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残缺的完美

    时间:2020-09-26 07:52: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推介语

    青年学人张帆2006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攻读我的“中国古典戏剧史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期间敏而好学、踏实严谨。三年间他的关注点多放在元代杂剧方面,阅读了所有元代剧本及大量明清剧作;并随我走遍大江南北,进行了丰富的田野考察,这为他之后的治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研毕留校工作,任我院学报《戏剧》编辑,工作之余仍在孜孜钻研,先后参与了《东方戏剧年表》《北京电影史》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12年他又考上了我的“东方戏剧”专业博士研究生,虽则学时刚刚过半,已于《戏剧》《戏剧文学》《四川戏剧》等刊物上发表成果数篇。

    专栏中的三篇文章结合当下影视创作活动中的热门现象,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行文流畅。《残缺的完美——朱塞佩·托纳多雷电影作品中的二元悖论》一文在有限的篇幅内梳理了该导演最具代表性的几部作品,并找到其共通性,从哲学入手,并结合社会学、心理学进行作品分析,视野开阔、不拘一格;《景观狂欢的背后——〈地心引力〉启示录》则表达了作者面对景观电影的风靡保持了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在肯定的同时提出疑虑,再次重申“讲故事”对创作活动的重要性;《从〈我爱我家〉到〈龙门镖局〉——电视情景剧的跨界模式剖析》则从商业和艺术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一种新的电视剧题材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利弊。综观张帆这三篇文章,能看到他身上具有对学术命题的敏感、客观、不趋从等特质,这是作为一名学者所不可或缺的。欣闻《名作欣赏》杂志为其开辟“青年学人”专栏,这给青年才俊提供了极佳的展示机会与平台,作为导师我也颇感欣慰,故撰短文以纪之。

    ——麻国钧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继《巴阿里亚》问世后,时隔四年,意大利电影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作品《最佳出价》再次将他推到世人面前。这位集编导于一身的电影大师曾以《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海上钢琴师》蜚声国际影坛。朱塞佩·托纳多雷的作品充满二元悖论: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长镜头与蒙太奇……在他的理念中,人生、艺术、电影或是爱情,都是在多个悖论中平行产生的一种大美。他的影片无论表达人性、爱情、亲情,都像一尊断臂的维纳斯雕像,呈现出独特的“残缺的完美”。

    关键词:朱塞佩·托纳多雷 回忆三部曲 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电影

    一、残缺的根源:原罪教义

    朱塞佩·托纳多雷电影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不是个人命运多舛就是生长环境恶劣,如《巴阿里亚》中穷困潦倒的佩皮诺、《隐秘女人心》中的妓女伊莲娜、《最佳出价》中在孤儿院长大的维吉尔等。他们的脚下世界和精神世界或多或少是残缺的,但正是这种残缺让他们坚持梦想不断追寻,在追寻的过程中燃烧自己,倾尽生命去达到心中的完美。但是导演眼中为何没有完美的人生呢?试看《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玛莲娜,她善良、纯洁,与人无害,但天生的美丽成了一种罪过,这使她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男人追逐的对象,女人们嫉妒、非议的目标。她依附于纳粹军官,当了妓女,战后被羞辱,种种的一切悲惨命运都来自于她与生俱来的美丽,这是她的原罪。可以说,原罪教义是贯穿朱塞佩·托纳多雷大多数电影作品的精神链条,是他潜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基督教认为,亚当、夏娃违背上帝的意志偷吃“禁果”,是“亏欠了上帝的荣耀”,这罪遗传给后世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灾难、痛苦和死亡的根源。人一生下来,在上帝面前就是“罪人”,这“罪”与生俱来,故称为“原罪”。“原罪”是基督教教义、神学的根本,因为有了“原罪”,才需要“救赎”,才需要“救世主”。原罪说认为即便是婴儿也是天生的罪人,这在影片《海上钢琴师》中得到了印证。1900是个被遗弃在船上的婴儿,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只知道他们因为某种原因遗弃自己的骨肉,也因此“遗传”了他们的原罪。所以1900才会被锅炉工收养,在孤舟之中逐渐形成与世隔绝的孤僻性格以及不完整的人格,这一切都始于“原罪”。唱片商的出现是一次救赎的机会,但1900不允许别人带走他的音乐,他把唱片的碎片扔进了垃圾箱。另一次救赎是帕多安小姐的出现,但精神上背负着的沉重的“原罪”枷锁阻止了1900下船去寻找她,一代钢琴天才最终落得与船同归于尽的结局。

    基于原罪说,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所以人们的生活也是残缺的,不可能生而完美。在这种前提下,如果有所谓完美的东西(比如美丽的玛莲娜),反而会被谴责、被诅咒。原罪说是西方人谨慎、律己、勤劳的现世生活的精神依托,同时也是一种思想禁锢。表面上看朱塞佩·托纳多雷对待原罪说的态度是积极的,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结尾,黎诺和玛莲娜一起回到西西里,他们漫步街头,平静地面对众人注视的目光和窃窃私语,但终于有人向她发出了“早安”的问候,而玛莲娜也微笑回应。战后的气氛融洽而自然,色调恬淡明朗,这些曾经深深伤害过玛莲娜的人回归了他们的善良,让人们觉得人类虽然有疯狂、暴虐、善妒、贪婪的一面,但总还是有希望的。朱塞佩·托纳多雷想用积极的结局掩盖过程的遗憾,掩饰他内心的悲观主义,但却越发显现出他对此产生深深忧虑的矛盾心理。

    二、完美只存在于理念世界

    朱塞佩·托纳多雷的最新作品《最佳出价》描写了一位脾气古怪的拍卖师陷入一场精心设计的爱情圈套,最终失去了毕生收藏的名画的故事。维吉尔是个性格古怪的老处男,他一生最大的嗜好是收藏女人画像,完美的女性肖像画让他沉迷,生活中却没有任何朋友,跟外界格格不入。神秘的雇主克莱尔多次爽约,不跟他见面,吊足了维吉尔的胃口,两人在电话里因为拍卖、染发、戴手套等琐事争执,经历了恋爱中的男女所经历的一切。经典镜头是维吉尔一边接听克莱尔的电话,一边环顾墙上的女人画像,想象着对方的模样。两人相爱后不久,当他参加最后一场告别拍卖回到家中,却发现克莱尔已经消失无踪,所有的藏品不翼而飞。原来这一切都是他的生意伙伴比利设计的阴谋。当他告诉比利他恋爱了的时候,比利意味深长地告诉他名画有赝品,爱情也可以伪造。对于朱塞佩·托纳多雷来说,《最佳出价》是他的首部英语片,是一部精致的商业电影,但这部电影在追求情节具有希区柯克式悬念的同时,在艺术上不曾妥协。男主角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他之所以迟迟等不到爱情,就是因为他理想中的女人都是挂在墙上的那些女人肖像,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只有这样一个经过精心安排、完全为他量身定做的爱情才能吸引到他。影片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完美只存在于人的理念中,现实世界是没有的。但我们也应看到,虽然这是一场伪造的爱情,但它反而符合维吉尔心中对完美爱情的想象,这段爱情的确点燃了他,让他的生活从黑白变成彩色。恋爱中维吉尔变得随和、变得健谈,他不再染发,他有了朋友……他的人生因此告别残缺,迎来完美,人格也变得完善。面对伪造的爱情,维吉尔依旧真挚,他渴望弥补“残缺”,所以事发后他并没有去追索被盗的天价藏画,而是义无反顾踏上寻找克莱尔之路。然而现实是非完美的,他既找不回他的画,也找不回爱情,最后精神崩溃住进了看护院。

    《最佳出价》深受2006年拍摄的《隐秘女人心》的影响,悬疑风格一脉相承,尤其同样表达了朱塞佩·托纳多雷对完美的看法。《隐秘女人心》中女主人公伊莲娜的人生是扭曲的,作为一个被皮条客控制的妓女,她没有年轻女子的快乐和自由,十年打过九次胎,生活对她来说不仅是残缺的更是残酷的。她的最后一个孩子被送了人,这是她与一个工地工人相爱的结晶,为了找到孩子她刺杀了皮条客,仅凭一个从接生婆那里听到的领养人的名字找到了孩子,并千方百计以女佣的身份混入了这个家庭,为的是最大限度地接近自己的女儿、守护她的成长。皮条客的再次出现打破了她的美梦,警察找上门来,她这才知道接生婆告诉她的那个领养人的名字是皮条客随口编造的,DNA检测她们确实不是母女……伊莲娜很失望,但她也很满足,因为在她试图寻找孩子的过程中她不再像当妓女时那般浑浑噩噩,她开始有了生活目标,她的人生变得有意义,她因此过得很充实;而且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伊莲娜找到了自己作为母亲的角色感,母爱不再无处安放,她因此过得很踏实,她的生活因为找到了“自己的孩子”而完整。所以最后这个孩子是不是她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因为追求完美,伊莲娜残缺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更加丰满。完美虽然只存在于理念世界,但追寻的过程充满意义,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追寻完美的道路上,因此才称其为人生。这也许才是朱塞佩·托纳多雷真正想表达的他对生活的理解。

    三、残缺是追求完美的原动力

    如同“乌托邦”的本意为并不存在的理想国,绝对的完美不可企及,人生的困境无所不在,残缺是一种常态,完美是相对的。现实总让人不满,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消极厌世的理由。相反,人类正是在不断地不满现实、去追寻完美彼岸的过程中得到进步,然后在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境地时,发现新的不足,继而再次追寻新的完美。甚至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在如此这般不断的循环往复中逐步走到了今天,也会因此不断走向更高的境界。《天堂星探》里假冒罗马环球制片厂摄影师的莫列尼以星探的身份为什么骗了那么多的西西里百姓?从被谣传跟美国大兵上床的少女,到被战争伤害变成“哑巴”的离群索居的老人,再到杀人越货的匪帮三兄弟,每个人都成为莫列尼的猎物,或者说他们一直就是他们自己心中“完美”理念的猎物。更具代表性的是半路拦下莫列尼要求拍片参与演员选拔的老警察的一番话:“亲爱的维斯康蒂,亲爱的德西卡,我当警察只因为我父亲是警察,但我发誓,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有更高的理想,但在这里,我能有什么理想呢?”莫列尼只是激发了大家潜在的动力,利用众人对生活的不满行骗。当搭车的医生质疑道:“从马里兰的社会观点来看,你答应给这些需要工作、面包、和平、发展、正义的可怜的人们财富和荣誉,你认为这恰当吗?”的时候,以“造梦者”莫列尼博士自居的莫列尼不无委屈地回答:“他们可能都是可怜的被欺骗的人们,但自从我到了这里,我遇到的都是像那样发狂的人们,歹徒、狂热者、警察、罪犯、间谍、改革家,他们从没寂静过,通常发生什么事的时候,他们都不会袖手旁观。西西里怎么样?一个沸腾的、充满幻想的壶!”莫列尼虽然是个卑劣的骗子,但他的存在的确把许多对残缺现实心怀不满的人们从精神层面解救了出来,起码让他们暂时摆脱庸庸碌碌看不到尽头的日常生活,对未来的完美生活尽情畅想。这就像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看电影一样,因为电影是造梦机器,它就像骗子莫列尼那样有把人们救出现实“苦海”的能力,满足每个人“做梦”的权利。

    总之,残缺和完美这组二元悖论是一对奇怪的矛盾体,貌似相互排斥和抵触,本质却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在朱塞佩·托纳多雷看来,现实世界是残缺的,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这一点无可回避。但残缺并不可怕,它反而是推动你走向彼岸世界去追寻完美的原动力。这一观点贯穿朱塞佩·托纳多雷的大多数电影,构成了他的作品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和思辨价值。

    作 者:张帆,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博士。

    编 辑:张晴 E?鄄mail:zqmz0601@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残缺 完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