化,教师用自己的解读替代学生的自主阅读,不给学生充分自主感知文本的机会,用标准化的模式去表达宏大的情感,往往空洞虚浮,而且忽视对课文语言表达的关注,使学生难以理解文本,甚至是误解文本、曲解文本。

    3.教材选文的缺陷。由于此类作品在教材中选文数量较少,无法让学生形成整体的阅读印象,而且所选的课文过于强调的思想性,在塑造人物、刻画人物的方式与手段也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导致学生产生了脱离生活实际的距离感,缺乏阅读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设置了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成为其中的两个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这两个任务群的设置凸显了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直接指向语文学科“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

    这两个任务群要求以语言典范、论辩深刻、时代精神突出的革命传统作品为语文学习的素材,并同时与必修课程中同类作品的学习相衔接。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旨在弥补语文课程内容的缺失,特别是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任务群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单篇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研习打开了一扇大门。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分别作为选择性必修课程(0.5学分)和选修课程(2学分),学习内容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任务群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与内容并给出了教学提示,本文就如何适应新课标任务群的要求,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以及如何评价学生在任务群学习中的效果,谈一点看法。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是自“五四”运动以来,体现革命志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的作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的重要来源,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凸显了语文学科“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教育目标。但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中的“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教育目标必须通过学生积极的语言实践,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如何将教育目标潜移默化的融入教学设计中,需要我们在整体设计时,能高屋建瓴,统筹安排。

    一、目标精准化,内容专题化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两个任务群虽然都指出了学习目标和内容,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具体的操作性。第一个难点就是目标泛化。“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学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进一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陶冶性情,坚定志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整个任务群的目标,如何分解成具体可操作性的小目标?笔者建议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思路,分版块或者分层级设置教学目标。目标越精准,指向性越明确,内容的选择和素材的筛选就越明确。

    比如:以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为核心,依据中国革命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红色精神”分专题设计。如最早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等。每一个专题选取5—10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会不同时期革命志士的精神和人格,感受不同历史阶段革命传统作品的语言特色。

    又如:以革命历史时期不同身份的“人”为设计思路展开,可以设计“劳苦大众的命运”“革命志士的成长”“革命领袖的气度”“当代青年的责任”等。依据不同身份的“人”的命运,选择诗歌、小说、杂文、戏剧、传记等不同体裁的作品加以研习。

    新课标中对每一个任务群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要求,但并不限制我們设计的角度和具体的材料,这其实给了教师设计和发挥的广阔空间。将目标精准化,选取个性化的角度,把学习内容以专题的形式呈现,这是让任务群教学变得具体可操作的一种思路。

    二、设计多元化,资源校本化

    设计多元化体现在对任务群的跨学科设计,将本任务群与历史、政治、地理、音乐等学科结合,组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以“井冈山精神”专题为例,可以将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诗词,毛泽东撰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论著,《映山红》等与之相关的革命歌曲,《巍巍井冈》《会师井冈山》等描绘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绘画作品等内容组成丰富的学习资源,由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组成指导小组,从不同角度设计活动,开展跨学科研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导师组参与研习。任务群中不同的学科各有侧重,相互补充,拓展学习的广度,挖掘内涵的深度,使学生对井冈山精神形成多元的理解和认知,深入体会革命志士的精神与人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曾讲过一段深情的话语: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遍布于全国各地的纪念馆、纪念地,是红色基因的“孕育地”“储存库”,我们要充分发挥好身边的红色资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的语文校本课程。比如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就可以将中国革命征程和武汉中学百年红色基因结合起来,开发出革命传统教育的校本课程。校内有“董必武纪念馆”,我们可以参观纪念馆,让学生了解校史校训,研习董必武诗文,让学生从身边的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三、任务情境化,方式多样化

    新课标在对任务群目标和内容的要求是“诵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精读反映革命传统的优秀文学作品”“阅读阐发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阅读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报告、演评、访谈、述评等实用性文体的优秀作品”,阅读始终是第一位的。语文的任务群教学首先要立足于阅读,在保证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创设学习情境、变换学习方式。

    新课标还特别注意语文教学的情境化引导。将高中语文导向“大语文”“大阅读”,将哲学、历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内容都纳入学习范围,引导高中语文关注跨文化、跨媒介,将高中语文引向了更为广阔的学习情境。

    在革命传统作品研习这一任务群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各种情境素材,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教学场景中。如组织优秀红色剧目观影活动、革命诗歌朗诵比赛、红色经典剧目编演、革命传统的当代意义辩论赛、“寻访伟人足迹”社会实践活动、或让学生担任革命遗址或纪念馆的讲解员,撰写解说词等,引导学生广泛、深入参与到学习情境中,让红色基因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心里。

    教师不仅要学会创设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情境,還要努力将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其发现与思考,促使其积累与运用。帮助学生建构学习的意义,将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真实学习,有效学习。

    四、评价立体化、学习终身化

    任务群的学习,整合了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重新构建了语文课程系统。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外在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内在的学习品质。注意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觉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评价立体化,首先是评价主体立体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这两个任务群,由于任务内容的特殊性,学生的学习活动除了阅读,更多的是参与各种情境化学习,在不同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那么评价的主体,除了教师,还可以是学生自己、学生家长、同学和见证其学习过程的其他人。

    评价内容立体化,选择性必修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评价应关注学生学习内容“面”的广度。选修“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的评价应关注学生学习内容“点”的深度。对这两个任务群中,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应该紧扣广度和深度。既要评价目标的达成度,是否通过学习活动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更应该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思维特征和情感倾向。

    评价方式立体化,教师可以设计“过程评价量化评分表”,学生自己撰写学习札记、反思笔记、召开学习小组总结交流分享会等等,都可以作为评价方式。“评价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学习的加油站”。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过程与结果,发现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和具体问题,及时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中国革命教育不仅是高中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它应该是每一个人终身学习的课程。这些作品蕴含了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其核心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这正是时代弘扬的主旋律。

    作者通联:武汉市武汉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 研习 中国 解读 革命传统 作品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