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扎扎实实助力民族地区高水平人才成长

    时间:2020-10-07 07:54: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云南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8月1日,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作为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教育部、国家民委与云南省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形成了文理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始终秉承“团结、进步”的办学精神,以立足边疆、服务边疆、服务民族团结繁荣发展为己任,已累计向社会培养输送了18万余名各级各类人才。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的第一代学士、硕士、博士、专家、学者,16个州市129个县,特别是29个民族自治县中的民族干部大部分毕业于此。

    学校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近年来,为了贯彻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学校通过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进入“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行列,办学基础设施、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较大提升。通过实施招生向民族地区倾斜政策,增加民族地区学生上大学机会;紧贴民族地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通过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等形式,为民族地区培养急需人才;开展高层次培训,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统筹安排民族地区生源计划,适度增加招生规模,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学生有更多机会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

    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与地方发展战略

    学校想尽办法,不断凸显办学的“民族性”,增加少数民族考生、贫困地区考生入学机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出台系列措施,增加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机会。学校制定了《关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录取比例的工作方案》:一是在同等分数条件下,优先录取少数民族考生。二是在省外有招生计划的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省区,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三是征集志愿只征集少数民族考生。四是适度增加少数民族预科计划,拓宽生源地,实施专项计划,为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2014年起面向西藏、新疆招生。五是出台优惠政策,对2014年以来新增加的乌兹别克族、毛南族、京族、仫佬族、东乡族、裕固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门巴族、珞巴族、保安族、赫哲族、撒拉族等14个民族的20余名省外人口较少民族考生,采取免除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提供国家一等助学金等措施,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人才支撑。发挥西部地缘优势,学校开齐了南亚、东南亚15个国家所有官方语言的本科专业,建立了东南亚学院、南亚学院、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职业学院,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进一步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优势,凸显教育国际化。上级领导对学校在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中所开展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云南发挥“澜湄合作机制”主体省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专业的机会。

    招齐56个民族学生,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建设夯实了基础。近几年由校领导亲自带队,分赴西藏、新疆、广西、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区开展招生宣传。通过努力,招齐了55个少数民族,实现了各民族大团结,56个民族在云南民族大学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通过上述措施,学校新生中少数民族比例由2013年的43%提高到2017年的64%(含预科基地学生),位居全国民族类院校的前列。民族种类的齐全、民族学生的增加,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融合、进步,夯实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建设的基础。

    实施专项计划,圆更多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升学梦。一是从2015年起实施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预科专项计划,每年各招收6名预科生。2016年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实施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景颇族等云南省8个人口较少民族预科专项计划,每个民族招收4人共计32人。在考试前进行志愿摸底,预留计划,在升本录取时给予照顾,满足学生的第一志愿。在继续做好此工作的基础上,2018年将招生范围扩大到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等3个直过民族,体现教育精准扶贫。二是学校每年承担170名专项计划的招生培养任务(含国家贫困、地方貧困和迪庆藏族自治州3个专项计划)。

    实行招生与就业联动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出台《云南民族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联动管理办法》,每年对量化排名后五位的专业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年被黄牌警告的专业红牌停招。2014年以来累计黄牌警告21个/次专业,红牌停招6个专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2016年学校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出台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以招生质量、就业质量、校内专业评估、人才培养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等评估结果作为维度,对招生专业进行动态调整”。下一步学校将根据《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预警退出机制。

    上好人生的第一课。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开展好新生入学教育,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亲自为新生上第一课。落实好政府的惠民政策,对云南省8个人口较少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户、迪庆藏族自治州籍等毕业生给予1000元的求职补贴,每年发放的金额达180多万元。实施“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工程,通过“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训”等项目,开展公务员、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免费培训。举办暑期学校,开展考研英语培训等,提升学生素质,充分发挥“资助育人”作用,改革学生资助工作由直接经济资助转向能力提升与经济资助相结合,助推就业。

    加强基地建设夯实办学基础

    建立云南省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基地,培养好预科生。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建立了“云南省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按照《关于建设云南省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意见》,明确预科基地“分校招生,集中办学,集中管理”,2014年起云南省所有普通高校的预科集中到学校培养。2015年起,学校成为教育部民族预科教育培养学校。目前,预科基地有3517名学生,其中教育部4所部属院校148名、云南省24所高校3369名。

    做好專升本教育培养基地招生与培养工作。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设立了专升本教育基地。2015年起通过实行“专业+非通用语(泰语、缅甸语)”的培养方式,学生专科毕业考核合格后可以升入本科专业学习,为服务“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培养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

    通过多种形式为民族地区培养急需人才

    开展与法院、检察院、司法机关等部门合作,做好少数民族司法专业人才的定向培养工作。为了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以培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业务素质高、掌握和了解民族语言文字及风俗习惯的高素质应用型政法人才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少数民族法律人才缺乏的问题,经云南省委、省政府批准,由云南省委政法委牵头,学校与法院、检察院、司法机关等部门合作,开设定向培养政法班。根据考生高考和民语口语测试成绩,对考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考核,按分数择优录取。2009年、2010年共录取包括阿昌族、白族、布朗族、布依族、藏族、傣族、德昂族、独龙族、哈尼族、回族、基诺族、景颇族、拉祜族、傈僳族、苗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水族、佤族、瑶族、彝族、壮族等23个民族的506名少数民族考生。学校承担少数民族语言口语测试和教学培养任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每年仅收取10%的学费,每年给予6600元的生活补助,对成绩合格的学生,毕业时定向招录为公务员,进入到县级检察院、法院、司法系统工作。学校的这一培养举措经过时间检验,得到了社会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发挥学校独特的办学优势,与各级政府合作,加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力度,不断扩大语种与生源地,培养适应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学校先后与全省26个州市(县)合作培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现已开设哈尼语、壮语、苗语、彝语、拉祜语、佤语、德傣语、西傣语、景颇语、傈僳语、纳西语、白语等云南省12个特有民族的13个语种方向。报考该专业的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和口语测试均须合格。通过加强校政合作,语种与生源地不断扩大,报考人数不断增加。2018年,7100多名考生参加了学校在全省15个考点组织的民语口语测试。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实施“语言+专业”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既懂本民族语言又能掌握专业的人才。同时,切实贯彻落实对口帮扶责任,对扶贫点的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方面给予倾斜,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民语专业考生,充分体现了对少数民族的倾斜照顾、关爱与关心。

    培养忠诚有担当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2014年,经云南省委批准,学校成立了省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培训对象为全省各级各类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干部、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学院的定位——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是全省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地区高层次人才党性锻炼的熔炉、能力提升的基地、知识更新的平台、成长进步的摇篮。成立至今,学院已累计培训125期11800人次,培养了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少数民族干部,为推动民族地区跨越发展作出了贡献。学院现已成为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委托培训的全国唯一一所高校,已培训了6期外国政党干部153人。

    当前,学校已成为中国特别是西南各民族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研究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重要基地、国家和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1999年、2005年、2009年,学校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2016年还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称号。学校秉承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的办学定位,注重内涵建设,不断探索和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着力建设民族人才培养、民族文化传承、民族艺术研习和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咨询基地,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南亚,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

    (作者系云南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

    相关热词搜索: 扎扎实实 助力 民族地区 成长 人才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