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借鉴与创新:一所新型高职院校成功发展的案例研究

    时间:2020-09-06 07:52:3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案例研究法是院校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院校研究能够科学地分析学校运行状态的资料,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位于江苏苏南地区的一所高职院校,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混合所有制基础上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亲商理念和共赢思想贯穿始终的深度产教融合和“国际化”“工程化”“专业化”为原则的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学校发展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分析其发展历程发现,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采用了借鉴与创新的发展模式;具有“一个强有力的驾驭核心”:建立了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现职教特质的办学模式:需求导向的办学理念、项目导向的教学设计、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质量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案例研究;借鉴;多元办学;制度建设

    作者简介:李德方(1968-),男,江苏扬州人,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体制机制研究”(编号:B-a/2016/01/24),主持人:徐高明、龚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10-0100-08

    院校研究是流行于欧美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专用术语、一种研究范式和一种工作模式。就中国的情况而言,直到21世纪初,华中科技大学率先成立院校发展研究中心并着手开展院校研究,这可以看成是我国体制化开展院校研究的开始。作为有别于传统的学术性高等教育研究,院校研究是通过系统地收集和科学地分析学校运行状态的资料,为学校管理提供决策咨询[1]。开展院校研究的方法较多,有实验法、调查法、历史研究法等,其中案例研究法是其基本方法。本文也采用案例研究法,通过现场观察、访谈调查和资料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研究的对象是位于江苏苏州的一所新型高职院校——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旨在通过研究揭示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和客觀样态,分析影响学校发展的各要素及其内在联系,进而揭示这类学校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为其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一、案例描述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Suzhou Industrial Park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简称IVT)是1997年应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先生提议、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的一所新型高等职业院校。自创办至今的短短二十年时间,学校成功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模式和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同时结合中国本土实际勇于创新,确立了“用明天的科技,培养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的办学宗旨,培养了一大批“好学、敬业、德高、技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苏州地区及其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学校是全国百所国家示范校中唯一一所民办院校,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等荣誉称号。

    (一)回眸启程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是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和中新友好合作的良好时机应运而生的。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并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其中提到要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1992年9月,时任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率团访问中国,积极呼应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表达了中新合作共同建立工业园区并以该园区为载体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经验的意向。1994年2月26日,中新双方签署《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书》,标志着中新双方的合作正式启动。随着韩国三星、美国BD、新加坡康福、日本百佳等首批项目入驻园区,为这些外资企业所需的人才供给问题逐渐突出。1997年5月2日,时任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先生提议:“我建议在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一所培训工人的学院,为园区的外国投资者提供员工。这个学校所训练的技能,必须适应园区将来新产业的发展。这些工人必须牢记,他们要和中国和世界其它地方的工人进行竞争。外国投资者来到苏州,看到有这样一所学院,他们就会很快决定把投资投到园区来。”当年12月,经江苏省有关部门批准建立“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培训学院”。经过几年的发展,2001年6月,在原有职业技术培训学院的基础上,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二)发展历程

    梳理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历程,不难看出它走的是一条积极借鉴新加坡和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本土实际有效创新的发展之路。学校自创办至今的20年时间,大致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97年至2001年的初创期,这一时期学校是作为一个培训学院面世的。当时的定位是为了促进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模式,主要为园区入住企业培训员工。但其实更多的是作为新型职业教育的一个“窗口”,具有政治上的象征意义。最初只有72名学生,7位教师。2000年前后,当时一年招生也不超过200人,其在企业界的作用还没有体现出来,满足不了园区产业高速增长对人才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具有远见卓识的学校初创者们以及地方政府的领导审时度势,积极筹备谋划学校的未来发展,努力将其从一个单一的培训机构拓展成为以学历高等教育为主体、兼具非学历培训的复合体。在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从而使学校从一个培训学院正式跨入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行列。

    第二阶段是从2002年到2007年,学校在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建立规范、取得初步成效的五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003年12月学校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从而使学校的日常运营和管理流程有了一个比较权威的可靠依据和有效保障;2005年,学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科教育和产业合作教席确定为研究基地,为借鉴国际工程教育的最新理念打开了新的渠道;2006年,学校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的成绩,从而使学校在顶层设计、教学管理、日常运营和办学成效等全方位得到教育管理部门的权威认可;2007年,学校成为江苏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并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是当年唯一一所以股份制身份获得立项建设的高职院校,使学院跻身于全国最优秀的100所高职院校行列。

    相关热词搜索: 一所 借鉴 案例 创新 高职院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