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记者卧底揭餐饮业黑幕

    时间:2020-11-24 07:52: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05年5月29日记者接受报社暗访任务,化名刘好,当日通过面试成功应聘广州市东山区黄花岗街先烈中路96号宗江老川菜大酒家楼杂。

    黑幕1:擦嘴湿毛巾用洗衣粉泡洗

    5月31日下午5时05分,一位负责宗江老川菜大酒家包房的女服务员走了进来,她手中拿了一大包湿毛巾,一边清点一边交给工牌号为1703的王姓洗碗工和工牌号为0977的向姓洗碗工。向师傅告诉记者,他俩都来自湖南,已经在这里干了一年多。

    “7条!”向师傅一边对服务员说,一边将这些脏毛巾丢进了旁边的铁桶中。记者看到那名服务员在一个记录本上登记着,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该酒楼包房服务员送取湿毛巾的情况。

    记者走近那铁桶仔细一看,桶中的白色毛巾已经有半桶。过了约5分钟,王姓洗碗工从厨房的锅炉中提来一桶开水,倒进铁桶中。随后,向师傅从一旁的暗道中取了半包立白牌洗衣粉(大约半斤)倒进铁桶,桶中的开水立刻冒出大量气泡,也散发出阵阵异香,随后王拿了一条木棍在桶中搅拌起来。下面是记者与向师傅的一段对话。

    记:这些毛巾都是干什么用的?

    向:都是包房的客人用过的,拿到这里来洗。

    记:怎么要放洗衣粉?都是用洗衣粉洗吗?

    向:不用洗衣粉那怎么洗!用洗衣粉才能洗得干净,客人用的湿毛巾都是在这里洗的。

    记:那怎么会有香味?

    向:洗完了还会喷上花露水,放到包房里的消毒柜里去。

    记:客人擦嘴的毛巾是用洗衣粉洗的?太可怕了!

    向:都是这样的。

    记:那客人都知道吗?

    向:要是你,你知道吗……

    记:那你们一天要洗多少?

    向:现在生意不是很好,大概一天两百多条,以前生意好的时候有四五百条!

    记:这样大概要泡多久?

    向:你想泡多久就泡多久,然后拿出去用水洗一下就可以了!

    记者在之后几天的卧底中发现,进入该酒楼包房的顾客,几乎每个人都是用这些湿毛巾擦脸或擦嘴,收费是每人1元。

    黑幕2:餐具简单冲洗不消毒

    在宗江老川菜大酒家的厨房中,有一个专门供杂工洗碗的地方。记者数了一下,有5个人。就是这5个人,承担着整个酒店的餐具清洗工作,其中王旺生已经在这里做了一年多的杂工。

    当晚9时16分,记者站在洗碗池旁,王旺生正从热水池中取出餐具,而那池中的水上已经布满一层厚厚的黄色油渍,整个洗碗池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气味。

    9时19分,只见王快捷地从油渍下把盘子一个个取出,迅速交给水池旁的女杂工,女杂工拿起盘子只在水龙头下正反两面冲了一回,就放到水池对面的铁架上。记者细数了一下,女杂工在1分钟内就“洗”了28只餐具。

    9时30分,收完餐具回来后,记者从女杂工的手中接过一只她刚洗好的盘子。记者看到,在盘子中间还留有一些黄颜色的水,用手摸还能明显感觉到滑滑的。记者将盘子放在鼻子前闻了一下,还有一股异香。记者连续察看了十多个“洗好”的餐具(包括碗、碟和盘子),几乎都是这样。

    10时30分,在该酒家的防火通道处,记者问一名王姓杂工:“这里的餐具都消毒吗?”

    “没有,从来没有,也没有办法和时间来消毒。”王告诉记者,“每天要用那么多碗,根本没有办法的!”

    姓王的杂工告诉记者,放在厨房里的那个消毒柜很少用,只是有人来检查时才用。

    黑幕3:红汤火锅锅底回收再用

    6月2日晚上8时40分,在该酒家的火锅厅,记者以帮助服务员收拾餐桌为由,故意将96号台客人吃完的火锅端起,领班李明月见记者搬锅,立即喝令记者不要动,一旁的服务员则对记者说:“楼杂,这个你不懂,这些都是要端到火锅房回收的。”记者跟踪发现,当晚共有6个火锅锅底被送回到火锅房,而不是送到厨房倒掉。

    据该酒店一名60岁的张姓保安说,其实火锅锅底的重复使用,在川菜系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该酒店也不例外。他告诉记者,火锅锅底如果不是回收再用,那每个火锅的成本将变得很高,锅底至少在30元左右。至于为何不会被顾客发现,张保安是这样解释的:只要充分加热,再加一点新鲜油,尔后调好料,又是一锅很有味道的火锅了。因为在重复使用过程中,红汤味道更浓了,颜色也更好看了。相反,如果每次都用新油,那火锅红汤颜色就没那么好看,味道也不够浓。

    黑幕4:从剩菜中滤出油和辣椒

    6月1日晚8时,一个姓张的女服务员将收拾好的餐具及剩菜端进厨房,放在洗碗的王师傅旁边。王师傅将两盘菜端出来,倒在一个竹兜中。

    “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倒掉呢?”记者问。

    “你不懂,这些都是油!你都不知道吗?”王师傅白了记者一眼。

    记者随后看到,其实在旁边两个铁桶上各放着一个竹兜,其中的一个竹兜中装着半兜烂豆腐、熟牛肉及一些辣椒。而另一个竹兜中全是红辣椒和田螺,那个铁桶上贴有一条醒目的白色纸条:田螺红油回收处。

    记者在该酒家经过多天观察发现,这里每天回收的红油多达两桶之多。6月2日17时03分,回收福寿螺红油的铁桶已经装满油,这时记者看到从厨房进门起数过去第四个厨师手拿一把铁钩,将这桶油拉了进去,放在灶台旁边。随后,记者发现他用这些油炒菜,并且炒出两盘“飘香福寿螺”。

    据业内人士透露,红油、老油的成本大约是每斤8-10元,这样酒家每天可以节约成本近千元,一年下来就是数十万元。这里还没有算那些回收的干辣椒成本。(摘自《新快报》)

    相关热词搜索: 餐饮业 卧底 黑幕 记者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